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高中语文双基效率手册  各版教材通用
高中语文双基效率手册  各版教材通用

高中语文双基效率手册 各版教材通用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嘉佳等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63915419
  • 页数:485 页
图书介绍:《中学创新教育双基效率手册》是一套为中学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和相当学习程度的社会读者编写的工具书性质的中学基础知识手册。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教育与发展——创新人才的整合研究》成果之一,本丛书从中学教育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出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力图在创新教育这一大的历史进程中有所贡献。书中依据新课标,根据中学生年龄特点与普遍的思维结构,把中学各学科的基础知识充分整合,进行了全面梳理。本书是其中的高中语文分册。
《高中语文双基效率手册 各版教材通用》目录

2.音节和音素 1

3.辅音和元音 1

目录 1

第一部分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及运用第一章 语音 1

第一节 语音概说 1

(一)语言和现代汉语 1

(二)基本概念简介 1

1.语言的三要素 1

3.韵母表 2

2.声母表 2

第二节 《汉语拼音方案》介绍 2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构成 2

1.字母表 2

1.声母韵母声调零声母 3

(三)相关知识链接 3

4.声调符号 3

5.隔音符号 3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和作用 3

1.拼音的大写 4

(一)汉语注音相关知识及运用 4

2.韵头韵腹韵尾 4

3.反切 4

第三节 汉语注音、读音相关知识及运用 4

1.音变 5

(二)汉语读音相关知识及运用 5

2.拼音的连写和分写 5

2.停顿 8

3.重音 9

3.多音多义字的错读 10

2.形近字的错读 10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10

(一)考纲透视 10

(二)常见误区 10

1.形声字的错读 10

(四)高考典型题精解 11

5.分辨语体色彩以辨别读音 11

4.同义多音字的错读 11

5.难读字的错读 11

(三)应考对策 11

1.摒弃“形声字读半边”的观念,但要适当利用声旁 11

2.辨清字形以辨别读音 11

3.考查词性词义以辨别读音 11

4.结合语境以辨别读音 11

附录一 中学生易错字音汇编 13

附录二 常见多音字辨析 16

附录三 常见易错读成语集录 23

1.汉字的造字法(六书) 26

(二)基本概念简介 26

第二章 汉字 26

第一节 汉字概说 26

(一)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特点 26

2.汉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27

2.查中古音读 28

1.查上古音读 28

3.汉字的偏旁和部首 28

4.简化字、繁体字和异体字 28

5.同音字、多音字和形似字 28

第二节 常用汉字工具书简介 28

(一)可用于查字音的工具书 28

1.查找现代汉语常用字词 29

(三)可用于查找字义的工具书 29

3.查普通话读音 29

(二)可用于查字形的工具书 29

1.查甲骨文 29

2.查金文 29

3.查篆书 29

4.查隶书 29

5.查草书 29

6.查楷书 29

7.查简化字 29

8.查异体字 29

9.综合性查检 29

附录 几种字典常用符号的含义 30

2.查找古代汉语常用字词 30

1.据义定形是根本 31

(三)应考对策 31

第三节 高考专题指导 31

(一)考纲透视 31

(二)常见误区 31

(四)高考典型题精解 32

4.词中(包括短语)用字看结构 32

2.形声字辨析看形旁 32

3.形似字集中辨异同 32

附录一 常见易混字例析汇编 34

附录二 历年高考出现的易混词语(包括短语)集录参考(1991—2004) 36

1.句号 40

(一)句末点号 40

第三章 标点符号 40

第一节 标点符号概说 40

(一)标点符号的定义和重要性 40

(二)现代汉语常用标点符号的种类和作用 40

第二节 点号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40

2.问号 42

3.叹号 44

1.逗号 46

(二)句内点号 46

2.顿号 47

3.分号 49

4.冒号 50

1.引号 51

