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戏曲乐谭
戏曲乐谭

戏曲乐谭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宋运超著
  • 出 版 社: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7
  • ISBN:7541206229
  • 页数:529 页
图书介绍:
《戏曲乐谭》目录
标签:戏曲

目录 2

壹、傩腔 2

甲、傩堂锣(鼓)腔 2

一、搬用民歌 2

二、集曲创腔 4

(一)土曲集灯调 4

(二)灯调集山歌 6

(三)鼓曲集灯调 7

(四)戏腔集小调 9

(一)土曲风锣腔 10

三、锣腔流派 10

(二)苗歌风锣腔 11

(三)高腔风锣腔 12

(四)灯调风锣腔 13

四、锣腔体制 15

(一)清歌体 15

五、锣腔风骨 15

乙、傩堂(瓮)琴腔 16

一、傩堂法事程序 17

二、从法事程序看琴腔形态 18

(一)傩堂站诵腔 18

(三)傩堂歌舞腔 19

(二)傩堂坐唱腔 19

(四)傩堂阴(神)戏锣(鼓)腔 20

(五)傩堂阳(人)戏锣(鼓)腔 21

(六)傩堂阳戏(瓮)琴腔 23

三、阳戏琴腔来自灯调 25

(一)徵调式民谣——山歌——灯调 28

(二)徵调式灯调中之清角为宫 34

(三)徵调式灯调中之灯夹戏腔——[路调] 38

(四)徵调式灯调中之戏腔——[数板] 41

四、徵调式灯调向傩堂之转移 49

(一)瓮琴 53

五、傩堂孕育阳戏琴腔 53

(二)傩堂阳戏琴腔之戏曲化 54

一)男女同腔 54

二)男女分腔 55

1.同宫异调式男女分腔 55

2.异宫异调式男女分腔 57

3.变换音区式男女分腔 59

4.按行分腔 61

5.行当专用腔 64

六、阳戏唱腔曲牌之发展 65

(一)曲牌纵向派生 65

(二)曲牌横向派生 68

(三)集曲 70

(四)化用外腔 71

七、阳戏流派 72

(一)夹嗓阳戏 74

一)两种夹嗓 74

二)夹嗓三种尾腔翻假嗓唱法 74

三)[正宫调]之多用 76

四)[正宫调]之多变 76

1.[正宫调]之腔随行变 76

2.[正宫调]之腔随板变 79

3.[正宫调]之腔随情变 84

五)一种特殊风格之[正生腔] 91

六)通用梢腔 92

七)两种特殊之文场表演形式 93

八)[开口板] 94

九)[打引] 95

(二)单嗓阳戏 96

一)单嗓阳戏唱腔曲牌分类 96

二)当家曲牌[七句板] 96

三)[七句板]之可塑性 99

五)支声复调 105

四)分腔 105

六)调式、音阶、旋法 106

七)正调·杂调、专用调 107

八)文、武场 107

1.文场牌子 108

2.武场牌子 109

3.武场嵌打 110

贰、灯调 113

甲、声腔渊源 113

一、灯调 114

二、时调(小曲) 114

三、山歌 115

四、借腔 116

乙、声腔流变 116

一、[起]句省略 117

二、[承]句扩充 118

三、[转]句垛唱 119

四、[合]句放散 119

五、弦乐加入 120

六、衬腔变拖腔 120

七、润腔 121

八、变方块体为长短句 122

九、男女分腔 123

十、单牌体变复牌体 124

丙、声腔体制 125

一、曲牌体 125

(一)一腔式 125

(二)二腔式 126

(三)三腔式 127

(四)四腔式 128

(五)五腔式 129

(六)六腔式 130

(八)[滚腔]、[垛腔] 131

(七)长短腔 131

二、板腔体 132

(一)板腔体唱段之个性化 132

三、综合体 139

(一)曲牌前加[导板] 139

(二)曲牌中加[散板] 140

(三)曲牌间夹[流水板] 141

(四)长段唱词之处理 142

丁、声腔发展 146

一、套用 146

一)词曲谐美 150

二)衬词去留 150

(一)旧曲填词 150

三)体式顺应 152

四)字调调整 153

二、变用 153

(一)衬词变用 153

(二)曲牌变用 155

(三)调式变用 158

一)调式变化运用之手法 159

1.[梢腔]句移位 159

2.变宫为角徵为宫 159

