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数理化概念公式定理解析与应用大全
高中数理化概念公式定理解析与应用大全

高中数理化概念公式定理解析与应用大全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文芳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541983772
  • 页数:613 页
图书介绍:
《高中数理化概念公式定理解析与应用大全》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1

一、集合 1

数学篇 1

必修课部分 1

二、简易逻辑 7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7

[集合] 7

[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7

[元素] 7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7

[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7

[集合的分类] 7

[集合的表示方法] 7

[子集] 7

[真子集] 7

[集合的相等] 7

[全集] 7

[补集] 7

[交集] 7

[并集] 7

[绝对值不等式] 7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7

[一元二次不等式] 7

一、映射与函数 12

第二章 函数 12

[命题] 12

[逻辑联结词] 12

[简单命题] 12

[复合命题] 12

[复合命题的形式] 12

[真值表] 12

[互逆命题] 12

[互否命题] 12

[互为逆否命题] 12

[四种命题的形式] 12

[四种命题间的关系] 12

[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12

[反证法] 12

[反证法的证题步骤] 12

[充分条件] 12

[必要条件] 12

[充要条件] 12

二、指数与指数函数 21

[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 21

[映射] 21

[象和原象] 21

[一一映射] 21

[函数] 21

[定义域] 21

[值域] 21

[区间] 21

[函数的表示法] 21

[分段函数] 21

[函数的单调性] 21

[函数的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21

[函数的奇偶性] 21

[奇偶函数的图象性质] 21

[反函数] 21

三、对数与对数函数 25

[函数图象的初等变换] 25

[n次方根] 25

[根式] 25

[根式的性质] 25

[正数的分数指数幂] 25

[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25

[指数函数] 25

[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5

第三章 数列 30

[函数的应用] 30

[对数] 30

[对数的性质] 30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 30

[对数的运算性 30

质] 30

[换底公式] 30

[对数函数] 30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30

一、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38

第四章 三角函数 38

[数列] 38

[有穷数列] 38

[无穷数列] 38

[通项公式] 38

[递推公式] 38

[数列的前n项和] 38

[等差数列] 38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38

[等差中项] 38

[等差数列的性质] 38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8

[等比数列] 38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38

[等比中项] 38

[等比数列的性质] 38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38

二、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45

[诱导公式] 45

[角] 45

[正角] 45

[负角] 45

[零角] 45

[象限角] 45

[终边相同的角] 45

[角度制] 45

[弧度制] 45

[弧度公式] 45

[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45

[弧长公式] 45

[扇形的面积公式] 45

[三角函数的定义] 45

[三角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 45

[单位圆] 45

[有向线段] 45

[三角函数线] 45

[三角函数的符号] 45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45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的应用] 45

三、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49

[化asinα+bcosα为一个角的正弦] 49

[两空间的距离公式] 49

[和角公式] 49

[差角公式] 49

[倍角公式] 49

一、向量及其运算 57

第五章 平面向量 57

[正弦曲线] 57

[余弦曲线] 57

[五点(画图)法] 57

[周期函数] 57

[最小正周期] 57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 57

[函数y=Asin(ωx+?)的图象] 57

[函数y=Asin(ωx+?)的物理意义] 57

[正切曲线] 57

[正切函数的性质] 57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 57

[反正弦] 57

[反余弦] 57

[反正切] 57

二、解斜三角形 65

[平移公式] 65

[向量] 65

[向量的表示] 65

[向量的长度(或模)] 65

[零向量] 65

[单位向量] 65

[平行向量] 65

[相等向量] 65

[共线向量] 65

[向量的和] 65

[向量的加法] 65

[向量加法法则] 65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65

[相反向量] 65

[向量的差] 65

[向量的减法] 65

[向量减法的三角形法则] 65

[实数与向量的积] 65

[实数与向量积的运算律] 65

[向量共线定理] 65

[平面向量基本定 65

理] 65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65

[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65

[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65

[线段的定比分点] 65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65

[中点坐标公式] 65

[三角形重心坐标公式] 65

[向量的夹角] 65

[向量的垂直] 65

[向量的数量积] 65

[向量的投影] 65

[向量数量积的几何意义] 65

[向量数量积的性质] 65

[数量积的运算律] 65

[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65

[向量模的坐标表示] 65

[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65

[向量垂直的坐标表示] 65

[图形的平移] 65

第六章 不等式 68

[解斜三角形] 68

[正弦定理] 68

[余弦定理] 68

第七章 直线和圆的方程 79

[推论2] 79

[不等式] 79

[实数的运算性质与大小顺序之间的关系] 79

[不等式的性质定理1] 79

[不等式的性质定理2] 79

[不等式的性质定理3] 79

[推论] 79

[不等式的性质定理4] 79

[推论1] 79

[推论2] 79

[不等式的性质定理5] 79

[重要不等式] 79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定理] 79

[比较法] 79

[综合法] 79

[分析法] 79

[不等式的解集] 79

[解不等式] 79

[同解不等式] 79

[不等式的同解原理] 79

[解不等式组] 79

[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定理] 79

[推论1] 79

一、椭圆 99

第八章 圆锥曲线方程 99

[直线的方程] 99

[直线的倾斜角] 99

[直线的斜率] 99

[直线的斜率公式] 99

[方向向量] 99

[点斜式] 99

[斜截式] 99

[两点式] 99

[截距式] 99

[一般式] 99

[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 99

[两直线垂直的充要条件] 99

[直线l1到l2的角] 99

[两条直线的夹角] 99

[两条直线的交点] 99

[点到直线的距离] 99

[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 99

[线性规划] 99

[曲线的方程] 99

[坐标法] 99

[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 99

[曲线的交点] 99

[圆的定义] 99

[圆的标准方程] 99

[圆的一般方程] 99

[参数方程] 99

[普通方程] 99

[圆的参数方程] 99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 99

[经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99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99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99

