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地理
新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新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新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PDF电子书下载

历史地理

  • 电子书积分:2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升,郑学檬,陈支平主编
  • 出 版 社: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1520026
  • 页数:720 页
图书介绍:
《新编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资料》目录

第一章 三国鼎立 1

一、原始材料 1

(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

(二)魏国的政治和经济 9

(三)蜀国的政治和经济 13

(四)吴国的政治和经济 15

二、论著摘要 18

(一)关于赤壁之战的几个问题 赵克尧 18

(二)论诸葛亮治蜀——兼论诸葛亮是儒法合流的典型人物 朱大渭 19

(三)孙吴的兵制 何兹全 20

(四)曹魏的屯田——中国田制史述略稿之一 韩国磐 21

(五)三国时期的自耕农经济 黎虎 23

三、论著目录索引 25

(一)总论 25

(二)三国史 33

(三)曹魏政治、军事 34

(四)曹魏经济 38

(五)蜀汉政治经济 41

(六)孙吴政治、经济 45

第二章 西晋的短期统一 49

一、原始材料 49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49

(二)西晋的政治和经济 51

(三)西北边疆各族的内迁 54

(四)西晋的灭亡 57

二、论著摘要 60

(一)评晋武帝的民族政策 祝总斌 60

(二)论两晋土地、田赋、劳动人口管理体制的改革 童超 61

(三)“八王之乱”爆发原因试探 祝总斌 63

(四)魏晋户调制及其演变 唐长孺 64

(五)西晋田制试释 唐长孺 65

(六)九品中正制试释 唐长孺 67

三、论著目录索引 69

(一)政治、军事、法律 69

(二)经济 71

(三)士族 73

(一)东晋的统治和南北战争 75

第三章 东晋的偏安 75

一、原始材料 75

(二)东晋江南经济的开发 86

二、论著摘要 88

(一)《东晋门阀政治》 田余庆 88

(二)试论东晋后期高级士族之没落及桓玄代晋之性质 祝总斌 90

(三)魏晋统治者的社会阶级 陈寅恪 91

(四)江东侨郡县的建立与经济的开发 万绳楠 93

(一)政治、军事 94

三、论著目录索引 94

(二)经济 97

(三)士族 99

第四章 南朝的更迭 101

一、原始材料 101

(一)宋齐梁陈的更迭和统治特点 101

(二)南朝的社会经济和社会阶级状况 107

(三)南方的开发与各族的融合 111

(二)论侯景之乱对南朝后期社会历史的影响 高敏 113

(一)南方士族的衰落 唐长孺 113

二、论著摘要 113

(三)南朝少数民族概况及其与汉族的融合 朱大渭 115

三、论著目录索引 116

(一)政治、军事 116

(二)经济 119

(三)士族 122

一、原始材料 124

(一)淝水之战前北方各族的政权的嬗替 124

第五章 十六国时期的北方各族政权 124

(二)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分裂 130

二、论著摘要 135

(一)十六国时期的民族斗争及其实质 蒋福亚 135

(二)苻坚略论 韩国磐 137

(三)试论淝水之战为什么南胜北败与苻坚败亡之后的北方局势 王仲荦 139

(四)北魏前期的租调制度 张维训 140

(五)前秦民族关系和淝水之战的性质问题 田余庆 141

(一)政治、军事 142

三、论著目录索引 142

(二)经济、文化、社会生活 145

第六章 北朝的兴衰和民族融合 147

一、原始材料 147

(一)拓跋魏统一北方 147

(二)北魏的政治和经济 149

(三)各族的反抗 153

(四)北魏的分裂和北齐、北周的对峙 157

(一)北魏镇戍制度考及续考 周一良 170

二、论著摘要 170

(二)北朝均田制与鲜卑族的关系 张维训 171

(三)论北魏太和八年的班禄酬廉 杨际平 173

(四)北朝的民族问题与民族政策 周一良 173

(五)北魏东魏北齐之核心集团与核心区 毛汉光 174

(六)北魏孝文帝时期的民族关系 刘精诚 178

三、论著目录索引 180

(一)政治、军事 180

(二)士族 191

(三)经济、社会生活 193

第七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周边各族和对外关系 198

一、原始材料 198

(一)鲜卑与东北各族 198

(二)柔然与高车 201

(三)吐谷浑、氐、羌和西域诸族 205

(四)南方各族 212

(五)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215

(一)略谈五胡十六国与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缪钺 224