一)“1‖5”弦上之徵调式曲牌 160

3.清角为宫徵为商 160

(四)弦式变用 160

二)“2‖6”弦上之徵调式曲牌 161

三)“3‖7”弦上之徵调式曲牌 162

四)“6‖3”弦上之徵调式曲牌 162

(五)行当变用 163

一)老旦曲牌 163

二)净角曲牌 164

三)彩旦曲牌 165

四)正旦曲牌 166

五)正生曲牌 167

(一)[过门]创新 168

三、创新 168

(二)综合治理旧调新唱 169

一)旧曲[送夫调] 169

二)[送夫调]新唱 170

(三)创作新曲 173

一)[雀子调] 173

(四)多声创作 174

戊、过场曲牌 175

己、文武场 177

一、[幺、二、三] 177

一)砍钹 178

二)闷钹 178

三、钹锣击法 178

(一)钹击法 178

二、武场乐汇 178

三)敞钹 179

(二)大锣击法 179

一)“堂”音 179

二)“边”音 179

(三)马锣击法 179

(四)锣鼓经选例 179

一)[长锣] 179

四、文场之主奏乐器及乐队健制 180

二)[辽子] 180

叁、弹腔 184

甲、弹腔形态衍展之“多、一、多” 184

一、弹腔宫、徵腔格之“多、一、多” 185

(一)黔地老乱弹腔例析 187

(二)宫、徵腔格之“多、一、多” 191

一)宫、徵腔格之“前多”——“+”(圆始) 192

二)宫、徵腔格之“一”——“0”(圆美) 194

三)宫、徵腔格之“后多”——“?”(圆破) 197

1.宫、徵腔格之移宫换调与分腔分调 197

2.宫、徵腔格在川剧[二簧]中 201

3.宫、徵腔格在各种弦式中 203

4.宫、徵腔格与弦式之三种变异结合 206

(1)[南夹北] 206

(2)[北夹南] 206

(3)[西凡] 207

5.宫、徵腔格衍展与弦式变化 208

二、[南、北路]之腔随戏变与其“一”之“多” 210

(一)弹腔[南路] 210

一)[南路·抠抠板] 210

二)[南路·一流] 213

一)[北路]生行腔 215

(二)弹腔[北路] 215

二)[北路]旦行腔 217

(三)[南、北路]腔随戏变之“一、多” 219

一)传统腔随戏变之“一、多” 219

1.[南夹北] 219

2.[北夹南] 220

3.[南路梆子] 221

4.[北路梆子] 222

二)现代腔随戏变之“一、多” 224

1.江姐唱[北反]选段 224

3.沈养斋唱[北路梆子]选段 225

2.双枪老太婆唱[南反]选段 225

4.甫志高唱[变凡] 226

三)未来腔随戏变之“一、多” 227

四)腔随戏变时“一、多”之工艺 230

1.互借 230

(1)[南借北] 230

(2)[北借南] 231

2.嫁接 233

3.反弦 234

(1)变宫为角派生[南反] 234

(2)变宫为角、宫变清角派生[北反] 236

4.杂交 237

(3)[反四平] 237

5.犯调 238

五)腔随戏变后腔路之“一”而“多” 239

三、弹腔之刚柔相推与“一”、“变”、“多” 240

(一)“一” 240

一)从[南路]板式窥“一” 240

(二)“变” 244

一)刚柔相推之板眼变异四法 244

1.整板规范 245

(1)慢速整板规范 245

(2)快速整板规范 245

3.整散板综合规范 246

2.散板规范 246

二)刚柔相推之腔调变异四法 247

1.“北”、“南”交融 247

2.刚柔嫁接 249

(1)乡音改腔、生曲熟唱 252

(2)以熟化生、既熟且新 252

(3)巧择弦式 253

(4)腔格对路 253

(2)[北夹南] 254

(1)[南夹北] 254

(6)过渡圆通 254

3.“北”、“南”相夹 254

(5)调式相谐 254

4.偏、正(音)相背 257

(1)背宫 257

(2)背角(变凡) 260

(三)“多”(“通”——“久”) 260

一)“变”后之“七多” 262

二)“变”后“多”之“一”——专曲专用 263

肆、高腔 271

甲、高腔音乐 271

一、“吹、打、唱” 272

二、吹打乐器 273

三、击乐浅析 273

四、昆牌子 277

五、低牌子 279

乙、一棰锣矮台高腔 281

一、[汉腔]在矮台中之运用 285

