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中国戏剧学史稿
中国戏剧学史稿

中国戏剧学史稿PDF电子书下载

艺术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长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10401831X
  • 页数:58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为系统梳理、阐述中国戏剧发生、发展的专著。
上一篇:舞蹈音乐视唱教程下一篇:谜笛
《中国戏剧学史稿》目录
标签:史稿 戏剧

绪论 1

第一章 中国戏剧学溯源 15

一 先秦的总体艺术论 16

二 汉代的戏剧表演录 21

三 唐代的剧目记录 23

四 宋代的勾栏记录及其他 27

五 小结 33

第二章 元代戏剧学的兴起 35

第一节 元代戏剧学序说 35

第二节 元代的戏剧表演论著 37

一 胡祗通的“九美”说 37

二 燕南芝庵的《唱论》 39

三 元代勾栏的见闻录 41

四 夏庭芝的《青楼集》 44

第三节 元代的戏曲创作论和作家评论 48

一 《录鬼簿》的戏曲作家评述 48

二 关汉卿的自我写照 51

三 杨维祯等人的戏曲创作论 55

四 高明的戏曲观 58

第四节 周德清的《作词十法》 61

一 慎审音韵 62

二 严守曲律 64

三 务造俊语 67

四 先立曲意 71

五 结语 72

第三章 明前期的戏剧观 75

第一节 明前期戏剧观概说 75

第二节 朱权与《太和正音谱》 76

一 小序 76

二 流派与风格论 77

三 声乐论 80

四 戏曲功利观 82

第三节 丘濬、邵璨的戏曲创作观 83

一 《伍伦全备记》的道学风 83

二 《香囊记》的时文风 86

三 小结 87

第四章 明中期戏剧学的转机 88

第一节 嘉靖、隆庆时期戏剧学的新转折 88

第二节 魏良辅《曲律》的声乐论 89

一 论腔调 90

二 论唱法 91

三 论学唱、演唱与听唱 92

第三节 李开先与《词谑》 93

一 “文随俗远” 94

二 “悟深体正” 95

三 《词谑》举要 96

第四节 何良俊与《四友斋曲说》 100

一 戏曲活动记录 100

二 评《西厢记》《琵琶记》及其他 102

三 论“本色语”及“声”和“辞”的关系 105

第五节 徐渭与《南词叙录》 107

一 徐渭及其《南词叙录》 107

二 对南戏源流、发展的认识 109

三 本色论 112

四 关于宫调及喜剧 115

五 深远的影响 117

第六节 王世贞的《曲藻》 118

一 论曲的源流 118

二 南北曲比较 119

三 作家作品评论 121

第七节 李贽的戏曲批评 125

一 李贽的思想 125

二 童心说 127

三 化工说 128

四 戏曲评论 130

第五章 万历时期戏剧学的崛起 132

第一节 万历时期的戏剧学 132

第二节 汤显祖的戏曲理论 133

一 汤显祖戏曲论著概说 134

二 论“情” 141

三 论“意趣神色” 143

四 论“不妨拗折天下人嗓子” 146

五 结语 148

第三节 沈璟的曲学 150

一 沈璟的戏曲创作 150

二 《词隐先生论曲》 153

三 本色与当行、朴俗、返古 160

四 沈璟与吴江派 163

第四节 潘之恒的戏曲表演理论 166

一 析曲派和评演员 166

二 说“情” 168

三 说“才、慧、致” 170

四 说“调音” 171

五 说“度、思、步、呼、叹” 173

六 说“神合” 175

七 小结 175

第五节 胡应麟、徐复祚和谢肇淛 176

一 胡应麟的戏曲考 176

二 徐复祚的本色说 181

三 谢肇淛的虚实论 184

第六节 臧懋循的戏曲批评 185

一 论“行家” 186

二 论“作曲之难” 187

三 论汤显祖 189

第七节 吕天成《曲品》 190

一 吕天成及其《曲品》 190

二 “双美”说及其他 192

三 论沈、汤及其他 194

四 作品评论 196

五 小结 199

第六章 王骥德 201

第一节 王骥德及其《曲律》 201

第二节 王骥德《曲律》的戏曲创作论 203

一 风神论 203

二 虚实论 206

三 本色论 210

四 当行论 213

五 小结 217

第三节 王骥德论戏曲流派和作家作品 218

一 论越中派 218

二 汤、沈风格论 222

三 《新校注古本西厢记》 226

四 结语 231

第七章 明晚期戏曲论的发展 233

第一节 冯梦龙的创作论和演出论 233

一 创作论 234

二 演出论 238

三 小结 240

第二节 祁彪佳“二品” 241

一 祁《品》、吕《品》小议 242

二 戏曲评论中的创作理论 244

三 评论方法 248

第三节 《谭曲杂札》和《衡曲麈谭》 250

一 凌濛初《南音三籁》与品曲标准 250

二 凌濛初《谭曲杂札》的戏曲批评 252

三 张琦《衡曲麈谭》论曲词创作 255

第四节 《弦索辨讹》和《度曲须知》 257

一 《弦索辨讹》 257

二 《度曲须知》 260

三 结语 263

第五节 张岱的戏剧演出录 265

一 张岱及其《陶庵梦忆》 265

二 演剧活动录 267

三 舞台艺术录 268

四 《答袁箨庵》的创作论 271