二、双曲线 107

圆的参数方程] 107

[椭圆的定义] 107

[椭圆的标准方程] 107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 107

[椭圆的第二定义] 107

[椭圆的焦半径公式] 107

[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107

[椭 107

三、抛物线 114

[直线与双曲线的位置关系] 114

[双曲线的定义] 114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14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14

[双曲线的第二定义] 114

[双曲线的焦半径公式] 114

一、空间直线和平面 118

第九章 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 118

[抛物线的定义] 118

[抛物线标准方程] 118

[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118

[抛物线的焦半径公式] 118

[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118

二、简单几何体 130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2] 130

[平面] 130

[平面的画法及表示法] 130

[空间图形中几种关系及表示] 130

[公理1] 130

[公理2] 130

[公理3] 130

[推论1] 130

[推论2] 130

[推论3] 130

[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30

[异面直线] 130

[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30

[异面直线的判定定理] 130

[空间四边形、空间多边形] 130

[平行公理] 130

[等角定理] 130

[推论] 130

[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130

[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 130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 130

[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 130

[直线和平面平行] 130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30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130

[直线和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 130

[直线和平面垂直] 130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1] 130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 130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130

[点到平面的距离] 130

[直线和平面的距离] 130

[点在平面上的射影] 130

[平面的斜线] 130

[斜线在平面上的射影] 130

[垂线段、斜线段射影长的关系] 130

[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 130

[最小角定理] 130

[三垂线定理] 130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130

[两个平面平行] 130

[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 130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1] 130

[两个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 130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1] 130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2] 130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3] 130

[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 130

[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130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4] 130

[两个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5] 130

[半平面] 130

[二面角] 130

[二面角的平面角] 130

[直二面角] 130

[二面角的几种常规作法] 130

[两个平面垂直] 130

[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30

[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1] 130

一、排列与组合 138

第十章 排列组合和概率 138

[棱柱] 138

[棱柱的表示法] 138

[斜棱柱] 138

[直棱柱] 138

[正棱柱] 138

[n棱柱] 138

[棱柱的性质] 138

[直棱柱的性质] 138

[平行六面体] 138

[长方体、正方体] 138

[柱体的体积公式] 138

[长方体对角线性质] 138

[斜二测画法] 138

[棱柱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38

[棱锥] 138

[棱锥的表示法] 138

[棱锥的分类] 138

[正棱锥] 138

[正棱锥的性质] 138

[一般棱锥的一个重要性质] 138

[棱锥的中截面] 138

[锥体的体积] 138

[正棱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138

[多面体] 138

[凸多面体] 138

[多面体的分类] 138

[正多面体] 138

[简单多面体] 138

[欧拉公式] 138

[球] 138

[球的表示] 138

[球的截面性质] 138

[球的大圆和小圆] 138

[两点间的球面距离] 138

[球的体积] 138

[球的表面积] 138

二、概率 144

[二项式定理的应用] 144

[分类计数原理] 144

[分步计数原理] 144

[排列] 144

[排列数] 144

[排列数公式] 144

[全排列] 144

[阶乘] 144

[组合] 144

[组合数] 144

[组合数公式] 144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144

[排列与组合应用题] 144

[二项式定理] 144

[通项] 144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1] 144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2] 144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3] 144

