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下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下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下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朱光宝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1431481
  • 页数:518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师范大学教材之一。其主要内容有:唐五代文学概述,初唐文学,盛唐诗坛,中唐诗歌,晚唐诗歌;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代文学;清代文学等。
《中国文学史教程 下》目录

目录 3

第五编 唐五代文学 3

第二十章 唐五代文学概述 3

第一节 唐代文学概述 4

一、唐代文学的繁荣和发展 4

二、唐代文学繁荣发展的原因 5

三、唐代诗歌发展的历史轨迹 8

四、唐代散文发展的历史轨迹 12

第二节 五代文学概述 14

一、贞观诗坛 16

第一节 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 16

第二十一章 初唐文学 16

二、王绩 17

三、上官仪与上官体 18

四、初唐四杰 19

第二节 杜、沈宋和律体 21

一、“文章四友”中的杜审言 21

二、宋之问和沈佺期的律诗 22

三、律诗体式的定型 23

第三节 陈子昂的文学革新 24

一、陈子昂的文学主张 24

二、陈子昂的创作实践 25

三、陈子昂对唐代诗歌发展的贡献 27

四、张若虚及刘希夷创作的诗境美 27

第二十二章 盛唐诗坛 30

第一节 盛唐前期诗人 30

一、张九龄 30

二、贺知章 32

三、张说和王翰、王湾 32

第二节 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 33

一、王维生平 33

二、王维的诗歌创作 34

三、王维山水诗的禅趣与空静之美 36

四、孟浩然及其山水田园诗 37

五、以王、孟为中心的其他山水田园诗人 38

第三节 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39

一、高适及其诗歌创作 39

二、岑参及其边塞诗 41

三、“七绝圣手”王昌龄 42

四、其他边塞诗人 45

第二十三章 李白 49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 50

一、李白的生平 50

二、李白的思想性格 51

第二节 李白的诗歌创作 52

一、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52

二、李白的乐府歌行 55

三、李白的绝句 57

第三节 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58

一、李白诗歌的主观色彩 59

二、李白诗歌的意象 59

三、李白诗歌的想像特色 60

第四节 李白的散文和词 61

四、李白诗歌的语言风格 61

第五节 李白诗歌的渊源和影响 62

一、李白诗歌的渊源 62

二、李白诗歌的影响 63

第二十四章 杜甫 64

第一节 杜甫的生平、创作道路及思想 64

一、读书与壮游时期(35岁以前) 65

二、困守长安时期(35岁~44岁) 66

三、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 67

四、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 68

五、杜甫的思想 70

一、面对现实,讽喻时事 71

第二节 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71

二、关心民生,反映疾苦 73

三、描绘日常生活,抒写亲情友情 75

第三节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77

一、高度成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77

二、明显的浪漫主义色彩 78

三、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79

四、精练准确、丰富多彩、自然通俗的语言 81

五、兼擅各体,尤长古体、七律 81

一、杜甫诗歌的渊源 82

第四节 杜甫诗歌的渊源和影响 82

二、杜甫诗歌的影响 83

第二十五章 中唐诗歌 84

第一节 大历诗坛 84

一、刘长卿和韦应物 85

二、大历十才子 87

三、顾况和李益 88

第二节 新乐府运动和白居易 90

一、新乐府运动 90

二、白居易的生平和思想 91

三、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93

四、白居易诗歌的艺术特色 95

一、元结和李绅 97

第三节 新乐府诗派的其他诗人 97

二、元稹 98

三、张籍和王建 100

第四节 韩孟诗派 103

一、韩愈的生平和思想 103

二、韩愈的诗歌创作 104

三、孟郊及其诗歌 106

四、李贺及其诗歌 108

第五节 刘禹锡、柳宗元 113

一、刘禹锡及其诗歌创作 113

二、柳宗元及其诗歌创作 116

第二十六章 晚唐诗歌 118

第一节 杜牧、许浑 119

一、杜牧及其诗歌创作 119

二、许浑的诗歌 122

第二节 李商隐 122

一、李商隐的生平 123

二、李商隐的政治诗 123

三、李商隐的爱情诗 125

四、李商隐的述怀诗 127

五、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渊源和影响 127