第三节 标号的用法和注意事项 51

2.括号 52

3.破折号 54

4.省略号 56

6.连接号 57

5.着重号 57

8.书名号 58

7.间隔号 58

(三)应考对策 59

(二)常见误区 59

9.专名号 59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59

(一)考纲透视 59

(四)高考典型题精解 60

附录 常用标点符号书写位置简介 61

3.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和半自由语素 62

2.单音节语素、双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62

第四章 词汇 62

第一节 语素和词 62

(一)语素及其分类 62

1.什么是语素 62

3.词根与词缀 63

2.单纯词与合成词 63

(二)词及词的构成 63

1.什么是词 63

2.主观性 64

1.客观性 64

4.语汇与词 64

第二节 词义与常用释词方法简介 64

(一)词义 64

(二)词义的性质 64

1.单义词与多义词 65

(三)词义的类聚 65

3.概括性 65

4.社会性 65

(四)常用释词方法简介 66

2.同义词与反义词 66

2.成语的特点 67

1.什么是成语 67

第三节 熟语 67

(一)成语 67

(二)惯用语 68

4.成语的结构 68

3.成语的来源 68

(五)歇后语 69

(四)格言 69

(三)谚语 69

3.具体用法辨异 70

2.色彩意义辨异 70

第四节 正确使用词语 70

(一)正确辨析同义词 70

1.词汇意义辨异 70

2.掌握常见虚词(尤其是关联词)的固定搭配形式 71

1.了解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71

(二)正确使用虚词 71

4.不要滥用虚词 72

3.掌握虚词在句中的正确位置 72

(一)考纲透视 73

第五节 高考专题指导 73

(三)正确使用成语 73

1.准确把握成语的意义 73

2.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 73

3.辨别成语的使用范围和对象 73

(四)高考典型题精解 74

3.重视积累,强化训练 74

(二)常见误区 74

(三)应考对策 74

1.大量阅读 74

2.强化语境意识 74

附录一 常见易混词语(包括成语)辨析集录 76

附录二 历年高考出现的成语错用句子汇编(1992年—2004年) 90

1.名词 94

(二)实词的分类 94

第五章 语法 94

第一节 词类 94

(一)词的分类 94

2.动词 95

6.代词 96

5.量词 96

3.形容词 96

4.数词 96

1.副词 97

(三)虚词的分类 97

7.叹词 97

8.拟声词 97

4.助词 98

3.连词 98

2.介词 98

3.动宾短语 99

2.偏正短语 99

5.语气词 99

(四)词的兼类 99

第二节 短语 99

(一)短语的定义和分类 99

1.联合短语 99

13.“所”字短语 100

12.“的”字短语 100

4.主谓短语 100

5.动补短语 100

6.复指短语 100

7.连谓短语 100

8.兼语短语 100

9.方位短语 100

10.介宾短语 100

11.量词短语 100

(一)句子的定义和分类 101

第三节 句子 101

14.比况短语 101

(二)如何划分短语层次 101

1.逐层组合法 101

2.逐层切分法 101

3.宾语 102

2.谓语 102

(二)句子的成分 102

1.主语 102

6.补语 103

5.状语 103

4.定语 103

7.独立成分 104

1.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105

(三)单句 105

2.几种特殊的单句句式 106

3.单句的结构分析 108

1.复句的分类 109

(四)复句 109

1.修改病句的原则 111

(五)修改病句 111

2.紧缩复句 111

3.多重复句及其分析 111

3.常见病句类型 112

2.修改病句的方法 112

(四)高考典型题精解 115

(三)应考对策 115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115

(一)考纲透视 115

(二)常见误区 115

附录 常见的数字误用现象集录 117

(一)语言简明 119

第一节 语言表达的三个基本要求 119

第六章 修辞 119

1.上下文的话题要统一 120

(二)语言连贯 120

3.上下文的内容要符合事理 121

2.上下文的色彩、气氛、视角要统一 121

2.注意交际对象 122

1.注意表达目的 122

4.上下文的句式要相互呼应 122

(三)语言得体 122

5.注意谦辞和敬辞 123

4.注意文体、语体特点 123

3.注意适应场合 123

(一)长句和短句 124

第二节 句式的选择及变换 124