第一章 概率与统计 146

选修课部分 146

[必然事件] 146

[不可能事件] 146

[随机事件] 146

[概率] 146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146

[互斥事件] 146

[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 146

[对立事件] 146

[相互独立事件] 146

[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146

[独立重复试验] 146

[独立重复试验中A发生K次的概率] 146

第二章 极限 149

[一、二元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 149

[离散型随机变量] 149

[概率分布] 149

[几种常见的重要分布] 149

[数学期望] 149

[常见分布的期望] 149

[方差] 149

[常见分布的方差] 149

[简单随机抽样] 149

[正态分布] 149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149

第三章 导数与微分 156

[初等函数] 156

[归纳法] 156

[数学归纳法] 156

[数学归纳法的证明步骤] 156

[数列极限] 156

[数列极限的运算法则] 156

[无穷递缩等比数列各项的和] 156

[当x→∞时函数的极限] 156

[当x→x0时函数的极限] 156

[函数的左极限] 156

[函数的 156

右极限] 156

[函数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156

[两个重要极限] 156

[函数在一点连续] 156

[函数在一点单侧连续] 156

[函数在区间(a,b)内连续] 156

[连续函数的性质] 156

[基本初等函数] 156

第四章 积分 161

[利用微分近似计算] 161

[平均变化率] 161

[导数] 161

[导数的几何意义] 161

[函数的可导与连续] 161

[求导的四则运算法则] 161

[几种常见函数的求导公式] 161

[复合函数的导数] 161

[隐函数的导数] 161

[微分] 161

[微分法则] 161

[微分中值定理] 161

[函数的单调性] 161

[函数的极值] 161

[驻点] 161

[可导函数的极值的求法] 161

[求可导函数f(x)在[a,b]上的最值] 161

第五章 复数 165

[变速运动的路程] 165

[原函数] 165

[不定积分] 165

[不定积分的运算法则] 165

[基本积分公式] 165

[定积分] 165

[平面图形的面积] 165

[旋转体体积] 165

[变力所作的功] 165

一、力的概念 175

第一章 力 175

[虚数单位] 175

[复数] 175

[复数相等] 175

[共轭复数] 175

[复平面] 175

[复数的向量表示] 175

[复数的模] 175

[复数的代数形式] 175

[复数的代数形式的运算] 175

[复数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175

[复数的辐角] 175

[辐角的主值] 175

[复数的三角形式] 175

[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法] 175

[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方(棣莫佛定理)] 175

[复数乘法的几何意义] 175

[复数三角形式的除法] 175

[复数除法的几何意义] 175

[复数三角形式的开方] 175

[复数开方的几何意义] 175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 175

[虚根成对定理] 175

物理篇 175

二、重力 176

[力的三大效应和使用的三条规律] 176

[力] 176

[力的作用效果] 176

[力的三要素] 176

[力的单位] 176

[力的图示] 176

[力的示意图] 176

[力的测量] 176

[弹簧秤的正确使用] 176

[力的种类] 176

四、摩擦力 177

[弹力的方向] 177

[重力] 177

[重力的方向] 177

[重力的大小] 177

[重力的作用点] 177

[重力和 177

万有引力的关系] 177

三、弹力、胡克定律 177

[弹性和弹性形变] 177

[弹力] 177

[弹力的产生条件] 177

[弹力的大小] 177

五、力的合成与分解 178

[流体的阻力] 178

[摩擦力] 178

[静摩擦力] 178

[静摩擦力的大小] 178

[静摩擦力的方向] 178

[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178

[滑动摩擦力] 178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78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78

一、机械运动 181

第二章 机械运动 181

[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181

[力的合成] 181

[共点力] 181

[平行四边形法则] 181

[力的分解] 181

[标量和矢量] 181

[矢量和标量的比较] 181

[两个矢量相等的条件] 181

三、速度和速率 182

[位置、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182

[机械运动] 182

[参照物] 182

[质点] 182

[把实际物质看成质点的条件] 182

[时刻和时间间隔] 182

二、位移、路程 182

[位移] 182

[路程] 182

四、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加速度 184

[速率] 184

[速度] 184

五、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185

[加速度] 185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185

七、直上抛运动 186

六、自由落体运动 186

一、牛顿第一定律 189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189

二、牛顿第二定律 190

[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几种观点比较] 190

[惯性] 190

三、牛顿第三定律 192

[牛顿第二定律] 192

[加速度和力的关系] 192

[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192

五、物体的受力分析 193

四、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93

六、超重和失重 196

[运用隔离法解题的步骤] 196

[隔离法] 196

九、力学单位制 198

八、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范围 198

[超重] 198

[失重] 198

[完全失重] 198

[牛顿三个运动定律的区别与联系] 198

七、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198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198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198

一、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99

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 199

二、力矩、物体的平衡 201

[理解共点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201

[物体在共点作用下处于平衡的条件] 201

三、平衡的种类 204

[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 204

[力矩] 204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205

[做曲线运动的条件] 205

[稳定平衡] 205

[不稳定平衡] 205

[随遇平衡] 205

[稳度] 205

第五章 曲线运动 205

一、曲线运动 205

[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205

三、抛物体的运动 207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207

[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 207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根据] 207

四、匀速圆周运动 208

[平抛运动的规律] 208

一、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 212

第六章 万有引力定律 212

[定义] 212

[线速度] 212

[角速度] 212

[周期和频率] 212

[线速度、角速度 周期之间的关系] 212

[向心力] 212

[向心力产生的作用效果] 212

[匀速运动的条件] 212

[向心加速度] 212

[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212

[离心现象] 212

二、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同步卫星 213

一、冲量和动量 216

第七章 动量 216

[第一宇宙速度] 216

[第二宇宙速度] 216

[第三宇宙速度] 216

[地球同步卫星] 216

[同步卫星满足三个条件] 216

[人造卫星的超重和失重问题] 216

二、动量定理 217

[冲量和功的区别] 217

[动量] 217

[支量的变化量] 217

[冲量] 217

三、动量守恒定律 220

[动量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区别] 220

[动量定理的应用] 220

四、反冲运动 226

[完全非弹性碰撞的规律] 226

[系统、内力、外力] 226

[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26

[动量守恒的数学表达式] 226

[动量守恒定律的条件可以理解为以下几种情况] 226

[正碰和斜碰] 226

[碰撞的分类] 226

[弹性碰撞的规律] 226

[非弹性碰撞的规律] 226

一、功 228

第八章 机械能 228

[反冲运动] 228

[碰撞、爆炸、反冲的比较] 228

二、功率 230

[功是标量] 230

[做功的两个因素] 230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计算公式] 230

[功有正功、负功区分] 230

三、功和能 232

[瞬时功率的计算] 232

[功率是标量] 232

四、动能、动能定理 233

[功能关系] 233

[能的概念] 233

五、重力势能 236

[利用动能定理解题的一般步骤] 236

[动能] 236

[动能定理] 236

[表达式] 236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 238

[弹性势能] 238

[势能定义] 238

[重力势能] 238

[重力做功的特点] 238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 238

七、伯努利方程 243

[能量守恒定律] 243

[机械能] 243

[机械能守恒定律] 243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43

[研究的对象] 243

二、振幅、周期和频率 244

[简谐运动] 244

[理想流体] 244

[常动流体] 244

[流线] 244

[伯努利方程] 244

第九章 机械振动 244

一、简谐运动 244

[机械振动] 244

[产生振动的条件] 244

[振动的特点] 244

[弹簧振子] 244

[全振动] 244

四、简谐运动的方程x=Asin(ωt+?) 245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其动能和势能也作周期性的变化] 245

