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孝文,梁东,刘华锋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0673446X
- 页数:681 页
第一节 肾脏的解剖与组织结构 1
一、肾脏的大体解剖结构 1
第一章 肾脏解剖学、组织学及生理学概述 1
二、肾脏的组织结构 5
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 9
第二节 肾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9
二、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12
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14
四、尿液的浓缩与稀释 15
五、肾脏对水、电解质平衡的调节 17
六、肾脏对酸碱平衡的调节 18
七、肾脏的内分泌功能 19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病因学 25
第二章 慢性肾衰竭病因学及流行病学 25
一、高血压 29
第二节 导致慢性肾衰竭加剧的诱因 29
二、大量蛋白尿 30
四、高脂血症 31
三、感染 31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的流行病学 32
五、高蛋白饮食 32
二、肾活检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34
一、肾活检的种类 34
第三章 肾脏病理活检及慢性肾衰竭病理学 34
第一节 肾活检技术 34
三、肾穿刺方法 35
四、肾穿刺标本的判断、分割、质控和制片 36
一、大体与组织病理学技术 38
第二节 病理学常用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肾病中的应用 38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39
二、组织化学技术 39
五、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 42
四、电子显微镜技术 42
六、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43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的肾活检问题 44
七、各种肾脏病理学技术的评价 44
一、慢性肾衰竭肾活检的意义 45
三、慢性肾衰竭肾活检的并发症问题 46
二、慢性肾衰竭肾活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46
一、慢性肾衰竭肾脏病理特点概述 48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肾脏病理特点 48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0
四、多囊肾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1
三、狼疮性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1
六、慢性肾盂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2
五、糖尿病肾病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2
八、良性肾小动脉硬化症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3
七、慢性间质性肾炎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3
九、缺血性肾病所致CRF的病理特点 54
一、系统高血压与肾小球硬化 56
第一节 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血管活性物质作用异常 56
第四章 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机制 56
五、血管活性物质作用异常 57
四、其他血流动力学异常导致肾小球硬化 57
二、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高血压与肾小球硬化 57
三、系统及肾小球内高血压促进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机制 57
一、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损伤 62
第二节 肾小球固有细胞损伤 62
二、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 64
三、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65
四、固有细胞损伤所致的肾小球重建障碍 66
一、生理及病理状态下肾小球细胞外基质的分泌 67
第三节 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 67
二、慢性肾病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分泌增多及其机制 68
三、慢性肾病时肾小球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及其机制 70
四、慢性肾病时细胞外基质黏附及沉积的机制 72
一、慢性肾衰竭脂质代谢变化 73
第四节 脂质代谢异常 73
二、高脂血症导致肾小球进行性硬化的机制 74
三、LP(a)与肾小球进行性硬化 76
一、炎症细胞浸润 77
第五节 炎症细胞与炎症因子的作用 77
二、炎症因子分泌及作用异常 78
第五章 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机制 89
一、蛋白尿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证据 90
第一节 尿蛋白的毒性作用 90
二、特殊蛋白的肾小管毒性作用 91
三、蛋白尿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活化作用 92
第二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高代谢学说 93
