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PDF电子书下载

文学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向远著
  • 出 版 社: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535527922
  • 页数:413 页
图书介绍:
《中日现代文学比较论》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思潮比较论 19

第一节 启蒙主义 20

一、中日启蒙主义文学的关联 20

二、对政治小说及其功用的不同认识 22

三、不同认识产生的原因 26

四、创作上的差异 29

五、政治小说对两国文学发展的不同影响 31

第二节 早期写实主义 33

一、中国的早期写实主义与日本的写实主义 33

二、《小说神髓》与中国的写实主义 36

三、对《小说神髓》局限性的超越 38

四、中日写实主义的相似、相关和对应 44

第三节 浪漫主义 46

一、作为中西浪漫主义之中介的日本浪漫主义 46

二、直接影响:现代恋爱观和贞操观 53

三、中日浪漫主义的几点平行比较 58

第四节 自然主义 61

一、日本:中国接受自然主义的重要渠道 61

二、中日自然主义的不同命运 63

三、对“客观”、“真实”的不同理解 65

四、人性观上的分歧 67

五、“黑色的悲哀”或“幻灭的悲哀” 70

第五节 唯美主义 74

一、中国接受日本唯美主义的环境和条件 74

二、对中国作家创作上的影响 79

三、影响的阈限 85

第六节 新浪漫主义 86

一、“新浪漫主义”及其在欧洲的含义 86

二、“新浪漫主义”在日本的内涵和它对中国的影响 88

三、对“新浪漫主义”的历史定位 91

四、概念的困境及其消亡 96

第七节 普罗文学 97

一、中日普罗文学的起源及作者的阶级出身 98

二、中日普罗文学的理论斗争 102

三、中日普罗文学的创作实践 104

第二章 流派比较论 110

第一节 鸳鸯蝴蝶派与砚友社 110

一、相关性及其比较研究的价值 110

二、相似或相同的背景 112

三、相同的创作题材、目的和方法 116

四、日本对砚友社文学的评价及对我们的启示 122

第二节 鲁迅 周作人与白桦派 124

一、“反战”论及其背后 125

二、人道主义与极端个人主义 129

三、爱:给予的·抢夺的·本能的 133

一、一种奇特的接受现象 138

第三节 新理智派、芥川龙之介与中国现代文学 138

二、中国现代文学的理智色彩与芥川的理智主义 142

三、主观性、情感性与旁观者的冷静 146

第四节 中日新感觉派 150

一、一个误解 151

二、三个混同 154

三、四个偏离 160

四、几点辨正 166

第五节 中国乡土文学与日本农民文学 167

一、自发时期:五四乡土文学与日本早期农民文学 169

二、自觉时期:京派作家的乡土文学与日本的农民文学运动 173

三、变异时期:日本农民文学的变质,中国“乡土”文学概念的置换及抗日倾向 177

第六节 战国策派与日本浪漫派 182

一、对于古典的研究及其不同态度 183

二、貌合神离的近代文化观 186

三、形同实异的战争观 188

四、文学评论与美学主张 190

一、尖锐对立和互为依存 195

第七节 侵华文学与抗日文学 195

二、侵华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199

三、抗日文学中的日本士兵的形象 203

第三章 文论比较论 210

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艺理论与日本现代文艺理论 210

一、日本现代文艺理论的特点 211

二、中国文坛对日本现代文论的接受及其特点 214

三、对中国现代文论影响较大的几位日本文论家 218

一、中日两国小说的题材类型及类型理论 223

第二节 小说题材类型理论 223

二、几种题材类型及其关联 226

三、题材的转型、变革及其问题 231

第三节 鲁迅与夏目漱石的“余裕”论 234

一、夏目漱石的“余裕”论 234

二、鲁迅对漱石的“余裕”论的共鸣与借鉴 236

三、鲁迅的“余裕”论对漱石“余裕”论的超越 241

一、日本文坛的“杂文”及其含义 244

第四节 鲁迅杂文理论与日本杂文 244

二、鲁迅杂文观念的形成演变与日本的杂文理论 245

三、“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 248

第五节 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日本文论 255

一、“人的文学” 255

二、“平民文学”与“贵族文学” 259

三、“余裕”论、“游戏”论与“闲适”文学观 264

第六节 厨川白村和中国现代文艺理论 267

一、厨川自村《苦闷的象征》及其理论独创性 267

二、中国现代文论何以接受厨川白村的强烈影响 272

三、《苦闷的象征》与中国现代作家的文学观及中国现代文论的建设 275

第七节 胡风和厨川白村 279

一、胡风接受厨川白村的内在必然性 279

二、厨川白村的“两种力”与胡风的主观、客观 282

三、胡风的“精神奴役的创伤”与厨川白村的“精神底伤害” 286

第一节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派剧 291

第四章 创作比较论 291

一、早期话剧的戏剧功能的转型与日本的“壮士剧”、“书生剧” 292

二、创作方法的转型与日本新派剧的写实主义 296

三、戏剧形态的转型和日本新派剧的悲剧 300

第二节 田汉的话剧创作与日本新剧 303

一、田汉早期的戏剧活动与日本剧坛 303

二、“灵肉生活之苦恼”与有岛武郎 厨川白村 305

三、理智—情感的相克与菊池宽 308

四、社会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矛盾及田汉对菊池宽的超越 312

第三节 郁达夫 郭沫若与“私小说” 315

一、影响郁达夫 郭沫若的日本“私小说”:流派还是文体 315

二、封闭的自我与社会的自我 319

三、自我的忏悔与自我的辩白 322

第四节 鲁迅与芥川龙之介、菊池宽的历史小说 326

一、“历史小说”与“历史的小说” 326

二、现实性与超现实性 329

三、具体性与抽象性 330

四、国民性与“人间性” 333

第五节 鲁迅的散文诗《野草》与夏目漱石的《十夜梦》 336

一、《野草》、《十夜梦》与鲁迅 夏目漱石的散文诗的文体意识 336

二、述梦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341

三、共同的东方佛教文化底蕴 344

第六节 中国的小诗与日本的和歌俳句 347

一、和歌、俳句与中国现代小诗直接间接的关系 347

二、和歌、俳句对小诗产生影响的诸种原因 349

三、影响的侧面:短小的诗型,简洁的象征,朴素、自然、天真的风格 351

第七节 中国的小品文与日本的写生文 359

一、中日文坛的几个文体概念及其联系 359

二、小品文与写生文的题材 363

三、小品文与写生文的“趣味” 366

附录一:80年代以来有关中日现代文学比较研究的中文文献目录 371

附录二:人名索引 396

后记 4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