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沁,郭福则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3858161
  • 页数:33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紧扣林业生态建设主题,从山西生态脆弱区基本情况、生态脆弱内涵及成因分析入手,在现代林业等理论指导下,贯穿可持续发展理念,首次系统地对山西生态脆弱区进行科学区划、总体布局、分区建设论述。阐述了区域林业工程管理及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制定出针对性较强的林业生态治理模式,并对项目区内各地的林业建设实例和实用先进技术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推广。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目录

第一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基本情况 1

第一节 山西生态脆弱区范围及自然概况 1

一、山西生态脆弱区范围 1

二、自然地理 2

第二节 社会经济与生态状况 17

一、社会经济状况 17

二、水资源利用状况 18

三、水土流失状况 19

四、荒漠化、沙化状况 20

五、矿区生态状况 21

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22

七、生态区位、森林生产力级数 22

第三节 林业生态建设成就及存在问题 24

一、林业生态建设成就 24

二、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8

第二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的内涵及成因分析第一节 山西生态脆弱区的内涵 32

一、生态脆弱的内涵 32

二、生态脆弱区的判断依据 34

第二节 生态退化原因分析 36

一、人口超载严重 37

二、土地资源过度利用 37

三、生态退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39

第三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理论基础第一节 人地协调发展理论 41

一、人地关系协调的本质 41

二、人地协调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42

三、林业生态建设是实现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44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45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 45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46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林业生态建设 47

第三节 现代林业理论 50

一、现代林业的内涵和主要特征 51

二、现代林业的几种建设模式 52

第四节 生态系统学理论 53

一、生态系统结构 53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54

三、“生态林业”论 55

第五节 生态经济学理论 56

一、生态经济学的内涵 56

二、生态经济林是生态经济学理论的实践产物 57

第六节 参与式发展理论 58

一、“参与式发展”的内涵 58

二、参与式林业 58

第七节 社会林业理论 60

一、社会林业的基本思想 60

二、社会林业的特点 60

三、社会林业的几种模式 61

第八节 近自然林业理论 62

第四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发展区划 64

第一节 林业区划回顾 64

第二节 指导思想与原则 65

一、区划指导思想 65

二、区划原则 65

第三节 区划依据与方法 66

一、区划依据 66

二、区划方法 67

第四节 山西生态脆弱区区划结果 75

第五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第一节 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与发展战略 78

一、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 78

二、发展战略 81

第二节 建设指导思想、原则与目标 83

一、指导思想 83

二、建设原则 83

三、建设目标 84

第三节 山西生态脆弱区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85

一、总体布局 85

二、主要建设内容 90

第四节 林业建设分析及对策 96

一、政策性分析及对策 96

二、技术性分析及对策 109

第六章 分区林业建设现状分析及建设规划第一节 大同盆地防风固沙、环境保护重点治理区林业生态建设 133

一、立地条件特征 133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135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136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能力潜力分析 136

五、林业产业 137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138

七、治理技术思路 139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140

第二节 晋西北丘陵水土保持、防风固沙综合治理区林业生态建设 145

一、立地条件特征 145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147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148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能力潜力分析 148

五、林业产业 149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149

七、治理技术思路 151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152

第三节 桑干河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区林业生态建设 157

一、立地条件特征 157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158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159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能力潜力分析 160

五、林业产业 161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161

七、治理技术思路 163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164

第四节 恒山土石山水源涵养、风景林区林业生态建设 168

一、立地条件特征 168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169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170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能力潜力分析 170

五、林业产业 171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172

七、治理技术思路 173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174

第五节 管涔土石山水源涵养、自然保护林区林业生态建设 178

一、立地条件特征 178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180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181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能力潜力分析 181

五、林业产业 183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183

七、治理技术思路 185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186

第六节 晋西黄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经济林区林业生态建设 190

一、立地条件特征 190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191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193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能力潜力分析 193

五、林业产业 194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194

七、治理技术思路 196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197

第七节 关帝土石山水源涵养、用材林区林业生态建设 202

一、立地条件特征 202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204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205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能力潜力分析 206

五、林业产业 207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207

七、治理技术思路 209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210

第八节 昕水河丘陵水土保持、经济林区林业生态建设 214

一、立地条件特征 214

二、林业资源和非木材资源 215

三、野生动植物资源、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 216

四、生态区位、生产力级数和木材供给潜力分析 216

五、林业产业 218

六、发展目标及建设布局 218

七、治理技术思路 219

八、主要绿化治理模式 221

第七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工程管理第一节 一般管理模式 226

一、政府主导、推动 227

二、明确负责,多部门分工协作 228

三、项目化管理,强化对重点工程控制 229

第二节 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0

一、资金、质量管理脱节,协调性差 230

二、投资标准难统一,“打捆”资金有碍工程实施 232

三、计划投资下达迟,到位不及时 232

四、地方配套无力,“报账制”打折扣 233

五、工程建设与市场化外部运行机制难接轨 234

六、监控手段落后,评价制度不健全 234

第三节 管理模式比较 235

一、主要管理模式 235

二、与世界银行管理模式的比较 237

第四节 项目计划与资金财务管理 241

一、规划与计划 241

二、工程与项目 241

三、资金与财务 242

第八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第一节 林业科技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245

一、区域林业科技发展状况 245

二、指导思想及目标任务 246

第二节 林业科技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246

一、强化科技创新,集中优势力量突破关键技术 246

二、促进成果转化与技术推广,支撑林业建设和林权改革 247

三、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 248

四、优化环境,确保林业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顺利推进 248

第三节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实用技术 249

一、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抗旱制剂 250

二、覆盖保墒技术 254

三、蓄水保墒节水技术 254

四、雨季造林及抚育管理技术 255

五、大同盆地盐碱地造林技术 258

六、山地经济林营造技术 260

七、农林复合经营技术 281

八、防护用材兼用型农田防护林营造技术 284

九、干旱区漳河柳、刺槐栽植技术 285

十、半干旱石质山地侧柏造林技术 286

十一、沙地樟子松造林技术 288

十二、晋西北黄土丘陵区柠条造林技术 289

十三、反季节带冠大树移植管护技术 292

十四、鼢鼠、天牛、野兔防治技术 295

第九章 山西生态脆弱区林业生态建设实践第一节 黄土丘陵沟壑区林业生态建设 297

一、兴县“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 297

二、隰县生态经济型林业建设 299

三、偏关县森林健康经营 301

四、中阳县小流域植被恢复治理 302

第二节 石质山区林业生态建设 305

一、神池县石质山地爆破整地造林绿化 305

二、偏关县矿区植被恢复 306

三、吕梁石质山生态治理模式 308

四、大同东部土石山区劣质立地造林 309

第三节 风沙区林业生态建设 313

一、山阴县林业生态建设阔步前行 313

二、国有林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造林管理 314

三、风沙区林业生态建设中的先锋树种——沙棘 318

四、晋北地区混交林营造 320

五、实施“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实现林牧双赢 321

后记 324

参考文献 32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