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针灸手册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汉平,吴绍德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43922304
- 页数:606 页
1.1.1 阴阳的基本存在和运动形式 1
1.1.1.1 阴阳的存在形式 1
目录 1
1 基础知识篇 1
1.1 太极和阴阳 1
1.1.1.2 阴阳的正常运动形式 4
1.1.1.3 阴阳的异常运动形式 5
1.1.2 阴阳学说在临床中的应用 6
1.2.2 五行的排列和关系 7
1.2.1 五行的内容和意义 7
1.2 五行 7
1.2.3 五行的类比和衍化 8
1.2.4.1 正常运动——胜复制化 9
1.2.4 五行的运动形式 9
1.2.5 五行的时令关系(王休关系) 10
1.2.4.2 异常运动 10
1.2.6.1 在生理关系上的应用 11
1.2.6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1
1.2.6.3 在诊断及预后关系上的应用 12
1.2.6.2 在病理传变关系上的应用 12
1.2.7 阴阳五行学说的统一关系 13
1.2.6.4 在针灸治疗上的应用 13
1.3.1 《河图》与《洛书》 14
1.3 《河图》、《洛书》与八卦 14
1.3.2 八卦 15
1.4.1 干支的内容和含义 17
1.4 天干与地支 17
1.4.3 六十花甲子及其顺序代号 19
1.4.2 干支的顺序代号与阴阳的再次分割及与五行关系 19
1.4.4 天干地支纳八卦 20
1.4.6 地支配三阴三阳化生六气 21
1.4.5 天干化五运与五门十变 21
1.4.7 十二地支时辰与24小时的关系 22
2.1.1.2 十二经脉的命名 24
2.1.1.1 十二经脉的内容 24
2 经络理论篇 24
2.1 十二经脉 24
2.1.1 一般概念 24
2.1.1.3 十二经脉的分布 25
2.1.1.4 十二经脉的衔接 26
2.1.1.6 十二经脉的组合 28
2.1.1.5 十二经脉的交会 28
2.1.1.7 十二经脉纳干与纳支 30
2.1.1.9 十四经脉之长度 31
2.1.1.8 十二经脉之气血多少 31
2.1.1.11 十二经脉“是动”、“所生病” 32
2.1.1.10 十二经脉所主 32
2.1.2 手太阴肺经 34
2.1.3 手阳明大肠经 36
2.1.4 足阳明胃经 37
2.1.5 足太阴脾经 41
2.1.6 手少阴心经 43
2.1.7 手太阳小肠经 44
2.1.8 足太阳膀胱经 46
2.1.9 足少阴肾经 48
2.1.10 手厥阴心包经 50
2.1.11 手少阳三焦经 52
2.1.12 足少阳胆经 53
2.1.13 足厥阴肝经 56
2.2.1.2 载述源流 58
2.2.1.1 内容与含义 58
2.2 奇经八脉 58
2.2.1 一般概念 58
2.2.1.3 功能作用 59
2.2.2 督脉 60
2.2.3 任脉 63
2.2.4 冲脉(亦名太冲脉) 65
2.2.5 带脉 67
2.2.6 蹻脉 69
2.2.7 维脉 71
2.3.1.1 一般概念 73
2.3.1 十二经别 73
2.3 经别、络脉与经筋、皮部 73
2.3.1.5 手太阳与手少阴经别(四合) 74
2.3.1.4 足阳明与足太阴经别(三合) 74
2.3.1.2 足太阳与足少阴经别(一合) 74
2.3.1.3 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别(二合) 74
2.3.2.2 手三阴络脉 75
2.3.2.1 一般概念 75
2.3.1.6 手少阳与手厥阴经别(五合) 75
2.3.1.7 手阳明与手太阴经别(六合) 75
2.3.2 十五络脉 75
2.3.2.6 任、督脉之络与脾之大络 76
2.3.2.5 足三阴络脉 76
2.3.2.3 手三阳络脉 76
2.3.2.4 足三阳络脉 76
2.3.3.1 一般概念 77
2.3.3 十二经筋 77
2.3.3.2 足三阳经筋 78
