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满族文化模式  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
满族文化模式  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

满族文化模式 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鲍明著
  • 出 版 社: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722021X
  • 页数:60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将传统的社区观察法、文化比较法、历史文献研究法、思想史研究方法相结合,力图从宏观上全面地阐述满族文化模式,把满族的思维方式、行为心理、价值观念和思想理论融为一个整体。
《满族文化模式 满族社会组织和观念体系研究》目录

绪论 1

一、文化模式的含义 1

二、满族文化模式的界定 9

三、满族文化研究的传统范式 12

四、满族文化研究的新思路和方法 15

五、我的初步结论 20

第一章 满族的家庭观与两性观 24

一、满族家庭主要居住形式与居住方式 24

二、满族的家庭制度与观念 44

(一)家庭成员的资格认同——“资格”与“场” 45

(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 54

(三)父母与子女关系 61

(四)隔辈亲:祖孙关系 75

三、满族的婚姻制度与观念 76

(一)青春期与家庭的组建 76

(二)选择配偶的范围、标准 77

(三)满族人的寡妇再婚、守节和离婚(休妻)观念 80

四、满族的育儿方式 81

(一)满族人的生育习俗与生育观念 82

(二)满族的家庭教育 89

五、满族的两性观 102

(一)从远古造人神话看满族人对性的态度 102

(二)满族性文化的特点 110

(三)礼节中的两性关系准则 125

(四)满族文学作品中的男主人公的审美观 126

(五)男人眼中的女人 128

第二章 满族的亲族观 131

一、满族族人集团的构成 131

(一)满族族人集团的概念和名称 131

(二)满族父系亲属称谓 138

(三)满族族人交往中间接亲属称谓的用法和特点 145

(四)满族“宗族”的构成方式 152

(五)满族族人组织的功能和领导机构 163

(六)祖先崇拜:重近祖 165

(七)入乡随俗与投靠亲友:宗族的凝聚力不强 171

二、满族族人集团的历史变迁 172

(一)后金—清朝的满族族人集团 172

(二)民国时期的满族族人集团 173

(三)新中国的满族族人集团 174

三、满族族人集团与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 181

(一)满族族人集团对本土族人个人心理和行为方式的影响 181

(二)满族族人集团与关內和海外的满族人 184

四、满族的姻亲观 189

(一)满族人比较重姻亲 189

(二)满族母系亲属集团的范围 191

(三)满族妻族亲属集团的范围 194

(四)满族外亲亲属集团的范围 196

第三章 满族的非亲属组织观 199

一、女真—满族人的猛安谋克和八旗牛录组织的特征 199

二、猛安谋克和八旗牛录组织产生的社会和文化心理基础 208

三、满族人缔结非亲属集团的原则与满族人的结社 212

四、亲属集团、猛安谋克、八旗牛录组织与满族一般社团的传统文化渊源和特点 221

五、满族传统的非亲属组织与满族社会的现代化道路 228

第四章 满族的民族心理特质 247

一、满族的民族认同意识及其层次 248

(一)满族的民族认同意识 249

(二)满族民族认同意识的层次 281

二、满族的民族性格 293

(一)“组织本位”意识、级别意识和功绩意识 294

(二)满族人心直口快、性情刚烈 294

(三)注重名与耻——满族人的面子、自尊意识 295

(四)自豪与自卑意识 300

(五)注重民族联合 310

(六)倡导多元文化原则,喜好学习外来文化 311

三、满族的民族政治心理 313

第五章 满族的经济观 325

一、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数量、质量与营养 325

(一)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数量与营养 325

(二)女真—满族人消费食物的质量与营养 329

二、社会因素与女真—满族人的营养 334

三、获取食物和财富的途径和方法 340

(一)满族经济中遗存的渔猎、采集活动及其对满族文化的影响 341

(二)女真—满族的畜牧业 344

(三)女真—满族的农业 349

(四)女真—满族的手工业与工业 371

四、支配女真—满族社会的劳动和财富交易的基本观念 391

(一)女真—满族社会的劳动观念 391

(二)女真—满族社会的贸易观 400

第六章 满族的教育观 421

一、教育目的观 425

(一)八旗官学的办学目的:形成认同意识 426

(二)西学教育的目的:强国富民智民 430

(三)清末八旗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为筹划生活世界 438

二、课程观 443

三、教育方法观 453

(一)翻译汉书和西书:学习中国和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主要途径 453

(二)到西方留学:学习西学的最好途径 454

四、学校管理 456

(一)教育行政的演变 457

(二)教育对象——学生的录取、考核、出路 458

(三)教师与“班主任” 467

第七章 满族的管理观 471

一、人性论 471

二、管理者的角色 480

(一)管理者是导师 480

(二)管理者是法官 482

(三)管理者是部下的父母官或朋友 483

(四)管理者是部下的行为榜样 486

三、决策 489

(一)决策主体 489

(二)决策方法 491

四、组织 498

(一)满族的组织结构形态 499

(二)国家结构形式和管理形式 500

(三)组织结构形式 517

(四)组织的成长与变革 525

五、人事管理 527

(一)选任 527

(二)培训或试用 537

(三)对管理人员的贡献和能力考评 538

六、领导 541

七、满族的农业经济管理 544

(一)满族土地制度 544

(二)农业生产组织与管理 549

(三)八旗壮丁管理 551

第八章 满族的宗教信仰观 554

一、女真—满族宗教信仰的特点 554

(一)神与人 555

(二)圣与俗(宗教信仰与现实生活) 558

(三)各氏族萨满之间的关系 566

(四)“萨满”社会中的人际关系 568

(五)女真—满族人宗教信仰的多元性 574

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和多元文化政策 578

三、宗教信仰的多元性与满族文化的发展 582

四、萨满教和祭祖的程序与市场经济、合同法、信用制度的关系 585

参考文献 588

后 记 6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