三、简谐运动的特点 245

[受力特点] 245

[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 245

六、简谐运动的图象 246

五、简谐运动的周期和频率 246

七、单摆 247

八、阻尼振动受迫振动 250

[常见的几种形式的单摆比较] 250

[单摆] 250

[单摆振动的回复力] 250

[单摆的振动周期] 250

一、机械波 251

第十章 机械波 251

[阻尼振动] 251

[受迫振动] 251

[受迫运动的特点] 251

[共振] 251

[声音的共鸣] 251

二、波的图象 252

[波的传播过程] 252

[介质] 252

[机械波] 252

[机械波的产生条件] 252

[机械波的特点] 252

[波的种类] 252

[振动图象和波动图象的比较] 256

三、波长、波频和波速 256

[波动图象] 256

[简谐波] 256

四、波的反射和折射 258

[波长、波频和波速的关系] 258

[波长] 258

[波频] 258

[波速] 258

五、波的衍射 259

[波的折射] 259

[波的反射] 259

六、波的干涉 260

[波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60

[波的衍射] 260

八、多普勒效应 261

[驻波形成的条件] 261

[波的叠加原理] 261

[波的干涉现象] 261

[产生干涉的条件] 261

七、驻波 261

[驻波] 261

[行波] 261

九、声波 262

一、分子动理论 264

第十一章 分子热运动 能量守恒 264

[声波] 264

[产生声波的条件] 264

[声波的传播] 264

[声波的反射] 264

[混响] 264

[声波的衍射] 264

[声波的干涉] 264

[乐器发声的原理] 264

[声波的多普勒效应] 264

[次声波和超声波] 264

二、物质三态与分子的热运动 266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266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266

[分子的大小] 266

[阿伏加德罗常数] 266

[分子的热运动] 266

[扩散] 266

[布朗运动] 266

[分子力] 266

三、物体的内能 267

[物质的三态] 267

[气体、液体和固体中分子热运动的共同点] 267

四、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268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68

[分子的动能] 268

[分子势能] 268

[分子势能的变化] 268

[物体的内能] 268

五、热力学第二定律 271

[第一类永动机] 271

[热力学第一定律] 271

[能量守恒定律] 271

一、固体及其性质 272

第十二章 固体和液体 272

[热传导的方向] 272

[第二类永动机] 272

[热力学第二定律] 272

[能量的耗散] 272

四、液晶 273

[毛细现象] 273

[固体] 273

[晶体和非晶体] 273

[单晶体和多晶体] 273

[晶体的微观结构] 273

二、液体及其性质 273

[液体的特征] 273

[液体的表面张力] 273

三、毛细现象 273

[浸润和不浸润] 273

一、气体的状态参量 274

第十三章 气体 274

二、气体三个实验定律 276

[气体的状态及状态变化] 276

[气体的温度] 276

[气体的体积] 276

[气体的压强] 276

[压强的单位] 276

[气体压强的确定] 276

三、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 280

[盖·吕萨克定律] 280

[玻意耳定律] 280

[查理定律] 280

四、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2) 282

[理想气体状态变化的几个等值过程] 282

[理想气体] 282

[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1)] 282

五、气体分子动理论 283

[克拉珀龙方程] 283

[摩尔气体常量] 283

[1mol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283

六、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284

[气体压强的公式] 284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284

[统计规律] 284

[气体压强的产生] 284

一、电荷 285

第十四章 电场 285

[饱和汽和未饱和汽] 285

[饱和汽压] 285

七、空气的湿度 285

[绝对湿度] 285

[相对湿度] 285

[露点] 285

四、库仑定律 286

三、电荷守恒定律 286

[电荷] 286

[电荷量] 286

[元电荷] 286

[电子的比荷] 286

二、静电感应 286

[静电感应] 286

[感应起电] 286

五、电场电场强度 288

[库仑定律] 288

[点电荷] 288

六、电场线 289

[电场的叠加] 289

[电场] 289

[电场力] 289

[静电场] 289

[感应电场] 289

[电场强度] 289

[点电荷的场强] 289

八、电势差电势电势能 291

[匀强电场的电场线] 291

[电场线] 291

[电场线的特点] 291

[几种典型电场的电场线] 291

七、匀强电场 291

[匀强电场] 291

九、等势面 293

[电势能] 293

[电势差] 293

[电势] 293

十一、电场中的导体 295

十、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 295

[等势面] 295

[等势面的特性] 295

十二、电容器电容 297

[静电屏蔽] 297

[静电感应] 297

[静电平衡状态] 297

[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的特点] 297

十三、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299

[常用电容器] 299

[电容器] 299

[平行板电容器] 299

[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299

[电容] 299

[电介质的介电常数] 299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299

十四、示波管的原理 30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偏转] 301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加速] 301