五、蛋白尿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氧耗增加 93
四、蛋白尿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 93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异常 95
第三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及凋亡异常 95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异常 96
一、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形态学特征 97
第四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 97
三、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两种形式 98
二、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过程 98
四、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机制 99
五、转分化与增生、凋亡的关系 100
第五节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 101
一、促进ECM合成增多的因素 102
第六节 细胞外基质异常积聚 102
二、抑制ECM降解的因素 103
一、单核-巨噬细胞 105
第七节 炎症细胞浸润及炎症因子的作用 105
二、淋巴细胞 106
三、肥大细胞 107
二、免疫球蛋白超家族 108
一、黏附分子 108
第八节 黏附分子及趋化因子的作用 108
三、黏附分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 110
四、趋化因子 111
第九节 微血管病变与肾间质纤维化 112
第一节 尿毒症毒素的作用 118
第六章 慢性肾衰竭代谢紊乱的病理生理机制 118
一、水溶性、不与蛋白结合的小分子溶质 119
二、与蛋白质结合的小分子物质 120
三、中分子物质 122
四、蛋白质 123
一、正常水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128
第二节 水代谢紊乱 128
第三节 钠代谢紊乱 129
二、CRF时的水代谢障碍 129
二、CRF时的钠代谢紊乱 130
一、正常钠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130
一、正常钾代谢及其调节机制 131
第四节 钾代谢紊乱 131
第五节 钙、磷代谢紊乱 132
二、CRF时的钾代谢紊乱 132
一、正常钙、磷代谢 133
二、CRF时钙、磷代谢紊乱 134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代谢性酸中毒 135
二、慢性肾衰竭时酸中毒代偿机制 136
一、慢性肾衰竭时酸中毒发生机制 136
三、慢性肾衰竭时酸中毒危害 137
一、肾与蛋白质代谢 138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紊乱 138
三、慢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异常 139
二、慢性肾衰竭氨基酸代谢异常 139
四、慢性肾衰竭患者蛋白质代谢紊乱机制 141
一、肾脏与糖代谢 142
第八节 慢性肾衰竭糖代谢紊乱 142
三、慢性肾衰竭时糖代谢紊乱机制 143
二、慢性肾衰竭时糖代谢紊乱 143
四、慢性肾衰竭时糖代谢紊乱对机体的影响 144
一、肾与脂质代谢 145
第九节 慢性肾衰竭脂肪代谢紊乱 145
三、慢性肾衰竭时脂质代谢紊乱机制 146
二、慢性肾衰竭时脂质代谢紊乱 146
一、概述 148
第十节 慢性肾衰竭维生素代谢紊乱 148
四、慢性肾衰竭患者脂质代谢紊乱的临床意义 148
三、慢性肾衰竭脂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149
二、慢性肾衰竭维生素代谢紊乱种类及其原因 149
四、慢性肾衰竭水溶性维生素的代谢紊乱 152
一、5/6肾切除法 160
第一节 肾脏次全切除模型 160
第七章 常用慢性肾衰竭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应用 160
二、改良肾大部切除法 161
四、电凝加肾切除法 162
三、液氮冷冻加肾切除法 162
六、肾动脉分支结扎法 163
五、右肾透热法加左肾全部切除法 163
一、单纯注射阿霉素法 164
第二节 阿霉素肾病模型 164
七、肾动脉结扎加肾切除法 164
二、单侧肾摘除加重复阿霉素注射法 165
第三节 腺嘌呤CRF大鼠模型 166
三、松果腺摘除联合注射阿霉素法 166
第四节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模型 167
第五节 输尿管梗阻模型 168
二、模型成功指标 170
一、模型动物的选择 170
第六节 自发性CRF模型 170
第七节 模型制作注意事项及实验观察指标 170
四、实验观察指标 171
三、影响模型结果的因素 171
一、材料 173
第一节 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培养 173
第八章 肾脏固有细胞的培养与传代 173
二、培养程序 174
三、鉴定 175
五、注意事项 176
四、结果 176
一、材料 177
第二节 肾小球内皮细胞的培养 177
二、培养程序 178
五、注意事项 179
四、结果 179
三、鉴定 179
二、培养程序 180
一、材料 180
第三节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 180
四、结果 182
三、鉴定 182
六、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株(系) 183
五、注意事项 183
二、培养程序 184
一、材料 184
第四节 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184
五、注意事项 185
四、结果 185
三、鉴定 185
三、注意事项 186
二、细胞复苏方法 186
第五节 肾脏培养细胞的冻存与复苏 186
一、细胞冻存方法 186
一、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188
