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价值价格通论
价值价格通论

价值价格通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白暴力著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5856448
  • 页数:809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上、下卷。上卷:从劳动价值理论到市场价格分析,从哲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出发,确定了价值价格理论发展的两条道路;下卷:西方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否定的分析,系统全面地讨论了西方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的否定,说明了这些论点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是不能成立的。
《价值价格通论》目录

上卷 从劳动价值理论到市场价格分析——社会财富分配的内容与形式 1

上卷 从劳动价值理论到市场价格分析——社会财富分配的内容与形式 3

第一章 绪论 3

第一节 阅读本书的便捷方法 3

第二节 价值理论发展的思路——价值范畴的分解和价值理论的超越 4

一、价值范畴的深入:三位一体概念的分解 4

二、价值理论的超越:六个层次理论的统一 7

一、一般经济规律和范畴与这些规律和范畴在不同社会中的存在形式 17

第三节 本书相关的方法论 17

二、经济规律存在的原因与规律的实现机制 19

三、生产、分配和商品交换三者之间的关系 21

四、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系 24

五、关于数学方法 25

第四节 上卷导读:主题、结构与内容 29

一、价值理论的内容、职能和本书的主题 29

二、本书上卷的结构 30

三、本书上卷的主要内容 31

本章小结 41

上篇 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社会财富分配的内容 43

第二章 财富的基本性质、构成与分类 45

第一节 财富的基本性质 45

上篇 价值范畴上的财富论——社会财富分配的内容 45

一、人类有用性或效用性 46

二、稀缺性与劳动性 48

三、物质性 49

四、社会历史性 51

第二节 财富的构成:财富的形式与财富实体的两象性,对象化劳动是财富的社会实体 53

一、光的波粒两象性 53

二、财富的形式与实体:财富实体的两象性 53

三、前人的认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财富 55

第三节 财富的分类 56

一、按财富的物质存在形式划分:有形财富与无形财富 56

二、按满足人类需要的对象划分:生理财富与心理财富 57

三、按财富自身满足人们需要的内容划分:以物质形式满足需要的财富与以意识形式满足需要的财富 58

本章小结 60

第三章 财富的源泉与劳动的作用 61

第一节 财富生产中的要素和财富生产的过程 61

一、财富生产中的要素 61

二、财富生产的三类过程 62

第二节 各要素在财富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劳动的特殊地位 63

一、在财富生产的自然过程中的作用:三要素是财富共同的自然源泉 63

二、在财富生产的人类过程中的作用:劳动是财富生产中的人类的惟一支出、耗费和贡献,劳动是财富的惟一人类源泉 65

三、在财富生产的社会过程中的作用:非劳动要素的自然作用使其所有者成为财富生产过程的“主体” 67

四、经济学研究对象:经济学研究中的各生产要素 68

第三节 劳动、生产劳动及其性质 71

一、劳动与生产劳动概念 72

二、生产劳动的性质与判别 74

三、生产劳动确定总结 81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与财富生产:科学与技术等的作用 82

一、劳动生产率 82

二、劳动生产率函数 84

三、生产函数及其分析 86

本章小结 87

本章附录 马克思生产劳动范畴的两重性及其统一——兼论社会主义生产劳动 89

一、生产的具体劳动——从生产一般过程考察生产劳动 90

二、生产的抽象劳动——从社会生产关系考察生产劳动 95

三、生产劳动范畴是两重性的统一 98

第一节 财富的度量方式:财富的值 100

第四章 财富的度量与财富的值  100

一、财富的物质实体的度量 101

二、财富的效用的度量:财富值(1) 101

三、财富的劳动实体的度量:财富值(2) 103

四、财富的效用度量与劳动实体度量的统一:财富的值:财富值(1)和财富值(2)的统一 105

五、前人的认识 108

第二节 财富值的量与不同类型劳动的作用:脑力劳动……等等 111

一、财富值的量 111

二、财富值的量中不同类型劳动的作用:劳动差别系数 113

三、不同类型劳动的差别:脑力劳动……等等 115

第三节 财富值的量与劳动生产率 120

一、社会财富的两种度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120

二、社会财富值的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 121

三、部门生产的财富值的量与劳动生产率 123

四、企业生产的财富值的量与劳动生产率 124

五、单位产品值的量与劳动生产率 127

本章小结 129

本章附录 劳动价值论与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相关性分析——兼论恩格斯的天才预见 131