一、贾岛及其诗歌创作 129

第三节 贾岛和姚合 129

二、姚合及其诗歌创作 130

第四节 晚唐其他主要诗人 132

一、皮日休及其诗歌 132

二、陆龟蒙及其诗歌 133

三、罗隐及其诗歌创作 134

四、司空图及其诗歌创作 135

五、杜荀鹤及其诗歌创作 136

第一节 唐代的古文运动 137

一、古文运动的兴起 137

第二十七章 唐代散文 137

二、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和实绩 138

三、古文运动的影响 140

第二节 韩愈和柳宗元的散文 141

一、韩愈的散文 141

二、柳宗元的散文 144

第三节 古文运动的衰落和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148

一、古文运动的其他参与者 148

二、古文运动的衰落 149

三、晚唐的讽刺小品文 150

第四节 唐代骈文 151

第一节 唐代传奇 154

第九章 唐代传奇和敦煌变文 154

一、唐代传奇兴盛的原因 155

二、唐代传奇的发展过程 156

三、唐代传奇的思想内容 157

四、唐代传奇的艺术特色 159

五、唐代传奇的影响 161

第二节 敦煌变文 162

一、变文的由来 162

二、变文的内容 163

三、变文的体制 164

四、变文的影响 165

第一节 词的起源和发展 166

第二十九章 唐、五代词 166

一、词的起源与民间词 167

二、中唐文人词 168

第二节 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 170

一、温庭筠及其词 170

二、韦庄及其诗词 172

三、花间词派 174

第三节 南唐词人 175

一、南唐词 175

二、冯延巳及其词 175

四、李煜及其词的创作 177

三、李璟及其词 177

第三十章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183

第一节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起因 183

第六编 宋代文学 183

第二节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发展 184

一、酝酿阶段 184

二、完成阶段 185

三、发扬光大阶段 185

第三节 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 186

第三十一章 北宋词 187

第一节 北宋前期词人 187

一、柳永词的思想内容 192

第二节 柳永 192

二、柳永词的艺术特征 194

第三节 北宋中后期词人 194

第三十二章 北宋诗 202

第一节 宋初诗人 202

第二节 梅尧臣与苏舜钦 204

第三节 欧阳修与王安石 208

第四节 黄庭坚与江西诗派 214

第三十三章 苏轼 220

第一节 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220

第二节 苏轼的散文 223

第三节 苏轼的诗 226

第四节 苏轼的词 229

第五节 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232

第三十四章 南宋词 234

第一节 李清照 234

第二节 南宋前期词人 238

第三节 南宋中后期词人 241

第三十五章 辛弃疾 252

第一节 辛弃疾的生平 252

一、抒写渴望祖国山河统一的意愿 253

第二节 辛弃疾词的思想内容 253

二、抒写壮志未酬报国无路的悲愤 254

三、批判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255

四、描写农村闲居生活和农村景象 255

五、辛弃疾退隐期间写的“闲适词” 256

六、爱情词 256

第三节 辛弃疾词的艺术成就 257

一、善于创造各种生动的艺术形象和雄奇壮阔的意境 257

二、善于运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于芳菲凄婉之中,寄悲怨愤激之情 258

三、大量运用典故 258

四、丰富了词的语言 258

五、有多种艺术风格 259

第三十六章 南宋诗 260

第一节 陈与义、杨万里、范成大 260

第二节 四灵派与江湖派诗人 264

第三节 文天祥与宋末爱国诗人 267

第三十七章 陆游 271

第一节 陆游的生平与创作 271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思想内容 273

第三节 陆游诗歌的艺术成就 277

第四节 陆游的散文 278

第一节 北宋散文 281

第三十八章 宋代散文 281

第二节 欧阳修散文 287

第三节 王安石的散文 289

第四节 南宋散文 290

第三十九章 宋代“话本”小说 295

第一节 “说话”的兴起与“话本” 295

第二节 “话本”的思想内容 297

第三节 “话本”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298

第四十章 辽金文学 300

第一节 辽金文学概况 300

第二节 元好问 303

第三节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305

第四十一章 戏曲序说 311

第一节 中国古典戏剧的起源与演进 311

第七编元 代文学 311

一、杂剧 312

二、院本 312

三、诸宫调 313

第二节 中国古典戏曲的民族特色 313

二、元杂剧的角色 315

三、元杂剧的曲辞 315

一、元杂剧的结构形式 315

第三节 元杂剧的体制与形式特点 315

四、元杂剧的宾白和科泛 316

第四十二章 关汉卿 317

第一节 关汉卿的生平与创作 317

第二节 《窦娥冤》 319

第三节 《救风尘》 323

第四节 《单刀会》 325

