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中华民族精神导论
中华民族精神导论

中华民族精神导论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友谊,商志晓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209039597
  • 页数:396 页
图书介绍:中华民族在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民族精神。本书就什么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民族精神的性质和特征以及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组作了深刻阐述。
《中华民族精神导论》目录

绪论 1

一、民族精神的涵义 1

二、民族精神的性质 6

三、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10

四、民族精神需要弘扬培育 14

第一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 17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源” 18

一、中华民族精神萌芽于原始氏族社会 19

二、中华民族精神兴起于我国奴隶社会 21

三、中华民族精神定型于秦汉之际 23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流” 29

一、古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演变 29

二、近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34

三、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 40

第二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特征 51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 51

一、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对民族基本精神的高度凝结 52

二、中华民族主体精神是一个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59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 68

一、恒久性与流变性 68

二、多元性与总体性 72

三、传统性与现代性 74

第三章 中华民族精神的当代价值 78

第一节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宝贵财富 78

一、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 79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的重要条件 81

第二节 中华民族精神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精神支柱 85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统一的旗帜 85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力量源泉 88

第三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90

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90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93

三、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96

第四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必然要求 98

一、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我们党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精神动力 99

二、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党防止和遏制腐败的强大力量 102

第四章 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精神 107

第一节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07

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08

二、公而忘私、国而忘家 109

三、浓厚的忧国忧民意识 112

第二节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114

一、要有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 115

二、自觉维护和促进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116

三、热爱人民 117

四、热爱中国共产党 118

五、热爱社会主义 119

第三节 爱国主义的当代意义 121

一、爱国主义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121

二、爱国主义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巨大力量 123

三、爱国主义是促进社会思想道德进步的重要力量 124

第四节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26

一、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 126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 128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 133

第五章 团结统一与中华民族精神 136

第一节 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36

一、团结统一优秀传统的光荣历史 136

二、团结统一优秀传统的思想基础 139

第二节 团结统一的基本要求 141

一、促进祖国完全统一 142

二、建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 143

三、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144

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145

第三节 团结统一的当代意义 146

一、有助于维护稳定 146

二、有助于集聚力量 147

三、有助于振奋精神 148

第四节 倡导团结统一,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49

一、继承优良传统,也要体现时代特点 150

二、采取适合形势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实际状况的措施 150

三、重在加强教育,贵在坚持不懈 151

四、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51

第六章 爱好和平与中华民族精神 153

第一节 爱好和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53

一、厚德重和的优良传统 153

二、亲仁善邻的优秀传统 156

三、崇信修睦的优秀传统 158

第二节 爱好和平的基本要求 160

一、团结友爱和衷共济 160

二、明礼诚信公平竞争 163

第三节 爱好和平的当代意义 164

一、有利于人民幸福安康 164

二、有利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165

三、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166

第四节 崇尚爱好和平,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67

一、加强爱好和平教育 167

二、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69

三、加快发展 171

第七章 勤劳勇敢与中华民族精神 175

第一节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175

一、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 176

二、中华民族具有勤奋俭朴、艰苦奋斗的优秀传统 178

三、勇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鲜明特征 179

第二节 勤劳勇敢的基本要求 182

一、牢记国情和传统,艰苦奋斗 182

二、勤政为民,真抓实干 184

三、勤劳致富,勤俭节约 186

四、见义勇为,不畏艰险,扶危济困 188

第三节 勤劳勇敢的当代意义 190

一、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 190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精神资源 191

三、推进党风建设和社会风气好转的优秀传统 192

四、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和应对敌对势力挑战的精神支柱 193

第四节 发扬勤劳勇敢传统,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196

一、牢固树立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精神 196

二、努力做到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真抓实干 197

三、在新时代赋予勤劳勇敢精神以新内容 199

四、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200

五、英勇斗争,维护国家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 201

第八章 自强不息与中华民族精神 203

第一节 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 203

一、中华民族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精神 204

二、中华民族与外来入侵者斗争中表现出的英勇奋斗精神 205

三、中华民族在不断开拓创新中表现出的自强自立精神 207

四、中华民族在文明实践中表现出的独立自主精神 209

第二节 自强不息的基本要求 212

一、自强要求自立 212

二、自强要求自信 214

三、自强要求自坚 215

四、自强要求知难而进、奋发有为 217

五、自强要求坚韧不拔、不懈努力 218

第三节 自强不息的当代意义 219

一、有助于增强民族竞争力 220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221

三、有助于培养国民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提高国民素质 223

第四节 坚持自强不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25

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秀历史传统 225

二、发掘拓展自强不息精神的新的时代内涵与精神价值 226

三、建立健全政策法规,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228

四、把弘扬培育自强不息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 229

第九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31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了新挑战 231

一、来自市场经济自身弱点和局限性的挑战 232

二、来自人们对商品交换原则泛化的挑战 233

三、来自市场经济开放性的挑战 234

第二节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出了新要求 236

一、必须积极弘扬和培育适应市场经济共性要求的民族精神 237

二、必须积极弘扬和培育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性要求的民族精神 239

三、必须努力实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法途径的创新 241

第三节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新契机 243

一、有利于有效克服当前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43

二、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 246

三、有利于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强大合力 249

第十章 承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53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密切相关 253

一、民族精神贯穿和体现在民族文化的全过程及各个方面 253

二、中国传统文化是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 255

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其他文化体系所不能比拟的生命延续力 256

第二节 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积极因素,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57

一、刚健有为,自强不息 257

二、厚德载物,包容会通 259

三、天人合一,以人为本 260

四、重视德性修养,崇尚道德和德治 261

第三节 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62

一、历史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62

二、辩证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63

三、具体地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批判和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265

第十一章 借鉴外国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268

第一节 借鉴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 268

一、合理选择外国文化精华是铸造优秀民族精神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268

二、借鉴吸收国外先进文化,可以进一步完善中华民族精神 272

第二节 西方文化精神的合理因素 276

一、个性精神 278

二、科学精神 282

三、民主精神 289

四、法制精神 294

五、功利精神 298

第三节 科学借鉴外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301

一、把文化继承和文化借鉴有机结合起来 301

二、从中国实际出发,正确处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306

第十二章 发掘齐鲁文化优秀资源,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11

第一节 齐鲁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内容 311

一、爱国主义精神 311

二、求真务实精神 314

三、自强不息精神 315

四、厚德载物精神 318

五、勤劳勇敢精神 320

第二节 发掘齐鲁文化优秀资源对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 323

一、齐鲁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重要源头 324

二、齐鲁文化精神是提高国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资源 326

三、齐鲁文化优秀资源是构建当代民族精神的重要基础 328

四、齐鲁文化优秀资源有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凝聚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330

第三节 在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注意发掘齐鲁文化资源 331

一、当前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辩证地对待齐鲁文化 331

二、当前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对齐鲁文化进行积极创新 333

第十三章 建设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35

第一节 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36

一、准确把握先进文化的基本内涵 336

二、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339

三、把弘扬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发展先进文化的中心和重心 341

第二节 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弘扬培育民族精神 344

一、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344

二、大力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347

三、确保以德治国战略的实施 350

第三节 在推进教育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54

一、高度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55

二、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 357

三、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60

第十四章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364

第一节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 364

一、人的发展与人的本质 365

二、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 368

三、共产主义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371

第二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374

一、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和本质内容 375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互为前提 378

三、人的全面发展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互作用 382

第三节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机统一 384

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 384

二、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88

后记 39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