十五、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302

[示波管的原理] 302

[示波器] 302

一、欧姆定律 303

第十五章 恒定电流 303

[静电的利用] 303

[静电的防止] 303

二、电阻定律电阻率 305

[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 305

[电流的形成] 305

[形成电流的条件] 305

[电流的方向] 305

[电流] 305

[导体中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速率] 305

[直流] 305

[恒定电流] 305

[电压] 305

[电阻] 305

[欧姆定律] 305

[导体的伏安特性] 305

三、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 307

[超导材料的转变温度] 307

[电阻定律] 307

[电阻率] 307

[半导体] 307

[超导现象] 307

[超导体] 307

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309

[并联电路基本特点] 309

[电功] 309

[电功率] 309

[焦耳定律] 309

[热功率] 309

[电功率与热功率的关系] 309

[额定功率] 309

[并联电路] 309

[串联电路基本特点] 309

[并联电路] 309

五、电压表和电流表 313

[串联电池组] 313

[电动势] 313

[外电路和内电路] 313

[外电阻和内电阻] 313

[外电压和内电压] 313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313

[路端电压跟负载的关系] 313

[路端电压U与电流I的关系图象] 313

[闭合电路中功率] 313

六、电阻的测量 314

[电流表] 314

[电流表(表头)] 314

[电压表] 314

一、磁场磁感线 316

第十六章 磁场 316

[伏安法] 316

[欧姆表法] 316

二、安培力磁感应强度 318

[电流的磁场、安培定则] 318

[磁极] 318

[磁场] 318

[磁场的方向] 318

[磁感线] 318

[磁感线的特点] 318

[地磁场] 318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320

[磁电式电流表] 320

[安培力] 320

[磁感应强度] 320

[匀强磁场] 320

[左手定则] 320

三、电流表的工作原理 320

五、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质谱仪 321

[洛伦兹力] 321

六、回旋加速器 322

[质谱仪] 322

[带电粒子的圆周运动] 322

七、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性材料 325

[回旋加速器] 325

一、电磁感应现象 327

第十七章 电磁感应 327

[安培分子电流假说(磁现象的电本质)] 327

[磁化] 327

[磁性材料] 327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感应电动势的大小 328

[电磁感应] 328

[磁通量] 328

三、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 329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29