(二)整句与散句 125

(四)肯定句与否定句 126

(三)主动句与被动句 126

(六)不同语气的各种句式 127

(五)常式句与倒装句 127

1.比喻 128

(一)中学生需熟练掌握的八种修辞格 128

第三节 修辞格及其运用 128

2.比拟 129

4.夸张 130

3.借代 130

6.排比 131

5.对偶 131

1.反复 132

(二)其他常见修辞格 132

7.设问 132

8.反问 132

3.双关 133

2.层递 133

8.对比 134

7.拈连 134

4.反语 134

5.仿词 134

6.婉曲 134

1.修辞格的连用 135

(三)修辞格的特殊用法 135

9.顶真 135

10.回环 135

11.映衬 135

12.通感 135

(二)常见误区 136

(一)考纲透视 136

2.修辞格的套用 136

3.修辞格的兼用 136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136

(四)高考典型题精解 137

(三)应考对策 137

(三)现代散文 140

(二)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140

第二部分 文学常识与文化常识 140

第一章 文学体裁 140

第一节 散文 140

(一)基本概念 140

5.小品文 141

4.游记 141

(四)散文的分类 141

1.叙事散文 141

2.抒情散文 141

3.写景散文 141

(五)散文中的特殊样式 141

1.报告文学 141

2.特写 141

3.速写 141

3.南北朝时期 142

2.两汉与魏晋时期 142

6.随笔 142

第二节 诗歌 142

(一)基本概念 142

(二)诗歌的特点 142

(三)我国古代诗歌的发展线索 142

1.先秦时期 142

2.按表现的内容来分 143

1.按表现手法来分 143

4.唐宋时期 143

5.元明清时期 143

(四)诗歌的分类 143

3.按诗歌的表现形式来分 144

4.元嘉体 145

3.玄言诗 145

(五)常见的古代诗歌体式 145

1.乐府诗 145

2.太康体 145

8.台阁体 146

7.西昆体 146

5.永明体 146

6.宫体 146

1.发展历程 147

(二)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147

9.公安体 147

第三节 小说 147

(一)基本概念 147

1.小说 147

2.情节 147

3.环境 147

4.叙述方式 147

1.按照篇幅长短分 148

(三)小说的分类 148

2.古代小说的特点 148

2.按小说描写的特定内容分 149

3.按表现形式或手法分 150

1.浓缩地反映现实生活 151

(二)剧本的基本特征 151

第四节 戏剧 151

(一)基本概念 151

1.按作品的内容性质分 152

(三)戏剧的分类 152

2.集中地表现矛盾冲突 152

3.以人物台词推进戏剧动作 152

2.按表演形式分 153

诰 154

(一)公文体 154

3.按作品的长短篇幅分 154

4.按作品所写的题材分 154

第五节 其他文章样式 154

檄文 155

诰命 155

谕 155

诏 155

奏议 155

奏 155

表 155

辩 155

状 155

榜 155

札 155

告示 155

赋 156

曲 156

碑志文 156

(二)史书体 156

编年体 156

纪传体 156

纪事本末体 156

国别体 156

通史 156

断代史 156

(三)文学体 156

乐府 156

说 156

传说 156

寓言 156

骈文 156

(二)命题趋势 157

(一)考纲透视 157

箴铭文 157

序跋文 157

游记 157

原 157

笔记 157

传奇 157

第六节 高考专题指导 157

(三)高考真题精讲 158

2.战国时期 159

1.春秋时期 159

第二章 作家作品简介 159

第一节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159

(一)中国古代作家 159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160

3.两汉时期 160

5.隋唐五代时期 161

6.宋元时期 163

7.明清时期 166

1.先秦时期 169

(二)中国古代作品 169

2.秦汉时期 171

3.魏晋南北朝时期 172

4.隋唐五代时期 173

5.宋元时期 174

6.明清时期 175

1.现代作家 176

(一)中国现当代作家 176

第二节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176

2.当代作家 182

1.诗歌 183

(二)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183

2.小说 184

3.戏剧 186

1.希腊作家 187

(一)外国作家 187

