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歌 岭南本土歌乐文化论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明祥著
- 出 版 社: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18052312
- 页数:771 页
引论 1
一、“越歌”释 1
二、《越人歌》考 3
三、“越裔歌乐”辨 8
四、《越歌》题解:岭南土著民族歌乐文化研究 10
第一章 百越文化积淀与岭南越歌特色 17
第一节 百越文化圈与岭南文化根 18
一、从百越文化圈看越歌特色 18
二、从岭南文化根看原生越歌 21
第二节 越人好歌与越歌多彩 31
一、越人好歌与集群歌唱 31
二、越歌多彩与土风古俗 35
第三节 文化积累与文化品格 41
一、岭南越歌的文化积累 41
二、岭南越歌的文化品格 47
第二章 百越文化中的音乐遗存 62
第一节 百越概念的时限与地域 62
第二节 百越文化的特征与内涵 64
第三节 百越乐舞的文物与文献 65
一、越人先民的“骨哨”之乐 65
二、鸟类图腾与《玄鸟》乐舞 66
三、古《击壤歌》与闽浙遗音 67
四、楚越巫风与“活化石”解 67
五、“四夷之乐”与越地之“任” 68
六、“南越乐舞”与外来乐器 70
七、羊角钮钟与岭南古音 71
第四节 百越民歌的传世与遗音 71
一、越歌的源起与创世的越歌 71
二、图腾乐舞与古风俗歌 73
三、依歌择配与《串寨调》析 76
四、族外抢婚与拦路、哭嫁 78
五、古《越人歌》与水上民歌 80
六、越汉杂处与《唱英台》变 82
第五节 百越歌乐的内合与外渐 84
第三章 越汉杂处历程与岭南越歌分布 88
第一节 越汉杂处中的越楚交融及其音乐现象 89
一、越楚交融与古三声腔 89
二、越汉杂处与多色彩区 95
第二节 岭南壮语构成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03
一、壮语北部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06
二、壮语南部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18
第三节 岭南汉语构成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27
一、粤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27
二、闽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30
三、客家方言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38
四、桂柳话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42
五、平话及其民歌色彩区划 143
第四章 民族文化融合与岭南越歌风貌 151
第一节 瓯骆土著与壮族民歌 152
一、西瓯人与壮歌北路风格 152
二、骆越人与壮歌南路风格 160
第二节 南越民系与汉族民歌 171
一、南越人与广府民歌风格 171
二、闽越人与潮汕民歌风格 196
三、中原人与客家民歌风格 221
四、桂(圭)人与桂柳民歌风格 245
五、平话人与平话民歌风格 255
第五章 岭南本土少数民族民歌 268
第一节 侗族民歌 269
一、南路侗族民歌 270
二、北路侗族民歌 280
第二节 瑶族民歌 281
一、瑶族概况 281
二、瑶歌题材 283
三、瑶语分支与瑶歌分布 285
四、瑶歌体裁与主要歌种 299
第三节 畲族民歌 322
一、畲族与畲歌 323
二、关于畲族民歌的三个文本 325
三、畲歌的称谓、体裁、基本调和分布情况 326
四、凤凰山传说与潮州畲歌 329
第四节 仫佬族民歌 336
一、仫佬族简况 336
二、语言文字与文化生活 337
三、关于“走坡” 338
四、民歌的种类 338
五、民歌的曲调 339
六、民歌的结构 341
七、民歌的词曲体式 342
第五节 毛南族民歌 347
一、毛南族简况 347
二、毛南族民歌 348
第六章 岭南越歌主体论(一)“越徵”调式体系 355
第一节 “越徵”三音歌现象 356
一、三音歌的原始形态 357
二、三音歌的基本形态 358
三、三音歌的变化形态 359
四、三音歌的纵合形态 360
五、三音歌的发展形态 362
第二节 “越徵”五音歌现象 364
一、五音五声歌 364
二、五音六声歌 367
第三节 “越徵”六音歌现象 369
一、变宫六音歌 369
二、“清角”六音歌 370
第四节 “越徵”特性五、六音歌现象 373
一、特性五音歌 375
二、特性六音歌 376
第五节 “越徵”体系及其文化积淀 379
一、“越徵”体系 380
二、历史轨迹 381
三、文化积淀 383