丙、腔句解放 300

一、宫调拌和与腔句解放 300

(一)高腔之宫调 301

(二)高腔之腔句 302

(三)腔句拌和前之宫调分离 304

一)纵向拌和 305

(四)宫调拌和形式 305

二)横向拌和 306

(五)宫调拌和方式 307

一)两宫两调拌和 307

二)三宫三调拌和 308

三)四宫四调拌和 308

四)多宫多调拌和 308

(六)宫调拌和方法 308

一)异宫异调拌和 309

三)同宫同调拌和 310

二)同宫异调拌和 310

四)异宫同调拌和 311

1.腔节原型拌和 312

2.腔节变型拌和 313

(七)宫调拌和之形情力 314

一)宫调拌和[头子]之形象性 314

二)宫调拌和曲牌之形象性 315

三)宫调拌和[梢腔]之形象性 316

1.[沉醉东风](梢腔) 316

(八)宫调拌和[套曲] 317

3.[天师令](梢腔) 317

2.[马不行](梢腔) 317

(九)宫调拌和与分腔 318

(十)五音互为主从与宫调拌和之扩大化 320

一)扩大之同宫异调拌和 321

二)扩大之三宫五调交替拌和 321

三)三宫五调任意拌和 322

四)全方位宫调分离拌和 322

二、行腔数板与腔句解放 325

(一)行腔数板 325

一)行腔 326

二)数板 327

(二)腔、板之归类及其连接形式 329

一)腔板归类 329

二)行腔、数板之连接方式 330

(三)行腔、数板之形式 330

(四)行腔、数板之手法 333

一)腔幅伸缩法 333

1.腔幅伸展法 333

2.腔幅收缩法 334

二)腔句节拍(板眼)规范法 335

一)行腔之形象性 337

(五)行腔数板之形象性 337

二)数板之形象性 339

三)行腔数板之形象性 340

三、和宫拌调、行腔数板与腔句解放 343

伍、酉剧 351

甲、酉剧诞生 351

乙、酉剧演员 352

丙、酉剧剧目 353

丁、酉剧音乐 360

一、变杂为纯确立主腔 360

戊、酉剧与抗战 362

一、花灯调[十绣]与酉剧主腔[原板]之形成 363

己、酉剧主腔之形成与发展 363

二、酉剧主腔——[原板]曲牌之发展 368

(一)查谱联宗 368

一)[三棒鼓调]联酉剧[原板] 368

二)酉剧[原板]揉[山歌] 372

三)溜子曲[安庆调]与酉剧[原板] 373

(二)外腔化入 374

1.化[傩腔]为酉剧[悲板] 375

2.化花灯调[上茶山]为酉剧[柔板] 376

三、主腔——[原板]曲牌之内变 377

(一)依情而变 377

(二)按行而变 383

陆、苗剧 394

甲、苗剧兴起 394

一、《苗汉通婚》 394

二、《团结灭妖》 395

三、《抗婚》 395

四、《相亲亭》 395

乙、花垣苗剧 396

一、石成鉴与《团结灭妖》 397

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之专业苗剧 398

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之苗剧兴衰 398

丙、苗剧现状 402

丁、苗剧音乐 403

一、一曲多用型 404

(一)民歌体 404

(二)板腔体 410

(三)曲牌体 412

二、专曲专用型 415

(一)歌剧体 415

(二)歌舞剧体 417

(三)综合体 421

一、体制 423

戊、关于未来苗剧之粗略设想 423

二、骨干 424

三、语言 424

四、剧目 424

五、母体 425

柒、黔剧 426

甲、黔剧志略 426

乙、黔剧音乐 459

一、[二板] 459

二、[扬调] 461

三、[苦禀] 462

四、[二簧] 463

丙、黔剧音乐“多腔和一”浅析 465

一、“多腔和一”中之乡语改调 467

二、“多腔和一”中之商音锁腔 469

(一)偏音搭桥旋相为宫 470

(二)食指定位改弦而歌 470

(三)商音为主辅以宫徵 471

三、“多腔和一”中之板式规范 471

四、“多腔和一”中之分腔分调 472

五、“多腔和一”中之腔句线性运动 476

后语 479

附录 49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