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中国建筑论
中国建筑论

中国建筑论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家骥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203046176
  • 页数:751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化学纤维下一篇:简易健康乐膳
《中国建筑论》目录
标签:建筑

序 1

导论 1

第一节 人的生活与建筑 3

第二节 建筑空间结构与社会结构 5

第三节 古典家庭结构形式与生活方式 7

一 易洛魁人的长屋 7

二 云南纳西族摩梭人的庭院房屋 9

三 西安半坡遗址的穴居 10

第四节 古典家庭的建筑形式分析 11

第五节 古典家庭建筑的空间组合 14

第六节 建筑的本质与定义 15

一 什么是建筑 16

二 建筑与建筑艺术 17

三 略论传统 20

第一章 中国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23

第一节 建筑的起源 25

第二节 木构架建筑的由来 27

第三节 木构架发展的历史原因 31

一 自然条件说 32

二 经济水平说 32

三 社会制度说 33

四 技术标准说 34

五 建新朝毁旧国说 38

第四节 建城即建国,城毁则国灭 41

第五节 古代的国与城不分 43

第六节 木构架建筑的基本概念 46

一 梁架的构成方式 46

二 “栿”名之由来 48

三 斗栱 48

第七节 高层木构架建筑 55

一 承重与围蔽结构的分工 56

第八节 中国梁架结构的特殊性 56

二 进深有限而开间无限 58

三 梁架露明造 节点用榫卯 59

四 构件标准化 施工高速度 60

第二章 中国古代的建筑生产方式 65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工官制度 67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匠役制 71

