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文地球
洋脊与岛弧  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
洋脊与岛弧  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

洋脊与岛弧 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天文地球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特克泽茨(Tokseoz,M.N.)等编;李增全等译
  • 出 版 社:北京:海洋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502700196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
《洋脊与岛弧 地球动力学过程研究》目录

第一章 冰别处川均衡与相对海面:一个全球有限单元模式 W.R.皮尔得 W.E.法雷尔 J.A.克拉克 1

摘要 1

引言 1

马克斯威尔(Maxwell)地球的脉冲响应 4

海面方程 11

初始结果 14

讨论和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海面数据出处 22

第二章 俯冲带倾角与板块运动驱动流 B.H.哈杰尔 R.J.奥康内尔 23

摘要 23

引言 23

解析分析 24

板块速度的谐波展开 25

粘滞度模式 26

地幔流模式 27

俯冲带倾角 29

讨论 34

结论 35

致谢语 36

附录 36

参考文献 38

第三章 上地幔的热结构和力学结构:大陆和大洋模式之间的比较 C.弗罗伊德沃克斯 G.舒伯特 D.A.尤恩 40

摘要 40

引言 40

古老大陆地盾下面的温度和速度 42

古老大洋盆下面的温度和速度 44

根据干橄榄石流变学研究对大陆和大洋模式所作的直接对比 46

结论 48

致谢语 48

参考文献 49

引言 50

第四章 海底岩石圈的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岩石学模式 Y.博廷加 L.斯坦梅兹 50