第三节 外国作家作品 187

3.英国作家 188

2.意大利作家 188

4.法国作家 189

5.德国作家 190

6.俄国及前苏联作家 191

7.其他欧美国家作家 192

1.英国 193

(二)外国作家作品 193

8.亚非作家 193

4.德国 194

3.俄国及前苏联 194

2.法国 194

(三)高考真题精解 195

(二)命题趋势 195

5.美国 195

6.其他各国 195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195

(一)考纲透视 195

2.称籍贯 199

1.称斋名 199

第三章 古代文化常识 199

第一节 姓名和称谓 199

(一)姓名,字,号,谥号 199

1.直称姓名 199

2.称字 199

3.称号 199

4.称谥号 199

(二)斋名,籍贯,郡望 199

3.称官地 200

2.称爵名 200

3.称郡望 200

(三)官名,爵名,官地 200

1.称官名 200

3.敬称 201

2.谦称 201

(四)兼称,谦称,敬称,贱称 201

1.兼称 201

3.不同的朋友关系之间的称谓 202

2.职业的称谓 202

4.贱称 202

(五)特殊称谓 202

1.百姓的称谓 202

(五)以作者名号命名 203

(四)以书斋名命名 203

4.年龄的称谓 203

第二节 作品命名 203

(一)以作者姓名命名 203

(二)以官爵命名 203

(三)以谥号命名 203

第三节 地理名称 204

(九)以帝王年号命名 204

(六)以作者字命名 204

(七)以居官地或居住地命名 204

(八)以出生地命名 204

(三)纪日法 207

3.时节纪月法 207

第四节 天文历法 207

(一)纪年法 207

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 207

2.年号纪年法 207

3.干支纪年法 207

4.年号干支兼用法 207

(二)纪月法 207

1.序数纪月法 207

2.地支纪月法 207

2.地支纪时法 208

1.天色纪时法 208

1.序数纪日法 208

2.干支纪日法 208

3.月相纪日法 208

4.干支月相兼用法 208

(四)纪时法 208

(六)其他星象常识 209

(五)五更 209

(七)历法 211

(一)官职称谓详析 212

第五节 古代官职 212

(三)官职的任免升降 216

(二)三省六部制 216

(一)节日 217

第六节 风俗礼仪 217

(二)风俗常识 218

(三)礼仪常识 219

第七节 文史典籍 222

(二)艺术常识 224

(一)音乐常识 224

第八节 音乐与饮食器用 224

(三)饮食器用 225

第九节 中学生常见典故选析 227

第十节 高考专题指导 230

第一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建议背诵的篇目 231

第四章 名言名句名段 231

(一)现代文部分 243

第二节 高中新课标教材中建议背诵的篇目 243

(二)古文部分 244

(一)现代文名言佳句 252

第三节 其他常见名言佳句 252

(二)文言文名言佳句 256

1.全面复习 268

(三)应考对策 268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268

(一)考纲透视 268

(二)常见误区 268

(四)高考典型题精解 269

4.注意平时的积累 269

2.在默写时注意生僻词和同音字 269

3.注意背诵时的语序 269

(二)高中课本出现的多音字集录 272

3.多音字和异读字的区别 272

第三部分 文言文阅读 272

第一章 语音 272

第一节 多音字 272

(一)多音字的定义 272

1.多音字的定义 272

2.多音字多个语音之间的联系 272

1.通假字异读的含义 274

(二)通假字异读 274

第二节 古今异读 274

(一)词性改变引起的异读 274

1.破读的概念 274

2.常见破读字集录 274

集录 275

2.常见通假字引起的异读 275

2.常见专有名词异读集录 276

1.什么是专有名词 276

(三)专有名词的异读 276

第三节 高考专题指导 277

(二)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 278

6.假借 278

第二章 文字 278

第一节 造字法 278

(一)六书的含义 278

1.指事 278

2.形声 278

3.会意 278

4.象形 278

5.转注 278

2.甲骨文的特点 279

1.甲骨文的定义 279

1.字形与字义的关系 279

2.形声字的形旁与字义的关系 279

第二节 汉字字体的演变 279

(一)甲骨文 279

1.隶书的定义 280

(五)隶书 280

(二)金文 280

1.金文的定义 280

2.金文的特点 280

(三)战国文字(六国文字) 280

1.战国文字的定义 280

2.战国文字的特点 280