[感应电动势] 329

[磁通量的变化率] 329

四、楞次定律的应用、右手定则 333

[楞次定律] 333

六、日光灯原理 339

[自感系数] 339

[右手定则] 339

五、自感 339

[自感现象] 339

七、涡流 340

一、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 341

第十八章 交变电流 341

二、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 343

[交流发电机] 343

[交变电流] 343

[交变电动势] 343

[交变电流的产生] 343

[中性面] 343

[正弦交变电流] 343

[正弦交变电流的图象] 343

四、变压器 346

[容抗] 346

[周期和频率] 346

[最大值和有效值] 346

三、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346

[感抗] 346

[交变电流与电容器] 346

五、电能的输送 350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50

[变压器的构造] 350

六、三相交变电流 351

一、电磁振荡 353

第十九章 电磁场和电磁波 353

[单相交变电流] 353

[三相交变电流] 353

[星形连接] 353

[三角形连接] 353

七、感应电动机 353

二、电磁振荡的周期和频率 354

[无阻尼振荡] 354

[电磁振荡] 354

[阻尼振荡] 354

三、电磁场 355

四、电磁波 356

五、无线波的发射和接收 357

[电磁波的特点] 357

[电磁波的产生] 357

[电磁波的发射] 357

六、电视、雷达 359

[无线电波的接收] 359

[无线电波] 359

[无线电波的发射] 359

一、光的直线传播光速 360

第十二章 光的反射和折射 360

二、光的反射平面镜 362

[光速] 362

[光源] 362

[光线] 362

[光的直线传播] 362

[影] 362

[日食] 362

[月食] 362

三、光的折射 363

[虚像] 363

[光的反射] 363

[光的反射定律] 363

[平面镜] 363

[平面镜成镜] 363

[实像] 363

四、全反射 365

[绝对折射率和相对折射率] 365

[光的折射] 365

[光的折射定律] 365

[折射率] 365

五、棱镜 366

[光导纤维] 366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366

[全反射] 366

一、透镜 368

第二十一章 透镜成像及其应用 368

[棱镜] 368

[光的色散和光谱] 368

[光的颜色] 368

[物体的颜色] 368

二、透镜成象作图法 371

[凸透镜与凹透镜成像规律的对比表] 371

[透镜] 371

[凸透镜] 371

[凹透镜] 371

[透镜主轴] 371

[薄透镜] 371

[透镜光心] 371

[凸透镜焦点] 371

[凹透镜虚焦点] 371

[透镜焦距] 371

[透镜焦平面] 371

[透镜成像原理] 371

[凸透镜成像规律] 371

[凹透镜成像规律] 371

三、透镜成像公式 372

四、眼睛 375

[凸透镜焦距的测量] 375

[透镜成像公式] 375

[像的放大率m] 375

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377

[视角] 377

[眼睛] 377

[近视眼] 377

[远视眼] 377

[眼镜] 377

[屈光度] 377

一、光的干涉 379

第二十二章 光的波动性 379

二、光的衍射 380

[薄膜干涉] 380

[光的干涉] 380

[光的干涉条件] 380

[双缝干涉] 380

三、光的电磁说 381

[光的衍射] 381

四、光的偏振 384

[电磁波谱] 384

[光的电磁说] 384

[可见光] 384

[红外线] 384

[紫外线] 384

[伦琴射线(X射 384

线)] 384

一、光电效应、光子 385

第二十三章 量子论初步 385

[光的偏振现象] 385

五、激光 385

[激光] 385

三、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 388

[波粒二象性] 388

[光电效应] 388

[光子] 388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388

二、光的波粒二象性 388

四、物质波 391

[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391

[玻尔的原子模型] 391

[氢原子的大小和能级] 391

[发射光谱] 391

[连续光谱] 391

[明线光谱(原子光谱)] 391

[特征光谱] 391

[吸收光谱] 391

[光谱分析] 391

一、原子的核式结构原子核 392

第二十四章 原子核 392

[物质波(德布罗意波)] 392

[牛顿力学的局限性] 392

二、天然放射现象 393

[原子的核式结构] 393

[α粒子的散射实验] 393

四、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395

[探测放射线的方法] 395

[天然放射现象] 395

[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395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395

三、探测放射线的方法 395

五、核反应、核能 396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396

六、裂变 398

[质能方程] 398

[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398

[原子核的组成] 398

[核内质子、中子可以互相转化] 398

[核力] 398

[核能] 398

[质量亏损] 398

七、轻核的聚变 399

[核电站] 399

[裂变] 399

[链式反应] 399

[核反应堆] 399

八、基本粒子 400

[可控热核反应] 400

[聚变] 400

[热核反应] 400

二、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 401

[同时的相对性] 401

[粒子] 401

[媒介子] 401

[轻子] 401

[强子] 401

[夸克] 401

[宇宙的演化] 401

第二十五章 相对论简介 401

一、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假设 401

[惯性系] 401

[伽利略的相对性原理] 401

[狭义相对论的两个假设] 401

三、狭义相对论的其他三个结论 402

[相对论时空观] 402

[时间间隔的相对性] 402

[长度的相对性] 402

五、广义相对论简介 403

[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403

[相对论速度叠加公式] 403

[相对论质量] 403

[质能方程] 403

四、惯性力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 403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403

一、化学反应类型 404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404

[广义相对性原理和等效原理] 404

[时间间隔与引力场有关] 404

[杆的长度与引力场有关] 404

[广义相对论与几何学] 404

化学篇 404

第一册(必修) 404

二、氧化还原反应 406

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失氧分类 406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分类 406

[分解反应] 406

[化合反应] 406

[置换反应] 406

[复分解反应] 406

三、离子反应 4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取“中”规则] 412

[氧化还原反应] 4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412

[氧化还原反应判断] 4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各种概念] 412

[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表示法] 412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类型] 412

[歧化反应] 412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412

[氧化性] 412

[氧化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412

[还原性] 412

[化合价与氧化性、还原性] 412

四、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18

[碳酸根离子的检验] 418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418

[电离] 418

[电解质的导电性] 418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418

[电离方程式] 418

[离子反应] 418

[离子反应方程式] 418

[书写离子方程式的一般步骤] 418

[复分解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 418

[氧化还原反应类型的离子反应] 418

[离子共存] 418

第二章 碱金属 420

[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 420

[放热反应] 420

[吸热反应] 420

[反应热] 420

第三章 物质的量 427

[焰色反应] 427

[碱金属元素] 427

[碱金属元素性质的比较] 427

[钠和钾的化学性质比较] 427

[钠的氧化物] 427

[氢氧化钠] 427

[氢氧化钠的结构] 427

[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427

[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427

[氢氧化钠的制法] 427

[氢氧化钠的用途及保存] 427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427

一、卤族元素 432

第四章 卤素 432

[物质的量] 432

[摩尔] 432

[阿伏加德罗常数] 432

[摩尔质量] 432

[气体摩尔体积] 432

[物质的量与质量、微粒数、气体的体积之间的关系] 43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432