摘要 50

模式的描述 51

结果与观测对比 54

声学性质 62

讨论和结论 69

致谢语 73

参考文献 73

第五章 科科斯板块下洋壳的细结构 B.T.R.刘易斯 W.E.斯奈德曼 77

摘要 77

引言 77

科科斯板块地震实验 78

结果 79

结论和讨论 89

致谢语 90

参考文献 90

引言 92

第六章 根据边界层理论对热流和深部岩石性质的估计量 C.R.B.利斯特 92

摘要 92

热流和地形坡度 93

各种不同的参数 94

热流的渐近预测 97

脊峰的机制效应 99

结论 100

致谢语 101

参考文献 101

第七章 扩张中心作用(包括热液渗透)的定性模式 C.R.B.利斯特 102

摘要 102

引言 102

洋壳的一般结构 103

热制约和席状杂岩 104

渗透对流 106

板块厚度和上升 106

岩浆房冷缩 106

所完成的定性模式 107

热预测的检验 108

结论 110

致谢语 110

参考文献 110

第八章 慢扩张洋中脊的热液对流 U.费恩 L.M.卡瑟莱斯 112

摘要 112

引言 112

数值模式 113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114

洋壳中各种不同渗透性分布的流体对流 116

讨论 122

致谢语 125

参考文献 125

结论 125

第九章 智利蛇绿岩热液变质作用的垂直变化:它对洋底变质作用的含义 C.斯特恩 D.埃尔松 127

摘要 127

引言 127

智利蛇绿岩 128

变质作用 131

枕状熔岩和切割枕状熔岩的岩墙 137

席状岩墙 137

切割辉长岩的岩墙 139

辉长岩 140

富硅岩墙和斜长石花岗岩 142

变质作用的化学效应 143

扩张脊内的变质作用 147

讨论 149

致谢语 150

参考文献 150

引言 153

摘要 153

第十章 岩石圈板块底部的带状重熔作用:稳态软流圈的一种模式 R.W.凯 153

作为产生玄武岩质火山活动源区的软流圈 154

大洋岩石圈的加厚和一个化学组分富集层的发育 155

富集层的演化方向 157

致谢语 158

参考文献 158

第十一章 北纬22°和36°附近大西洋中脊轴部地区岩浆作用变异性和上地幔非均质性的证据 H.布加特 P.坎邦 O.科尔 J.L.乔罗恩 M.特鲁尔 160

摘要 160

引言 160

结果的阐述 161

高分配系数的元素:钴、镍、铬;分异结晶作用 167

部分熔融作用,原始固体-亲液态岩浆元素1) 173

结论 178

致谢语 178

参考文献 178

引言 180

摘要 180

第十二章 大洋中脊的岩浆混合作用:以北纬22°附近大西洋中脊处钻获的玄武岩为例 J.M.罗德斯 M.A.邓根 D.P.布兰查德 P.E.朗 180

玄武岩岩石学和化学特征概述 181

岩浆混合作用的证据 188

斑晶组合 189

熔融包体的成分 191

玄武岩的化学成分 193

讨论 197

结论 199

致谢语 199

参考文献 199

第十三章 成熟的大西洋型大陆边缘的晚期发育 H.J.诺伊格鲍尔 T.施波恩 202

摘要 202

引言 202

结构 204

负载作用的机制 205

流变学 207

模式的内容 208

方法 211

数值计算 212

与观察结果的对比 221

结论 222

致谢语 223

参考文献 223

第十四章 海沟部位岩石圈挠曲的全弹性-塑性分析 D.L.特科特 D.C.麦卡杜 J.G.考德威尔 226

摘要 226

引言 226

流变学模式 227

模式 228

结果 232

与观察结果的对比 232

结论 234

致谢语 234

参考文献 235

第十五章 俯冲带下热结构的演化 A.T.徐 M.N.特克泽茨 236

摘要 236

引言 236

模式叙述 237

热模式 239

其他模式 244

结论 245

致谢语 246

参考文献 246

第十六章 日本本州岛东北深震带横剖面研究 古井俊胜 248

摘要 248

引言 248

日本东北部地震横剖面的分布 248

日本海沟附近地震横剖面与地震机制 251

讨论与结论 254

参考文献 255

致谢语 255

第十七章 南美洲西部火山作用、地震活动性和滞弹性的相互关系 I.S.萨克斯 257

摘要 257

引言 257

滞弹性 257

地震活动性 260

火山作用 261

讨论 262

致谢语 263

参考文献 263

第十八章 安底斯山安山岩成分变化及其岩石成因意义 R.S.索普 P.W.弗朗西斯 265

摘要 265

引言 265

火山活动的分布 267

火山活动的年代及其迁移 267

地球化学 268

贝尼奥夫带的深度和地壳的厚度 268

岩石成因 271

熔结凝灰岩 274

结论 275

致谢语 275

参考文献 275

第十九章 西太平洋岛弧火山岩的锶同位素研究 松枝纯一 座修成夫 小阵实 278

摘要 278

引言 278

样品及其地质背景 280

测试 280

结果 281

讨论 283

致谢语 284

参考文献 284

摘要 286

引言 286

第二十章 边缘盆地和弧间盆地火山演化 М.Б.洛尔德基帕尼泽 Г.С.扎卡里亚泽 Е.Й.波波利托夫 286

弧后玄武岩系列的垂直和横向岩石化学变化 287

随扩张强度增长低钾基性岩浆的演化 290

弧后盆地的低TiO7碱性玄武岩及其成因问题 292

参考文献 293

第二十一章 西太平洋边缘盆地的海底扩张 A.B.瓦茨 J.K.威塞 R.L.拉森 295

摘要 295

引言 295

四国盆地 296

南斐济盆地 298

西菲律宾盆地 299

结论 301

致谢语 301

参考文献 301

引言 303

摘要 303

第二十二章 安达曼海的地震构造与大地构造演化史 江口高男 上田诚也 槙忠志 303

地震活动性 304

震源机制及其解释 304

构造运动推论 308

安达曼海的大地构造演化史 309

致谢语 313

参考文献 313

第二十三章 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深海拗陷的构造和成因 С.Л.索洛维耶夫 И.К.托耶佐夫 Б.И.瓦西里耶夫 315

摘要 315

理论 315

参考文献 323

第二十四章 弧后对流的数值分析与边缘盆地的形成 M.N.特克泽茨 A.T.徐 325

摘要 325

引言 325

俯冲岩石圈造成的对流 327

感应对流的数值模式 329

边缘盆地形成与演化的关系 333

结论 335

致谢语 335

附录:有限差分格式 335

参考文献 337

第二十五章 论板块缝合带的复杂性 J.F.杜威 340

摘要 340

引言 340

缝合带及有关应变 342

结论 348

参考文献 348

第二十六章 东地中海及其东部诸国和岛屿地区的大陆碰撞构造 A.纳尔 Z.本阿弗拉哈姆 350

摘要 350

引言 350

大陆碰撞:西藏高原和伊朗高原 351

板块破碎:水平的变形 352

综合的水平变形 354

东地中海的大地构造 356

结论 359

致谢语 360

参考文献 360

第二十七章 岩石圈变形的有限元模式:扎格罗斯碰撞带的造山作用 P.伯德 362

摘要 362

引言 362

岩石非线性蠕变的有限元法 363

扎格罗斯模式的几何形状 365

原始流动定律计算 369

对成功模式的检验 371

模拟实验 371

楔状地壳中的应力和变形 376

造山运动的驱动力 380

结论 382

致谢语 382

参考文献 38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