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物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模型与生化机制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模型与生化机制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模型与生化机制PDF电子书下载

生物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兰州,陈杰,柴中林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44376
  • 页数:164 页
图书介绍:采用野外样方调查和不同的肥、水试验分析、自制的系列微型人工气候箱内不同光、温处理试验、各自不同的蛋白质和核酸光吸收值的测定分析等方法进行了由表征到机理的综合多层次研究,首次确立了高山草地32个参试植物种群的生态适应对策属性,依此建立起趋活性、趋中性和趋惰性生态适应对策模型,并进行了数学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草地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的发生主要是源于从RNA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中,这一结果初步说明了高山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形成的过程是:1)受DNA控制转录的RNA是形成植物种群诸类生态适应对策的基石,2)受高含量核酸(DNA和RNA)控制生成的兼型蛋白是形成不同生态适应对策的内动力,3)环境因子不同量的干扰是形成不同生态适应对策的外动力。第一次报道了兼型峰值蛋白质既植物种群稳定的基础, 也是进一步形成趋中对策、趋活性和趋惰性生态适应对策植物的载体。初步定义了所划分的三类植物种群的生态适应对策及意义。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模型与生化机制》目录

序 1

前言 1

第1章 绪论 1

目录 1

1.1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研究简评 3

1.1.1 植物生态适应对策研究初期阶段 4

1.1.2 植物群落生态适应对策研究发展阶段 5

1.1.3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系统分析方法论阶段 7

1.2 试验区概况、材料与方法 12

1.2.1 试验区概况 12

1.2.2 材料与方法 13

1.2.3 数据分析方法 17

第2章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研究 26

2.1 天然草地不同植物种群在生物量上的动态反应 27

2.2 不同放牧强度下草地植物生物量调查结果 29

2.3.1 不同施氮处理下植物种群生物量调查结果 31

2.3 天然草地小区样方试验 31

2.3.2 不同施磷处理下植物种群生物量调查结果 32

2.3.3 不同施钾处理下植物种群生物量调查结果 34

2.3.4 不同灌溉处理下植物种群生物量调查结果 36

2.3.5 天然草地小区样方植物种群对施肥和灌溉适应性总评 37

2.4 草地植物种群生物量的综合评判及生态适应对策模型 38

2.5 植物种子萌发对温度的适应特点 41

2.6 植物适应对策中的微弱电信号特征 43

2.6.1 松树微弱电波信号振荡波形 43

2.6.2 松树微弱电波信号振荡周期 43

2.7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的形态特征分析 45

2.7.1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的外部形态特征 45

2.7.2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的内部形态变异 46

2.7.3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的内部超微结构变异 47

3.1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分析 48

3.1.1 植物种群生态适应对策动态模型分析 48

第3章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的数学模型分析 48

3.1.2 模型中植物趋中生态适应对策的实践 53

3.1.3 植物趋中生态适应对策 56

3.2 植物种群趋中生态适应对策模型的求证 59

3.2.1 植物趋中生态适应对策值的随机过程分析 59

3.2.2 植物个体叶序对策模型求解 61

3.2.3 最优叶序角 76

3.2.4 对四个叶序角的模糊数学分析 82

第4章 植物种群适应对策的生化特性分析 86

4.1 植物种群蛋白质的适应特点 86

4.1.1 植物种群成熟叶片内蛋白质积分面积的适应特点 87

4.1.2 植物种群幼苗叶片内蛋白质积分面积的适应特点 92

4.2 植物种群核酸的适应对策 95

4.2.1 植物种群RNA含量的适应特点 95

4.2.2 植物种群DNA含量的适应特点 101

4.3 结论 108

附:植物种群适应对策的模型分析及生化机制研究(英文综述) 111

A.1.1 A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the mediotaxis in the ecological adaptive strategic of plants by stochastic process 112

A.1 AN ANALYSIS ON MODELS OF MATHEMATICS 112

A.1.2 A mathematical model used on plants with alternate leaf patterns 115

A.1.3 A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phyllotaxis angles 122

A.1.4 A fuzzy mathematics study on the optimal phyllotaxis angles 129

A.2 A STUDY ON WEAK SIGNAL FOR PINUS TABULAEFORMIS AND P.BUNGEANA 133

A.2.1 Materials and methods 134

A.2.2 Results and discussion 135

A.3.1 A phylogeny study on a[Co(en)3]3+ inserted in the DNA of 3 species in Rhododendron used CHI660 electrochemical workstation 136

A.3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ON DNA OF PLANTS 136

A.3.2 Studies on a novel growth promoter on the dryland shrub Caragana korshinskii Kom 144

A.4 ANALYSIS ON BIOLOGICAL CHAR ACTERS OF THE ADAPTIVE STRATEGY OF PLANTS 149

A.4.1 Total proteins of adaptive strategy at plants 150

A.4.2 Total proteins of the adaptive strategy of seedling plants 152

A.4.3 Total RNA of the adaptive strategy of plants 154

A.4.4 Total DNA of the adaptive strategy in plants 156

参考文献 1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