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政治学新编
政治学新编

政治学新编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金太军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61746199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较新的角度将“政治学”这门专门科学从“政治主体”、“政治过程”、“政治意识”和“政治发展”四大方面来展开论述。书中既有“政治学”这门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也有国内外政治学研究者对相应课题的相近或相反的观点,更有作者鲜明具体的阐述和结合国内外政治领域具体现实的独到见解。本书是政治学的学习者,教学者和爱好者很好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政治学新编》目录

目录 3

导论 3

第一节 政治与政治学的一般问题 3

一、政治的涵义 3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7

三、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2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7

第二节 政治权力 20

一、政治权力的涵义 20

二、政治权力的基础 23

三、政治权力的类型 24

一、国家的起源 29

第一节 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29

第一章 国家 29

第一篇 政治主体 29

二、国家的本质 32

三、国家的职能 33

第二节 国家的形式 35

一、国家管理形式 35

二、国家的结构形式 39

第三节 国家的历史类型 40

一、奴隶制国家 40

二、封建制国家 41

三、资本主义国家 41

四、社会主义国家 42

五、国家的消亡 43

第四节 国家的机构 43

二、资本主义国家机构 44

一、国家机构的涵义和特点 44

三、社会主义国家机构 48

第二章 政党 51

第一节 政党的涵义和特征 51

一、政党的涵义 51

二、政党的特征 52

三、政党和阶级、群众、领袖的相互关系 53

四、政党的产生 54

第二节 政党的类型与作用 56

一、政党的类型 56

二、政党的作用 57

第三节 政党制度 60

一、政党制度的涵义和类型 60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61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63

第三章 政治团体 67

第一节 政治团体的涵义与特征 67

一、政治团体的涵义 67

二、政治团体的特征 70

第二节 政治团体的类型 71

一、政治团体的分类 71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集团 72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社团 78