第一节 消化系统表现 188
第九章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表现 188
二、幽门螺杆菌感染 189
四、上消化道出血 190
三、胃肠黏膜病变 190
一、心功能衰竭 192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表现 192
五、腹腔积液 192
二、动脉粥样硬化 193
三、慢性肾衰竭相关的高血压病 194
四、尿毒症性心包炎 196
五、尿毒症性心肌病 198
第三节 呼吸系统表现 200
二、慢性肾衰竭对肺功能的影响 201
一、慢性肾衰竭时代谢性酸中毒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201
三、慢性肾衰竭对肺脏的损伤 202
四、慢性肾衰竭对胸膜的损伤 205
六、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206
五、慢性肾衰竭时的肺部感染 206
一、肾性贫血 208
第四节 血液系统表现 208
二、白细胞功能异常及抗感染能力下降 210
三、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凝血机制障碍 211
一、发病机制 212
第五节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及肾性骨病 212
二、肾性骨病的分类 213
三、肾性骨病及其相关损害的常见临床表现 215
四、肾性骨病诊断指标 216
一、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损害机制 219
第六节 神经系统表现 219
二、慢性肾衰竭时神经系统的病理改变 220
三、慢性肾衰竭精神症状 221
四、慢性肾衰竭常见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 222
五、慢性肾衰竭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实验室检查 225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的肌肉病变 226
六、慢性肾衰竭时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 226
二、尿毒症性肌病临床表现 227
一、尿毒症性肌病发病机制 227
五、慢性肾衰竭时其他原因导致肌肉受损情况 228
四、尿毒症性肌病治疗 228
三、尿毒症性肌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228
一、慢性肾衰竭内分泌紊乱总论 229
第八节 内分泌及代谢异常 229
二、慢性肾衰竭主要激素的异常 230
三、慢性肾衰竭糖代谢异常 232
四、慢性肾衰竭脂代谢异常 233
五、慢性肾衰竭蛋白质代谢的异常 234
一、慢性肾衰竭 241
第二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原因 241
第十章 慢性肾衰竭所致的微炎症状态 241
第一节 微炎症状态的概念 241
三、生物不相容性 242
二、心力衰竭 242
一、氧化应激与微炎症状态 243
第三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发生机制 243
四、营养不良 243
二、AGE与微炎症状态 244
三、C反应蛋白与微炎症 245
一、动脉粥样硬化 246
第四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临床表现 246
二、营养不良 247
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 248
第五节 CRF微炎症状态的处理 248
三、其他类药物 249
二、他汀类降脂药 249
一、常规检查 251
第一节 实验室检查 251
第十一章 慢性肾衰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251
二、尿蛋白分析 252
三、肾小球功能检查 253
四、肾小管功能检查 255
五、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检查 256
六、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 257
一、肾脏B超(BUS)检查 258
第二节 影像学检查 258
三、肾脏电子计算机体层检查(CT)及磁共振成像检查(MRI) 259
二、腹部平片(KUB)及静脉肾盂造影(IVP) 259
四、肾脏放射性核素检查 260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诊断的确立 261
二、慢性肾衰竭病因诊断方法 262
一、常见的慢性肾衰竭病因 262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原发病因的诊断 262
第五节 慢性肾衰竭病程分期 264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的可逆因素 265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并发症的诊断 266
一、与急性肾衰竭的鉴别 267
第八节 慢性肾衰竭鉴别诊断 267
三、与其他系统性疾病鉴别 268
二、与肾前性氮质血症鉴别 268
一、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三级预防 269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治疗目标和治疗原则 269
第十二章 慢性肾衰竭保守治疗 269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饮食控制及营养治疗 270
二、慢性肾衰竭的一体化治疗 270
一、LPD加用α-酮酸治疗 271
三、其他饮食控制治疗 272
二、以大豆蛋白为主的LPD治疗 272
一、全身及肾小球局部高血压的控制 274
第三节 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综合措施 274
二、降脂治疗 277
三、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 279
四、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 280