第六节 孟称舜的戏曲批评 272

一 对杂剧的评论 273

二 传奇题词论性情 276

三 《古今名剧合选·序》 279

四 小结 283

第七节 卓人月、袁于令及其他 283

一 卓人月的悲剧观 284

二 袁于令的戏剧论 287

三 明晚期的其他曲论 289

四 结语 291

第八章 评点、曲谱及其他 292

第一节 《牡丹亭》批评 292

一 概说 292

二 王思任的《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 293

三 陈继儒、沈际飞及茅氏兄弟的题序 297

四 洪昇、“吴吴山三妇”和其他评论 301

〔附〕 叶堂的《纳书楹四梦全谱》 304

第二节 选本和评点本的戏曲批评 306

一 《盛明杂剧》序言与批语 306

二 《李卓吾批评琵琶记》 308

三 “玉茗堂批评”《焚香记》《红梅记》 311

四 戏曲序跋评点拾零 314

第三节 南曲曲谱举要 319

一 曲谱概说 319

二 《南词全谱》 321

三 《南词新谱》 324

四 《九宫正始》 326

五 《寒山堂曲谱》 328

〔附〕 《九宫大成谱》 330

第九章 清初戏剧学的新潮 333

第一节 清初戏剧学序说 333

第二节 金圣叹的《西厢记》批评 335

一 金圣叹与《西厢记》批评 335

二 辩“淫” 336

三 说“无” 339

四 识“微” 342

五 论“人” 344

六 谈“法” 346

七 小结 348

第三节 《长生殿》批评 349

一 洪昇的《自序》与《例言》 349

二 吴人的批语 352

第四节 孔尚任与《桃花扇》批评 358

一 孔尚任及其戏曲批评 358

二 《桃花扇·小引》——传奇简论 359

三 《桃花扇·凡例》——传奇创作论 361

四 《桃花扇》批语——戏曲创作技法散论 364

第五节 清初曲论新潮 367

一 李玉及其《南音三籁·序言》 367

二 丁耀亢的《啸台偶著词例》 370

三 黄周星的《制曲枝语》 372

四 尤侗及其论曲序文 373

五 刘廷玑的《在园杂志》 376

六 毛声山的《琵琶记》批评 378

七 黄图珌的《词曲》篇 380

八 小结 382

〔附〕 李调元的《曲话》和《剧话》 382

第十章 李渔 385

第一节 李渔与《李笠翁曲话》 385

第二节 李渔的戏曲创作论 387

一 创作论小引 387

二 戏曲结构论 388

三 戏曲语言论 398

四 余论 405

第三节 李渔的戏曲演习论 407

一 演习论小引 407

二 戏曲的案头处理 408

三 戏曲的场上教演 412

四 戏曲演员的训练 416

五 结语 424

第十一章 清中期戏剧学的新成就 426

第一节 《扬州画舫录》《消寒新咏》和《审音鉴古录》 427

一 《扬州画舫录》的演剧艺术录 427

二 《消寒新咏》的表演评论 431

三 《审音鉴古录》论角色的创造 435

四 《审音鉴古录》舞台处理例话 438

〔附〕 《审音鉴古录》总目 442

第二节 徐大椿的《乐府传声》 442

一 戏曲概说 443

二 论字音与口法 444

三 论曲情与唱曲 445

〔附〕 清后期的度曲教科书——《顾误录》 448

第三节 《梨园原》的表演理论 451

一 《梨园原》概览 451

二 《梨园原》的理论精神 455

三 小结 458

第四节 焦循与《花部农谭》 458

一 文艺发展史观 459

二 对“花部”的推崇 459

三 谈历史剧的艺术处理 462

四 考据中的戏剧学 464

第五节 论曲诗举隅 467

一 咏作家和作品 468

二 题演出 471

三 凌廷堪的《论曲绝句》 475

四 小结 478

第十二章 古代戏剧学的余辉 479

第一节 梁廷枏的《藤花亭曲话》 479

一 不荣古而陋今 480

二 不党同而伐异 483

三 比较与辨析 485

四 终以文为主 487

第二节 清后期曲论例话 488

一 刘熙载的《艺概·词曲概》 488

二 陈栋的《北泾草堂外集》 489

三 杨恩寿的《词余丛话》 490

四 李慈铭的《越缦堂日记》 492

五 平步青的《小栖霞说稗》 493

六 徐珂的《清稗类钞》 495

第三节 戏剧学资料的集成 498

一 曲目录 498

二 剧史考 504

三 《今乐考证》 509

第十三章 王国维及晚清戏剧学新貌 513

第一节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 513

一 王国维及其戏曲研究 513

二 论“戏剧”与“戏曲” 514

三 论戏剧的起源与形成 516

四 论宋金戏剧 519

五 论元杂剧 520

六 结语 523

第二节 吴梅的曲学 525

一 刘师培、姚华与吴梅 525

二 《顾曲麈谈》和《曲学通论》 526

三 《中国戏曲概论》 527

四 《南北词简谱》 530

五 结语 531

第三节 晚清戏剧改革论 532

一 梁启超的戏剧观 533

二 戏曲改良运动的鼓吹 537

三 三爱的《论戏曲》 541

四 《二十世纪大舞台》和柳亚子 543

五 《春柳社演艺部专章》 545

结束语 547

后记 553

再版后记 555

人名书名索引 558

史论概念索引 57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