一、两种价值论的相关性与恩格斯的天才预言 131

二、两种价值论相关性量的确定 133

三、两种价值论相关性的意义 136

第五章 商品与价值——价值本质和价格最终基础 138

第一节 商品 138

一、财富表现为商品 138

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就是交换经济 139

三、关于财富的讨论也适合于商品 140

第二节 价值 140

一、财富值表现为商品的价值 140

二、商品价值的特点 141

三、关于财富值的讨论也适合于商品的价值 143

本章小结 143

本章附录 价值“源泉”与“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社会原因和量的边界 144

一、研究的出发点:“人本位世界”与财富生产的三类过程 144

二、劳动与价值“源泉” 146

三、“按要素分配”的自然基础、社会原因与量的边界 150

四、总结 155

下篇 价值范畴上的价格论——社会财富分配的形式 157

下篇 价值范畴上的价格论——社会财富分配的形式第六章 交换价值与自然价格——价格直接基础 159

第一节 交换价值:价格直接基础 159

一、交换价值 159

二、交换价值的量:一般模型 165

三、交换价值量的模型的进一步表达 169

四、关于交换价值量的精确值 173

一、自然价格 175

第二节 自然价格:市场价格运动的中心 175

二、自然价格量的确定 177

三、交换价值与自然价格总结:价格概念的新理解 178

本章小结 179

第七章 交换价值和自然价格的具体形态——交换价值和自然价格的历史演进 181

第一节 简单商品生产的交换价值量:与价值量相等 182

一、简单商品生产的特点 182

二、简单商品生产的交换价值量 183

第二节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中的交换价值量:生产价格 186

一、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中的交换价值量 186

二、机器大工业资本主义中的交换价值量 188

第三节 垄断资本主义中的交换价值量 190

一、关于垄断价格的一种理论解释 190

二、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特点 191

三、垄断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 194

四、垄断资本主义中的交换价值量 194

五、总结 199

一、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特点 200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交换价值量:“按劳分配模型” 200

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中的交换价值量 202

三、各种观点讨论 203

四、一个数例 212

本章小结 215

第八章 企业的生产、劳动耗费和成本函数 217

导言:第八章至第十四章说明——变量劳动价值理论与市场价格运行 217

一、研究对象 217

二、简化性假定 218

三、主要理论渊源 219

四、结构 220

第一节 生产函数 221

一、统一生产函数和一般生产函数 221

二、平均产品和边际产品 224

三、生产函数的具体形式 225

第二节 劳动耗费函数 228

一、基本概念 228

二、劳动耗费函数的具体形式 229

三、劳动耗费的构成与分解 232

第三节 劳动耗费的转化形式——以交换价值计量的劳动支出 236

第四节 全额成本函数 237

一、基本概念 237

二、全额成本函数的具体形式 238

三、全额成本的构成与分解 239

第五节 企业直接成本函数 244

本章小结 245

第一节 企业与完全竞争 247

一、企业及其经营目的 247

第九章 完全竞争企业的供给 247

二、利润最大化法则 249

三、完全竞争假定 252

四、完全竞争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与收入曲线 253

第二节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 258

一、基本概念 258

二、价值层次 259

三、价格层次 264

第三节 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 265

一、价值层次 265

二、价格层次 272

本章小结 273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给 275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函数和曲线 275