一、CRF水代谢障碍的处理 281
第四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处理 281
二、CRF钠代谢障碍的处理 282
三、CRF钾代谢紊乱的处理 283
五、CRF代谢性酸中毒的治疗 284
四、CRF钙、磷代谢紊乱的处理 284
二、感染 285
一、血容量不足 285
第五节 导致慢性肾衰竭急性加剧的因素及处理 285
五、肾毒药物的应用 286
四、心力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 286
三、尿路梗阻 286
一、慢性肾衰竭患者利尿剂的药代动力学 287
第六节 慢性肾衰竭时利尿药的合理应用 287
六、高血压或血压控制不良 287
七、其他 287
二、慢性肾衰竭患者利尿剂的选择及剂量 288
三、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利尿剂的不良反应 289
一、肾性高血压的处理 290
第七节 慢性肾衰竭各系统并发症的处理 290
二、慢性肾衰竭常见心血管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292
三、慢性肾衰竭常见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295
四、慢性肾衰竭常见消化系统并发症的治疗 296
五、肾性贫血的治疗 297
六、神经、肌肉并发症的治疗 298
七、肾性骨病的治疗 299
一、病因 307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病因病机 307
第十三章 慢性肾衰竭中医治疗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新进展 307
二、病机 308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证治疗 310
一、虚证 311
二、实证 313
三、虚实夹杂证 315
一、专病专方 316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辨病治疗 316
二、常用中成药 324
一、中药灌肠疗法 327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的中医辅助治疗 327
二、中药穴位贴敷法 328
四、针灸疗法 329
三、药浴、熏蒸疗法 329
六、中医对症治疗 330
五、蒙医疗法 330
七、合理饮食 331
一、中医综合“三级”防治慢性肾衰竭 332
第五节 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衰竭的新进展 332
二、整体功能代偿疗法 333
三、慢性肾衰竭血瘀证研究进展 336
四、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竭机制的研究进展 337
五、具有肾保护与肾毒性的中药 338
一、溶质清除机制 341
第一节 血液透析的原理 341
第十四章 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治疗 341
二、水分清除机制 342
一、血液透析机及其使用 343
第二节 血液透析相关设备 343
二、水处理系统及其使用 346
三、透析器 347
第三节 透析液的配制 350
一、透析液的成分和浓度 351
三、碳酸氢盐浓缩透析液的配制 352
二、透析液的检测 352
一、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指征 353
第四节 血液透析的指征、禁忌证 353
第五节 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建立 354
三、透析前准备 354
二、透析禁忌证 354
一、临时性血管通路 355
二、永久性血管通路 358
三、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设计 360
二、体外循环凝血的监测 361
一、体外循环与凝血 361
第六节 血液透析抗凝措施及方法选择 361
四、抗凝剂及抗凝方法的应用 362
三、出血倾向危险度分级 362
一、血液透析充分性测定方法 365
第七节 血液透析充分程度的估计 365
二、影响血液透析充分性的因素 367
一、低血压 368
第八节 血液透析的急性并发症及处理 368
三、高血压 369
二、失衡综合征 369
六、溶血 370
五、心包填塞 370
四、心律失常 370
八、低氧血症 371
七、空气栓塞 371
一、高血压 372
第九节 血液透析的远期并发症 372
九、首次使用综合征 372
十、发热 372
二、透析相关淀粉样变 373
三、透析脑病 374
四、贫血 375
一、病因 376
第十节 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 376
三、透析患者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状态的评估 377
二、PEM与MIA综合征 377
四、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治疗 380
一、腹膜的弥散作用 384
第一节 腹膜透析原理 384
第十五章 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及其他血液净化治疗 384
三、影响腹膜透析效能的因素 385
二、腹膜的超滤作用 385
四、增加腹膜透析效能的方法 386
三、透析液成分的调节 387
二、透析液的基本配方 387
第二节 腹膜透析液的配制 387
一、透析液的处方原则 387
一、腹膜透析的适应证 388
第三节 腹膜透析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388
二、腹膜透析的禁忌证 389
二、腹透管的植入方法 390
一、腹膜透析管的种类 390
第四节 腹膜透析通路的建立 390
四、植管相关并发症 392
三、术后处理 392
一、腹膜透析方式 394
第五节 腹膜透析方式选择及透析充分性的评估 394
五、透析管的拔除 394
二、腹膜平衡试验及透析方式选择 395
四、腹透患者Kt/V及肌酐清除率的计算方法 397
三、透析充分性的评估 397
一、腹膜炎 398
第六节 腹膜透析并发症及其处理 398
六、急性腹部并发症 401
五、胸腔积液 401
二、出口处感染和隧道炎 401
三、腹痛(非腹膜炎引起) 401
四、水、电解质失调 401