第五节 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326

第四十三章 《西厢记》 330

第一节 《西厢记》的故事源流 330

第二节 《西厢记》杂剧的作者 332

第三节 《西厢记》的思想意义 333

第四节 《西厢记》的艺术成就与影响 334

第四十四章 元杂剧其他作家作品 340

第一节 元代前期杂剧作家作品 340

第二节 元代后期杂剧作家作品 344

第四十五章 元末南戏与《琵琶记》 346

第一节 南戏的形成与“四大传奇” 346

一、南戏的形成与发展 346

二、“荆、刘、拜、杀” 347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349

第三节 《琵琶记》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350

第四节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353

第四十六章 元代散曲 356

第一节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 356

一、散曲的名称 356

二、散曲产生的原因 357

三、散曲与词的异同 357

四、散曲的体制 358

第二节 重要作家与作品 360

一、关汉卿 360

二、马致远 361

三、张养浩 363

四、睢景臣 364

五、刘时中 365

六、张可久 366

七、乔吉 367

八、钟嗣成 367

第四十七章 元代诗文 369

第一节 概说 369

第二节 刘因、赵孟頫等前期诗人 370

第三节 “四大家”与萨都剌 372

第四节 王冕及后期诗人 374

第四十八章 《三国演义》 379

第一节 章回小说的兴起 379

第八编 明代文学 379

第二节 三国故事的流传和成书 380

第三节 《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381

第四节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384

第四十九章 《水浒传》 387

第一节 水浒故事的流传和成书 387

第二节 《水浒传》的思想内容 389

第三节 宋江形象分析 392

第四节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 393

第五十章 《西游记》 397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与作者 397

第二节 《西游记》的思想意义 399

第三节 孙悟空形象分析 401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403

第五十一章 《金瓶梅》及其他长篇小说 406

第一节 历史演义和英雄传奇小说 406

第二节 神魔小说《封神演义》 408

第三节 《金瓶梅》 409

第五十二章 明代短篇小说 413

第一节 冯梦龙和“三言” 413

第二节 凌濛初与“二拍” 415

第三节 《型世言》 416

第四节 文言短篇小说 417

第五十三章 明代戏剧 418

第一节 明代杂剧 418

第二节 明代传奇 421

一、嘉靖、隆庆时期(1522—1572) 421

二、万历、泰昌时期(1573—1620) 423

三、明代末年 424

第五十四章 汤显祖和《牡丹亭》 426

第一节 汤显祖的生平和创作 426

第二节 《牡丹亭》的思想意义和人物形象 427

第三节 《牡丹亭》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 430

第一节 明代散曲 433

第五十五章 明代散曲与诗文 433

第二节 明初诗文 436

第三节 明中叶诗文 439

一、前后七子的文学复古运动 440

二、唐宋派与归有光 441

第四节 明末诗文 442

一、李贽 442

二、公安派 443

三、竟陵派 445

四、晚明散文小品 445

五、陈子龙与夏完淳 446

第一节 《长生殿》的题材和主题 449

第九编 清代文学 449

第五十六章 洪昇与《长生殿》 449

第二节 《长生殿》的艺术特色 451

第五十七章 孔尚任与《桃花扇》 453

第一节 《桃花扇》的思想内容 453

第二节 《桃花扇》的艺术成就 455

第五十八章 《聊斋志异》 460

第一节 《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 460

第二节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464

第三节 其他文言短篇小说 466

第五十九章 《儒林外史》 468

第一节 《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 469

第二节 《儒林外史》的艺术特色 471

第六十章 《红楼梦》 474

第一节 曹雪芹的生平与《红楼梦》的成书 474

第二节 《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 476

第三节 《红楼梦》对封建制度的批判 477

第四节 《红楼梦》艺术上的突破 482

第六十一章 清代其他长篇小说 487

第一节 历史演义类小说 487

第二节 英雄传奇类小说 490

第三节 世情小说与才子佳人小说 492

第六十二章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词 495

第一节 清初至清中叶的诗歌 495

一、清初诗歌 495

二、清中叶诗歌 500

第二节 清代的词 506

第六十三章 清初至清中叶散文 510

第一节 清初的散文 510

第二节 桐城派的散文 513

第三节 汪中与骈文派 516

后记 51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