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傅汝林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傅汝林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

傅汝林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傅汝林主审;詹继红,孙波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030456519
  • 页数:268 页
图书介绍:主要内容是傅汝林教授临床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和学术思想、中医理论研究的成果。如归脾冲剂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活血化瘀六法”、“补肾调肝化瘀法”的治疗经验等,在内科疑难病特别是血液病的治疗中均有一定的独到之处,且具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对当前中医药研究在继承、创新和发展上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傅汝林内科临证经验医案集要》目录

第一章 医事传略 1

一 家师启蒙,矢志中医 1

二 刻苦钻研,扎根基层 1

三 初露头角,得益良师 2

四 再度深造,初具专科特色 3

五 医、教、研并举,硕果累累 3

六 顾护阴精,擅长血液病 4

七 衷中参西,师古而不泥古 5

八 与时俱进,老当益壮 6

第二章 学术思想 7

一 详查慎辨,注重辨证 7

(一)脏腑定病位,辨证重脾肾 8

(二)抓住主症,四诊合参是正确辨证的保证 8

(三)重辨证,法随证变 9

(四)博采众长,验方精道 9

(五)药专力宏,善于搭配 10

二 顾护阴精善治血液病 10

(一)病在血液,治在脏腑 17

(二)知常达变,未病先防 18

(三)衷中参西,辨证论治以减毒增效 20

三 以脾胃为纲,病证结合 21

(一)升降相因,脾胃同治 24

(二)攻补得当,勿伤脾胃 25

(三)寒热并用,温凉并调 26

(四)重视脾胃,统观五脏 26

(五)疏利气机,益气和血,扶脾助运 28

第三章 临证思辨特点 30

一 治疗血证创建活血化瘀六法 30

(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 32

(二)凉血止血化瘀法 33

(三)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法 35

(四)滋补肝肾活血化瘀法 37

(五)温阳活血化瘀法 38

(六)清上实下活血化瘀法 40

二 以“补肾调肝”为纲,辨治血证诸疾 42

(一)补肾填精是根本 43

(二)养血疏肝是枢机 43

(三)化瘀生新是辅佐 44

三 益气固表,调畅枢机治虚人感冒 45

四 养阴利水治疗顽固性水肿 48

五 分消走泄,活血化瘀治疗肾脏疾病 49

六 扶正化痰,宣痹通络论治心血管疾病 52

第四章 方药运用 55

一 常用药对 55

(一)青黛—雄黄 55

(二)全蝎—蜈蚣 55

(三)生地—蜈蚣 56

(四)川芎—白芷 56

(五)炮甲珠—鳖甲 56

(六)制黄精—鸡血藤 57

(七)薏苡仁—白豆蔻—杏仁 57

(八)枳壳(实)—厚朴 58

(九)绿萼梅—代代花 58

(十)香橼—佛手 58

(十一)厚朴—广木香 59

(十二)川楝子—厚朴花 59

(十三)槐角—地榆 59

(十四)麻黄—熟地 59

(十五)射干—贝母 60

(十六)香附—广木香 60

(十七)白茅根—仙鹤草—大叶紫珠草 60

(十八)茵陈—郁金—姜黄 61

(十九)荆芥—防风 61

(二十)僵蚕—蝉蜕 62

(二十一)南沙参—北沙参 62

(二十二)鳖甲—莪术 62

(二十三)石菖蒲—蝉蜕—灵磁石 62

(二十四)白术—枳实(壳) 63

(二十五)玄参—牡蛎—浙贝母 63

(二十六)龟甲胶—鹿胶—阿胶 64

(二十七)威灵仙—豨莶草 64

(二十八)白芍—甘草 64

(二十九)牛蒡子—诃子 65

(三十)仙茅—仙灵脾 65

(三十一)猫爪草—夏枯草 65

二 常用处方、方解及运用 66

(一)白虎汤 66

(二)半夏泻心汤 66

(三)柴葛解肌汤 67

(四)柴胡疏肝散 68

(五)当归补血汤 69

(六)二至丸 70

(七)瓜蒌薤白半夏汤 71

(八)归脾汤 72

(九)桂枝汤 73

(十)两地汤 74

(十一)六味地黄汤 74

(十二)平胃散 75

(十三)清瘟败毒饮 76

(十四)清营汤 77

(十五)三拗汤 77

(十六)桑菊饮 78

(十七)升降散 79

(十八)生脉散 80

(十九)十灰散 80

(二十)四君子汤 81

(二十一)犀角地黄汤 81

(二十二)小柴胡汤 82

(二十三)血府逐瘀汤 83

(二十四)一贯煎 84

(二十五)茵陈蒿汤 85

(二十六)茵陈五苓散 85

(二十七)银翘散 86

(二十八)玉屏风散 87

(二十九)知柏地黄汤 87

(三十)止嗽散 88

(三十一)枳术丸 89

三 膏方治疗血液病经验 89

(一)应用膏方治疗血液病的辨证要点 91

(二)应用膏方治疗血液病的证治要点 93

(三)应用膏方治疗血液病的用药要点 95

第五章 医案实录 96

一 再生障碍性贫血5则 96

