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06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06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06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编
  • 出 版 社: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207617X
  • 页数:68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中国“十五”期间工业的增长情况和“十一五”增长方式的转变。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 2006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目录

提要 1

一、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历史成因和主要特征 1

总论 1

二、粗放型增长的惯性趋势 3

表总-2 2005年增长率超过20%的工业品 4

附表表总-1 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主要分类情况 4

图总-3 “十五”时期固定资产投资与增长速度 5

附图图总-1 “十五”时期国内生产总值与增长速度 5

图总-2 “十五”时期工业增加值与增长速度 5

图总-4 “十五”时期能源消费总量 6

表总-3 受访者中认为未来5年公司最主要的销售增长点的国家所占比重 6

表总-4 收入超过50亿美元的公司中认为未来5年公司最主要的销售增长点的国家受访者比重 6

表总-5 认为所在公司未来5年将以下选项作为最重要行动的受访者比重 7

表总-6 认为所在公司未来5年将以下选项作为最重要措施的受访者比重 7

表总-7 世界经济论坛2005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8

三、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8

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进行全方位创新 11

五、结论 13

提要 17

一、传统工业增长方式的重大制约 17

第一章 工业增长方式 17

Ⅰ.综合篇 17

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宏观背景 22

表1-1 2001~2005年中国研究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24

三、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25

四、加快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 28

专栏1—1 中国专利申请及授权总况 30

1一2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简析 31

第二章 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33

提要 33

表2-1 2000~2005年轻重工业增长速度和比例关系 34

一、 “十五”时期工业结构变化的特征和问题 34

表2-3 2000~2005年我国GDP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情况 35

表2-2 “九五”和“十五”时期部分重化工业年均增长速度比较 35

表2-4 1990~2005年我国R D经费及其占GDP的比重 39

表2-5 我国制造业与高技术产业R D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 39

二、 “十一五”时期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任务 40

2—1 2000年和2004年主要高新技术行业增长情况 42

第三章 工业投资与宏观调控 43

提要 43

图3-1 1996~2004年工业投资的增长速度 44

一、工业投资增长的态势和特点 44

图3-2 2000~2005年工业投资的行业结构 45

表3-1 工业投资的区域结构 46

表3-2 2000~2004年工业投资效率 46

表3-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情况 47

表3-4 2004年城镇各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 48

图3-3 1997~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 48

表3-5 1997~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用于工业和制造业的比重 48

二、工业投资过快增长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49

三、保持投资稳定增长、提高投资效率的战略取向 51

四、完善宏观调控的主要思路 53

3—1 江苏“铁本事件”始末 55

提要 57

第四章 回顾与展望:能源供需关系及其影响 57

一、“十五”期间能源供需关系及对能源工业的影响 58

二、“十五”期间我国能源供需关系紧张的原因 60

图4-1 2000~2003年能源消耗强度 61

图4-2 1985~2003年能源消费弹性系数 62

三、能源供需关系对能源政策及能源战略的影响 63

四、“十一五”规划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的新思路 66

4—1 千家企业节能行动 68

第五章 工业性土地利用与土地政策 69

提要 69

一、工业用地开发的经济分析 70

二、“十五”时期我国工业性用地的规模和结构 71

表5-2 2004年全国不同规模城市建设用地利用面积及其结构 72

表5-1 2000~2004年我国城市数量及人口、面积 72

表5-3 国外城市工业用地比例 73

5—1 苏州模式土地利用的环境代价 75

三、工业性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6

四、提高我国工业用地效率的政策建议 77

5—2 上海市发布《上海产业用地指南》 79

提要 81

第六章 工业自主技术创新 81

一、“十五”期间我国工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82

表6-2 “十五”期间R D人员全时当量中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比重变化 83

表6-1 “十五”期间我国科技经费支出及R D支出所占比重 83

表6-3 “十五”期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情况 84

表6-5 2000~2004年产学研占R D人员全时当量及经费支出比重 86

表6-4 2000~2004年全国科技经费筹集来源 86

二、我国工业自主技术创新效果及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87

图6-1 2001~2005年我国技术合同成交数量和成交额 87

表6-6 2004年国家产业化计划项目实施情况 88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工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机遇与对策 90

