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富民经济论
富民经济论

富民经济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来福著
  • 出 版 社: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2038889
  • 页数:336 页
图书介绍:本书梳理了中国古代的富民思想,总结了社会主义富民理论,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探讨了财富增长的有效机制,提出了富民的制度保障和走向共同富裕的具体措施。
《富民经济论》目录
标签:富民 经济

第一章 富民思想论 1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富民观 1

一、政在养民观 2

二、先富后教观 6

三、藏富于民观 7

四、轻徭薄赋观 8

五、崇俭节用观 10

六、均贫富观 11

七、义利观 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富民理论 16

一、社会主义是富民的制度保证 16

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富民的根本前提 19

三、共同富裕是富民的总体目标 21

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富民的指导原则 27

五、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富民的本质特征 28

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富民的重要条件 31

七、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富民的基本手段 35

八、财产保护和利益调节是富民的有效机制 38

第二章 财富生产论 39

第一节 现代生产要素的构成 39

一、生产要素范畴的形成与深化 39

二、现代生产要素的构成 43

第二节 生产要素的结构与配置 60

一、生产要素的构成分类 60

二、生产要素的配置 64

一、现代企业的基本类型 68

第三节 生产的组织形式 68

二、公司制企业的类型及其特征 72

三、公司制的组织结构 75

第四节 现代产权制度 78

一、产权的起源及其类型 78

二、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意义 83

三、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的途径 86

第三章 财富交换论 90

第一节 商品交换形式和范围 90

一、商品交换的基本形式 90

二、商品交换的空间范围 92

第二节 商品市场 97

一、我国商品市场的发展现状 97

二、商品市场的具体形态 104

第三节 要素市场 113

一、要素市场的基本职能 113

二、要素市场的基本特征 115

三、要素市场的类型 117

第四章 财富分配论 147

第一节 财富分配的理论依据 147

一、按劳分配理论 147

二、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153

第二节 财富分配的计量 157

一、劳动形态的计量 158

二、资产形态的计量 166

第三节 收入分配形式 176

一、劳动收入形式 176

二、非劳动收入形式 187

第一节 消费水平 208

第五章 财富消费论 208

一、消费水平的确定 209

二、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210

三、提高消费水平的主要途径 213

第二节 消费结构 215

一、消费结构的分类 215

二、我国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217

三、未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趋势 221

第三节 消费观念 230

一、消费观念的变化 230

二、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差异之比较 234

一、确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据 238

第六章 富民制度论 238

第一节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238

二、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 240

三、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244

第二节 私人财产法律保护制度 246

一、私人财产权保护不力的表现和根源 246

二、完善保护私人财产法律制度的现实意义 250

三、西方国家宪法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252

四、我国私有财产法律保护制度 257

第三节 政府行政管理制度 268

一、政府行政管理职能存在的问题 268

二、完善政府行政管理制度 271

一、当前社会信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278

第四节 社会信用制度 278

二、信用缺失对经济发展的危害 281

三、建立和完善我国信用社会体系的对策 282

第七章 共同富裕论 287

第一节 我国贫富差距现状 287

一、贫富差距的衡量方法 288

二、目前我国贫富差距的主要表现 290

三、我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原因剖析 293

第二节 扩大城镇居民就业 295

一、我国城镇居民就业现状 295

二、扩大城镇居民就业的基本思路 297

第三节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05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 306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308

第四节 强化收入调节机制 312

一、改革现行税收制度 312

二、合理调节少数垄断行业的过高收入 315

三、坚决取缔非法收入 315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316

一、养老保险 316

二、失业保险 319

三、医疗保险 321

四、工伤保险 323

五、社会福利 324

六、社会救助 326

七、农村社会保障 327

主要参考文献 330

后记 3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