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邓小平创新思想研究
邓小平创新思想研究

邓小平创新思想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田宪臣著
  • 出 版 社:北京:九州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801954890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学术专著,从邓小平创新思想的“源头”、基本特征和内容、时代价值等四方面进行了充分论述,揭示了其创新思想的含义和本质。
《邓小平创新思想研究》目录

绪论 邓小平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的集中体现 3

一、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3

(一)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是批判的、进取的和创新的 4

(二)“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 9

(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精华,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11

二、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创新史 13

(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创新 13

(二)马克思主义在不断创新中丰富和发展 16

(三)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在中国的第一个结晶 22

三、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创新理论 32

(一)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在中国的第二个结晶 32

(二)邓小平理论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 33

第一章 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本质特征 39

一、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源于创新 39

(一)邓小平理论在创新中确立 40

(二)邓小平理论的确立是基于社会实践发展需要的创新 43

二、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精神实质 46

(一)新境界: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47

(二)新认识: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50

(三)新判断:对一系列问题做出新的科学判断 57

(四)新体系:形成新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体系 62

三、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基本框架 64

(一)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4

(二)动力源泉: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66

(三)基本内容:观念、理论、制度、科教创新等 68

(四)根本途径:结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征 70

(五)价值取向: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72

第二章 邓小平创新思想形成的基础 75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 75

(一)强烈的责任意识 75

(二)深切的忧患意识 78

(三)明确的目标意识 83

二、邓小平创新思想形成的客观基础 87

(一)时代背景:邓小平创新思想形成的客观条件 87

(二)历史根据: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 91

(三)现实依据: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96

(一)坚定的政治信念 102

三、邓小平创新思想形成的内在成因 102

(二)丰富的实践经验 104

(三)伟大的创新意识 107

(四)强烈的爱国精神 110

(五)宽广的包容品格 113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创新思想的根本特征 117

(一)创新的前提条件:“解放思想” 117

第三章 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基本特征 117

(二)创新的基本原则:“实事求是” 119

(三)创新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20

二、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具体特征 122

(一)思想敏锐,高瞻远瞩——邓小平创新思想的时代特征 122

(二)坚韧不拔、刚毅顽强——邓小平创新思想的意志特征 126

(三)无私无畏、敢闯敢冒——邓小平创新思想的胆略特征 129

(四)全面系统、顾全大局——邓小平创新思想的理论特征 134

(五)尊重实践、崇尚务实——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实践特征 141

(一)思想僵化是思想观念上存在的最大问题 149

第四章 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一):观念创新 149

一、观念创新:关系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149

(二)能否解放思想,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154

二、观念创新的方法论原则 157

(一)“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 157

(二)“摸着石头过河” 159

(三)“敢闯、敢冒” 162

(四)“不搞争论、不搞批判、不搞运动” 165

(一)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 172

三、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在改革开放中实现观念创新 172

(二)正确认识和对待毛泽东思想 174

(三)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181

(四)对实事求是思想的创造性阐释 184

(五)排除姓“资”姓“社”抽象争论的困扰 192

第五章 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二):理论创新 195

一、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支点 195

(一)改革开放的实践需要理论创新 195

(二)创立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创新的最大成果 199

(三)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邓小平理论创新思想 201

二、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 202

(一)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203

(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207

(三)借鉴与创新相统一 209

(四)综合与创新相统一 210

三、邓小平理论创新的基本点 211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 212

(二)社会主义本质论 216

(三)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论 221

(四)社会主义发展动力论 226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229

(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31

(七)“一国两制”论 235

第六章 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三):制度创新 238

一、制度创新:构建中国新型体制 238

(一)制度创新: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举措 238

(二)制度创新的基本原则:制度不变、体制创新 240

(三)制度创新的实现形式:体制改革 242

(四)制度创新的逻辑起点:农村体制改革 243

二、经济制度创新:构建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 244

(一)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创新 245

(二)具体经济体制层面的创新 250

(三)对外经济体制层面的创新 253

三、政治制度创新:改革向前推进的标志 256

(一)对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地位的新认识 257

(二)对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的新开拓 261

(三)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新思路 264

(四)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的新耦合 267

四、文化体制创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 268

(一)邓小平对文化内涵的创新 269

(二)邓小平在文化体制改革方面的创新 277

(三)以开放、创新的视野,发展中国先进文化 283

第七章 邓小平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四):科教创新 290

一、科教创新: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290

(一)科技的发展靠创新 290

(二)教育的提高须创新 292

二、探索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事业 293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94

(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95

(三)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 301

(四)“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305

三、“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307

(一)邓小平与教育战线上的拨乱反正 308

(二)重视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地位 310

(三)教育要坚持“三个面向” 315

四、“科教兴国”思想——邓小平科教思想的重要贡献 319

(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提出 320

(二)“科教兴国”思想的科学内涵 322

(三)落实“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324

第八章 邓小平创新思想的时代价值 326

一、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326

(一)邓小平创新思想昭示创新精神 327

(二)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精神 328

(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创新精神 330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伟大创新的结晶 332

(一)重视创新,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一大特点 333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伟大的创新精神 336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新的基本特征 341

(一)做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342

(二)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345

(三)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347

(四)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349

(一)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51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新点 351

(二)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55

(三)从“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59

(四)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361

(五)从“两个文明”一起抓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364

(六)从“三个有利于”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66

(七)从“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到“依法治国”方略 370

(八)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到“以德治国”方略 372

(九)从“三步走”发展战略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37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