6—1 2005年度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92

6—2 “十一五”规划我国高技术产业工程重大专项 92

第七章 我国的工业消费品市场 95

提要 95

一、“十五”时期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总体态势和主要特点 96

二、“十五”时期我国工业消费品需求不旺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97

表7-1 1998~2005年投资与消费增长率对比 98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工业消费品市场的机遇和潜力 100

图7-1 人类消费阶段的U形曲线 101

四、“十一五”时期扩大我国工业消费品需求的思考和对策 103

表7-2 2004年我国农村发展现状概览 105

五、几点结论 107

7—1 消费者不满意怎么办? 107

第八章 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 111

提要 111

一、“十五”期间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的成就 112

二、“十一五”期间的工业管理体制与企业改革展望 117

三、推进工业管理体制和企业改革的若干措施 120

8—1 山东省深化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24

提要 127

第九章 竞争秩序与竞争环境的优化 127

一、“十五”期间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的变化 128

二、“十一五”期间优化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的方向和难点 132

9—1 新一轮的烟草地方保护正在形成 133

表9-1 外商并购我国企业的典型案例 135

表9-2 “十五”期间出台的部分行业自律公约的限制竞争条款(举例) 137

三、“十一五”期间优化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的思路与措施 138

提要 141

第十章 就业与劳动者权益保障 141

一、“十五”期间中国就业形势的主要特点 142

表10-1 2000~2004年不同产业就业人数变动趋势 142

图10-1 第一、二、三产业就业弹性变动趋势 143

二、劳动者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 146

三、引发劳动者权益被侵害的原因 150

四、加强劳动者权益保障的政策建议 154

10—1 深圳严查欠薪 一年追讨2.9亿血汗钱 156

第十一章 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157

提要 157

一、“十五”期间几个重点生产者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158

表11-1 1981~2000年我国服务业需求结构的变动 160

二、我国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 160

表11-2 我国服务业各行业的中间需求率及其中间需求占服务业中间需求的比重 162

表11-3 2000年我国各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各行业的产业关联状况 163

三、促进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基本路径与对策建议 164

11—1 上海发达的生产者服务对长三角制造业的支撑作用 166

提要 167

第十二章 环境保护与工业发展 167

表12-1 1998~2005年工业废水排放总量、COD排放量及氨氮排放量的变化 168

一、“十五”期间我国工业污染防治情况 168

表12-2 1998~2005年全国废水中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排放量 169

表12-3 1998~2005年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169

表12-4 1998~2005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情况 170

二、阻碍我国“十五”工业污染防治目标实现的主要原因 171

三、实现“十一五”工业污染防治目标的对策措施 173

12—2 我国部分行业“十五”计划提出的污染防治措施 176

12—1 黄河水污染,使1.6亿人深受其害 176

第十三章 对外贸易发展及其外部环境的变化 179

提要 179

一、“十五”时期对外贸易的增长与结构变化 179

表13-1 我国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 180

表13-2 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出口比重及增长率 181

表13-3 部分商品进口额的变化 181

表13-4 2001~2005年我国外贸主体结构的变化 182

表13-5 主要贸易伙伴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的变化 183

二、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障碍与外部环境的变化 184

表13-6 2005年国际市场部分原材料及原油价格的变化 185

三、外经贸发展战略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188

13—1 我国活性炭企业成功应对美反倾销 191

13—2 中美贸易摩擦的表象与根源 192

一、“十五”期间采掘业发展情况 197

提要 197

Ⅱ.产业篇第十四章 采掘业 197

表14-2 2001~2005年我国重要的采掘业产品进口量的变化 198

表14-1 2000~2005年我国重要的采掘业产品产量 198

图14-1 2001~2005年我国采掘业销售收入增长情况 199

表14-3 2001~2005年我国采掘业细分行业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比例变化 200