十、硬化性腹膜炎 402
九、超滤失败 402
七、腹内压增高引起的并发症 402
八、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 402
第八节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403
第七节 腹膜透析研究展望 403
十一、其他少见并发症 403
一、缓慢连续性血液滤过 404
三、缓慢连续性血液透析 405
二、缓慢连续性超滤 405
一、血液滤过 406
第九节 慢性肾衰竭的其他血液净化治疗简介 406
四、缓慢连续性血液透析滤过 406
五、持续高通量透析 406
三、血液灌流 408
二、血浆置换 408
一、免疫系统 410
第一节 移植免疫学基础 410
第十六章 慢性肾衰竭的肾移植治疗 410
二、移植免疫 412
一、受者选择 416
第二节 肾移植受者的选择和准备 416
二、肾移植受者的准备 417
一、尸体肾移植 418
第三节 移植肾的来源与准备 418
二、亲属肾移植 419
一、供肾的切取 421
第四节 肾移植手术 421
二、供肾修整 425
三、供肾植入 426
四、肾移植术后并发症 428
一、常用免疫抑制剂 432
第五节 免疫抑制治疗 432
二、免疫抑制治疗方案 436
三、免疫抑制剂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437
一、超急性排斥反应 438
第六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表现及处理 438
二、加速血管排斥反应 439
三、急性排斥反应 441
四、慢性排斥反应 442
一、感染 443
第七节 肾移植内科并发症及其处理 443
二、心血管并发症 448
二、移植肾复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452
一、慢性移植肾病 452
第八节 肾移植后肾脏病的复发问题 452
二、正常妊娠时肾脏功能的变化 454
一、正常妊娠时肾脏结构的变化 454
第十七章 慢性肾衰竭的妊娠问题 454
第一节 正常妊娠对肾脏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454
第二节 妊娠导致肾功能恶化的机制 455
第三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妊娠时机的选择 456
第四节 慢性肾衰竭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457
二、高血压和先兆子痫的治疗 458
一、慢性肾衰竭合并妊娠的诊断 458
第五节 慢性肾衰竭合并妊娠的处理 458
三、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 460
六、营养问题 461
五、钙、磷代谢问题 461
四、贫血的治疗 461
七、产科应注意的问题 462
第六节 维持透析患者的妊娠问题 463
八、新生儿的管理 463
二、血液透析 464
一、透析方式的选择 464
一、妊娠对移植肾功能的影响 465
第七节 肾移植后的妊娠问题 465
三、腹膜透析 465
二、免疫抑制剂对妊娠的影响 466
三、肾移植患者及胎儿合并机会性感染的问题 467
四、移植肾功能恶化的问题 468
二、对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与分布容积的影响 470
一、对药物的吸收与生物利用度的影响 470
第十八章 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问题 470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改变 470
四、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471
三、对药物生物转化的影响 471
一、准确评价肾功能 472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时常用药用量的调整措施 472
四、治疗药物监测 473
三、计算维持剂量 473
二、确定负荷剂量 473
五、维持性透析病人药物剂量的调整方法 484
第一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估工具 486
第十九章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486
第二节 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 489
一、残肾功能 490
第三节 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 490
五、活动能力与身体锻炼情况 491
四、营养状态 491
二、贫血程度 491
三、相关疾病 491
六、性功能状况 492
八、心理因素 493
七、睡眠障碍 493
十、透析技术 494
九、早期接受肾脏病专家的治疗 494
十一、社会因素 495
十二、其他因素 496
第一节 透析治疗相关的伦理学问题 498
第二十章 慢性肾衰竭相关的医学伦理学问题 498
一、关于尸体肾器官采集的伦理问题 499
第二节 关于肾移植的伦理学问题 499
二、关于器官分配的伦理问题 500
三、关于活体供肾移植的伦理问题 501
第二十一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 50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504
第一节 IgA肾病 504
二、病理 505
三、临床表现 506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507
五、治疗 508
六、预后 510
二、病理 51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511
第二节 膜性肾病 511
三、临床表现 513
五、治疗 514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514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517
第三节 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517
六、预后 517
二、病理 518
四、诊断及鉴别诊断 519
三、临床表现 519
六、预后 520
