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半砖园居笔记
半砖园居笔记

半砖园居笔记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郭豫适著
  • 出 版 社: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47301357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作者一生著述的自选本和剪辑本,内容分六部分:卷一,古代长篇小说;卷二,古代短篇小说;卷三,治学思想方法;卷四,文史哲教丛谈;卷五,序跋书评;卷六,往事回忆。
《半砖园居笔记》目录
标签:笔记

序 1

卷一 古代长篇小说 3

1 忆念童年读《三国》 3

2 《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而非历史著作 4

3 《水浒》是“反面教材”吗? 6

4 宋江形象深化了“逼上梁山”的含义 8

5 宋江思想性格的二重性 10

6 宋江言行及其影响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11

7 一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宋江鸩杀李逵 13

8 作者对招安的思想态度 14

9 宋江形象塑造上的败笔及其成因 17

10 招安与反招安:事物的辩证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反映 18

11 研究、评价《水浒传》的十个视点 21

12 一部具有神话、童话色彩的古代长篇小说 24

13 吴承恩对取经人物故事创造性的改造 25

14 《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风格 27

15 神猴、八戒形象的塑造是《西游记》的杰出贡献 29

16 《西游记》生动地体现古代人民的思想愿望 32

17 “紧箍儿”:时代和作家的思想制约 33

18 从一个家庭的描写涉及明代整个社会 34

19 西门庆是个为非作歹的恶霸 36

20 潘金莲是个一淫二妒三善骂的堕落女性 37

21 怎样认识《金瓶梅》的性欲描写及其妇女观 38

22 《金瓶梅》人物塑造的艺术成就 41

23 《金瓶梅》的语言特点 43

24 精彩生动的明代灯市描绘 44

25 《儒林外史》是“以公心讽世之书” 45

26 《儒林外史》人物的真实性和典型塑造 47

27 《儒林外史》讽刺艺术的动人力量和文艺价值 48

28 曹雪芹写“笑” 50

29 曹雪芹真是把王熙凤写活了 54

30 《红楼梦》的语言真好 56

31 两段极具美学批评价值的脂评 58

32 第一篇开创性的红学专论 62

33 我读《红楼梦评论》的经历和感受 63

34 《红楼梦评论》末章闪亮过可贵的思想火花 64

35 王国维的“解脱论”及其实践是个沉重的话题 66

36 鲁迅怎样评价《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 67

37 《红楼梦》思想倾向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70

38 勿以西方文艺思想套评《红楼梦》 72

39 从“佚诗”真假之辨谈考据尤应严肃认真 73

40 科学考证和主观主义索隐的区别 76

41 《红楼梦》索隐派错在哪里? 78

42 “药方揭秘”是新索隐派的典型操作 79

43 “炒作”与“曹雪芹再生” 81

44 《红楼梦》研究“危机说”小议 83

45 析“矫枉过正”和“逆反心理” 84

46 电子计算机在文学研究中的特殊作用与局限 86

47 “半个红学家”的阴谋“红学” 87

卷二 古代短篇小说 93

48 《世说新语》门数小考 93

49 《世说新语》记叙士人与清谈 96

50 前贤对魏晋士流清谈的批评 99

51 《世说新语》记叙士人与服药 101

52 《世说新语》记叙士人与饮酒 103

53 《世说新语》记叙魏晋名士风度 105

54 《世说新语》对封建统治阶级恶行有所揭露批判 107

55 《世说新语》歌颂可敬可爱人物 109

56 《世说新语》高度的语言艺术成就 113

57 《世说新语》善用对比、譬喻 116

58 《世说新语》善创文学典故、名言警句 119

59 《世说新语》作者的思想局限 121

60 《莺莺传》怎样写莺莺的出场? 122

61 崔莺莺:一个饱含悲情诗意的女性形象 124

62 《莺莺传》客观效果与作家主观意图并不一致 127

63 《莺莺传》的人物考证问题 128

64 《无双传》故事情节极其曲折离奇 130

65 小议《无双传》塑造女主人公形象 132

66 两个有性格特色的男性形象 134

67 《无双传》独到的语言文字 136

68 《罗刹海市》的基本内容和思想价值 138

69 《罗刹海市》怎样写奇人马骥和他的故事 141

70 《罗刹海市》龙女形象塑造上的得与失 144

71 《罗刹海市》故事情节奇幻而又合乎情理 147

72 《罗刹海市》对“畸人异行”巧妙的艺术处理 149

73 《罗刹海市》对比艺术手段的灵活运用 151

74 《灌园叟晚逢仙女》的渊源 154

75 秋先是个至诚的养花人 155

76 灌园叟的形象 158

77 《灌园叟》的幻想和想象 160

78 花神助秋先 162

79 《灌园叟》体现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渴望 164

卷三 治学思想方法 169

80 对前人遗产为何要贯彻“扬弃”的原则 169

81 坚持实事求是和独立的科学精神 170

82 对学术问题要持科学、民主、宽容的态度 172

83 从德里达的“解构主义”说起 173

84 辩证地认识方法和思想的关系 174

85 学会科学分析,善于批判继承 175

86 科学分析之所以必要 177

87 李贽治学方法是探索取用而非盲目迷信 179

88 王国维重大学术建树与其治学思想方法密切相关 180

89 事物有“全”有“曲”解 181

90 学问“无新旧”“无中西” 183

91 王国维为哲学正名、辩惑 185

92 王国维阐述孔子学说 186

93 王国维的“比较参照法” 188

94 鲁迅论述中外文化遗产 190

