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经济社会的文化法律求解
经济社会的文化法律求解

经济社会的文化法律求解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云瑞,张来柱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3415533
  • 页数:4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辞典形式,将我国清朝时期“进士”文物,收集整理介绍。
《经济社会的文化法律求解》目录

第一章 承前启后的杰出经济学家——李炳炎传略:学术与生平 1

一、理论创新,独树一帜 1

二、名师指导,得天独厚 3

三、追求真理之路上的幸运者 6

四、辛勤耕耘在经济学的沃土上 11

五、为创建新的中国经济学派而努力 17

六、中国工人阶级的忠实代言人 20

七、李炳炎的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十佳标兵户 22

第二章 《新成本论》:作者经济学思想的奠基之作 26

一、理论创新:超越国际上最卓越的经济思想 29

二、对旧成本理论的剖析 35

(一)马克思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理论 36

(二)旧成本理论歪曲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37

三、新成本范畴的确立 39

(一)社会主义成本只是c 39

(二)新成本范畴的概念 41

(三)新成本范畴存在的客观必然性 44

(四)确立新成本范畴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7

(一)新成本理论与需要价值理论 49

四、新成本理论的拓展和延伸 49

(二)新成本理论与“社本”论 56

(三)新成本理论与自主联合劳动理论 62

(四)新成本理论与公有制分享经济观 64

第三章 《需要价值理论》:崭新的理论经济学体系构造 72

一、“需要价值”新范畴的确立及其理论价值 72

(一)确立了新的始点范畴,使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体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75

(二)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建立了需要价值理论体系 76

(四)为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80

(三)对政治经济学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80

二、“需要价值”若干理论范畴的分析 81

(一)自主需要 81

(二)自主利益 83

(三)自主联合劳动 89

三、“需要价值”的再生产 91

四、“需要价值规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绝对规律 96

五、需要价值理论的主要特色 100

(一)考察视角的转换:由所有制转到生产方式 100

(二)研究方法的创新 103

(三)体系结构的创新 109

[附录]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与创新——需要价值理论研讨综述 111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超前的理论探索 121

一、理论研究的轨迹 121

二、超前的理论探索 126

(一)杜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127

(二)关于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相容性问题 128

(三)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问题 129

三、开创性的“三个不等式” 130

(一)商品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131

(二)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133

(三)产品经济不等于共产主义 136

四、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学涵义 140

(一)市场经济的类型 140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范畴的科学涵义 142

五、继承和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分工说” 145

(一)以“市场经济社会分工说”高度概括卓炯的经济理论体系 146

(二)对“市场经济社会分工说”的深刻阐述 147

(三)对“所有制决定论”的驳斥 153

六、“公有制市场经济本体论”的形成 156

(一)与市场经济相联系的几对范畴的性质 157

(二)市场经济的定义 159

第五章 《社本论》:《资本论》的飞跃与当代生命力 161

一、《社本论》序 162

二、经济学基本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164

三、遵循马克思经济理论路径的理论创新 169

(一)从《资本论》演化为《社本论》的历史必然性 169

(二)基于劳动价值论的社会主义资本理论 172

(三)经济转轨和资本运营 175

四、原创性的成果,突破性的贡献 178

(一)具有与时俱进理论品格的原创性著作 178

(三)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的奠基之作 180

(二)从革命的经济学到建设的经济学的飞跃 180

五、理论研究,贵在创新 181

(一)开拓《资本论》研究新境界 181

(二)一部关于社会主义资本理论的开创性著作 183

(三)基础理论亟待开发 185

(四)《资本论》在社会主义时代显示的新生命力 187

(五)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一项重大的成果 188

第六章 转型期切中时弊的政策建议 191

一、防止“投资饥饿症”重演 191

(一)我国作为目标的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193

二、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93

(二)中国市场发育问题 195

(三)培育市场体系的对策研究 196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金融体制改革 199

(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质是建立以资金市场为核心的全要素市场体系 199

(二)关于金融体制的前一段改革与现状 200

(三)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201

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深化价格改革 203

(一)深化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改革 203

(二)生产要素价格必须加快市场化 205

五、深化改革与企业制度创新 206

(一)股份制度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207

(二)承包制如何向股份制过渡 209

六、反通货膨胀的新思路与新对策 213

(一)中国复合型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分析 214

(二)公有制分享经济机制是克服通货膨胀的有力武器 218

七、国企改革新模式——工人自治,期股买断 222

(一)职工自主进行改革的缘由 222

(二)改制新模式的具体做法 223

(三)三年改制实践成效及其启示 226

第七章 《卓炯:经济学的革命》:师承经济学大师的智慧和力量 230

一、卓炯传略 231

二、卓炯经济学说的方法和特点 233

(一)卓炯经济学说的研究方法论 233

(二)卓炯经济学说的特色 235

三、卓炯的经济理论体系 237

(一)卓炯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37

(二)卓炯的市场经济社会分工学说 241

(三)卓炯的价值规律体系论 243

(五)卓炯的商品经济范畴体系 244

(四)卓炯的扩大商品经济论 244

(六)卓炯的公共必要价值论 245

(七)卓炯的社本理论 246

(八)卓炯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崭新理论体系 249

四、卓炯和李炳炎 250

(一)李炳炎关于“社会分工学派”的观点 251

(二)李炳炎提出的“三个不等式” 252

(三)李炳炎的共产主义市场经济观 254

(四)李炳炎的新成本理论 255

(五)李炳炎的需要价值理论 257

(六)李炳炎的社本理论 258

(七)李炳炎的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 259

(八)李炳炎的自主联合劳动理论 261

五、高尚的情操,艰辛的探索 262

第八章 《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壮大公有经济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运行机制论 268

一、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对工资制经济的反思与创新 268

(一)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利益分享理论 268

(二)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 270

(三)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的典型实践形式:净收入分成制 277

(一)李炳炎的分享经济理论与美国马丁·L·威茨曼的比较 280

裕的理论支撑 280

二、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共同富 280

(二)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实现了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创新 283

(三)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源于对改革实践的总结与深刻反思 285

三、公有制分享经济理论的实践价值: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实现机制 293

(一)建立共同富裕分配制度的理论先导 294

(二)构建共同富裕的所有制新制度的理论基础 296

(三)塑造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微观基础 303

第九章 《李炳炎选集》:创立新论的精萃 307

一、领异标新、删繁就简的精品 307

二、《李炳炎选集》主要内容与观点 310

三、李炳炎的新马克思经济学纲要 312

(一)研究对象的变革:由所有制转到生产方式 314

(二)新理论体系以“需要一般”作为始点范畴 314

(三)社会主义商品的一般性与特殊性 316

(四)社会主义商品价值构成的特点 319

(五)需要价值:新理论体系的中心范畴 323

(六)社会主义混合经济与社本的类别 326

四、李炳炎关于马克思社会分工的论述 329

(一)劳动永存,分工不灭 329

(二)对马克思社会分工概念的解释 331

(三)关于社会分工的性质 332

(四)社会分工是市场经济存在与发展的根源 335

(五)社会分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基础 339

第十章 李炳炎与卓炯通信选编 342

一、前言 342

二、卓炯致李炳炎的书信 345

三、李炳炎致卓炯的书信 399

四、卓李通信记事(部分) 441

[附录]我的经济学观点与治学道路——李炳炎自述(1992年3月) 446

后记 4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