[物质的量浓度] 432

[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432

[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432

[溶解度与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432

[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步骤] 432

二、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 439

[卤素的氢化物的性质] 439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439

[卤素单位的氧化性、卤素离子的还原性的比较] 439

[氯气的化学性质] 439

[氯气的制法] 439

[氯离子的检验] 439

[可逆反应] 439

[不可逆反应] 439

[拟卤素] 439

[卤素的互化物] 439

一、原子结构 444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444

[估算法] 444

[差值法] 444

[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444

[不完全燃烧的计算] 444

[混合物计算] 444

[含抽象字母的计算] 444

[极值假定法的计算] 444

[天平平衡的计算] 444

三、核外电子排布 446

[电子云] 446

[原子学说和发展] 446

[原子结构] 446

[原子半径] 446

二、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 446

[核外电子运动] 446

四、元素周期定律与元素周期表 448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448

[原子结构示意图] 448

五、化学键 456

[主族元素位一构—性之间的关系] 456

[元素周期表] 456

[元素的性质] 456

[两性氧化物] 456

[两性氢化物] 456

[钠、镁、铝的性质比较] 456

[硅、磷、硫、氯性质比较] 456

[原子序数] 456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456

[周期] 456

[族] 456

[主族] 456

[副族] 456

[Ⅷ族] 456

[零族] 456

[过渡性元素] 456

[镧系元素] 456

[锕系元素] 456

[放射性元素] 456

[人造元素] 456

[对角线规则] 456

[主族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 456

[周期表中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456

[核素和同位素] 456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56

[相对近似原子质量] 456

[质量数] 456

一、氧族元素 466

第六章 硫和硫的化合物 环境保护 466

[化学键] 466

[价电子] 466

[共价键] 466

[共价键的饱和性和方向性] 466

[键长] 466

[键能] 466

[键角] 466

[极性共价键] 466

[非极性共价键] 466

[共用电子对与孤对电子] 466

[配位键] 466

[共价化合物] 466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 466

[离子键] 466

[离子键的强弱] 466

[离子电荷] 466

[离子电子层结构] 466

[离子化合物] 466

[分子间作用力] 466

[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 466

[晶体] 466

[几种晶体的比较] 466

二、氧气 467

[同素异形体] 467

[氧族元素的性质比较] 467

三、硫 469

[过氧化氢] 469

[氧气的物理性质] 469

[氧气的化学性质] 469

[氧气的制法] 469

[氧气的用途] 469

[臭氧] 469

四、硫化氢 470

[硫的用途] 470

[硫的物理性质] 470

[硫的化学性质] 470

五、硫的氧化物 472

[硫化氢的实验室制法] 472

[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472

[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472

六、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475

[硫酸盐] 475

1.二氧化硫 475

[二氧化硫物理性质] 475

[二氧化硫化学性质] 475

[二氧化硫制法] 475

2.三氧化硫 475

[三氧化硫物理性质] 475

[三氧化硫化学性质] 475

[三氧化硫工业制法] 475

3.硫酸及硫酸盐 475

[硫酸] 475

[硫酸的物理性质] 475

[硫酸的化学性质] 475

[硫酸的用途] 475

一、碳族元素 477

第七章 硅和硅酸盐工业 477

[环境] 477

[环境问题] 477

[环境自净] 477

[环境污染] 477

[酸雨] 477

[臭氧层破坏] 477

[温室效应] 477

三、二氧化碳 480

[一氧化碳的制法和用途] 480

[碳族元素] 480

[碳族元素的性质比较] 480

[碳和硅] 480

二、一氧化碳 480

[一氧化碳物理性质] 480

[一氧化碳化学性质] 480

四、碳酸和碳酸盐 481

[二氧化碳的用途] 481

[二氧化碳物理性质] 481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 481

[二氧化碳制法] 481

五、二氧化硅、硅酸及硅酸盐 482

第一章 氮族元素 487

第二册(必修加选题) 487

[二氧化硅物理性质] 487

[二氧化硅化学性质] 487

[二氧化硅用途] 487

[硅酸和硅酸盐] 487

[硅酸盐工业] 487

[各种玻璃] 487

[类玻璃] 487

[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487

一、氮和磷 488

[氮族元素的性质] 488

[氮族元素] 488

二、氨及铵盐 491

[安全火柴的成分及优点] 491

[氮气的存在与结构] 491

[氮气的物理性质] 491

[氮气的化学性质] 491

[氮气的制法] 491

[氮的固定] 491

[红磷与白磷] 491

[磷的化学性质与用途] 491

三、氮的氧化物 494

[铵盐的检验方法] 494

[氨气] 494

[铵盐] 494

四、硝酸及硝酸盐 495

[二氧化氮] 495

[一氧化氮] 495

五、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98

[磷酸] 498

[硝酸] 498

[王水] 498

[硝酸盐] 498

一、化学反应速率 501

第二章 化学平衡 501

[有一种反应物过量的计算] 501

[多步反应的计算] 501

[运用关系式进行的计算] 501

[无数据的计算] 501

二、化学平衡 505

[活化能] 505

[催化剂] 505

[催化剂的中毒] 505

[化学反应速率] 505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505

[有效碰撞] 505

[活化分子] 505

三、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508

[化学平衡常数] 508

[化学平衡] 508

[平衡的特点] 508

四、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510

[勒沙特列原理] 510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510

[化学中常见的几种平衡] 510

第三章 电离平衡 512

一、电离平衡 512

[工业生产中适宜条件] 512

[转化率] 512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515

[电离平衡常数] 515

[强、弱电解质与结构的关系] 515

[强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515

[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515