图14-2 2001~2004年我国采掘业外商投资企业变化情况 200

表14-4 2001~2005年我国采掘业各细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201

表14-5 2001~2005年我国采掘业单位固定资产产出变化情况 202

二、“十五”期间采掘业存在的问题 202

表14-6 2001~2005年我国采掘业规模以上企业发展情况 203

三、“十一五”时期采掘业展望 205

14—1 鞍山将“砍掉”70~80个小矿 206

第十五章 钢铁工业 209

提要 209

表15-1 1995年以来我国主要钢铁产品的增长趋势 210

一、“十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的态势和特点 210

图15-1 2000~2005年我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比重 211

表15-2 我国钢铁工业的产品结构状况 212

表15-3 1995~2004年中国钢铁工业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13

表15-4 2000年以来钢铁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变化趋势 213

图15-2 1995~2005年我国钢铁产品对外贸易的增长态势 215

二、“十五”期间钢铁工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16

表15-5 我国重点钢铁企业的工序能耗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比较 217

表15-6 2000~2005年我国铁矿石进口量及进口依存度的变化 218

三、“十一五”时期钢铁工业发展展望及政策建议 219

15—1 2005年我国钢铁技术装备八大亮点 222

15—2 2005年我国钢铁生产技术经济指标之“最” 223

提要 225

一、“十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取得的成就 225

第十六章 纺织工业 225

表16-1 2001~2005年纺织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26

表16-2 2001~2005年我国纺织工业固定资产平均余额变化 226

表16-3 2001~2005年纺织工业大类产品产量 227

表16-4 2000~2004年我国化纤工业产能变化 227

表16-5 2001~2005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变迁 228

二、我国纺织工业存在的问题 230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233

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纺织工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236

16—1 图际贸易中的主要非关税壁垒 239

16—2 CSC9000T启动意义深远 240

第十七章 化学工业 241

一、“十五”期间化学工业的发展 241

提要 241

图17-1 2000~2005年化学工业资产和销售收入情况 242

表17-1 2000、2005年主要化工产品产量 242

图17-2 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的比重 243

表17-2 化学工业的所有制结构变化情况 245

表17-3 化学工业大中型企业的比重变化情况 245

图17-3 2000~2005年化学工业利润情况 246

表17-4 2000~2004年化学工业经济效益指标 246

表17-5 2004年化学工业的地区分布情况 247

图17-4 1994~2004年化工产品的进出口情况 248

二、化学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 249

表17-6 2005年化学工业分行业进出口情况 249

三、“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发展展望 252

17—1 “十一五”期间化学工业限制、淘汰和重点开发的产品、工艺和技术 253

四、促进化学工业转变增长方式的措施 254

17—2 上海化学工业区的循环经济建设 256

提要 259

第十八章 石化工业 259

一、石化工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 260

表18-1 2005年我国石油化工行业主要经济指标 260

表18-2 2005年全国石油化工主要产品产量 261

二、石化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政府举措 262

表18-3 我国现有聚酯产能按区域分布情况 263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增长方式的转变 265

表18-4 2005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炼油厂平均规模 266

四、“十一五”期间石化工业发展展望 268

18—1 中石化:100亿元的大“红色” 271

18—2 中外石化巨头效益差距仍大 272

提要 273

第十九章 机械工业 273

一、“十五”期间机械工业的高速增长 274

表19-1 机械工业“十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完成情况 274

表19-2 2001~2005年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增加值和利润增长情况 275

表19-3 2000、2004年重型大型装备产品的产量增长情况 275

表19-4 2001~2004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276

二、机械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77

表19-5 2004年机械企业效益情况的国际比较 278

表19-6 2001~2005年中国机械产品的竞争力水平 279

表19-7 机床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280

三、发展的制约瓶颈和转变增长方式的路径分析 282

四、机械工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思路 285

19—1 磁悬浮设备国内制造 287

一、汽车工业“十五”期间发生的巨大变化 289

第二十章 汽车工业 289

提要 289

二、汽车工业“十一五”期间有待解决的问题 295

表20-1 2010~2020年中国汽车工业石油消耗量预测 297

三、“十一五”期间汽车工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299

20—1 美国政府支持燃料电池业的发展 304

提要 307

一、“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 307

第二十一章 电子信息产业 307

图21-1 “十五”期间工业增加值与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率比较 308

图21-2 “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就业人数及增长情况 309

图21-3 2000~2004年电子类发明专利授予情况 310

二、“十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 311

表21-1 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在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份额 312

