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鸿爪纪学
鸿爪纪学

鸿爪纪学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单纯著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43099X
  • 页数:4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汇集了作者10余年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成果。从周公的“礼”,到孔子的“仁”,到朱熹的“理”,再到冯友兰的“新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顽强生命力。
《鸿爪纪学》目录
标签:鸿爪

一、士与社会 1

1.儒者的狮子吼——《中国精神·百年回声》前言 1

2.感天地、泣鬼神——《中国精神·民族复兴之路》前言 10

3.书生意气——《良知的感叹·20世纪中国学人序跋精粹》前言 14

4.谁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逻辑与社会内涵 22

5.再议知识分子问题 28

二、儒学与传统文化的新探索 32

1.自然崇拜在中国人信仰体系中的意义 32

1.1 自然的“自生”与人的亲和性 32

1.2 对自然的崇拜和敬畏 36

1.3 自然崇拜的宗教哲学意味 41

1.4 自然崇拜与终极关怀 46

2.儒家的宗教情怀 51

2.1 怎样理解宗教情怀 51

2.2 哲学理性与宗教情怀 56

2.3 儒家哲学的宗教意味 61

2.4 儒家的宗教情怀 66

3.贤与中国文化之元 71

3.1 贤人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 72

3.2 贤:最早的文字形式和学理解释 80

3.3 贤与中国人的人生理想 86

4.中国圣贤思想的哲学背景 90

4.1 儒、道两家的社会及哲学背景 90

4.2 儒、道的圣贤观 93

4.3 怎样成为圣贤 97

4.4 道德与圣贤 100

5.朱熹与儒家的圣贤之学 106

5.1 朱熹的地位 106

5.2 朱熹与儒家的人性论 109

5.3 朱熹与儒家的圣贤观 117

5.4 圣贤的实现途径 134

6.儒家的气节观 144

6.1 “气节”的内涵 145

6.2 中国人的历史经验与“气节”所蕴涵的价值 154

6.3 自然世界对气节内涵的启示 162

6.4 “气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166

7.中华民族的“天下”观 174

7.1 “天下”概念的形成 174

7.2 “天下”概念的制度表现形式 178

7.3 “天下”概念的伦理内涵 182

7.4 “天下”概念对中华民族的意义 185

三、当代新儒学的“重镇”——冯友兰 191

1.冯友兰的生平 191

1.1 耕读传家 191

1.2 游学四海 193

1.3 立著等身 195

1.4 风雨历程 199

2.冯友兰的学术贡献 204

2.1 中国哲学史 204

2.2 哲学体系 206

2.3 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贡献 207

3.冯友兰的心路历程——《冯友兰先生年谱初编》评读 209

3.1 哲学的定义 209

3.2 人生境界论 210

3.3 抽象继承法 212

3.4 文士豪气 213

3.5 一生得益于三位女性 214

3.6 让蒋介石落泪 214

3.7 生命的四个阶段 215

4.理解冯友兰 219

4.1 哲人其萎 219

4.2 疑惑与反思 219

4.3 宗师性的学术地位 221

4.4 平心而论冯友兰 222

4.5 被凌辱的爱国学人 225

4.6 “文革”中被开刀祭旗的人物 227

4.7 君子人也 229

5.深入堂奥借此光——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评读 229

5.1 哲学的功用 231

5.2 传统的重要性 233

5.3 境界说的意义 237

6.名山事业薪火相传——冯友兰先生《三松堂全集》评介 240

6.1 新理学体系 241

6.2 中国哲学史体系 244

7.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七卷本)简述 247

附王蒙的信 251

四、儒学与中华民族的特性 253

1.论中华民族的主体开放特征 253

1.1 民族的文明与人类的起源 253

1.2 以黄帝为核心的主体形成 256

1.3 华夏族群与文化认同 260

1.4 “四夷”的形成及其与华夏族群主体的关系 264

1.5 主体开放的意义 268

2.论中国人的“天下民族主义” 272

2.1 民族主义的一般定义 273

2.2 “天下民族主义”形成的历史背景 278

2.3 “天下民族主义”的内涵 286

3.海外华族的民族学启示 292

3.1 当代民族问题的国际背景 292

3.2 中国的民族学研究:历史与机遇 298

3.3 中华文化对民族问题的启示 305

五、中西文化比较 312

1.“真善美”探源 312

1.1 “真善美”:耳熟而未详 312

1.2 西方传统:从柏拉图到康德 319

1.3 中国传统:从孔子到冯友兰 325

2.中西哲学对知识与文化的诠释 333

2.1 西方知识本位的评估 333

2.2 东方道德本位的评估 336

2.3 东西方文化的融通 341

3.中西哲学对人生的诠释 344

3.1 智者与贤人 344

3.2 宗教与哲学 346

3.3 寻根问底与安身立命 347

六、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 352

1.海外华族及其经济 352

1.1 何谓海外华族 353

1.2 海外华族经济 358

1.3 海外华族经济的意义 362

2.儒商与华族经济 364

2.1 儒商的现代经济背景 365

2.2 儒商的中国文化背景 370

2.3 儒商的定义与价值 378

3.海外华人经济与华人问题 383

3.1 海外华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水平 384

3.2 华人经济与民族冲突 389

3.3 华人的流动与华人经济的前景 394

4.全球化与中华文化新境界 399

4.1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中国 399

4.2 理想主义的改良精神:一种可能的文化选择 404

4.3 返本开新:全球化时代中华文化的新境界 407

七、译文:面对全球化的儒学、中国宗教 412

1.面对全球化的儒家人文主义 412

1.1 近代儒学所遭遇的挫折 412

1.2 当代新儒学的复苏 416

1.3 儒学人文主义与全球化 418

2.中国宗教:儒、释、道 422

2.1 中国的宗教:概况 422

2.2 中国宗教历史的重要时期 424

2.3 某些重要的思想和实践 425

2.4 中国宗教的初期:孔子的生平和施教活动 428

2.5 孟子、荀子、韩非子 430

2.6 老子及道家传统 432

2.7 中国宗教的古典时期:儒家的官方化 435

2.8 道家演变成为宗教 436

2.9 佛教传入中国 438

2.10 天台宗 439

2.11 华严与缘起 440

2.12 禅——中国人的方法 441

2.13 净土与观音 443

2.14 中国宗教的中世纪:新儒家的复兴 444

2.15 王阳明——道德理想主义 446

2.16 中世纪中国宗教诸层面 446

2.17 其他宗教派别 448

2.18 朝鲜的贡献 449

2.19 近现代的中国与朝鲜:中国在半殖民地时期的困境 451

2.20 洪秀全与新宗教 453

2.21 自强运动 456

2.22 民族主义与其他选择 458

2.23 毛泽东与新中国:毛的崛起与抗日战争 461

2.24 毛泽东思想和红色中国的世界观 464

2.25 具有讽刺意味的中国新时代 466

2.26 对当代中国的思考 467

2.27 海外华人 468

2.28 近现代朝鲜的宗教 46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