(四)小篆 280

1.小篆的定义 280

2.小篆的特点 280

2.假借字的两类 281

1.定义 281

2.隶书的特点 281

(六)楷书 281

1.楷书的定义 281

2.楷书的特点 281

(七)关于书法字体 281

(八)汉字的简化 281

第三节 通假字 281

(一)假借字 281

1.异体字的定义 282

(三)异体字 282

(二)古今字 282

1.定义 282

2.古今字形成的原因 282

3.古今字的形体 282

4.古今字与假借字的关系 282

附录 文言文中常见的通假字 283

2.通假的条件 283

2.异体字的形体类别 283

3.异体字的辨识 283

(四)通假字 283

1.概念 283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295

2.动词的功能 296

1.动词的定义 296

第三章 词汇 296

第一节 实词 296

(一)名词 296

1.名词的定义 296

2.名词的功能 296

(二)动词 296

2.数量词的用法 297

1.数量词的定义 297

(三)形容词 297

1.形容词的定义 297

2.形容词的功能 297

3.古汉语中形容词的特点 297

(四)数量词 297

1.名词活用 298

(五)词类活用 298

3.量词 298

2.动词活用 303

3.形容词活用 304

4.数词活用 306

1.词的本义 307

(二)一词多义 307

第二节 与实词有关的几个问题 307

(一)偏义复词 307

1.偏义复词的定义 307

2.偏义复词的类型 307

3.词义引申的主要方式 308

2.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308

4.词义引申的系统性 309

附录一 高中语文的重点实词 310

2.词义演变的类型 346

1.古今异义的定义 346

(三)古今异义 346

附录二 课本古今异义集录 347

5.构成联绵词的字只是记音符号 354

4.联绵词大都用来描绘声色形状 354

(四)联绵词 354

1.联绵词的性质 354

2.联绵词在语音(古代)上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354

3.非双声叠韵 354

4.疑问代词 355

3.兼词 355

第三节 虚词 355

(一)代词 355

1.人称代词 355

2.指示代词 355

6.特殊代词 356

5.无定代词 356

3.时间副词 357

2.范围副词 357

(二)副词 357

1.程度副词 357

6.频率副词 358

5.否定副词 358

4.情态副词 358

3.为 359

2.以 359

7.谦敬副词 359

(三)介词 359

1.于(於) 359

1.之 360

(四)连词 360

4.与 360

5.用、由、自、从 360

3.以 361

2.与、及 361

5.则 362

4.而 362

1.也 363

(五)语气词 363

6.虽、然、虽然、然而、然则 363

7.如、若、苟、使、令、藉、即、为、微 363

5.哉 364

4.欤(与) 364

2.其 364

3.乎 364

1.代词 365

(一)之 365

6.句尾语气词的连用 365

7.夫、唯 365

附录 常用文言虚词用法(据最新教学大纲要求) 365

1.代词 366

(二)其 366

2.连词 366

3.连词 367

2.语气词 367

(四)以 368

3.语气助词 368

(三)而 368

1.连词 368

2.代词 368

2.连词 369

1.介词 369

1.连词 370

(五)则 370

3.复音虚词 370

(六)于 371

2.副词 371

2.语气词 372

1.介词 372

(七)为 372

3.复音虚词“所以” 373

2.表被动 373

(八)因 373

1.用作介词 373

2.用作连词 373

(九)所 373

1.特殊代词 373

2.连词 374

1.副词 374

(十)者 374

1.代词 374

2.语气词 374

(十一)且 374

1.代词 375

(十三)焉 375

(十二)也 375

2.介词 376

1.语气助词 376

2.语气词 376

3.形容词词尾 376

(十四)乎 376

2.副词 377

1.代词 377

(十五)与 377

1.介词 377

2.连词 377

3.句末语气词 377

(十六)何 377

1.疑问代词 377

2.疑问代词 377

3.副词 377

(十七)乃 377

(一)考纲透视 378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378

3.连词 378

(十八)若 378

1.连词 378

2.第二人称代词 378

3.语气词 378

(三)高考真题精解 379

(二)常见误区 379

2.使用语气副词 381

1.“……者……也”式及其变体 381

第四章 句子 381

第一节 特殊句式 381

(一)判断句 381