2.3.3.4 手三阳经筋 79
2.3.3.3 足三阴经筋 79
2.3.3.5 手三阴经筋 80
2.4 经络的标本、根结、气街与四海 81
2.3.4 皮部 81
2.4.1 十二经标本 82
2.4.2 足六经根结 83
2.4.3 气街与四海 85
2.4.4 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整体关系与临床意义 88
2.5.2 经络间的交会联系 91
2.5.1 经络的分布概况 91
2.5 经络的分布和联系概况 91
2.5.3.2 手足的联系 92
2.5.3.1 前后的联系 92
2.5.3 经络的整体联系 92
2.5.3.4 远近的联系 93
2.5.3.3 表里的联系 93
2.6.1.1 气血营卫的概念 94
2.6.1 运行气血 94
2.5.3.5 左右的联系 94
2.6 经络的基本功能 94
2.6.1.3 卫气的运行 95
2.6.1.2 营气的运行 95
2.6.2 抗御病邪 96
2.6.3 调整虚实 97
2.7.1 经络的病理变化 98
2.7 经络与病因 98
2.6.4 反映症候 98
2.7.2 经络与六淫 99
2.7.4 经络与气血瘀滞、痰饮水湿 102
2.7.3 经络与七情 102
2.8.1.1 络脉色诊法 104
2.8.1 经络皮部望诊法 104
2.8 经络诊断法 104
2.8.1.2 尺诊法 105
2.8.1.4 面部色诊法 106
2.8.1.3 目诊法 106
2.8.2.1 人迎寸口脉诊法 107
2.8.2 经络脉诊法 107
2.8.2.2 三部九候脉诊法 108
2.8.2.3 其他脉诊法 109
3.1.1 腧穴的基本特性 111
3.1 腧穴概论 111
3 腧穴理论篇 111
3.1.3 特定穴 112
3.1.2 腧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12
3.1.4 腧穴主治规律 120
3.1.5 腧穴定位法 121
3.2.1 手太阴肺经穴 126
3.2 十四经穴 126
3.2.2 手阳明大肠经穴 128
3.2.3 足阳明胃经穴 132
3.2.4 足太阴脾经穴 141
3.2.5 手少阴心经穴 146
3.2.6 手太阳小肠经穴 149
3.2.7 足太阳膀胱经穴 153
3.2.8 足少阴肾经穴 167
3.2.9 手厥阴心包经穴 173
3.2.10 手少阳三焦经穴 176
3.2.11 足少阳胆经穴 182
3.2.12 足厥阴肝经穴 192
3.2.13 督脉穴 196
3.2.14 任脉穴 203
3.3.1.1 头颈部穴 210
3.3.1 经外穴标准定位 210
3.3 经外穴 210
3.3.1.2 胸腹部穴 213
3.3.1.3 背部穴 214
3.3.1.4 上肢部穴 216
3.3.1.5 下肢部穴 218
3.3.2.1 头颈部穴 221
3.3.2 备用经外穴 221
3.3.2.2 胸腹部穴 224
3.3.2.3 背部穴 226
3.3.2.4 上肢部穴 227
3.3.2.5 下肢部穴 228
3.4.1 头面部 229
3.4 常用穴位分部取穴 229
3.4.2 颈项部 230
3.4.3 胸部 231
3.4.4 腹部 232
3.4.6 上肢部 234
3.4.5 背腰部 234
3.4.7 下肢部 239
4.1.1.2 选肉节 244
4.1.1.1 选气穴 244
4 临床治疗篇 244
4.1 针灸治疗的一般原则 244
4.1.1 近部选穴法 244
4.1.2.1 中病傍取法(又称内病外取法) 252
4.1.2 远部选穴法 252
4.1.2.3 左病右取,右病左取法 253
4.1.2.2 上病下取,下病上取法 253
4.1.3.2 表里配穴法 255
4.1.3.1 前后配穴法 255
4.1.3 处方配穴法 255
4.1.3.3 上下配穴法 258
4.1.3.5 远近配穴法 259
4.1.3.4 左右配穴法 259
4.1.4.1 肺与大肠 261
4.1.4 辨证施治法 261
4.1.4.2 心与小肠 262
4.1.4.3 心包与三焦 263
4.1.4.5 肝与胆 264
4.1.4.4 脾与胃 264
4.1.4.6 肾与膀胱 265