一、价值层次 275

二、价格层次 277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长期供给函数和曲线 277

一、价值层次 277

二、价格层次 283

三、历史曲线 285

一、供给的出售价值弹性 287

第三节 供给弹性 287

二、供给的价格弹性 289

第四节 市场供给曲线的移动 289

本章小结 291

本章附录 现代边际主义价格理论在描述现象上的一个错误 293

一、现代边际主义价格理论的观点 293

二、现代边际主义价格理论的错误 296

第十一章 消费者的需求 301

第一节 效用函数 302

一、n个商品的效用函数 302

二、两种商品的效用函数 303

第二节 消费者的收入预算(消费者约束) 306

一、价值层次 306

二、价格层次 308

第三节 消费者均衡 309

一、价值层次 309

二、价格层次 312

第四节 消费者需求函数与曲线 313

一、价值层次 314

二、价格层次 318

第五节 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 319

一、出售价值效应、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319

二、消费者需求曲线的形状 323

本章小结 324

第十二章 市场需求 326

第一节 市场需求函数和曲线 326

一、由消费者需求曲线推出市场需求曲线 326

二、由社会劳动效用均衡推导出市场需求曲线 328

第二节 需求弹性 330

一、需求弹性 330

二、决定需求弹性的因素 332

三、需求弹性与销售者收入(消费者支出) 333

第三节 市场需求曲线的移动 334

一、市场需求曲线的移动 334

二、决定市场需求曲线位置(移动)的因素 336

本章小结 338

第十三章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运行 340

第一节 完全竞争市场的供求平衡或均衡 340

一、价值层次 341

二、价格层次 350

第二节 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出售价值和均衡价格变化——供求规律 352

一、市场均衡出售价值量的变化 352

二、市场均衡价格量的变化 357

第三节 完全竞争市场价格的运动——稳定规律 358

一、基本概念 358

二、一种常用的稳定性分析模型——蛛网模型 359

三、市场的预期不稳定性 365

第四节 完全竞争市场机制的缺陷和限度 365

一、完全竞争市场调节自身的缺陷 366

二、完全竞争市场调节的限度与生产社会化现状 371

三、完全竞争假定不符合资本主义现实 376

本章小结 379

第十四章 非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运行 381

第一节 市场分类 381

第二节 垄断市场价格运行 383

一、垄断企业产品的需求函数和曲线 383

二、垄断企业的收入曲线 385

三、垄断企业和市场均衡 389

四、垄断出售价值和垄断价格的变化 392

五、垄断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比较 393

一、不完全竞争企业产品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395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市场价格运行 395

二、不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 397

三、不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均衡 400

五、不完全竞争市场出售价值量和价格量的变化 402

四、不完全竞争市场均衡 402

六、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的比较 406

本章小结 408

导言: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说明——绝对价格与价格总水平上涨 410

第十五章 决定价格总水平的因素 410

第一节 绝对价格、相对价格、价格总水平 411

一、绝对价格 411

二、相对价格 412

三、价格总水平 413

第二节 决定绝对价格及其变化的因素 414

一、以金属货币表现的绝对价格 414

二、以纸币表示的绝对价格 417

第三节 决定相对价格及其变化的因素 421

一、纸币体系中的相对价格 421

二、纸币体系中的相对价格的变化 422

第四节 相对价格与绝对价格的关系 423

三、纸币体系中的相对价格体系 423

第五节 决定价格总水平及其变化的因素 425

一、在金属货币体系中 425

二、在纸币体系中 427

本章小结 430

第十六章 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一般原因 433

第一节 价格总水平上涨相关因素分析 433

一、纸币膨胀、纸币贬值与价格总水平上涨 437

第二节 主动性纸币膨胀与被动性纸币膨胀——膨胀纸币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37

二、主动性纸币膨胀:膨胀纸币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39

三、被动性纸币膨胀 440

一、劳动生产率变化与相对价格体系变化 443

第三节 价值规律调节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43

二、绝对价格向下刚性 444

三、动态参照商品的选择 445

四、绝对价格提高与价格总水平上涨 446

五、一个简单数例 448

第四节 市场推进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50

一、生活必需品需求的特点与价格上涨的内在趋势 450

二、生活必需品供给分析与价格上涨 452

三、市场推进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55

第五节 自激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56

本章小结 456

第十七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 458

第一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内在矛盾——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的一个原因 458

一、社会主义经济矛盾与经济体制改革概说 458

二、经济调节机制与计划机制的内在矛盾 459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的经济矛盾与经济体制改革 465

四、20世纪后期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 468

第二节 大幅度价值规律调节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69

一、社会主义经济中的消费资料需求 471

第三节 需求膨胀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71

二、社会主义经济中的生产资料需求 473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需求膨胀 483

四、需求膨胀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85

本章小结 486

本章附录 两大部类比例变化分析 488

一、马克思两大部类平衡模型 488

二、两大部类平衡比例 492

三、两大部类平衡比例变化分析 494

第十八章 我国近期价格总水平上涨 498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时期的价格总水平上涨 498

一、一个特殊原因:非生产劳动膨胀型价格总水平上涨 499

二、原因综述 507

第二节 我国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的价格总水平上涨 510

一、市场经济初步建立后的一个经济痼疾:总消费需求不足 510

二、总消费需求不足中的价格总水平上涨(2003~2004年) 521

本章小结 523

上卷附录一:主要概念索引 525

上卷附录二:主要符号一览表 534

下卷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否定的分析——兼论价值理论比较 543

下卷 西方经济学对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否定的分析——兼论价值理论比较 545

