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西洋政治思想史  上  第7版
西洋政治思想史  上  第7版

西洋政治思想史 上 第7版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翰书著
  • 出 版 社:台湾商务印书馆
  • 出版年份:1981
  • ISBN:
  • 页数:190 页
图书介绍:
《西洋政治思想史 上 第7版》目录

目录 1

第一篇 上古 1

篇上 希腊政治思想 1

第一章 希腊社会与政治概况 1

第一节 社会阶级与奴隶制度 1

第二节 城邦 1

(一)斯巴达 2

(二)雅典 4

第三节 政治变迁情形 5

(二)政治制度的变迁 6

(一)哲学的发达 6

第四节 政治思想发达的原因 6

(三)各种政治制度的并立 7

(四)民主政治的盛行 7

第二章 柏拉图 8

第一节 理想国 10

(一)正义 11

(二)理想国家的概况 11

(甲)国家的起源 12

(乙)阶级的画分 12

(子)画分的依据 12

(丑)如何画分 13

(子)分工的原理 14

(丙)分工的制度 14

(丑)如何分工 15

(丁)哲君 16

(三)实现理想国家的政策 16

(甲)改造社会制度 17

(乙)实行优生政策 19

(丙)改良教育方法 21

(子)初等教育 22

(丑)中等教育 22

(寅)高等教育 23

(四)政治的堕落 25

第二节 政治家 26

(一)真正政治家 27

(甲)对希腊政治当局的批评 27

(乙)真正政治家的条件 27

(丙)人治的理论 28

(二)政体分类 29

(甲)分类标准 30

(乙)六种政体 30

(丙)各种政体的比较 31

第三节 法律论 32

(一)法律观念 33

(甲)法律的目的 33

(戊)习惯法 34

(丁)法律与政府 34

(乙)法律的内容 34

(丙)法律的效力 34

(二)社会制度 35

(甲)婚姻与家庭 35

(乙)财产与阶级 36

(三)政府组织 36

(甲)组织原则 36

(乙)组织概略 38

第四节 柏氏思想与环境的关系 39

(一)苏格拉底的影响 39

(二)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40

(三)希腊美术观念的影响 40

(六)雅典的影响 41

(四)小城邦政治的影响 41

(五)斯巴达的影响 41

(七)个人经历的影响 42

第三章 亚里斯多德 50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52

(一)家庭的起源 52

(二)国家的起源 53

(三)国家与家庭的区别 55

第二节 国家的目的 56

(一)国家的消极条件 56

(二)国家的积极目的 57

(一)公民 58

第三节 国家的组织 58

(二)宪法 59

(甲)何谓宪法 59

(乙)宪法与国家 60

(丙)宪法与政府 61

(三)政体类别 61

(甲)以行使最高权力者的人数及政府目的为标准 61

(乙)以决定参政资格的原则为标准 62

(丙)以政府机关为标准 63

第四节 法律观念 64

(一)法律的客观性 64

(二 )法治优于人治 65

第五节 经济观念 66

(一)奴隶 67

(甲)奴隶是一种工具 67

(乙)奴隶是天生的 68

(丙)奴隶利于受人支配 68

(二)财产 69

(甲)攻击共产主义的理论 70

(乙)财产私有的目的 72

(丙)取得财产的方法 72

(子)自然的方法 72

(丑)非自然的方法 73

(三)家庭 73

第六节 最好的国家 76

(甲)人口 78

(一)人地情况 78

(乙)民质 79

(丙)疆域 79

(丁)地理环境 79

(二)社会基础 80

(甲)各种要素及其分工 80

(乙)中产阶级的优势 80

(三)教育制度 82

(甲)教育目的 83

(乙)教育方法 83

第七节 革命 84

(一)发生革命的原因 84

(甲)政治制度方面 85

(二)防止革命的方法 85

(乙)社会制度方面 86

(丙)教育制度方面 86

第四章 伊璧鸠鲁派与斯多亚派 95

第一节 希腊晚年政治思想的趋向 95

(一)城市国家的没落 95

(二)政治思想的趋向 96

(甲)个人主义的趋向 97

(乙)世界主义的趋向 97

第二节 伊璧鸠鲁派 98

(一)人生的目的 99

(三)国家与法律 100

(二)正义 100

(四)政治生活 101

第三节 斯多亚派 101

(一)自然法 102

(二)人类平等 103

(三)世界主义 104

篇下 罗马政治思想 107

第五章 罗马的政治组织 107

第一节 王政时代 107

第二节 共和时代 108

第三节 帝政时代 110

第一节 政体分类 112

第六章 鲍里贝士 112

第二节 政体循环 113

第三节 制衡原理 115

第七章 谢雪庐 119

第一节 国家论 119

(一)国家是自然发生的 119

(二)国家的基础在正义与公益 120

(三)国家权力得自人民「同意」 120

第二节 政体论 121

(一)政体分类 121

(二)理想政体 121

(三)制衡原理 122

(一)自然法的意义及其发生 123

第三节 自然法 123

(二)自然法的效力 124

(三)自然法与人为法的关系 125

第四节 人类平等 125

第八章 孙尼嘉 127

第一节 自然与人性 128

第二节 自然状态与法律制度 129

(一)自然状态 129

(二)法律制度的发生 130

第三节 帝王权力论 131

第九章 罗马的法学家 133

(二)万民法与自然法不同 135

(一)万民法即自然法 135

第一节 万民法与自然法的关系 135

第二节 国民法的理论 136

第三节 国家权力的来源 136

第二篇 中古 139

第十章 中古政治思想的特质 139

第十一章 圣奥格斯庭 144

第十二章 圣多玛 149

第一节 国家的起源 150

(一)人类社会性与国家 150

(二)政治权力的由来 151

第二节 政体论 152

(一)最好的政体 152

(二)暴君问题 154

第三节 法律观念 155

(一)法律的定义 155

(二)法律的分类 156

(甲)永久法 156

(乙)自然法 156

(丙)人类法 157

(丁)神圣法 157

第四节 政权与教权的关系 158

第十三章 但丁 161

第一节 国家的目的与君政 161

第二节 世界帝国 162

(一)统一的政府 162

(二)和平幸福的善政 163

(三)地方政权 164

第三节 帝王权力论与政教关系 164

第十四章 马塞流 166

第一节 国家论 166

(一)国家的起源 166

(二)国家的目的 167

第二节 法律论 167

(一)法律的制定 167

(二)法律的执行 169

第三节 「全权」与代议制度 170

第四节 国家与教会的关系 171

附录:上册索引 1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