图21-4 国有(含国有控股)企业与“三资”企业研发资源与产出占行业份额比较 313

表21-2 电子信息产业的R D经费支出与研发强度 313

表21-3 部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R D经费占增加值的比例 313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314

四、“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8

表21-4 2000~2004年电子信息产业中“三资”企业与国有(含控股)企业研发强度 318

21—1 我国首款64位高性能通用CPU芯片问世,产业化前景广阔 321

第二十二章 医药工业 323

提要 323

一、“十五”期间我国医药工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324

表22-1 2001~2005年医药工业总产值及增长情况 324

二、“十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存在的问题 326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328

四、“十一五”时期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31

22—1 什么阻碍了中药现代化 333

22—2 医药工业外资利用现状 335

一、“十五”时期我国家电业取得的成就 337

提要 337

第二十三章 家电业 337

表23-1 2000~2005年我国主要家电产品产量的增长情况 338

表23-2 近年来我国部分家电企业的主要创新产品 339

表23-3 2000~2005年我国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器出口量 340

二、我国家电业未来发展面临的困境 341

表23-4 2005年1~9月冰箱销售量排名前10位的品牌 343

三、我国家电业未来增长方式的转变 344

23—1 海信造出“中国芯” 347

23—2 环保指令推动我家电产业升级 348

提要 349

第二十四章 轻工业 349

表24-1 2000~2005年轻工业产值、利税及出口额增长速度 350

一、“十五”期间轻工业发展的主要态势 350

表24-2 2001~2005年轻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占全球产量的比重 350

二、“十五”期间轻工业存在的突出问题与矛盾 352

表24-3 2001~2005年消费品市场600种主要商品供求情况 354

三、“十一五”期间轻工业发展的战略转变 356

24—1 意大利发难,中国鞋遭有毒调查 360

提要 363

第二十五章 建材工业 363

一、建筑材料工业的发展情况 363

图25-1 1991~2004年我国主要建材产品年增长率变化 364

表25-1 不同五年计划时期我国主要建材产品的增长情况 365

图25-2 1978~2004年我国主要建材产品产量 365

表25-2 2003~2004年新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 366

表25-3 2003~2005年水泥及水泥熟料的进出口量 367

表25-4 2004、2005年玻璃出口情况 368

表25-5 2003、2004年建筑卫生陶瓷出口情况 368

二、建筑材料工业增长方式中的问题 369

表25-6 2003、2004年水泥、陶瓷出口占产量的比例 369

图25-3 2003~2005年水泥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增长速度 370

表25-7 2004年各种工艺水泥产量的比例 371

表25-8 2004年大中小型水泥企业产量 372

表25-9 建材行业企业结构变化情况(参照非金属矿采选及其制品业) 373

表25-10 1990~2001年水泥、玻璃制造行业能耗变化情况 374

三、建筑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 374

25—1 经济欠发达地区窑业整治的障碍 377

25—2 “包税制”助长毁田烧砖 378

Ⅲ.地区篇第二十六章 地区工业发展态势及政策导向 383

一、“十五”时期地区工业发展的成效 383

提要 383

表26-1 2000~2004年各地区工业发展主要指标 385

表26-2 2000~2004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情况 386

二、“十五”时期地区工业发展的新态势 386

图26-1 1980~2004年中国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的变化 387

表26-3 2000~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的地理集中指数 387

表26-4 1995~2004年中国国家级开发区和高新区主要指标占全国的比重 389

表26-5 2005年中国主要地区和城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情况 391

三、当前地区工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91

表26-6 2000~2004年各地区人均工业增加值及相对水平 392

表26-8 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平均税负 393

表26-7 2000~2004年各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布 393

四、未来地区工业发展的政策导向 394

26—1 中国城市工业用地价格比较 396

第二十七章 东部地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399

提要 399

一、“十五”时期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特点 399

图27-2 2000~2005年东部地区工业平均增速(现价) 400

图27-1 2000~2005年东部工业增长率与其他地区比较 400

图27-4 “十五”时期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轨迹(可比价) 401

图27-3 2005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长率 401

图27-5 东部地区工业重型化趋势 402

表27-1 2000~2005年东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及其变化 403

图27-6 东部地区R D经费支出占全国份额的变化 404

表27-2 2000~2004年全国各地区研究与开发经费支出 404

表27-3 2000~2005年各区域工业增加值及其占全国份额的变化 405

二、东部地区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405

表27-4 2005年东部地区能源、原材料价格与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对比 406

