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针灸学笔记
针灸学笔记

针灸学笔记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图娅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6
  • ISBN:7030179986
  • 页数:31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利用挂线图的形式突出层次结构,系统、条理地理解相关知识。
上一篇:中国灸法学 下下一篇:皮肤性病学
《针灸学笔记》目录

第一章 经络总论 1

第一节 经络的组成 1

第一部分 经络腧穴学 1

第二节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四海 5

第三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7

第二章 腧穴概述 9

第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9

第二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和规律 10

第三节 特定穴 10

第四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 13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18

第三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18

第二节 手太阴腧穴 21

第四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24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24

第二节 手阳明腧穴 27

第五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31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31

第二节 足阳明腧穴 34

第六章 足太阴经络与腧穴 40

第一节 足太阴经络 40

第二节 足太阴腧穴 42

第一节 手少阴经络 46

第七章 手少阴经络与腧穴 46

第二节 手少阴腧穴 48

第八章 手太阳经络与腧穴 51

第一节 手太阳经络 51

第二节 手太阳腧穴 54

第九章 足太阳经络与腧穴 58

第一节 足太阳经络 58

第二节 足太阳腧穴 61

第十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69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69

第二节 足少阴腧穴 71

第一节 手厥阴经络 75

第十一章 手厥阴经络与腧穴 75

第二节 手厥阴腧穴 77

第十二章 手少阳经络与腧穴 79

第一节 手少阳经络 79

第二节 手少阳腧穴 81

第十三章 足少阳经络与腧穴 85

第一节 足少阳经络 85

第二节 足少阳腧穴 88

第十四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95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95

第二节 足厥阴腧穴 98

第十五章 奇经八脉 101

第一节 督脉 101

第二节 任脉 105

第四节 带脉 110

第五节 阳跷、阴跷脉 110

第三节 冲脉 110

第六节 阳维、阴维脉 111

第十六章 奇穴 114

第二部分 刺法灸法学 120

第十七章 概论 120

第一节 刺法灸法学的历史发展 120

第二节 刺法及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 123

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规格、检查、保养 125

第二节 针刺前的准备 125

第十八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125

第三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 127

第十九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133

第一节 临床常用刺法 133

第二节 针刺异常情况 136

第二十章 针刺得气和相关技法 140

第一节 治神法和针刺得气 140

第二节 辅助针刺手法 142

第二十一章 针刺补泻及补泻手法 146

第一节 针刺补泻 146

第二节 针刺补泻手法 147

第三节 针刺补泻和手法轻重 150

第一节 艾灸法 153

第二十二章 灸法和拔罐法 153

第二节 拔罐法 157

第二十三章 耳针、头皮针 159

第一节 耳针法 159

第二节 头皮针法 165

第二十四章 三棱针、皮肤针、皮内针、火针、芒针、电针、穴位注射法、腧穴敷贴法 169

第一节 三棱针法 169

第二节 皮肤针法 170

第三节 皮内针法 171

第四节 火针法 172

第五节 芒针法 173

第六节 电针法 174

第七节 穴位注射法 176

第八节 腧穴敷贴法 177

第三部分 针灸治疗学 178

总论 178

第二十五章 针灸治疗作用 178

第二十六章 针灸治疗原则 179

第二十七章 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 180

第二十八章 针灸配穴处方 183

第二十九章 特定穴的临床应用 188

各论 194

第三十章 内科病证 194

第一节 痹证 194

第二节 腰痛 196

第三节 坐骨神经痛 197

第四节 痿证 198

第五节 中风 199

第六节 面瘫 201

第七节 三叉神经痛 203

第八节 头痛 204

第九节 眩晕 206

第十节 高血压病 207

第十一节 低血压病 209

第十二节 心悸 210

第十三节 失眠 212

第十四节 痴呆 213

第十五节 癫病 214

第十六节 狂病 215

第十七节 痫病 216

第十八节 癔病 218

第十九节 震颤麻痹 220

第二十节 感冒 221

第二十一节 咳嗽 222

第二十二节 哮喘 224

第二十三节 疟疾 226

第二十四节 胃痛 227

第二十五节 呕吐 229

第二十六节 呃逆 231

第二十七节 腹痛 232

第二十八节 泄泻 233

第二十九节 痢疾 235

第三十节 便秘 236

第三十一节 胁痛 237

第三十二节 黄疸 238

第三十三节 水肿 239

第三十四节 癃闭 240

第三十五节 淋证 242

第三十六节 尿失禁 243

第三十七节 遗精 244

第三十八节 糖尿病 246

第三十九节 瘿病 247

第四十节 单纯性肥胖症 248

第三十一章 儿科病证 250

第一节 急惊风 250

第二节 百日咳 251

第三节 厌食 252

第四节 疳证 253

第五节 遗尿 254

第六节 脑瘫 255

第三十二章 妇科病证 257

第一节 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257

第二节 月经不调 258

第三节 痛经 259

第四节 闭经 261

第五节 崩漏 262

第六节 带下病 263

第七节 阴痒 264

第八节 妊娠呕吐 265

第九节 胎位不正 266

第十节 滞产 267

第十一节 子宫脱垂 268

第三十三章 外科病证 270

第一节 疔疮 270

第二节 流行性腮腺炎 271

第三节 乳腺炎 272

第四节 乳腺增生病 273

第五节 阑尾炎 274

第六节 胆石症 275

第七节 丹毒 276

第八节 痔疮 277

第三十四章 骨伤科病证 279

第一节 扭伤 279

第二节 落枕 280

第三节 颈椎病 281

第四节 肩关节周围炎 282

第五节 肘劳 283

第六节 腱鞘囊肿 284

第七节 外伤性截瘫 284

第八节 足跟痛 286

第九节 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征 287

第三十五章 皮肤科病证 288

第一节 神经性皮炎 288

第二节 皮肤瘙痒症 289

第三节 荨麻疹 290

第四节 湿疹 291

第五节 痤疮 293

第六节 扁平疣 294

第七节 带状疱疹 295

第三十六章 五官科病证 297

第一节 目赤肿痛 297

第二节 麦粒肿 298

第三节 近视 299

第四节 斜视 300

第五节 耳鸣、耳聋 301

第六节 鼻炎 302

第七节 牙痛 303

第八节 咽喉肿痛 304

第三十七章 急性病证 306

第一节 高热 306

第二节 中暑 307

第三节 抽搐 308

第四节 昏厥 309

第五节 虚脱 310

第六节 心绞痛 3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