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民事诉讼证据原理研究
民事诉讼证据原理研究

民事诉讼证据原理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永泉著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524552
  • 页数:34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阐述民事诉讼证据的一般原理,全书共11章,分别阐述证据资格原理、事实认定原理、证据方法原理、证明责任原理、证据规则原理、司法认知原理、民事自认原理、证据时限与证据交换原理、证据调查和收集原理、民事证据的调查收集等。
《民事诉讼证据原理研究》目录

第一章 证据适格及证据排除原理 1

一、证据适格的含义 1

目录 1

二、证据适格制度的法理价值 2

(一)寻求发现案件客观真实 3

(二)体现对人权的保护 4

(三)维护其他社会利益 5

三、证据适格的运用 6

(一)英美法中证据适格的运用 6

(二)大陆法国家中证据适格及排除的运用 11

(三)关于我国证据适格及排除规则的思考 12

一、神示证据制度 17

第二章 证据裁判主义原理 17

(一)神誓裁判 18

(二)神明裁判 18

二、法定证据制度 20

(一)法定证据制度的内容 21

(二)法定证据制度的意义 22

三、自由心证证据制度 22

(一)自由心证制度的含义 22

(二)自由心证认定事实的保障 24

(三)我国对自由心证制度的认识 25

(一)证据裁判主义概述 26

四、证据裁判主义原则 26

(二)证据裁判主义的内容 27

(三)证据裁判主义功能评价及对我国民事诉讼的影响 31

五、事实认定的对象和方法 33

(一)事实认定的对象 33

(二)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 37

第三章 证据方法原理(一) 41

一、证据方法的种类 41

(一)英美法系国家的证据种类和分类 42

(二)大陆法系国家证据的种类和分类 45

(三)我国香港及台湾地区的证据种类和分类 46

(四)我国证据种类及分类的思考及重构 51

二、书证制度 58

(一)书证内涵和外延考察 58

(二)书证证据力的评判 61

(三)文书提出义务及其法律后果 68

(四)关于我国书证制度的思考 77

三、当事人陈述制度 80

(一)大陆法系国家当事人听取和询问当事人制度 80

(二)我国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陈述与事实主张 83

(三)询问当事人应当作为证据方法 87

第四章 证据方法原理(二) 90

一、证人证言制度 90

(一)我国证人证言适格问题 91

(二)证人主体资格 100

(三)证人宣誓及其价值功能 108

(四)询问证人规则 118

二、鉴定制度 136

(一)鉴定的证据属性探析 136

(二)鉴定制度的比较与评析 139

(三)我国鉴定制度的现状思考和完善建议 144

三、勘验制度 151

(一)勘验的证据能力 151

(二)勘验的决定及标准 154

(三)勘验与鉴定的运用 156

(四)勘验物持有人的提出义务及其后果 158

第五章 证明责任原理 160

一、证明责任含义考察 160

(一)关于证明责任含义的理论认识 160

(二)证明责任的内在要求 162

(三)我国证明责任制度的演进 165

二、证明责任的性质及功能 166

(一)证明责任的性质 166

(二)指引法官作出最终事实判断的功能 170

三、证明责任的适用条件 173

(一)待证事实真伪不明的状态是适用证明责任的基本前提 174

(二)案件审理已经达到作出判决的成熟程度 176

四、证明责任分配理论 180

(一)待证事实分类说 181

(二)法律要件事实分配说 184

五、事实真伪不明的克服方法:证明责任分配 189

(一)要件事实真伪不明不能够作为实体裁判基础 189

(二)证明责任规则不是判断当事人之间实体权利义务的法律规范 193

(三)证明责任分配规则新视角:指引法官推定裁判事实基础 195

第六章 证据规则原理 201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201

(一)英美法系中违法取得证据禁止 201

(二)大陆法系中违法取得证据禁止 204

(三)两大法系非法证据排除的程序及其价值 205

(四)我国非法证据排除的理论认识与实务运作 206

(五)完善我国证据排除规则的构想 209

二、最佳证据规则 212

(一)最佳证据规则概述 212

