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业滨,秦慧杰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7067178
  • 页数:32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人文社科文集。主要内容有:从全新的视角论述人才的培养、创新五体的基本素质和“三农”等问题。
上一篇:电子线路下一篇:馋人肉菜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循环经济》目录

目录 1

上篇 中国工业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1

一、世界范围工业化的类型 1

(一)自由资本主义的工业化模式 2

1.英、法模式 2

2.美国模式 2

(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3

1.德国、日本的国家资本主义工业化模式 3

2.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模式 4

(三)其他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6

1.南非的工业化道路 7

2.拉美国家的工业化道路 9

3.韩国的工业化道路 11

4.德国的工业化道路 13

二、中国工业化道路的进程 15

(一)早期中国工业化的艰难与挫折 15

1.关于工业化、现代化的概念 15

2.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历史遗产 16

3.辛亥革命对工业化的促进 17

(二)毛泽东对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探索 18

1.毛泽东关于工业化的论述 18

2.毛泽东关于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总结 27

(三)实现工业化的第一个战略:“赶超”战略 30

1.“赶超”战略的提出 30

2.“赶超”战略的内容 33

3.“赶超”战略的过程 34

4.“赶超”战略的结果 42

1.“备战型”战略的提出 45

(四)实现工业化的第二个战略:“备战型”战略 45

2.“备战型”战略的实施 47

3.“备战型”战略的结果 49

(五)实现工业化的第三个战略:“三步走”战略 54

1.“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54

2.“三步走”战略的形成 56

3.“三步走”战略的实施与结果 57

(六)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总结 70

1.我国建国后50年的工业化 70

2.对我国50年来工业化的反思 73

3.我国工业化的历史任务 74

1.发达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缺陷 77

(七)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征和缺陷 77

2.计划经济国家传统工业化道路的特点和缺陷 79

下篇 新型工业化道路与可持续绿色发展 86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86

(一)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与特征 86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 86

2.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特征 87

1.跨越发展观 94

(二)新型工业化道路选择的理论依据 94

2.信息化与工业化双向互动观 96

3.跨越发展的必然结果 97

4.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理论总结 98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现实依据 101

1.它是世界高科技走向的必然要求 101

2.它是中国国情的客观选择 103

3.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109

1.正确处理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关系 114

(四)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114

2.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115

3.正确处理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115

4.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116

四、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的重要途径 116

(一)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环境 118

1.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原理 119

2.中国自然资源的危机 120

1.总论——选择的理由与模式 132

(二)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 132

2.美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39

3.加拿大可持续发展战略 149

4.欧盟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52

5.英国的可持续发展指标 155

6.德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56

7.日本21世纪议程 159

(三)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165

1.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唯一的选择 165

2.中国环境保护的四个历史时期 168

3.《中国21世纪议程》 178

4.目前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问题 190

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质与迫切性 191

(四)绿色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192

1.绿色发展的历史分析 192

2.绿色发展的目标 197

3.绿色发展的具体对策 198

(五)科教兴国战略: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智力支撑 200

1.知识经济的大潮汹涌澎湃 200

2.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04

3.我国科技的未来走向 206

五、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战略措施 211

(一)推进制度创新,消除体制性障碍 211

1.调整所有制结构 211

2.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212

3.转变政府职能 212

4.改革分配制度 213

(二)推进结构调整,克服结构性矛盾 213

1.调整产业结构,使其优化升级 213

2.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以缩小差距 217

3.加快城镇化进程,使二者协调发展 218

4.实现企业生产组织的社会化,提高产业集中度 219

(三)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其他措施 220

1.正确处理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 221

2.大力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教育 222

3.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23

六、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223

(一)循环经济观 223

1.关于循环经济的概念 223

2.树立资源不断循环利用的新理念 226

3.循环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双赢选择 227

4.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236

5.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238

6.循环经济是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高级形式 241

7.发展循环经济应成为基本国策 242

(二)循环经济的体系和层次 246

1.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 246

2.循环经济的体系 249

3.循环经济的层次 251

1.加快制定政策和法律法规 253

(三)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Ⅰ 253

2.采用绿色GDP统计方法 254

3.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政策 256

4.现阶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手段 260

5.中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 264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Ⅱ 265

1.约翰内斯堡——新的里程碑上中国的笔迹 265

2.转变观念是重中之重 268

3.改变生产模式是人类生产活动的主要选择 278

4.绿色消费模式是人类生活方式的必然结果 279

5.控制人口出生率,不断提高人口素质 280

6.节约、保护资源 282

7.加强生态建设、保护和治理环境 288

8.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法规体系和“以德治国” 290

9.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分配制度 292

10.环保政策要全面贯彻和落实 293

11.公众的环保参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决定因素 296

七、一些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借鉴 300

(一)美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300

1.美国循环经济催生新兴行业 301

2.引导可持续性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发展 302

(二)德国的循环经济发展状况 303

1.以法规督导循环经济 303

2.发展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减少存量资源消费 304

(三)日本循环经济的成功实践 306

1.日本循环经济战略与思路的确立 306

2.物质、能量和水三大基本经济资源的循环 306

3.法律保障和财税支持 309

4.从垃圾中“淘金”乱扔垃圾可判刑 310

(四)瑞典的循环经济 311

1.推行生产者责任制 312

2.没有废弃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资源 313

(五)其他国家的循环经济状况 314

1.法国:各城镇就地解决自产垃圾 314

2.韩国:制度与自觉同行 315

3.瑞士:为回收塑料瓶设基金 317

4.奥地利:对废弃物品修旧利废再利用 317

5.比利时:九成旧衣回收利用 318

附录 319

后记 32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