第四章 政治人 82

第一节 人民 82

一、人民的概念和人民的作用 82

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民 84

三、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 88

一、政治家的概念和特征 90

第二节 政治家 90

二、政治家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92

三、资产阶级政治家 93

四、无产阶级政治家 95

第二篇 政治过程 99

第五章 政治过程的实质 99

第一节 政治过程概述 99

一、政治过程的涵义 99

二、政治过程的特性 100

第二节 政治过程的实质 102

一、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 102

二、政策制定、政策实施和政策反馈 103

第三节 政治过程的要素 108

一、政治资源 109

二、政治主体的政治能力 113

三、政治关系 114

第六章 政治行为 117

第一节 政治行为概述 117

一、政治行为的涵义 117

二、政治行为的特性 118

三、政治行为和政治过程研究的意义 119

第二节 政治行为的类型 121

一、政治主体角度的分类 121

二、政治行为性质角度的分类 123

三、政治行为作用方式角度的分类 125

四、政治行为活动范围角度的分类 126

第三节 政治行为的动因 127

一、政治行为的利益、权力和权利动因 127

二、政治行为的心理动因 128

第四节 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和基本模式 130

一、政治行为的制约因素 130

二、政治行为的基本模式 131

第七章 政治信息和政治舆论 134

第一节 政治信息 134

一、信息和政治信息 134

二、政治信息的作用 136

三、政治信息的处理 139

第二节 政治舆论 144

一、政治舆论和政治信息 144

二、政治舆论的特点和作用 145

三、社会主义政治舆论工作的特点和原则 148

一、完善党和国家领导机关的信息系统 149

第三节 完善政治信息系统、改革舆论管理 149

二、实现我国舆论管理的民主化、法制化 150

第八章 政治监督 153

第一节 政治监督的一般理论 153

一、政治监督的涵义和类型 153

二、政治监督制度的演变和比较 155

三、政治监督在社会主义民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58

第二节 当代中国的政治监督 162

一、政治监督的基本原则 162

二、我国的自政治监督 163

三、我国的他政治监督 166

第三节 完善我国的政治监督制度 167

一、分清两类政治监督的根本区别 167

二、实现我国政治监督的有效性 168

第一节 政策的涵义和功能 172

一、政策的涵义 172

第九章 政策 172

二、政策的分类 174

三、政策的重要性 175

第二节 政策的制定 177

一、制定政策的指导思想 177

二、政策制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79

三、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181

第三节 政策的实施和执行 183

一、政策的实施 183

二、政策的执行 184

三、政策与法律的关系 185

第四节 政策的评估 185

一、政策评估的内容 185

二、政策效果的评估 187

三、政策评估的方法 188

第三篇 政治意识 193

第十章 政治文化 193

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 193

一、政治文化的涵义 193

二、政治文化的要素 194

三、政治文化的基本特征 197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 199

第二节 政治文化的类型 200

一、封建主义政治文化 201

二、资本主义政治文化 203

三、社会主义政治文化 205

第三节 政治社会化 206

一、政治社会化的涵义 206

二、政治社会化的过程 207

三、政治社会化的功能 208

第四节 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代化 209

一、当代中国政治文化的现状 209

二、实现中国政治文化现代化的途径 212

第十一章 政治思想 217

第一节 政治思想的涵义 217

一、政治思想的性质和研究范畴 217

二、政治思想的定义 218

第二节 政治思想的基础及特征 219

一、政治思想的基础 219

二、政治思想的特征 220

第三节 政治思想的构成及类型 222

一、政治思想的构成 222

二、政治思想的类型 225

第四节 政治思想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227

一、政治思想发展的原因 227

二、政治思想发展的作用 228

第十二章 政治道德 231

第一节 政治道德的一般理论 231

一、政治道德的概念 231

二、政治道德的基本特征 232

第二节 政治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234

一、政治道德的产生 234

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政治道德 235

三、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道德 235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 237

一、建设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意义 237

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238

三、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道德建设 240

第四篇 政治发展 245

第十三章 政治革命 245

第一节 政治革命的涵义与特征 245

一、广义的革命与政治革命 245

二、政治革命的特征 247

第二节 政治革命的根源与条件 250

一、政治革命的根源 250

二、政治革命的条件 252

第三节 政治革命的方式与类型 256

一、政治革命的方式 256

二、政治革命的类型 258

第四节 政治革命的作用与续展 260

一、政治革命的作用 260

二、政治革命的续展 262

第十四章 政治改革 263

第一节 政治改革的涵义与特征 263

一、改革与政治改革 263

二、政治改革的特征 264

第二节 政治改革的原因与条件 266

一、政治改革的原因 266

二、政治改革的条件 267

第三节 政治改革的内容和策略 270

一、政治改革的内容 270

二、政治改革的策略 273

第四节 政治改革的作用和巩固 274

一、政治改革的作用 274

二、政治改革的巩固 275

一、政治稳定概念的界定 277

第一节 政治稳定的涵义 277

第十五章 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 277

二、政治稳定变量的分析 279

三、政治稳定类型的划分 280

第二节 政治发展进程中的政治稳定 284

一、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互动关系 284

二、政治稳定对于政治发展的意义 286

第三节 转型时期影响中国政治稳定的因素 288

一、改革中利益格局的调整 288

二、社会期望和社会满足之间的差距 289

三、政治参与的失序 289

四、集权与分权的摩擦 290

五、不同政治文化的冲突 290

第四节 构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稳定机制 291

一、政治系统的包容和平衡机制 291

二、政治系统的吸纳和分配机制 293

三、政治系统与社会之间的互动机制 295

第十六章 政治发展的目标 298

第一节 政治现代化 298

一、政治现代化的涵义 298

二、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301

三、政治现代化的发展道路 302

第二节 政治民主 304

一、政治民主的涵义 304

二、政治民主的类型 305

三、政治民主的动力因素 310

四、政治民主化 313

第三节 政治消亡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19

后记 3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