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走向市场  一个浙南畲族村落的经济变迁图像
走向市场  一个浙南畲族村落的经济变迁图像

走向市场 一个浙南畲族村落的经济变迁图像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逍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00486107
  • 页数:3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选取迄今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畲族人口相对集中的敕木山区惠明寺村为深度田野对象,以其周边六个畲村为田野参照物的点面结合的田野调查方式,以原产惠明寺村荣膺1915年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的惠明茶之复兴及走向市场为主线,以村落农作物种植结构为背景,勾勒惠明寺雷姓畲族村落经济变迁图像,着力聚焦惠明寺村雷姓畲民是如何通过多种力量的交错互动,复兴惠明茶并实现村落经济转型的。
《走向市场 一个浙南畲族村落的经济变迁图像》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选题缘起与研究旨趣 1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田野点的选择 6

第三节 相关学术谱系梳理 10

第四节 资料、思路与全书架构 17

第一章 辗转与迁徙:市场边缘的千年山哈 21

第一节 千年民族迁徙与“插花式”分布格局 21

第二节 刀耕与狩猎:区域市场边缘的山居族群 30

第三节 社会文化经济滞后的历史连续性 41

小结 田野聚焦的背景与田野结论的参照 46

第二章 拓荒与生存:雷姓家族与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 48

第一节 云游僧与惠明寺——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中的历史记忆 48

第二节 惠明寺与惠明茶——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中的文化符号 62

第三节 汤夫人信仰——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中的精神纽带 74

小结 惠明寺村庄聚落变迁中的悠悠禅意 92

第三章 农作物种植结构与村落经济生活变迁 94

第一节 惠明茶湮没无闻的全番薯丝时代:市场边缘与贫困陷阱 94

第二节 惠明茶缓慢复兴的半番薯丝时代:市场沉寂与温饱边缘 111

第三节 惠明茶重展新姿的稻米时代:市场复苏与丰衣足食 122

第四节 惠明茶大规模复兴的茶叶时代:市场活跃与渐入佳境 130

小结 国家政治场域中的市场环境与村落经济 138

第四章 互动与复兴:初入市场的惠明茶 140

第一节 互动——惠明茶之缓慢复兴 140

第二节 荣归——惠明茶之重展新姿 161

第三节 惠明寺茶场的承包与转让 165

小结 从沉沦僻壤到重展新姿的惠明茶 174

第五章 整合与发展:深入市场的惠明茶 177

第一节 世纪末的新契机——惠明茶的大规模复兴 177

第二节 卷入惠明茶市场大潮中的惠明寺村人 180

第三节 深入惠明茶市场进程中的憧憬与忧患 215

小结 嵌合于传统之中的市场之路 227

第六章 整体观视阈下的市场之路 229

第一节 走向市场的合力与契机 229

第二节 深入市场的客观窒碍 237

第三节 文化惯习的正负功能 253

小结 曲折漫长的市场化进程 268

第七章 来自田野参照物的比较 270

第一节 经济变迁同步相似的敕木山村 270

第二节 惠明茶经济效应辐射的周湖村 283

第三节 昔日条件相对较佳的东弄村 290

第四节 畲汉互动较多的双后岗杂居村 295

第五节 受景宁城市化辐射的旱塔村 300

第六节 惠明寺村人先祖故地包凤村 305

小结 田野参照物与惠明寺村的共性及个性 310

结语 历史人类学视野中的畲村经济转型 314

第一节 畲村经济转型的方向与契机:依托畲区资源禀赋、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314