[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515

[电离度] 515

[影响电离度的因素] 515

[电离平衡] 515

三、盐类的水解 517

[常用酸碱指示剂及变色范围] 517

[水的电离] 517

[水的离子积] 517

[溶液的酸碱性和pH] 517

[pH值] 517

[pH值的计算方法] 517

四、酸碱中和滴定 521

[盐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关系] 521

[盐类水解] 521

[盐类水解情况比较] 521

[多元弱酸盐、多元弱碱盐的水解] 521

[盐类水解的程度] 521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521

[盐类水解的应用] 521

一、镁和铝 523

[金属之最] 523

[中和反应] 523

[酸碱中和滴定] 523

[计量点和滴定终点] 523

第四章 几种重要的金属 523

[黑色金属与有色金属] 523

[重金属与轻金属] 523

[贵金属] 523

[稀有金属] 523

二、铁和铁的化合物 527

[偏铝酸盐] 527

[镁] 527

[铝] 527

[铝热反应] 527

[氧化铝] 527

[氢氧化铝] 527

[两性氢氧化物的两性电离] 527

[铝盐] 527

三、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 532

[金属冻炼的方法] 532

[铁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结构特征] 532

[铁在自然界的存在] 532

[铁的性质] 532

[炼铁与炼钢] 532

[铁的氧化物] 532

[Fe和Fe2+的相互转化] 532

[Fe和Fe3+的相互转化] 532

[Fe2+和Fe3+的相互转化] 532

第五章 有机物 烃 536

[常见的几种电池] 536

[原电池] 536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536

[电极和电极反应式] 536

[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536

[金属的腐蚀] 536

[化学腐蚀与电化腐蚀的比较] 536

[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536

[金属的防护] 536

一、甲烷和烷烃 538

[烃的分类] 538

[有机物] 538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538

[有机物的结构] 538

[烃] 538

二、环烷烃 543

[烷烃的命名] 543

[甲烷的组成与结构] 543

[甲烷的物理性质] 543

[甲烷的化学性质] 543

[取代反应] 543

[烷烃] 543

[烷烃的化学性质] 543

[同系物和同系列] 543

[化学中“五同”的比较] 543

[烃基] 543

三、乙烯和烯烃 544

四、乙炔和炔烃 552

[共轭二烯烃的化学性质] 552

[不饱和烃] 552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552

[乙烯的结构] 552

[乙烯的物理性质] 552

[乙烯的化学性质] 552

[加成反应] 552

[聚合反应] 552

[加聚反应] 552

[乙烯的用途] 552

[烯径] 552

[烯径的化学性质] 552

[马科尼科夫规则] 552

[同分异构体和同分异构现象] 552

[碳链异构] 552

[位置异构] 552

[官能团异构] 552

[顺反异构] 552

[互变异构现象] 552

[二烯烃] 552

五、苯和芳香烃 554

[不饱和链烃的命名] 554

[乙炔的结构] 554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554

[乙炔的物理性质] 554

[乙炔的化学性质] 554

[乙炔的用途] 554

[炔烃] 554

[炔烃的化学性质] 554

第六章 烃的衍生物 562

[煤和煤的综合利用] 562

[苯的分子结构] 562

[苯的物理性质] 562

[苯的化学性质] 562

[苯的用途和来源] 562

[苯的两个重要的实验应注意的问题] 562

[苯的同系物] 562

[苯的同系物的化学性质] 562

[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562

[芳香烃] 562

[稠环烃] 562

[芳香族化合物] 562

[石油和石化油化工] 562

一、溴乙烷和卤代烃 563

[官能团与基本有机化合物类型] 563

[烃的衍生物] 563

[官能团] 563

二、乙醇和醇类 565

[卤代烃的命名] 565

[溴乙烷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565

[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565

[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565

[消去反应] 565

[卤代烃] 565

[卤代烃化学性质] 565

三、醚 570

[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570

[乙醇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570

[乙醇的物理性质] 570

[乙醇的化学性质] 570

[醇类] 570

[醇类的命名] 570

[醇类的化学性质] 570

[几种重要的醇] 570

四、苯酚 571

五、乙醛和醛类 573

[苯酚的性质] 573

[酚类] 573

六、乙酸和羧酸 575

[甲醛] 575

[乙醛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575

[乙醛的物理性质] 575

[乙醛的化学性质] 575

[氧化反应] 575

[还原反应] 575

[醛和酮] 575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575

一、糖类 582

第七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582

[乙酸的分子组成和结构] 582

[乙酸的化学性质] 582

[羧酸] 582

[羧酸的化学性质] 582

[羧酸的命名] 582

[重要的一元羧酸] 582

[重要的二元羧酸] 582

[羧酸的酸酐] 582

[酯] 582

[几种有香味的酯的成份] 582

[酯的化学性质] 582

[酯类命名] 582

三、蛋白质 586

[肥皂的制造] 586

[碳水化合物] 586

[糖] 586

[单糖] 586

[低聚糖和多糖] 586

[重要的单糖] 586

[单糖的性质] 586

[二糖] 586

[食品添加剂] 586

[淀粉与纤维素] 586

二、油脂 586

[油脂] 586

一、高分子化合物 593

第八章 合成材料 593

[蛋白质的组成] 593

[蛋白质的分类] 593

[蛋白质的性质] 593

[蛋白质溶液] 593

[α-氨基酸] 593

[氨基酸的性质] 593

[肽与肽键] 593

[氨基酸的制取和用途] 593

[酶] 593

[有机物的分类] 593

[常见官能团及主要性质] 593

二、合成材料 594

[热固性] 594

[热塑性] 594

三、合成纤维 596

[塑料] 596

四、合成橡胶 597

一、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 598

化学实验部分 598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603

[其他仪器] 603

[可直接加热类容器] 603

[隔石棉加热类容器] 603

[计量仪器类] 603

[试剂瓶类] 603

[漏斗类] 603

三、仪器装配的气密性检查 609

[常用的干燥剂] 609

[普通洗涤法] 609

[特别洗涤方法] 609

[药品的存放] 609

[特殊的存放方法] 609

[液体药品的取用] 609

[固态药品的取用] 609

[试纸的使用] 609

[喷泉的实验] 609

[溶液的配制方法] 609

[浓硫酸的稀释] 609

四、实验室特殊事故的处理 610

[检查气密性] 610

[仪器装配的顺序] 610

[仪器安装中的“左、右手”] 61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