四、现代价值 384
第七章 岭南越歌主体论(二)多声音乐现象 386
第一节 岭南越歌中的多声音乐现象 386
一、壮侗语族的多声部民歌 390
二、其他语族的多声部民歌 398
第二节 越裔多声音乐的文化背景及其亚文化因素 403
一、多声音乐发生、发展、发扬的文化背景 404
二、多声音乐形成的亚文化因素 414
第三节 结语 432
第八章 岭南越歌主体论(三)“双声”腔调体系 438
第一节 北路“双声”的腔类体系 440
一、北路西部腔口形态 442
二、北路东部腔口形态 447
三、其他腔口形态 452
第二节 南路“双声”的调类体系 454
一、南路西部色彩区 456
二、南路中部色彩区 461
三、南路左江色彩区 466
第三节 中路“双声”的综合体系 470
一、右江上游色彩区 471
二、右江中游色彩区 473
三、右江下游色彩区 475
四、郁江下游色彩区 478
第四节 结语 480
第九章 岭南越歌主体论(四)“腔口”理论解读 482
第一节 “腔口”的要素 484
一、声腔因素 485
二、音列因素 486
三、韵格因素 487
四、音阶因素 487
五、调式因素 488
第二节 “腔口”的构成 489
一、基本形式 489
二、发展形式 496
三、变化形式 501
第三节 “高音”的“跟”法 506
一、跟腔法 507
二、分声法 511
三、分层法 517
第四节 “腔口”与“高音”声部结合的形态学分析 522
一、衬腔体 524
二、和腔体 529
三、仿腔体 534
第五节 结语 539
第十章 岭南越歌的继承与发展 543
第一节 早期民歌采风的基础建设与人才积累 546
一、1920年前后的开拓开发与基本建设 546
二、1950年以来的民族调查与民间会演 551
三、1960年以来的民歌集成与普查采风 554
第二节 当代越歌研究的资料梳理与文化转型 562
一、越歌资料的复苏及其文本的文化指向 563
二、民歌集成的复苏及其文本的文化建构 566
三、宏观学科建设与微观越歌研究的文化转型 571
第三节 当代越歌研究的文化取向与文化守护 583
一、音乐文化学方法实验与越歌研究的文化取向 583
二、知识经济的文化分流与越歌传统的文化守护 596
第四节 百越文化的回归与重构 606
一、岭南文化发展与本土歌乐走向 606
二、珠江文化泛论与本土歌乐新声 611
三、百越文化的回归与重构——本土歌乐可持续发展的新空间、新机遇 618
四、本土歌乐文化发展对策建议 629
五、结语 632
附录:那坡各族音乐普查报告 638
后记 768
- 《东北民歌文化研究及艺术探析》(中国)杨清波 2019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的中西文化比较研究》任永进,贺志涛著 2019
- 《生态文化建设的社会机制研究》阮晓莺著 2019
-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苏玉主编 2017
- 《白纻舞及其歌辞的文化解读》王俊,曹化根著 2019
- 《社会文化系统中的翻译》姜秋霞,杨正军 2019
- 《中国经典文化走向世界丛书 学术卷 2》龚海燕译 2019
- 《新世纪的文化思考》方克立著 2019
- 《海棠花粉电镜图谱》张往祥著 2018
- 《中等应变速率花岗岩的动态力学特性研究》夏祥著 2018
- 《闻一多与中国学术史》刘殿祥著 2020
- 《民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文丛 五编 第4册 中国新文学广告图志 上》彭林祥著 2015
- 《马融年谱》吴从祥著 2019
- 《广州城市公共空间形态及其演进》周祥著 2019
- 《现代江南小城镇文学研究》余连祥著 2018
- 《大学生人际关系困惑及干预策略研究》李本祥著 2018
- 《大别山特色文化资源利用研究》余维祥著 2016
- 《党支部领导方法与创新》赵洪祥著 2018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短篇小说卷 上 全2册》贺邵俊主编 2019
- 《二十世纪广东包装设计史》王娟著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下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成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中国)国家药典委员会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文学作品精选 中篇小说卷 上 全3册》洪治纲主编 201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钢琴谱》聂耳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