五、治疗 520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521
第四节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521
二、病理 522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524
三、临床表现 524
五、治疗 525
第五节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527
六、预后 527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528
一、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分类 528
三、病理 529
五、诊断及鉴别诊断 530
四、临床表现 530
六、治疗 531
七、预后 532
一、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 536
第一节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536
第二十二章 糖尿病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 536
二、葡萄糖的毒性效应 537
四、种族及遗传因素 538
三、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 538
二、免疫病理表现 539
一、大体表现 539
五、其他因素 539
第二节 糖尿病肾病的病理学表现 539
五、其他病理表现 540
四、电镜表现 540
三、光镜表现 540
一、临床表现及分期 541
第三节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分期及诊断 541
二、诊断 542
二、治疗 544
一、预防 544
第四节 糖尿病肾病的预防与治疗 544
三、预后 549
一、高血压的血液动力学作用 552
第一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及其所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理 552
第二十三章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所致慢性肾衰竭 552
二、影响原发性高血压发展到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及慢性肾衰竭的因素 553
第二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病理生理机制 556
三、肾组织学表现 557
二、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肾脏大体表现 557
第三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病理 557
一、高血压与肾脏病理的联系 557
一、早期临床表现 558
第四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临床表现 558
四、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致肾衰竭的风险 558
一、诊断 559
第五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559
二、中、晚期临床表现 559
二、鉴别诊断 560
一、治疗原则 561
第六节 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及所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561
二、降压治疗 563
三、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伴有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568
第一节 概述 572
第二十四章 先天性肾囊性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 572
一、单纯性肾囊肿 573
第二节 非遗传性肾囊性疾病 573
二、获得性肾囊肿 574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576
第三节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576
三、髓质海绵肾 576
二、结节硬化综合征 584
三、Von Hippel-Lindau疾病 587
第四节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590
第五节 肾消耗病-髓质囊性肾病 594
一、分子遗传学及发病机制 595
二、临床特点 596
三、治疗 597
一、慢性间质性肾炎病因 599
第一节 慢性间质性肾炎 599
第二十五章 肾小管-间质疾病所致慢性肾衰竭 599
二、慢性间质性肾炎发病机制 600
三、慢性间质性肾炎病理改变 601
六、慢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02
五、慢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表现 602
四、慢性间质性肾炎致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 602
七、慢性间质性肾炎及所致慢性肾衰竭的防治对策 604
八、几种常见病因所致的慢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605
第二节 慢性肾盂肾炎与慢性肾衰竭 607
一、慢性肾盂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08
二、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及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机制 609
三、有关尿路感染一些概念的认识 610
四、慢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 612
五、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13