第二节 畲村经济转型的内源性因素:提升文化自觉意识、强化族群互动频率 327

第三节 畲村经济转型的外源性因素:利用区域辐射优势、优化政府职能配置 334

小结 整体观视域中的畲族乡村经济发展 352

主要参考文献 353

附录一 373

附录二 375

附录三 377

附录四 379

跋 382

(一)表 29

表1 畲族人口主要地域分布及乡村人口比例 29

表2 畲族文化教育状况比较 43

表3 畲族乡村人口比例及产业分布情况比较 43

表4 景宁畲族自治县农民人均年收入同类比较 44

表5 惠明寺村人口及其自然村落分布 59

表6 惠明寺村及周边畲汉村落民间信仰概况 79

表7 惠明寺村“做福”仪式活动周期表 84

表8 惠明茶大规模复兴后惠明寺村人均年收入状况 136

表9 惠明寺村主要农时安排与生产节律 188

表10 惠明寺村水稻每亩种植效益 189

表11 惠明寺村番薯每亩种植效益 190

表12 惠明寺村黄豆每亩种植效益 190

表13 惠明寺村茶叶每亩种植效益 190

表14 惠明寺村四种农作物效益比较 191

表15 惠明茶大规模复兴前后惠明寺村人均年收入对比 191

表16 惠明寺村人文化程度总体状况 246

表17 惠明寺村劳动人口文化程度 247

表18 惠明寺村人向上流动机会(1949—2007) 248

表19 惠明寺村近年族际通婚概况(2007年2月止) 250

表20 惠明寺村十年“两委”主要基层领导人信息表(1984—1993) 251

表21 惠明寺村“两委”班子成员信息表(1994—2006) 252

表22 惠明寺村与田野参照物历年茶叶面积比较 312

表23 惠明茶复兴前后惠明寺村与田野参照物人均年收入比较 313

(二)图 50

图1 南泉山头“惠岭铺海”景观 50

图2 为迎接旅游修造的村口新牌楼 50

图3 村内唯一剩存的雷氏祖宗牌位 58

图4 从盘山公路上仰望惠明寺村之一角 62

图5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惠明寺村菜园茶 65

图6 从南泉山头俯瞰新惠明寺院后堂 71

图7 从未接待过游客的惠明休闲山庄 72

图8 敕木山顶现存的“汤氏真仙”庙 75

图9 民国时期的汤夫人神像巡游轿 78

图10 向隅田头却香火旺盛的惠明寺村庙 80

图11 民国时从敕木山顶分香而来的汤夫人神像 80

图12 象征着汤三公神位的惠明寺村地头庙 81

图13 2006年腊月“先生”在地头庙做“年福” 83

图14 村内最“气派”但很冷寂的新惠明寺院 86

图15 楼上厅壁间祭拜祖先的香炉 88

图16 至今不离畲民餐桌的煮豆腐崽的风炉 99

图17 现今仅自用而无须再卖的柴薪担子 104

图18 现已成为“文物”的松木水缸 108

图19 骑摩托车从自家茶园收工的村民 136

图20 2006年村内婚宴中丰盛的厨房 137

图21 饮料品种多样化的村内小商店 137

图22 扦插培育成功的“白玉仙茶” 155

图23 1979年的雷石才先生 161

图24 2006年的雷石才先生 161

图25 一株老茶树:金奖惠明茶王 164

图26 1991年春,承包户YL(左5)与县农商部门干部、新闻记者等在惠明寺茶场大门外留影 170

图27 股份制开发的带状似的梯土茶园 173

图28 2006年秋夜,笔者着畲族表演服饰于房东家 174

图29 2007年栽种的惠明茶现已一片新绿 181

图30 现已基本被淘汰的农家手工炒茶锅 187

图31 村民CH家的茶叶烘干机和揉捻机 203

图32 村民FZ2007年初刚栽种的新茶园 209

图33 位于村内的惠明茶业有限公司茶厂 217

图34 位于村内的六江源惠明茶加工基地 217

图35 敕木山区畲村“长”有石头的小块稻田 238

图36 游离于村落经济之外的惠明山泉水厂 253

图37 敕木山区畲民珍藏的老土地证 256

图38 惠明寺村家家十月炊酒米 260

图39 惠明寺村户户十月酿冬酒 260

图40 南泉山头远眺敕木山村 274

图41 依偎在稻田旁的敕木山村庙 274

图42 南泉山头俯瞰敕峰蓝氏茶场 278

图43 与蓝氏茶场毗连的敕木山庄 278

图44 惠明寺村南泉山公路俯瞰周湖村 285

图45 蓝雷两姓畲民钟情的周湖村庙 285

图46 新茶园中留作“纪念”的枇杷树 286

图47 位处敕木山半山腰的东弄老村 291

图48 被稻田和毛竹环绕的东弄村庙 292

图49 笔架山下的双后岗畲汉杂居村 296

图50 双后岗村院落式的畲汉混合村庙 296

图51 90年代在家中编织彩带的蓝大妈 298

图52 2006年初秋,笔者在蓝大妈家与其合影 299

图53 与旱岗自然村隔鹤溪河相望的塔堪自然村 302

图54 出租给本县英川镇村民种香菇的旱塔村农田 305

图55 叶山头村个别农户坚守的“香菇阵地” 307

图56 掩映在绿树浓影中的包凤村村庙 309

图57 村民SP曲折成功的青枣种植大棚 309

图58 敕木山区畲民养在厨房水沟用于观赏的鱼 32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