二、论著摘要 224

(二)魏晋十六国时期鲜卑向西北地区的迁徙及其分布 周伟洲 225

(三)“魏伐百济”与南北朝时期在东亚国际关系 韩昇 227

三、论著目录索引 229

(一)总论 229

(二)鲜卑与东北各族 231

(三)柔然与高车等北方民族 233

(四)吐谷浑、氐、羌和西域各族 233

(五)南方各族 234

(六)对外关系 235

第八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科技与社会生活 237

一、原始材料 237

(一)宗教与玄学 237

(二)儒学、史学的发展和经籍整理 246

(三)文学和艺术成就 251

(四)科学技术的进步 261

(五)生活习俗 265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业 黎虎 270

二、论著摘要 270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饮食原料市场 黎虎 274

(三)《中国古代籍帐研究》序 池田温 277

(四)论南北朝时期炼钢技术上的重要发明 杨宽 282

(五)魏晋才性论 陈寅恪 283

(六)中国文化的清流 王晓毅 284

(七)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导论) 马良怀 284

(八)汉魏学术变迁与魏晋玄学的产生 汤用彤 286

(九)王弼易学之史迹 牟宗三 287

(十)佛教之南统——本末之争 汤用彤 288

三、论著目录索引 292

(一)玄学 292

(二)佛教 300

(三)道教及其他宗教 303

(四)社会生活 305

(五)文学、艺术、史学 309

(六)经学、教育 311

(七)文化 312

(八)城市 314

第九章 隋朝的政治和社会经济 316

一、原始材料 316

(一)统一国家的重建 316

(二)隋朝的政治和经济 318

(三)炀帝的统治与隋末社会危机 326

二、论著摘要 331

(一)《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叙论 陈寅恪 331

(二)隋朝中央集权势力与世族势力的斗争 韩国磐 332

(三)隋朝的户数和耕田亩数 汪篯 333

(四)隋文帝时代中央高级官员成分分析 韩昇 334

(五)论隋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对隋亡的影响 韩昇 336

(六)隋朝与高丽关系的演变 韩昇 337

三、论著目录索引 339

(一)总论 339

(二)隋朝政治与经济 340

(三)隋文帝 343

(四)隋炀帝 345

(五)隋末反抗运动 346

(一)唐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349

第十章 唐前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 349

一、原始材料 349

(二)唐初社会经济的恢复 357

(三)高宗到玄宗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经济 361

(四)唐前期社会经济的繁荣 365

二、论著摘要 373

(一)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 373

(二)中古官僚选制与士族权力的转变——唐代士族之中央化 毛汉光 377

(三)中国中古贤能观念之研究——任官标准之观察 毛汉光 379

(四)隋唐贡举制度 高明士 380

(五)再论唐代秀才科的存废 刘海峰 382

(六)唐朝使职若干问题研究 宁志新 383

(七)唐代荫任之研究 毛汉光 384

(八)唐朝的户数和亩数 汪篯 385

(九)唐代的食封制度 韩国磐 388

(十)唐前期的杂徭与色役 杨际平 389

(十一)唐代西州施行均田的情况一瞥 韩国磐 390

(十二)论唐代西州的两种授田制度 杨际平 391

(十三)唐代“乡帐”与“计帐”制度初探——吐鲁番出土唐代“乡帐”文书复原研究 朱雷 392

(十四)唐《开元二十五年令·田令》研究 戴建国 394

(十五)唐折冲府的设置及其总数 谷霁光 395

三、论著目录索引 396

(一)总论 396

(二)政治、军事 396

(三)士族 402

(四)官俸 410

(五)法律 411

(六)社会阶级 414

(七)经济 415

(八)土地制度 421

(九)商品经济 425

(十)地区经济 427

(十一)玄武门之变 429

(十二)唐高祖 430

(十三)唐太宗及贞观之治 432

(十四)武则天 434

(十五)唐玄宗及开元之治 439

第十一章 唐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经济 442

一、原始材料 442

(一)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 442

(二)两税法和中唐以来的社会经济 447

(三)唐中后期的政治与社会危机 458

二、论著摘要 466

(一)从均田制到庄园经济的变化 韩国磐 466

(二)藩镇割据与唐代的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再论唐代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杨志玖、张国刚 468

