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理解教育论
理解教育论

理解教育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熊川武,江玲著
  • 出 版 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130575
  • 页数:363 页
图书介绍:《理解教育论》介绍了理解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方法,展示了实施理解教育所带来的师生同益的教育境界。在科学理解论、人文理解论与实践理解论的指导下,理解教育情境中的师生齐心谱写理解歌,建设理解室,习练理解操,英活运用21个消除误解策略,不断融合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的视界,并通过实施“反思刨读、多重循环”的教学模型,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理解教育主张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解力,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借助“培育研究”,总结、改造和重塑教师的教育经验,使教师的理论智慧与实践智慧得到深度开发。
《理解教育论》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理解教育的面世 1

一、时代呼唤理解 1

二、教育需要理解 4

第二节 国外关于“教育理解”的研究 10

一、教育学领域的研究 11

二、心理学领域的研究 13

第三节 理解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 16

一、理解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相同之处 16

二、理解教育与其他教育的不同之处 17

第四节 本书的逻辑体系 19

一、理解与误解的关系问题是本书的基本问题 19

二、各章节之间的关系 20

第二章 理解教育的独特性质 23

第一节 理解教育的理解观 23

一、现实教育中关于“理解”的不同理解 23

二、理解教育的“理解” 24

第二节 理解教育的实质 33

一、师生同益 33

二、感情先行 34

三、强德富智 40

四、笃行不懈 44

第三章 理解教育的理论基础 46

第一节 科学理解论 46

一、科学理解论的源流 46

二、科学理解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 50

第二节 人文理解论 51

一、人文理解论的源流 51

二、人文理解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 60

第三节 实践理解论 61

一、实践理解论的源流 61

二、实践理解论的适用性与有限性 65

第四章 凸显理解的教育世界 67

第一节 教育世界的理解本性 68

一、教育世界的基本矛盾围绕理解展开 68

二、教育世界的所有属性都以理解为轴心 71

第二节 理解教育的特殊世界 74

一、牢固的理解观念 74

二、丰富的理解环境 87

三、深入的理解实践 98

第三节 理解教育对生活世界的辩证态度 99

一、吸收生活世界中的有利因素 99

二、抵制生活世界的负面影响 101

第五章 理解教育的分化性理解 105

第一节 作为理解主体和理解对象的师生 105

一、作为理解主体的师生 105

二、作为理解对象的师生 126

第二节 教育目的之理解 135

一、教育目的的理论性理解 135

二、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理解 137

第三节 教育资源之理解 145

一、教育资源的定义 145

二、教育资源的利用 145

第四节 教育手段之理解 166

一、教育手段的实质 166

二、教育手段的利用 168

第六章 理解指导下的教育激励 170

第一节 解读教育激励 170

一、教育激励的性质 170

二、教育激励的类别 177

三、教育激励的理论基础 180

第二节 教育激励的实施 183

一、着眼学生心理的激励 183

二、着眼教学过程的激励 188

第七章 理解教育的教学模型 202

第一节 模型解析 202

一、课内循环的主要步骤 203

二、课外循环的主要步骤 209

第二节 实践举隅 211

一、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211

二、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 219

三、中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230

第三节 设计依据 235

一、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235

二、发展主体性与发展主体间性统一 236

三、培育感情与发展智慧统一 236

四、激励创新精神与发展创新能力统一 237

五、一般发展与因材施教统一 238

六、适度减轻负担与提升教育质量统一 238

第八章 理解教育强调的教育智慧 241

第一节 教育智慧概述 241

一、智慧的实质 241

二、教育智慧的特殊性质 246

第二节 教师教育智慧的发展 255

一、认识发展教育智慧的重要性 256

二、凸显教师培训中的人文关怀 259

三、提高教师创造性教育实践水平 263

第三节 理解教育贡献的教育智慧 272

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智慧 272

二、经过初步加工的实践智慧 277

第九章 理解教育的培育研究 320

第一节 培育研究的性质 320

一、培育研究的提出 320

二、培育研究的定义 321

第二节 培育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环节 328

一、培育研究的基本要素 328

二、培育研究的基本环节 332

第三节 培育研究的过程 335

一、准备阶段 336

二、实施阶段 344

三、总结阶段 347

第四节 培育研究的主要方法 351

一、帮助者启导法 351

二、简笔画像法 353

三、发掘性交谈法 355

四、评判引导法 356

五、智慧日记法 357

参考文献 359

后记 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