(二)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国家提出原本的例外情形 213

(三)我国提出原本的例外 217

三、排除传闻规则 218

(一)传闻证据概述 218

(二)传闻证据规则的理论基础 227

(三)排除传闻的例外 233

(四)对传闻规则的评价 239

(五)大陆法系国家对法庭外陈述的限制 240

四、特权规则 243

(一)特权规则的含义 243

(二)特权规则比较考察 244

五、经验规则 247

(一)经验规则的含义和性质 247

(二)经验法则与众所周知的事实 250

(三)证据价值评判和事实认定依赖于经验法则 253

(四)经验法则的意义 255

第七章 司法认知原理 258

一、司法认知概述 258

(一)司法认知的含义 258

(二)司法认知的价值和意义 260

二、司法认知的特征 261

(一)司法认知的主体是法官 261

(二)认知对象的确定性与公认性 261

(三)司法认知效力的权威性 262

三、司法认知的对象 262

(一)司法认知对象比较分析 262

(二)我国司法认知的事项 265

四、司法认知的方式和程序 269

(一)法院依职权进行司法认知 269

(二)申请认知 269

(三)司法认知的保障及救济程序 269

(一)自认的含义 271

第八章 民事自认原理 271

一、自认的含义及属性 271

(二)自认的属性 272

(三)自认不属于当事人陈述 274

(四)排除当事人自认作为证据的价值理念 275

(五)自认的种类 277

二、自认成立的要件 280

(一)承认对方的主张为真实且具有一致性 280

(二)自认的事实是不利于己的事实 281

(三)自认的对象必须是具体事实 281

(四)必须在诉讼程序进行过程当中表示承认 282

(五)当事人必须作出明示的意思表示 283

(六)自认必须是向法院明确作出 284

三、自认的效力 284

(一)对当事人产生约束力 284

(二)自认对法院产生约束力 285

(三)免除当事人的举证责任 285

四、权利自认(认诺) 286

(一)权利自认(认诺)的含义 286

(二)权利自认(认诺)的构成 287

(三)权利自认(认诺)的法律效力 287

五、自认的限制 288

(二)法律规定应当依职权调查的事实 289

(一)对众所周知的事实和经验事实的自认 289

(三)关于身份关系诉讼的事实 290

(四)无诉讼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当事人的自认 290

(五)共同诉讼中一部分人的自认 290

(六)和解、调解中的让步与自认 291

六、自认的撤回和追复 291

(一)自认的撤回和追复的含义 291

(二)自认的撤回和追复的种类 291

第九章 举证时限原理 295

一、举证时限制度价值功能 295

(一)举证时限是证明责任的内在要求 296

(二)公正的诉讼程序必然要求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 297

(三)防止当事人的诉讼突袭必然要求及时举证 298

(四)举证时限原则也是提高司法裁判权威的要求 298

二、举证时限原则的产生及发展 300

(一)大陆法国家的举证时限制度 300

(二)英美法国家的举证时限制度 302

三、超过举证时限的法律后果 302

(一)关于举证时限的规定 302

(二)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303

四、我国举证时限制度剖析 304

(一)关于举证期间的规定 306

(二)关于逾期举证的法律后果 307

(三)关于举证时限制度的几个问题 309

第十章 推定原理 314

一、推定的属性及机理 314

(一)推定的含义 314

(二)推定的性质及其内在价值 315

二、法律上的推定与举证责任 319

(一)法律上的推定与主张责任 319

(二)法律上的推定与提证责任 320

(三)法律上的推定与心证责任 322

三、事实上的推定与举证责任 323

(一)事实推定过程 323

(二)事实推定的法律效果 324

四、我国立法中的推定制度 325

第十一章 民事证据的调查收集 327

一、民事诉讼证据的调查收集 327

(一)证据调查收集的含义 327

(二)当事人举证 328

(三)法院调查收集证据 330

(四)调查收集证据的程序 331

二、民事证据的调查收集与保密权问题 335

(一)证据调查收集与秘密保护制度比较分析 336

(二)我国证据制度中的秘密保护 339

后记 34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