4.2.1.1 厥证 266
【辨证施治】 266
4.2 内科病证 266
4.2.1 急诊病证 266
4.2.1.2 痉证 268
4.2.1.3 昏迷 270
【辨病治疗】 270
4.2.1.5 休克 271
4.2.1.4 晕厥 271
4.2.1.6 中暑 272
4.2.1.7 惊厥 273
4.2.1.8 破伤风 274
4.2.2.1 感冒 275
【辨证施治】 275
4.2.2 呼吸系统病证 275
4.2.2.2 咳嗽 276
4.2.2.3 哮喘 278
4.2.2.4 肺痨 281
4.2.2.5 流行性感冒 282
【辨病治疗】 282
4.2.2.6 急性支气管炎 283
4.2.2.7 慢性支气管炎 284
4.2.2.8 支气管扩张 285
4.2.2.9 肺炎 286
4.2.2.10 支气管哮喘 287
4.2.2.12 肺结核 288
4.2.2.11 胸膜炎 288
4.2.2.13 呼吸衰竭 289
4.2.3.1 惊悸怔忡 290
【辨证施治】 290
4.2.3 循环系统病证 290
4.2.3.2 心痛 292
4.2.3.3 心律失常 294
【辨病治疗】 294
4.2.3.4 风湿性心脏病 295
硬化性心脏病 297
4.2.3.5 冠状动脉粥样 297
4.2.3.7 心肌炎 298
4.2.3.6 肺源性心脏病 298
4.2.3.9 心包炎 300
4.2.3.8 感染性心内膜炎 300
官能症 301
4.2.3.10 心血管神经 301
4.2.3.11 高血压病 302
4.2.3.12 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303
4.2.3.13 肢端动脉痉挛病 304
4.2.3.14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06
4.2.3.15 多发性大动脉炎 307
4.2.3.16 血栓性静脉炎 308
4.2.3.17 下肢静脉曲张 309
4.2.4.1 腹痛 310
【辨证施治】 310
4.2.4 消化系统病证 310
4.2.4.2 胃痛 311
4.2.4.3 噎膈 313
4.2.4.4 呃逆 314
4.2.4.5 呕吐 315
4.2.4.6 泄泻 317
4.2.4.7 痢疾 319
4.2.4.8 霍乱 321
4.2.4.9 便秘 322
4.2.4.10 胁痛 323
4.2.4.11 黄疸 324
4.2.4.12 鼓胀 326
4.2.4.13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327
【辨病治疗】 327
4.2.4.14 胃炎 328
4.2.4.15 消化性溃疡 331
4.2.4.16 胃下垂 332
4.2.4.17 胃肠神经官能症 333
4.2.4.18 细菌性痢疾 334
4.2.4.19 急性阑尾炎 335
4.2.4.20 肠梗阻 336
4.2.4.21 胆石症 337
4.2.4.22 病毒性肝炎 338
4.2.4.23 肝硬化 339
4.2.4.24 胰腺炎 340
4.2.5.1 水肿 341
【辨证施治】 341
4.2.5 泌尿生殖系统病证 341
4.2.5.2 淋证 342
4.2.5.3 癃闭 344
4.2.5.4 遗精 346
4.2.5.5 阳痿 347
4.2.5.7 慢性肾功能衰竭 349
4.2.5.6 慢性肾炎 349
【辨病治疗】 349
4.2.5.8 泌尿系结石 350
4.2.5.9 尿路感染 351
4.2.5.10 乳糜尿 352
4.2.5.11 女性尿道综合征 353
4.2.5.12 慢性前列腺炎 354
4.2.5.13 前列腺肥大 355
4.2.5.14 男子不育症 356
4.2.6.1 中风 357
【辨证施治】 357
4.2.6 神经系统病证 357
4.2.6.2 痿证 360
4.2.6.3 头痛 362
4.2.6.4 眩晕 364
4.2.6.5 痫证 365
4.2.6.6 脑血管意外 368
【辨病治疗】 368
4.2.6.7 脑动脉硬化 369
4.2.6.8 延髓麻痹 370
4.2.6.9 癫痫 371
4.2.6.11 小舞蹈病 372
