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语言文字
概念框架和认知
概念框架和认知

概念框架和认知PDF电子书下载

语言文字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琪龙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54460005X
  • 页数:2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外教社认知语言学丛书”之一,深入研究了概念框架对小句概论内容的形式表征问题。
《概念框架和认知》目录

第一章 理论基础的论证 5

第一节 语言观 6

第二节 语言的物质动态性 7

第三节 语言的人类属性 11

一、生理基本特征 11

二、社会文化基本特征 14

三、思维基本特征 15

第四节 语言的其他重要特征 17

第五节 语言系统和语言知识 18

第六节 理论目标 19

一、语言和非语言 20

二、语言系统和语言现象 20

三、系统和过程 21

第七节 方法论 27

一、模拟实验法 27

三、分析、综合和验证 29

二、假设验证逼近法 29

四、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31

五、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 32

第八节 理论表述 35

一、精度原则 36

二、科学理论总则 38

第九节 语言学的应用 38

第十节 小结 39

第二章 认知功能模式 41

第一节 认知功能取向 42

一、语言和认知 42

二、语言和功能 45

三、认知和功能 48

第二节 模式和语言基本特征 49

一、模式的生理特征 50

二、模式的社会文化特征 51

三、模式的思维特征 52

第三节 模式的宏观框架 54

第四节 模式的微观构件 56

一、基本关系 56

二、关系定义和操作定义 58

三、连元 60

第五节 模式的表述精度 61

一、宏观整体的精度 61

二、微观连元的精度 63

三、微观连元和宏观模式 64

第六节 模式中的小句 64

第七节 小结 66

第三章 概念语义系统 69

第一节 概念语义系统 72

第二节 隐喻和跨域 75

第三节 概念语义域 80

第四节 语义结构的局限性 82

一、动词和语义结构 83

二、名词和语义结构 86

第五节 概念框架 92

一、概念框架和认知模式 92

二、基本概念结构 94

三、概念框架的构造 97

第六节 概念框架的表述力 99

第七节 小结 105

第四章 方位域 107

第一节 方位域的基本性 108

第二节 认知方位关系 110

一、实体的形状 112

二、显性和隐性方位体 114

三、方位空间关系 115

四、空间关系的组合 117

第三节 方位概念框架 122

一、静态方位 124

二、动态方位 126

三、静态概念的动态表达 130

第四节 动作方位概念框架 132

第五节 致使方位概念框架 135

一、致使方式 135

二、致使倾向 136

三、致使结果 138

第六节 小结 140

第五章 领属域 142

第一节 领属域和方位域 144

一、标志体和关系 144

二、方式 146

三、概念框架类型 147

第二节 领属概念框架 150

一、静态领属 151

二、动态领属 153

第三节 索取概念框架 155

第四节 递送概念框架 159

第五节 互换概念框架 161

第六节 现金交易概念框架 164

第七节 小结 167

第六章 性状域 169

第一节 性状的认知 170

第二节 性状概念框架 171

一、静态性状 172

二、动态性状 174

三、性状的隐喻 177

第三节 动作性状概念框架 178

第四节 致使性状概念框架 179

第五节 使动性状概念框架 180

第六节 致使对象 183

第七节 创造概念框架 188

第八节 从性状到致使倾向 190

第九节 小结 193

第七章 心理域 195

第一节 心理和物质 197

第二节 信息的感知 198

第三节 信息的索取 203

第四节 信息的内部处理 204

一、信息概念框架 205

二、信息的动作概念框架 207

三、信息的致使概念框架 209

第五节 信息的递送 212

第六节 情感 214

二、情感的致使概念框架 215

一、情感的性状概念框架 215

第七节 小结 219

第八章 体现关系 221

第一节 空间概念框架 223

一、方位、领属和性状 224

二、语义谓元 226

第二节 动作和致使概念框架 227

一、动作和空间的重合 228

第三节 重合概念结构的体现 228

二、致使和动作的重合 229

第四节 终的体现关系 233

第五节 变体句式的体现关系 238

一、变体句式 238

二、组篇条件 239

三、一般句式的限制条件 242

四、把字、被字句式的共享条件 244

五、把字、被字句式的区别条件 247

第六节 小结 250

第九章 总结和拓展 253

第一节 总结 253

第二节 系统和操作 257

一、生成和理解操作 259

二、问答认知操作 265

第三节 情状的再综合 266

参考文献 2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