六、慢性肾盂肾炎的防治 614
一、高尿酸血症及尿酸性肾病的流行病学 615
第三节 尿酸性肾病与慢性肾衰竭 615
三、尿酸性肾病导致慢性肾衰竭的机制 616
二、尿酸性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616
五、尿酸性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617
四、尿酸性肾病的临床表现 617
六、尿酸性肾病及所致慢性肾衰竭的防治 618
二、发病机制 622
一、病因 622
第二十六章 狼疮性肾炎所致慢性肾衰竭 622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制 622
一、狼疮性肾炎病理分型及其演变 623
第二节 病理分型及病理表现 623
二、各型LN的病理特点 625
四、LN肾间质及肾血管病变 626
三、LN免疫荧光及电镜检查特点 626
七、LN病理与临床关系 627
六、SLE特异的病理学表现 627
五、LN肾组织活动性指数与慢性损害指数 627
一、肾损害表现 628
第三节 临床表现 628
二、肾外表现 629
三、辅助检查 631
一、LN的诊断 632
第四节 狼疮性肾炎的诊断 632
三、狼疮活动判断 633
二、鉴别诊断 633
三、轻型SLE的治疗 634
二、一般治疗 634
第五节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及预后 634
一、治疗原则 634
四、重型SLE的治疗 635
五、狼疮性肾炎治疗的一些体会 639
七、预后 640
六、LN患者妊娠问题 640
一、老年肾脏的结构改变 642
第一节 老年肾脏的特点 642
第二十七章 老年人的慢性肾衰竭 642
三、老年肾脏药代动力学改变 644
二、老年肾脏的功能改变 644
第二节 老年性疾病与慢性肾衰竭 645
一、高血压对肾脏的损伤 646
三、其他疾病所致的肾损伤 647
二、糖尿病的肾损伤 647
二、消化系统 648
一、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648
第三节 老年慢性肾衰竭临床特点 648
一、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49
第四节 老年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649
三、神经系统 649
四、心血管系统 649
五、血液系统 649
六、呼吸系统 649
七、骨骼系统 649
四、贫血的治疗 650
三、控制血压 650
二、营养治疗 650
六、肾替代治疗 651
五、中医治疗 651
一、顺氯氨铂 653
第一节 抗肿瘤药所致慢性肾损害 653
第二十八章 药物所致慢性肾衰竭 653
三、丝裂霉素 654
二、亚硝基脲类 654
第二节 中草药所致慢性肾损害 655
五、阿霉素 655
四、5-氟尿嘧啶 655
二、发病机制 656
一、病因 656
三、临床类型和病理 658
四、治疗和预防 659
四、临床表现 660
三、病理 660
第三节 镇痛剂所致慢性肾损害 660
一、病因 660
二、发病机制 660
六、预防 661
五、治疗 661
二、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 662
一、发病机制 662
第四节 环孢素A所致慢性肾损害 662
三、治疗与预防 663
二、原发肾脏病的病理类型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 666
一、原发肾脏病的种类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 666
第二十九章 慢性肾衰竭的预后 666
第一节 原发肾脏病对慢性肾衰竭预后的影响 666
三、原发病的起病方式及病程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预后 667
四、并发症及合并症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 668
六、蛋白尿 669
五、年龄 669
第二节 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 669
一、种族 669
二、基因多态性 669
三、肾功能基础水平 669
四、性别 669
七、血清白蛋白水平 671
八、血压 672
九、糖尿病的血糖控制 673
十一、血脂异常 674
十、吸烟 674
十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675
十二、贫血 675
十四、其他 676
第三节 治疗措施与慢性肾衰竭的预后 677
- 《翦伯赞全集 第10卷 中外历史年表 主编》翦伯赞著 2008
- 《心力衰竭100问》张健,叶蕴青,马文辉编著 2018
- 《公路工程造价员》陈楠主编 2013
- 《农网配电营业技师培训教材》王金笙主编 2010
- 《动物故事 70则中国原生态童话作品》何承伟本册主编 2013
- 《天使与女神》韦伶主编 2013
- 《安装工程造价员》周胜主编 2013
-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2版 学习指导与解题指南》杨拴科,赵进全主编 2012
-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释义及适用指南》何永坚主编 2013
- 《园林绿化工程造价员》薛孝东主编 2013
- 《中国当代乡土小说文库 本乡本土》(中国)刘玉堂 2019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中国铁路人 第三届现实主义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一等奖》恒传录著 2019
- 《莼江曲谱 2 中国昆曲博物馆藏稀见昆剧手抄曲谱汇编之一》郭腊梅主编;孙伊婷副主编;孙文明,孙伊婷编委;中国昆曲博物馆编 2018
- 《中国制造业绿色供应链发展研究报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2019
- 《中国陈设艺术史》赵囡囡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走近科学》精选丛书 中国UFO悬案调查》郭之文 2019
- 《清至民国中国西北戏剧经典唱段汇辑 第8卷》孔令纪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