(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3则 96

(二)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则 102

二 急性白血病2则 108

(一)阴虚湿热,夹毒内蕴1则 108

(一)肾精亏虚,气营两燔1则 110

三 过敏性紫癜5则 113

(一)阴虚血热妄行1则 113

(二)脾虚不统血1则 115

(三)肝经郁热损伤血络1则 116

(四)肺脾气虚,血失统摄1则 118

(五)肾阴虚灼伤血络1则 119

四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则 123

(一)血热妄行1则 123

(二)肝肾阴虚1则 124

(三)气不摄血1则 126

(四)气阴两虚1则 127

五 缺铁性贫血3则 130

(一)气阴两虚1则 130

(二)气血两虚1则 131

(三)心脾两虚1则 133

六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则 134

七 恶性淋巴瘤1则 136

八 外感病3则 137

(一)太阳少阳合病2则 137

(二)太阳阳明合病1则 139

九 咳嗽5则 140

(一)风寒束肺1则 140

(二)痰浊恋肺1则 141

(三)外寒内热1则 142

(四)阴虚肺热1则 143

(五)肺脾气虚,痰浊恋肺1则 144

十 头痛4则 146

(一)肝郁化火,热扰心神1则 146

(二)湿邪痰浊,上蒙清阳1则 147

(三)痰瘀阻络1则 149

(四)肝肾阴虚,痰浊风阳上扰1则 150

十一 不寐4则 151

(一)阴虚火旺1则 151

(二)痰浊内扰1则 153

(三)肝火扰心1则 154

(四)心脾两虚1则 156

十二 心悸4则 157

(一)肝肾阴虚1则 157

(二)心阳不振1则 158

(三)心胆气虚1则 160

(四)心气虚,痰瘀互结1则 161

十三 胃痛4则 163

(一)肝胃不和1则 163

(二)胃阴亏虚1则 164

(三)脾虚湿困1则 165

(四)肝胃郁热1则 166

十四 腹痛2则 168

(一)脾虚湿困1则 168

(二)脾胃虚寒1则 170

十五 胁痛5则 171

(一)肝阴虚,肝郁湿热困阻1则 171

(二)湿热蕴结1则 173

(三)肝火上炎1则 174

(四)肝阴不足1则 176

(五)肝气郁结1则 177

十六 便秘5则 179

(一)痰浊蕴肺,腑气不通1则 179

(二)脾虚气弱1则 180

(三)脾虚肝郁1则 181

(四)阴虚肠燥1则 183

(五)血虚肠燥1则 184

十七 腰痛2则 185

(一)寒湿浸渍,经络痹阻1则 185

(二)肾阴虚,湿邪阻络1则 187

十八 水肿5则 188

(一)中气下陷1则 188

(二)寒湿困脾1则 190

(三)肺肾气虚1则 192

(四)脾肾两虚1则 193

(五)脾肾两虚,水湿内停,兼夹痰瘀1则 195

十九 系统性红斑狼疮3则 196

(一)肝肾阴虚,热毒炽盛1则 196

(二)阴虚热毒内蕴1则 198

(三)脾肾阳虚1则 200

二十 荨麻疹2则 202

(一)血虚生风1则 202

(二)湿热内蕴,外感风热1则 203

二十一 痹病3则 204

(一)湿热痹阻1则 204

(二)寒凝血瘀1则 206

(三)脾肾两虚,寒湿瘀血1则 208

二十二 汗证4则 209

(一)阴虚湿热1则 209

(二)肺肾两虚1则 211

(三)肝气郁结1则 213

(四)营卫不和1则 214

二十三 膏方医案25则 216

(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则 216

(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则 221

(三)过敏性紫癜5则 225

(四)白血病5则 229

(五)白细胞减少症5则 234

二十四 傅教授查房实录11则 238

(一)慢性肾衰竭1则 238

(二)失血性贫血(虚劳)1则 238

(三)红斑狼疮1则 240

(四)过敏性紫癜1则 241

(五)血小板减少症1则 243

(六)红细胞增多症1则 244

(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则 245

(八)肾病综合征1则 246

(九)类风湿性关节炎1则 247

(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则 248

(十一)紫癜性肾炎血尿1则 249

第六章 陈慈熙学术思想及医疗经验 250

一 陈慈熙小传 250

二 主要学术思想 250

(一)穷源溯流,融会贯通 250

(二)重视辨证,推陈出新 251

(三)变通古方,灵活施治 252

(四)重视脾胃,善用枢机 253

(五)用药轻灵,法遵孟河 254

三 医药经验 254

(一)内科杂病治验 254

(二)疑难病治验 259

(三)急性病治验 261

四 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的体会 263

五 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体会 265

六 临床运用“归牌汤”的体会 267

七 临证用药经验 26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