(二)被动句 382

4.无标志判断句 382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 382

3.用“之”或“是”帮助宾语前置 383

2.疑问句宾语提前 383

(三)宾语前置句 383

1.否定句宾语提前 383

(五)介词结构后置 384

(四)定语后置 384

4.没有标志的宾语前置 384

5.介词宾语的前置 384

1.主语的省略 385

(六)省略句 385

3.宾语的省略 386

2.谓语的省略 386

6.定语中心语的省略 387

5.兼语的省略 387

4.介词的省略 387

4.表反问语气 388

3.表感叹语气 388

(七)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 388

1.表陈述语气 388

2.表疑问语气 388

2.对比复句 389

1.并列复句 389

第二节 复句 389

(一)联合复句 389

3.顺承复句 390

5.选择复句 391

4.递进复句 391

1.因果复句 392

(二)偏正复句 392

3.假设复句 393

2.转折复句 393

6.表示让步关系 395

5.目的复句 395

4.条件复句 395

(二)常见误区 396

(一)考纲透视 396

(三)多重复句 396

第三节 高考专题指导 396

(三)高考真题精解 397

2.联系文章体裁 398

1.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 398

第五章 句读及翻译 398

第一节 句读 398

(一)句读的含义 398

(二)断句的方法 398

3.通过虚词判断句读 399

5.利用特殊句式断句 401

4.利用实词判断句读 401

4.问号 402

3.感叹号 402

6.利用顶真判断断句 402

7.根据反复判断断句的位置 402

(三)标点的使用 402

1.句号 402

2.逗号 402

1.专有名词 403

(一)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403

5.顿号 403

6.书名号 403

7.冒号、引号 403

第二节 文言文的翻译 403

3.要补出省略 404

2.单音节词 404

1.通假字 405

(二)文言文翻译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405

4.略去多余的词 405

3.特殊句式 406

2.词类活用 406

4.古今异义 407

(一)考纲透视 408

第三节 高考专题指导 408

5.注意古代的文化习惯 408

6.注意直译和意译的关系 408

(三)例题精解 409

(二)常见误区 409

3.赏析举例 411

2.《诗经》的艺术成就 411

第六章 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及综合分析 411

第一节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411

(一)《诗经》 411

1.《诗经》的简要介绍 411

1.汉代乐府民歌 412

(二)汉魏六朝诗歌 412

4.例题 412

2.曹操与建安七子 413

1.格律诗简介 414

(三)以唐诗为代表的格律诗 414

3.陶渊明和田园诗 414

4.南北朝民歌 414

5.例题 414

4.例题 415

3.赏析举例 415

2.唐诗的艺术特色 415

1.简介 417

(四)宋词 417

3.赏析举例 418

2.艺术特色 418

2.艺术特色 419

1.简介 419

4.例题 419

(五)元曲 419

4.例题 420

3.赏析举例 420

3.赏析举例 421

2.艺术特色 421

第二节 古文的鉴赏 421

(一)先秦诸子散文 421

1.简介 421

3.例题 422

2.艺术特色 422

(二)《左传》、《战国策》和《史记》 422

1.简介 422

3.例题 424

2.艺术特色 424

(三)唐宋古文 424

1.简介 424

(二)常见误区 426

(一)考纲透视 426

第三节 高考专题指导 426

(三)高考真题精解 427

3.自然科技类文章阅读的时代特点 429

2.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时代特点 429

第四部分 现代文阅读 429

第一章 绪论 429

第一节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知识 429

(一)现代文阅读的含义、范围 429

(二)现代文阅读的时代特点 429

1.文学作品阅读的时代特点 429

(三)自然科技类文章的阅读思路 430

(二)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思路 430

第二节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阅读思路 430