第三节 历代工匠的服役概况 72

第四节 物勒工名与哲匠升官 74

一 物勒工名 74

二 哲匠升官 75

第五节 古代的建筑生产与法式 76

一 《周礼》与《考工记》 77

二 《营造法式》 83

三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特殊性 85

第三章 中国建筑的名实与环境 93

第一节 建筑的名与实 95

第二节 堂 98

一 堂的本义 98

二 堂与殿之别 99

三 堂的空间构成 99

四 堂的意义 100

五 堂之美 101

第三节 厅 103

一 厅名由来 103

二 厅名之别 103

第四节 楼 104

一 楼的名与实 104

二 楼的型式 106

三 楼的型体变化 108

四 楼的环境景观 110

一 阁的名与实 111

第五节 阁 111

二 阁的特殊形制——佛阁 113

三 阁的形胜与景观 114

第六节 斋 117

一 斋的名与实 117

二 斋的空间环境 118

三 斋的特殊形制 119

第七节 轩 120

一 轩的名与实 120

二 轩的环境景观 123

二 景观建筑的榭 124

第八节 榭 124

一 榭的名与实 124

第九节 馆 125

第十节 廊 126

一 廊与庑之别 126

二 廊的形式与作用 127

第十一节 亭 129

一 亭的名与实 129

二 亭的功用 131

三 亭的美学意义 134

第四章 中国建筑的类型(一) 141

第一节 建筑类型概说 143

第二节 中国建筑的性格问题 144

第三节 宫室与宫殿 148

一 宫与殿 148

二 古代的明堂 149

第四节 寝制与第宅 152

一 寝的制度 152

二 古代住宅的等级制度 155

三 宅的建筑思想与环境 157

第五节 道教与道观 158

一 道教 158

二 道教建筑 158

第六节 佛教与佛寺 160

一 佛教 160

二 佛教建筑 161

三 寺的本义与宗教无关 162

四 佛教寺院规式 165

一 概述 180

第七节 塔(墖) 180

二 《洛阳伽蓝记》中的寺塔 183

三 塔的意匠 186

四 塔的主要形式与特点 194

五 塔的社会功用 199

六 奇塔 202

第八节 华表与坊表 204

一 华表 204

二 坊表 207

三 牌坊与牌楼 208

四 牌楼的空间艺术 210

第九节 台观与台榭 213

一 古代的台 213

二 台的名与实 215

三 台的功能 216

四 台的构筑形式 218

第十节 高台的特殊意义 220

一 仰眺俯瞰 220

二 游目环瞩 220

第十一节 定点透视与散点透视 220

第五章 中国建筑的类型(二) 225

一 古代的市 227

第十二节 市与肆(行) 227

二 坊市制的崩溃 230

三 坊市崩溃后的商业建筑 231

四 邸店与塌坊 241

第十三节 酒楼茶肆 243

一 酒楼 245

二 茶肆 250

第十四节 瓦舍勾栏与戏园 250

一 瓦舍 252

二 戏园 260

三 剧院建筑的意匠 273

第十五节 学校 277

一 学校建筑 278

二 家学 280

三 私学 280

第十六节 其他 283

一 浴室 284

二 车坊 285

三 塌坊 287

四 碾硙 288

第六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一) 295

第一节 建筑的空间构成 297

第二节 平面组合 300

一 间架组合平面 302

二 非间架组合平面 306

三 型体组合平面 308

第三节 立面组合 310

一 台基 311

二 屋身 318

三 屋顶 323

第四节 型体组合 338

第七章 中国建筑的空间组合(二) 347

第一节 群体组合 349

一 “间”与“进”的概念 349

二 “院”的概念 350

三 “空间”与“时间”的概念 350

第二节 庭院组合的模式 352

一 组合方式 353

二 组合形式的变化 355

三 组合型体的变化 357

四 围合式庭院住宅 359

第三节 多进庭院住宅的空间组合 366

一 苏州住宅的平面组合 367

二 苏州住宅的线型特点 371

三 山西民居的空间组合及线型 371

第四节 圆明园中的庭院组合 374

一 闭合中的围合 374

二 闭合中的闭合 377

第五节 公共建筑的空间组合 378

一 佛教寺院的空间组合 379

二 北京故宫的空间组合 383

第八章 中国建筑的结构与空间 393

第一节 槫栿梁架 395

第二节 木构架的减柱与移柱 397

第三节 宋·《营造法式》中的槽式 398

第四节 标准柱网平面 400

第五节 减柱移柱建筑实例分析 401

一 河北宝坻县广济寺三大士殿 401

二 山西大同华严寺大雄宝殿 402

三 山西大同善化寺大殿 406

四 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 408

五 山西大同善化寺三圣殿 410

七 山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 415

六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 415

八 山西浑源县永安寺传法正宗殿 418

九 山西高平县开化寺大殿 420

第六节 元代的减柱移柱法 422

一 山西洪洞县广胜寺下寺正殿 422

二 陕西韩城司马坡禹王殿 425

第七节 减柱移柱法的社会背景 426

第八节 减柱移柱法的历史作用 428

第九节 厅堂的结构与草架制度 431

一 厅堂的结构与空间“内四界” 431

二 厅堂的草架制度 432

三 抬头轩与磕头轩 434

四 草架的源流 435

第十节 草架的结构形式与空间 437

一 廊轩及其形式 437

二 前后卷式 440

三 鸳鸯厅式 443

四 满轩式 443

第九章 建筑装修与装饰及室内陈设 447

第一节 装修与装饰 449

二 建筑构件表面的美化 450

一 结构构件形状的美化 450

第二节 建筑装饰 450

三 装饰构件的美化 452

第三节 装饰的意义 453

第四节 建筑装修 455

一 门的意义与作用 456

二 门钉之始 458

三 槅扇与槛窗 460

四 窗与牖 461

五 窗户的形制 462

六 窗牖的意匠 466

七 室内环境与槅扇窗棂 468

八 门空与漏窗 469

九 建筑的空间与隔断 473

十 帷幕 473

十一 挂落与栏杆 475

十二 罩与格 476

十三 天花与藻井 479

十四 屏风与屏门 483

第五节 匾额与楹联 488

一 建筑中的匾额 488

二 建筑中的楹联 490

第六节 花街铺地 493

一 江南园林的铺地 494

二 铺地的用材 496

三 铺地的意象设计 496

第七节 意象之说 497

第八节 家具与陈设 498

一 概述 498

二 家具的制式 500

三 家具布置 504

四 室内陈设 507

五 悬挂字画 509

第九节 防热与采暖 511

一 古代的制冷 511

二 古代的采暖 513

第十章 儒家礼制、五行风水与中国建筑 523

第一节 宗法封建等级与礼制 525

第二节 礼制与古代建筑 526

一 王城、宗庙、社稷坛、住宅 527

二 礼制与古代建筑的辩证关系 528

第三节 儒学与建筑学 531

第四节 儒家的诗人与学者 533

第五节 阴阳五行说与中国建筑 534

一 阴阳说 534

二 五行说 535

三 阴阳五行说 536

四 阴阳五行说与建筑 537

第六节 堪舆学与建筑 539

一 堪舆、风水 539

二 阳宅风水 541

一 环境 542

第七节 论宅外形 542

二 地形 544

第八节 阳宅外形吉凶图说 544

第九节 论宅内形 546

第十节 阳宅内形吉凶图说 547

第十一节 论开门修造 550

一 符镇法 553

二 风水的实质 554

第十一章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 557

第一节 建筑与艺术 559

一 什么是意识形态 560

二 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561

第二节 建筑与艺术“质”的共同点 563

第三节 建筑的物质和精神生产 567

一 建筑的物质生产性质 568

二 建筑的精神生产性质 571

第四节 建筑艺术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575

一 形式美的法则 576

二 建筑形式与建筑艺术形式 578

第五节 单体建筑的艺术 581

一 晋祠圣母殿 581

二 罗汉堂田字殿 585

三 亭的建筑艺术 586

第六节 组群建筑的艺术 592

一 北京故宫三大殿 594

二 北京天坛 600

三 山西隰县小西天 604

四 山西浑源悬空寺 607

第七节 中国建筑的室内艺术 608

一 太和殿的空间艺术 608

二 独乐寺观音阁的空间艺术 615

三 隆兴寺慈氏阁的空间艺术 620

四 鸳鸯厅的空间艺术 623

第十二章 中国的造园艺术 629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造园性质 631

一 灵囿中的台和池 631

二 古代校猎是军事活动 632

三 苑囿是皇家的生产基地 634

第二节 中国的园林与西方的花园 635

一 什么是中国的园林 635

二 西方的造园思想及其花园 635

第三节 汉代的台苑 639

一 园苑 641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的园苑和山居 641

二 山居 644

第五节 唐宋的禁苑和池苑 646

一 禁苑 646

二 艮岳 648

三 池园 649

四 文学与中国造园艺术 649

五 太湖石审美价值的发现 651

六 绘画与园林掇山 652

七 一峰则太华千寻 657

八 石令人古 659

第六节 明清时代的廷园与亭园 660

一 园林规划设计思想 660

二 廷园的规划设计 661

三 圆明园景点设计 663

第七节 园林景境的创造 679

一 造山 679

二 理水 688

第八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匠 694

一 概述 694

二 拙政园 696

三 留园 705

四 狮子林 713

五 鹤园 717

六 网师园 718

七 畅园 723

八 壶园 729

九 北半园 731

十 残粒园 735

附录 对《辞海》中有关建筑类词义的质疑 743

后记 7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