第十九章 绪论:总体说明 545

一、西方经济学否定劳动价值理论的类型与发展阶段 545

二、对西方经济学否定劳动价值理论主要论点的简要分析 546

上篇 关于外部否定——西方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缺陷 553

第一节 “三位一体公式”与边际生产力理论 555

第二十章 边际生产力理论分析 555

一、“三位一体公式”: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的原始形式 555

上篇 关于外部否定——西方经济学中价值理论的缺陷 555

二、边际生产力理论:三要素创造价值理论的现代形式 556

第二节 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内在逻辑缺陷 560

一、第一个内容的内在逻辑缺陷:资本的度量与新古典生产函数的存在性问题 560

二、第二个内容的内在逻辑缺陷:成本函数的成立性问题 561

三、第三个内容的内在逻辑缺陷:“没有剩余”的一般条件与最大利润二阶条件存在性问题 564

第三节 边际生产力理论的外在理论困难 571

一、解释要素“贡献”的困难 572

二、解释“贡献”归属的困难 572

三、解释无所有权要素“贡献”归属的困难 573

第四节 边际生产力理论错误原因的说明 573

一、边际产品不是“要素贡献”,应归结为边际劳动生产率 574

二、决定“按要素分配”的不是要素的“贡献”,而是所有权 577

三、产品的总值不是由“工资和利润”构成 583

四、结论 588

本章小结 588

本章附录 欧拉定律与边际生产力理论 589

一、欧拉定律 589

二、边际生产力理论中欧拉定律特殊形式的应用 590

三、欧拉定律对边际生产力理论形成的诘难 593

第一节 均衡价格理论的定位与缺陷 597

一、均衡价格理论的定位 597

第二十一章 均衡价格理论分析 597

二、均衡价格理论的价格本质说明缺陷 604

三、均衡价格理论的新古典缺陷:一个泥足巨人 605

四、总结 609

第二节 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市场价格分析 609

一、变量劳动价值理论与供给曲线 610

二、社会效用劳动均衡与需求曲线 621

三、市场价值、市场价格决定与市场均衡 624

四、总结 630

本章小结 631

第二十二章 实物价格理论分析 633

第一节 用实物价格理论否定劳动价值理论的论点 633

一、一般说明 634

二、数例说明 636

三、结论 637

第二节 实物价格理论的定位与缺陷 637

一、实物价格理论的定位 638

二、实物价格理论的缺陷 639

三、结论 642

本章小结 643

下篇 关于内部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完善性 645

下篇 关于内部否定——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逻辑完善性 645

第二十三章 价值转形问题——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精确值的计算 647

第一节 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马克思的原始论述 649

一、马克思生产价格构成模型 649

二、马克思的数例说明:生产价格近似值的计算 654

三、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 655

四、总结 663

第二节 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的数学特性:“Frobenius定律” 664

一、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的矩阵表达 664

二、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与生产价格方程组的解 665

三、Frobenius定律 666

四、马克思生产价格方程组解的数学特性 667

五、总结 667

第三节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中的一个客观经济现象:“平分余量”的存在 668

一、约束条件下的“分不尽”现象和“平分余量”的客观存在:一个感性所难以理解的客观存在,理性才能揭示它 668

二、“分不尽”现象和“平分余量”存在的客观原因:有约束条件下的分配 675

三、“平分余量”的市场配置:市场(生产)价格与市场实际利润 675

四、两个总计相等 678

六、总结 680

五、结束语:“平分余量”的存在与马克思理论没有任何冲突 680

本节附录:三种选择的计算过程 681

第四节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精确值计算的一般模型 687

一、研究的基础、前提与研究任务 687

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一般模型:量的关系及其完善性 691

三、一个简单数例 702

四、总结 706

本节附录:证明 709

一、平分余量等于零的特殊模型 710

第五节 特殊模型与货币层次计算 710

二、货币层次的计算:现象与本质的背离 715

三、总结 720

本章小结 722

第二十四章 存在固定资本时价值量计算 729

第一节 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非难 729

一、斯蒂德曼的存在固定资本的生产表 729

二、斯蒂德曼的“马克思价值计算” 730

三、斯蒂德曼的“正确计算”与“负折旧”和“负价值” 732

一、斯蒂德曼计算方法的根本性错误 733

四、斯蒂德曼的结论 733

第二节 对非难的分析与反驳 733

二、正确的马克思价值计算及其完善性 735

三、斯蒂德曼的“负折旧”与“负价值”产生的原因 737

四、结论 738

本章小结 739

第二十五章 “联合产品”价值量计算 740

第一节 对劳动价值理论的非难 740

一、斯蒂德曼的联合产品“生产表” 740

二、斯蒂德曼的“价值计算”和“剩余价值计算” 742

第二节 对非难的分析与反驳 743

一、联合产品及其生产函数 743

二、价值计算 744

三、剩余价值计算 747

四、结论 749

本章小结 750

下卷附录:西方学者“价值转形问题”研究代表性观点分析 751

附录序言 751

一、要点重述 752

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价值转形问题”观点的总述 753

第一节 博氏模型及其评论者分析 755

一、博氏模型分析 755

二、博氏模型的评论者和修正者分析 771

三、总结 777

本节附录 “数例二”中相对生产价格的平分余量的计算 778

第二节 塞顿模型和森岛模型分析 780

一、塞顿模型分析 781

二、森岛模型分析 786

三、总结 796

第三节 斯蒂德曼模型分析 797

一、斯蒂德曼的非难 797

二、驳斯蒂德曼的非难 801

三、总结 806

本附录小结 807

一、西方“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者的缺陷 807

二、西方“价值转形问题”研究者的成绩 807

三、西方“价值转形问题”研究的演进过程 8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