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西医结合导论
中西医结合导论

中西医结合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罗再琼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36445792
  • 页数:118 页
图书介绍:
《中西医结合导论》目录

一、《中西医结合导论》的性质和任务 1

二、《中西医结合导论》的基本内容 1

绪论 1

三、《中西医结合导论》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

第一章 医学的内容和性质 3

第一节 医学的含义、对象和作用 3

一、医学的含义 3

二、医学的研究和服务对象 4

三、医学的社会作用 6

第二节 医学科学的性质 8

一、医学的自然科学属性 8

二、医学的社会科学属性 9

三、医学与哲学 10

一、医学是多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12

第三节 医学科学的基本特点 12

二、医学是科学、艺术和仁术的融合体 13

三、医学是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开放系统 14

第四节 中医学的基本观点 15

一、中医学的天人观 15

二、中医学的人体观 16

三、中医学的疾病观 17

第二章 医学的体系结构与课程设置 19

第一节 西医学的体系结构及其特点 19

一、西医学的体系结构 19

二、西医学体系结构的特点 21

第二节 中医学的体系结构 21

一、中医理论体系 22

二、中医学的体系结构 23

一、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24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专业的课程设置 24

二、选修课程 27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专业人才的素质培养 29

第一节 知识结构 29

一、中西医兼备的医学专业知识 29

二、具有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 30

三、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30

第二节 能力结构 31

一、观察能力 31

二、思维能力 31

三、科研能力 32

四、操作能力 32

五、语言能力 33

六、组织管理能力 33

第三节 品格结构 34

一、信念层次 34

八、自我优化知识结构的能力 34

七、处理公共关系的能力 34

二、心理层次 37

三、行为层次 38

第四章 医学学习方法 39

第一节 医学学习特点和原则 39

一、医学学习的特点 39

二、医学学习原则 40

第二节 课堂学习方法 42

一、课前准备 42

二、课堂学习方法 43

三、课后复习方法 43

第三节 医学学习常用方法 44

一、机能学科学习方法 44

三、临床学科学习方法 48

二、形态学科学习方法 48

一、历代名医的治学经验 49

第四节 中医特有的学习方法 49

二、中医特有的学习方法 50

三、中医治学格言选 52

第五章 中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57

第一节 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57

一、远古至春秋时期 57

二、战国至东汉时期 57

三、魏晋隋唐五代 59

四、宋金元时期 61

五、明清时期 63

第二节 中医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66

一、中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66

二、中医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67

一、中医事业的现状 68

第三节 中医事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68

二、中医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和地位 71

三、中医学的发展趋势 74

第四节 中医学的优势与不足 75

一、中医学的主要优势 75

二、中医学的不足 76

第六章 西医学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78

第一节 西医学发展简史 78

一、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 78

二、古代东方国家的医学 78

三、古希腊和罗马的医学 79

四、中世纪医学 80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 81

六、17~18世纪的医学 81

七、19世纪的医学 82

一、西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 85

第二节 西医学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85

二、西医学发展的基本特点 86

第三节 西医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86

一、西医学的现状 86

二、西医学的发展趋势 89

第四节 西医学的优势与不足 90

一、西医学的优势 90

二、西医学的不足 92

第七章 中西医结合的历史和发展趋势 94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历史 94

一、鸦片战争之前“中西医汇通”的萌芽阶段 94

二、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以“中西医汇通”为主线的中期研究 96

三、辛亥革命至建国前,中西医汇通后期以“中医学存废”为中心的激烈论争 98

一、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成就简介 101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现状 101

二、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法 103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趋势 104

一、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沟通中西医学,创立新理论 105

二、宏观综合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研究,发展中西医理论 105

三、深化中西医比较研究,促进中西医结合 105

四、创立中西医结合新学科,建立多层次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体系 105

第四节 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意义 106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107

一、统一思想,坚持中西医结合方向 107

二、不畏艰难,坚定不移地走中西医结合道路 107

三、满怀信心,开创中西医结合的新局面 108

附一、中外医事比较简表 109

二、主要参考文献 1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