(一)文学作品的阅读思路 430

(三)自然科技类文章阅读的方法步骤 431

(二)社会科学类文章阅读的方法步骤 431

第三节 现代文阅读的方法步骤 431

(一)文学作品阅读的方法步骤 431

(三)考查的发展趋势 432

3.自然科技类文章的阅读 432

第四节 高考阅读点拨 432

(一)《考试说明》对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总要求 432

1.理解(能力层级B) 432

2.分析综合(能力层级C) 432

3.鉴赏评价(能力层级E) 432

(二)考查的出题方式 432

1.文学作品阅读 432

2.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432

2.小说三要素 434

1.小说的界定 434

第二章 文学作品阅读 434

第一节 文体特征概述 434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434

1.散文的界定 434

2.散文的分类 434

3.散文的基本特点 434

(二)小说的文体特征 434

1.考点透视 435

(一)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435

第二节 理解部分 435

2.解题思路导引 436

1.考点透视 437

(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437

2.解题思路导引 439

(一)分析综合的概念 440

第三节 分析综合部分 440

2.解题思路导引 441

1.考点透视 441

(二)筛选并提取、整合文中的信息 441

2.解题思路导引 442

1.考点透视 442

(三)分析文章结构,把握全文思路 442

2.解题思路导引 443

1.考点透视 443

(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443

1.考点透视 444

(五)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倾向 444

1.考点透视 445

(二)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445

2.解题思路导引 445

第四节 鉴赏和评价部分 445

(一)鉴赏和评价的概念 445

2.解题思路导引 447

1.散文 448

(一)命题趋势 448

第五节 高考专题指导 448

1.选文 449

(三)命题规律 449

2.现代诗歌 449

3.戏剧 449

4.小说 449

(二)命题角度 449

(四)典型真题精解 450

3.未来的试题展望 450

2.题目设计 450

1.考点透视 459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459

第三章 自然科技类文章的阅读 459

第一节 自然科技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459

第二节 理解部分 459

(一)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459

1.考点透视 459

2.解题思路导引 459

2.解题思路导引 460

1.考点透视 461

(二)整合自然科技类说明文中的信息 461

第三节 筛选、整合文章信息;推断、想象文章结论 461

(一)筛选自然科技类文章中的信息 461

1.考点透视 461

2.解题思路导引 461

1.考点透视 462

(三)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462

2.解题思路导引 462

(一)命题规律 463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463

2.解题思路导引 463

(三)典型真题精解 464

(二)命题趋势 464

1.考点透视 473

(二)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473

第四章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阅读 473

第一节 社会科学类文章的文体特征 473

第二节 理解部分 473

(一)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 473

1.考点透视 473

2.解题思路导引 473

2.解题思路导引 474

(一)命题规律 475

第四节 高考专题指导 475

第三节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 475

观点态度 475

1.考点透视 475

2.解题思路导引 475

(三)典型真题精解 476

(二)命题趋势 47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