(三)唐代安史之乱和北方人民的南迁 周振鹤 469

(四)进士科与唐朝后期的官僚世袭 吴宗国 471

(五)隋唐贡举制度——宾贡科的起源与发展 高明士 473

(六)唐朝三夷教政策略论 林悟殊 475

(七)关于唐代商人和商业资本的若干问题 郑学檬 476

(八)唐代手工业——探矿、选矿与冶炼 张泽咸 478

(九)唐代德两朝的党争和两税法 郑学檬 481

(十)“量出制入”与两税法的制税原则 陈明光 482

(十一)论唐朝两税预算的定额管理体制 陈明光 483

(一)政治、军事 485

三、论著目录索引 485

(二)经济 490

(三)安史之乱 494

(四)藩镇割据 495

(五)宦官专权 498

(六)永贞革新与甘露之变 500

(七)朋党之争 501

(八)农民战争 503

(一)北方和西北和族 506

一、原始材料 506

第十二章 隋唐五代时期周边民族与对外关系 506

(二)东北、西南和南方各族 521

(三)对外关系的新发展 526

二、论著摘要 538

(一)外族盛衰之连环性及外患与内政之关系 陈寅恪 538

(二)唐、蕃西域较量的新发展 王小甫 540

(三)论隋唐时期中原与西域文化交流的几个特点 张广达 543

(四)对外政策:七世纪的唐朝与高句丽 韩昇 547

(五)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向达 548

(六)拜占庭通往敦煌吐鲁番之路 姜伯勤 550

(七)唐代的外来文明——胡风 谢弗 552

(八)唐和南海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王仲荦 553

三、论著目录索引 555

(一)突厥 555

(二)回鹘及西域诸族 559

(三)吐蕃 564

(四)吐谷浑 569

(五)靺鞨、渤海 570

(六)契丹、室韦、奚 574

(七)南诏及南方各族 575

(八)其他民族 579

(九)中日关系 581

(十)中朝关系 586

(十一)其他国家 588

一、原始材料 591

(一)宗教与哲学 591

第十三章 隋唐五代时期的文化、科技与社会生活 591

(二)史学和地理学 597

(三)文学 600

(四)艺术 606

(五)科学技术 611

(六)生活习俗 614

二、论著摘要 620

(一)佛教经律关于财产的规定 何兹全 620

(二)魏晋隋唐佛教特权的盛衰 谢重光 621

(三)唐代的地理学和历史地理学 史念海 623

(四)唐代文化发展的三个高潮 吴宗国 624

(五)论唐代士大夫与佛教 李斌城 626

(六)唐人读书山林寺院之风 严耕望 627

(七)隋唐贡举制度对韩国的影响 高明士 628

(八)一张有关印度制糖法传入中国的敦煌残卷 季羡林 631

(九)唐代社会生活中的金银器 韩伟 632

(十)论高昌“俗事天神” 林悟殊 634

(十一)敦煌变文研究 王重民 635

(十二)唐代长安与洛阳 马得志 640

(一)佛教 642

三、论著目录索引 642

(二)道教 646

(三)其他宗教 647

(四)史学 648

(五)文化 651

(六)科举、教育 654

(七)社会生活 658

(八)城市、建筑 662

(九)敦煌文书研究 664

第十四章 五代十国的兴亡 671

一、原始材料 671

(一)五代十国的形成 671

(二)五代十国的兴亡和契丹的强盛 674

(三)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 684

二、论著摘要 690

(一)五代之政治延续与政权转移 毛汉光 690

(二)五代削藩制置初探 李昌宪 692

(三)五代十国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途径和特点 武建国 694

(四)五代十国商品经济的初步考察 郑学檬 696

(五)唐五代长江中游经济发展的新动向 郑学檬 698

(六)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和唐宋江南经济研究 郑学檬 699

三、论著目录索引 700

(一)政治、军事 700

(二)经济、社会、文化 707

附表1: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人口统计表 712

附表2:魏晋南北朝历史年表 716

后记 7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