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东亚创新  未来增长
东亚创新  未来增长

东亚创新 未来增长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Shahid Yusuf等著;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所经济研究室译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0575785
  • 页数:352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世界银行与日本政府合作推出的东亚研究丛书之一。作者在总结、研究近年来东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东亚未来的发展之路.
《东亚创新 未来增长》目录

第1章 东亚的经济变化及其政策含义 1

过去成功的基础 1

表1.1 经济增长的基础(按地区分,选择年份,上世纪80—90年代) 2

当前的弱点 3

1.2 投资、增长和减贫(按地区分,选择年份,上世纪80—90年代) 3

图1.1 1992—1999年东亚部分国家的BOP经常账户平衡 4

1.3 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的原因 5

目录前言 9

序 11

全球及地区变化 11

致谢 13

1.4 1995—2000财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地 13

1.5 制造业年平均工资(选择年份,1985—1997年) 15

缩略语 15

1.6 在美国市场上亚洲经济体与中国的竞争力(选择年份,1990—2000年) 16

对发展政策的意义 18

结论 22

确保宏观经济稳定的财政政策 27

第2章 增强东亚经济发展的后劲:宏观经济稳定、公司与金融改革以及法制 27

2.1 根据性别描绘的1950年和2030年日本的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 29

2.3 1995—1999年中央政府财政收支占GDP的份额 33

2.2 1970—1998年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份额 33

2.4 1950—1993年政府公共收入占GDP的份额 34

2.1 1993—1996年东亚地区公共支出的分布状况 35

公司和银行重组 39

金融部门的改革 42

2.2 1997—2001年受危机影响国家的不良贷款 43

公司治理 48

2.3 1996年东亚上市公开交易公司的控制情况 49

竞争性政策:由谁决定兼并和收购 55

2.4 东亚一些经济体和美国在不同时期的生产集中情况 57

法制 59

司法体系的历史基础 60

结论 64

第3章 东亚区域合作 73

区域合作的案例 73

东亚的特征 74

3.1 1970—2000年的区间贸易 75

汇率和货币政策上的合作 76

金融政策上的合作 82

贸易上的合作 88

3.2 1998—2000年的东亚贸易密度 89

3.3 东盟共同有效优惠关税表 93

3.4 所有商品的进口关税,选取年份从1990—1999年 94

3.5 东盟6个发起国在0—5%关税率上的数目 95

3.6 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得的福利收益 95

其他领域的合作 96

结论 102

第4章 东亚向创新经济转型 111

创新体系 111

用什么培育创新? 113

4.1 1980—2000年名义固定投资占名义GDP的比例 117

为创新而组织 120

稳定、开放、知识合作以及知识产权 124

4.2 截止1997年底专利保护的期限 130

4.3 不同年代东亚专利保护的Ginarte-Park指数 131

4.4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东亚出版的书籍 133

4.5 东亚1994年、1999年商标申请数量 134

成就与未来的计划 137

4.6 20世纪90年代后期研发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138

第5章 以教育促增长 143

中等教育 143

5.1 中学净入学率 144

5.1 1998年东亚教育总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145

5.2 1998年中等教育质量的国家排名 146

5.3 东亚和美国数学表现的决定因素 148

5.4 东亚和美国科学表现的决定因素 149

5.5 不同程度的自由决定和自主权的教师之间教学方法的差异 152

5.6 教师的相对工资 154

高等教育 157

5.2 1998年高等教育总入学率 157

5.7 1999年或最近年份24岁人口中学士学位和科学及工程学位 158

5.8 1996—2000年在美国注册专利的国家 159

5.9 东亚大学经济学研究能力排名 160

5.3 1991—1998年世界范围内科研论文分布情况 161

5.11 按世界的份额排名,某些国家前5位的研究领域 162

5.10 1996—2000年某些国家科学论文的相对影响 162

5.12 1986—1997年两个时期亚洲间研究协作的次数和国际联合署名论文数量 163

5.13 1999年7月—2000年6月基于计算机的TOEFL平均分数 164

5.14 经济体中在美国学习的研究生占总体本科生的百分比 165

终生教育 167

5.15 东亚远程高等教育 169

5.16 1996年英国每个学生每小时学习资料的开发成本 170

结论 171

第6章 产业集聚的创新 177

产业集聚的概念及成因 178

城市集群化如何促进产业集聚 180

集聚的种类 182

6.1 东亚城市精选的服务整合度 192

发展产业集聚的政策 194

无形资产:海外侨民与国际化的知识工人 198

6.1 1981—2000年美国留学生的来源地及数量 199

6.2 由Employment Status与Major Occupational Group统计的1997年在美国的外国裔和美裔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 200

6.3 1996—1997年澳大利亚移民的职业分布 200

结论 206

第7章 重新界定东亚企业的国际边界:国际生产网络的演进 211

7.1 1994—2005年不同年份中电子产业的集聚在马来西亚产生的实际和预期的附加值比重 212

国际生产网络 212

7.2 东盟四国和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对因特网的运用 218

7.1 1990—2000年东亚低技术产品出口中中国所占份额 227

东亚生产网络的影响:调查显示的证据 227

7.3 主要的电子公司从马来西亚移向中国 228

7.4 东亚企业网络化的情况 228

7.5 东亚网络化企业中外资持股的情况,按部门统计 229

7.2 国际网络化的企业和非网络化的企业使用陆路运输、空运和海运的比例 230

7.3 2001年通过物流企业配送产品的网络化企业和非网络化企业的比率 230

7.4 2001年网络化和非网络化的企业位于工业园区中的比例 231

7.6 2000年东亚网络化企业和非网络化企业的出口绩效 232

7.7 1998—2000年东亚网络化和非网络化企业中的就业增长和附加值增长 232

电子产业:全球合同制造商的崛起 233

7.8 东亚网络和非网络企业创新的类型 234

7.9 非中国企业中网络化和非网络企业的创新形式 235

7.10 中国企业中网络化和非网络企业的创新形式 236

7.11 1995年和2003年五个顶尖电子合同制造商的收益增长 237

7.12 2002年5个顶尖电子合同制造商从兼并中获得的收益 238

7.13 2001年Solectron的全球定位和职能 239

7.5 典型的ODM和北美合同制造商:在价值链范围、产品/顾客范围和地理范围上的比较 242

7.6 1993—1999年五个最大的台湾ODM供应商和北美电子合同制造商的收益 243

东亚的汽车部件生产商 244

7.14 1999—2010年目前和未来亚洲国家汽车销售情况 245

7.15 1998年部分经济体中汽车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246

7.16 东盟四国中由日本制造商生产和进行贸易的汽车部件 247

7.7 汽车制造:从部件到模块再到系统 249

开放与竞争 251

第8章 信息和通讯技术在东亚地区的未来成长 257

8.1 1999—2000年东亚地区人均个人电脑拥有量 258

电子产品生产及其在东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258

8.1 东亚地区各国互联网用户上网地点分布情况 260

ICT在生产率和竞争力方面所起的作用 261

8.2 有关ICT的应用、政策及能力方面的指标 262

8.3 几个选定的东亚国家电信部门的业务框架 263

8.4 ICT领域的投资及生产与国内总产品与生产率增长的关系 265

ICT生产和应用进程中的政府支持 267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一些措施 273

8.5 1990年和1999年3分钟市话价格表 280

利用ICT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 284

结论 288

第9章 东亚的未来之路 295

跨区域经验 296

展望:10项政策要点 298

参考文献 303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