95 鲁迅对古代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 192

96 胡适的“三步法”优于其“十字法” 194

97 胡适“十字法”的两点缺陷 195

98 胡适的治学方法论有发展变化 199

99 辩证地评析胡适的治学方法论 201

100 治学思想方法独多创造的闻一多 203

101 闻一多论“初唐四杰” 205

102 学、思、作三结合 207

103 读书无定法 208

104 学古之道似“食笋” 210

105 论著的撰写要有多种多样的构想和方法 211

106 避免从一种简单化转向另一种简单化 212

107 学术研究勿赶“方法热” 213

108 论摹拟的“死”、“活”和创造 214

卷四 文史哲教丛谈 223

109 走我们自己的中国文学之路 223

110 历史上一条最短最好的文学评论 224

111 文史哲互融,追求真善美 225

112 史学意识对小说理论批评的影响 226

113 重视原创性本土小说批评理论的研究 229

114 美的东西我们必须保留 231

115 古代文学研究要开拓新视野 233

116 对小说地位的确认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 235

117 考据、评论二者褒贬之我见 237

118 是直译好,还是意译好? 238

119 《太平广记》何时传到韩国? 239

120 《飞霞》:一份可贵的文学批评专刊 240

121 孔夫子和教学法 241

122 儒家学说并非是宗教 243

123 宗教对中国古代小说的影响 245

124 李贽、何心隐均是“英雄汉子,慧业文人” 248

125 李贽公开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 250

126 《明灯道古录》中李贽的哲学新见 251

127 李贽思想著作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252

128 谈作家的艺术良心和社会责任感 253

129 从梁启超敬慕顾炎武说起 255

130 实事求是并不容易 257

131 正确认识《周易》的价值 259

132 古代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260

133 “社会科学无用论”又来了! 261

134 “左手盘货点钱,右手著书立说”,行吗? 263

135 学术研究有“三忌” 265

136 必须加强学风建设 266

137 一味求“新”之失 268

138 怎么可以骂鲁迅是块“老石头”? 269

139 如此学风真不可长 271

140 教育“面向”经济不能“推向”经济 272

141 认真研究中外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274

142 “大学语文”与爱国主义教育 277

143 治学与做人(五则) 278

144 先哲的启示:自强不息,永远前行 279

145 莫负青春年华,治学需要立志 280

146 心怀赤诚脚踏实地的伟大爱国者 281

147 认知和学习鲁迅的两点论 282

148 正确理解鲁迅答复“青年必读书”问题的意见 284

149 难得的是理解、爱和真诚 286

150 我家里最大和最小的两本书 287

151 关于文艺现代化民族化的一点浅见 288

卷五 序跋书评 295

152 《中国传统文化新探丛书》总序 295

153 《中国小说批评史略》序 296

154 《明代小说史》序 299

155 《通俗小说的历史轨迹》序 301

156 《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序 303

157 《雅俗之间的徘徊》序 305

158 《文白对照历代世说精华》总序 308

159 《夷坚志论稿》序 309

160 《古典短篇小说艺术新探》序 312

161 《西游记迷境探幽》序 314

162 《明代商贾与世风》序 316

163 《明清文学散论》序 318

164 《明清人情小说研究》序 321

165 《明清小说续书研究》序 323

166 《乾隆时期自况性长篇小说研究》序 325

167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女性问题研究》序 328

168 《说部论稿》序 331

169 《怀颍堂艺文丛稿》序 334

170 《申报馆与中国近代小说》序 338

171 《学者闻一多》序 340

172 《临界的对垒》序 343

173 《林译小说研究》序 346

174 《半砖园文集》后记 349

175 《学与思:文学遗产研究问题论集》后记 350

176 对一部文学史新著的一点浅见 351

177 传统道德体系的精华 352

178 读奎章阁藏本《型世言》随笔 354

179 《传世藏书》出版感言 355

180 《鲁迅·增田涉师弟答问集》中译本序 358

卷六 往事回忆 365

181 我的第一位启蒙老师:怀念父亲 365

182 心中的楷模:怀念刘佛年校长 366

183 胡乔木同志谈《唐诗百话》 369

184 胡乔木说:《现代》发表鲁迅文章“立了一功” 371

185 施蛰存先生给我的两封未刊书信 373

186 难忘林老 375

187 我很爱读林辰先生的文章 377

188 怀念罗老 380

189 怀念王亚夫同志 383

190 值得尊敬的人:悼念张友济同志 384

191 鲁迅的著述启发我编撰《红楼梦》研究史稿 386

192 何其芳建议我将“传统说”改称“地主阶级叛逆说” 388

193 俞平伯说无法考定《红楼梦》地点是在南在北 390

194 严文井说:“防震的事还是要重视” 392

195 访台北“故宫博物院” 393

196 台湾墨人访沪座谈《红楼梦》小记 395

197 从深圳的红学书展到中英街的独家书店 397

198 旅闽抒怀 399

199 我们结缘在丽娃河畔 401

200 难忘王元化论阿Q人性问题札记 402

201 大学出版社第一要务是出版高质量的书刊 406

202 坚持学术是本色,“咬定青山不放松” 409

203 1976年《鲁迅全集》编辑纪事 4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