表27-5 东部地区工业“三废”及污染损失情况 407

表27-6 2003~2004年东部地区建设用地占用情况 408

三、“十一五”时期东部地区工业发展的思路和方向 409

27—1 长三角发展方式该转弯了 412

提要 415

第二十八章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任务和措施 415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势 416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产业振兴的任务 418

三、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途径和政策 422

28—1 东北三省“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424

提要 425

第二十九章 中部地区崛起与工业化战略 425

表29-1 2000、2004年全国各地区GDP分布状态 426

一、“十五”时期中部地区工业发展描述 426

图29-1 “十五”期间河南、安徽和全国GDP增长状况 427

表29-2 2000、2004年中部六省生产总值及占全国比重 427

表29-3 2004年各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的统计数据与普查数据 428

图29-2 2001、2005年全国及中部六省工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 428

二、探寻中部崛起中的突出问题 429

表29-4 2004年各省农村劳动力相关数据 433

表29-5 2005年各省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状况 434

三、促进中部崛起的方向 435

四、促进中部崛起的政策选择 438

29—1 胡锦涛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促进中部崛起 441

第三十章 西部工业化和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 443

提要 443

表30-2 东、中、西三大地带基础设施增长状况对比 444

表30-1 1998~2003年东、中、西三大地带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各自地带基本建设投资总额的比重 444

一、“十五”期间西部工业化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444

图30-1 1998~2004年西部工业增加值占西部GDP和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例 445

表30-4 西部采掘工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百分比 446

表30-3 “十五”期间三大地带采掘工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百分比及变化 446

表30-5 2000、2004年东、中、西三大地带三次产业固定资产投资所占百分比 447

表30-6 2000、2004年三大地带工业分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百分比 447

二、“十一五”期间西部工业发展方向 448

表30-7 2000~2004年西部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百分比 448

三、加快西部工业化的政策措施 453

30—1 走出煤电怪圈——“十一五”时期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55

提要 459

Ⅳ.企业篇第三十一章 产业集群发展态势及战略选择 459

一、“十五”时期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及其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460

二、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64

三、未来五年我国产业集群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 466

四、“十一五”时期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选择 468

31—1 纺织业销售产值大多来自纺织集群带 470

第三十二章 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回顾与展望 471

提要 471

一、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初步测评 472

表32-1 1993~2003年企业发展环境指数(BDEI) 473

图32-1 1993~2003年企业经济环境因素 474

二、中国企业发展环境变迁的分析 474

图32-2 1993~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走势 475

图32-3 1993~2003年企业政治环境因素 476

表32-2 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案件情况 477

图32-4 1993~2003年企业技术环境因素 478

图32-5 1993~2002年技术市场成交状况 478

图32-6 1993~2003年企业人力资源环境因素 479

表32-3 我国高技术产品的贸易特化系数 479

表32-4 1993~2003年我国就业人员的产业构成情况 480

图32-7 1993~2003年企业金融环境因素 481

图32-8 1993~2003年企业国际环境因素 482

表32-5 1995~2004年我国遭受反倾销调查情况 482

三、“十一五”时期中国企业发展环境的展望 483

32—1 企业发展环境评价体系的介绍 486

第三十三章 国有企业的现状与发展 489

提要 489

一、“十五”末期国有企业的运行态势与发展水平 490

表33-1 1995~2004年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变化 491

二、未来国有企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494

三、“十一五”时期国有企业发展的建议 498

33—1 “新型国有企业”特征描述 503

第三十四章 民营企业发展现状与成长战略 505

提要 505

表34-1 “十五”期间我国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状况 506

一、“十五”期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状况 506

表34-2 2000~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私营企业增加值和总产值所占比重 507

表34-3 2003年民营企业500强与中国企业500强经济效益与效率比较 507

表34-4 2000~2004年我国私营企业出口情况 508

表34-5 2000~2004年城镇就业人员中个体私营企业就业人数及比重 509

表34-6 2000~2004年个体私营企业税收情况 509

二、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0

表34-7 2003年我国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地区分布 510

表34-8 2003年我国上规模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情况 511

表34-9 2003年立案查处的经济案件分布状况(按企业注册类型统计) 513

三、“十一五”期间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前景展望 514

四、“十一五”期间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的战略措施 517

34—1 民营企业欲进入更多产业领域 519

第三十五章 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 521

提要 521

一、增长方式转变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 522

二、我国企业在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方面取得的成绩 524

三、我国企业创新能力与品牌建设不足的表现 527

四、实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战略的对策建议 531

35—1 什么是汽车工业自主品牌 534

提要 537

一、企业人力资源结构的变化 537

第三十六章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与开发战略 537

表36-1 1997年和2004年东、中、西部私营和个体企业人员数量及比重 539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特征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541

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战略若干构想 545

36—1 中国“民工荒”正在蔓延 549

第三十七章 企业融资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551

提要 551

一、我国企业融资现状 551

图37-1 2005年1~12月证券市场筹资金额趋势 552

表37-1 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较 553

表37-3 2001~2004年中国上市公司历年资产负债率变化 554

表37-2 1998~2004年工业企业资金结构 554

表37-4 1995~2004年不同规模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 555

表37-5 1997~2004年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情况比较 556

表37-6 不同规模企业的贷款特征及其差异 557

表37-7 2003~2005年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数及融资额 558

图37-2 2004年中国企业境内外IPO数目与筹资总额对比 558

表37-8 2005年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数量 559

二、我国企业融资选择的影响因素 560

图37-3 2001年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比重 563

三、“十一五”期间企业融资的发展及政策建议 564

37—1 浙江省82家信用担保机构“抱团”作战 568

提要 569

第三十八章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分析 569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性 570

二、“十五”期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 571

图38-1 2004年末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累计额的地区分布 573

表38-1 截至2004年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前20位的国家和地区 573

表38-2 2003~200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行业分布 574

图38-2 2004年境内投资主体按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布 575

图38-3 1999~2004年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平均规模 575

三、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存在的问题 576

表38-3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竞争优势的比较 578

四、“十一五”期间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建议 580

38—1 中航油巨亏事件的启示 584

38—2 2005年中国企业10大海外并购案例 585

第三十九章 上市公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 587

提要 587

一、“十五”期间上市公司发展概况 587

表39-1 1990~2005年深沪两市上市公司数量及增长情况 588

表39-2 1992~2002年民营上市公司概况 589

表39-3 1992~2004年上市公司总股本及国家股所占比重 590

表39-4 1991~2005年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筹资规模及增长情况 591

表39-5 1995~2004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及股票流通市值 592

39—1 股权分置改革 594

二、上市公司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95

表39-6 1991~2005年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状况 597

三、“十一五”期间加快上市公司发展的政策建议 598

附录1 统计资料分析 603

一、2004年工业发展和工业能源、环境保护基本指标 603

(一)2004年工业企业主要指标 603

(二)2004年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 606

(三)1990、1995、2000、2004年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607

(四)2004年主要矿产基础储量 608

(五)2003年按行业分能源消费量 609

(六)2004年按行业分工业废水排放及处理情况 612

(七)2004年按行业分工业废气排放及处理情况 613

(八)2004年按行业分工业固体废物产生及处理利用情况 615

二、2004年地区工业发展基本指标 618

(一)1999~2004年各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的变化 618

(二)1998年和2004年各地区主要支柱产业的比重及其变化 619

(三)1998年和2004年各地区高技术产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排序 622

(四)2000年和2004年各地区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及排序 624

(五)2000年和2004年各地区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重(按货源地) 625

(七)1998、2000、2004年三大地带工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图示 626

(六)1998~2004年三大地带工业在全国地位图示 626

(九)2000、2004年三大地带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和按货源地出口对比图示 627

(八)1998、2002、2004年三大地带高技术产业占各自地带工业总产值比重图示 627

附录2 中国工业大事记 629

一、2005年工业大事记 629

二、2005年中国工业10件大事 652

2006 CHINA'S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EPORT Philosophy of Scienc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de 655

后记 68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