4.2.6.10 震颤麻痹 372
4.2.6.12 痉挛性斜颈 373
4.2.6.13 手足徐动症 374
4.2.6.14 三叉神经痛 375
4.2.6.15 面神经麻痹 376
4.2.6.16 面肌抽搐 377
4.2.6.17 截瘫 378
4.2.6.19 遗传性共济失调 380
4.2.6.18 运动神经元疾病 380
4.2.6.20 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381
4.2.6.21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383
4.2.6.22 周围神经炎 384
4.2.6.23 臂丛及其周围神经损伤 385
4.2.6.24 腰骶丛及其周围神经损伤 386
4.2.6.25 肋间神经痛 388
4.2.6.27 周期性麻痹 389
4.2.6.26 重症肌无力 389
4.2.6.28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390
4.2.7.1 癫狂 391
【辨证施治】 391
4.2.7 精神性病证 391
4.2.7.2 郁证 392
4.2.7.3 不寐 394
4.2.7.4 精神分裂症 395
【辨病治疗】 395
4.2.7.5 情感性精神病 397
4.2.7.7 癔病 398
4.2.7.6 强迫性神经症 398
4.2.7.8 神经衰弱 399
4.2.7.9 发作性睡病 400
4.2.7.10 精神发育迟滞 401
4.2.7.11 血管性痴呆 402
4.2.8.1 消渴 403
【辨证施治】 403
4.2.8 内分泌、代谢和血液系统病证 403
4.2.8.2 瘿病 405
4.2.8.3 糖尿病 407
【辨病治疗】 407
4.2.8.4 尿崩症 408
4.2.8.5 单纯性甲状腺肿 409
4.2.8.6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410
4.2.8.7 甲亢性突眼症 411
4.2.8.9 甲状腺肿瘤 412
4.2.8.8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412
4.2.8.10 痛风 414
4.2.8.12 肥胖症 415
4.2.8.11 高血脂症 415
4.2.8.13 贫血 416
4.2.8.1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17
4.2.8.15 白细胞减少症 418
4.3.1 痹证 419
【辨证施治】 419
4.3 骨伤科病证 419
4.3.2 麻木 421
4.3.3 落枕 422
4.3.4 腰痛 423
4.3.5 颈椎综合征 426
【辨病治疗】 426
4.3.6 臂丛神经痛 427
4.3.7 枕神经痛 428
4.3.8 肩部软组织疾病 429
4.3.9 肱骨外上髁炎 431
4.3.10 腕管综合征 432
4.3.11 狭窄性腱鞘炎 433
4.3.13 坐骨神经痛 434
4.3.12 腱鞘囊肿 434
4.3.14 股神经痛 436
4.3.15 股外侧皮神经炎 437
4.3.17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438
4.3.16 膝侧副韧带损伤 438
4.3.19 踝关节扭伤 439
43.18 髌骨下脂肪垫劳损 439
4.3.20 蹠管综合征 440
4.3.21 骨关节炎 441
4.3.22 肋软骨炎 442
4.4.1 疔疮 443
【辨证施治】 443
4.4 外科病证 443
4.4.2 丹毒 445
4.4.3 乳痈 446
4.4.4 乳癣 448
4.4.5 疝气 450
4.4.6 痔疮 451
4.4.7 脱肛 453
4.4.8 浅表脓肿 454
【辨病治疗】 454
4.4.9 急性淋巴管炎 455
4.4.11 急性乳腺炎 456
4.4.10 腹股沟淋巴结炎 456
4.4.13 肛裂 457
4.4.12 乳房囊性增生病 457
4.4.14 直肠脱垂 458
4.5.1 风疹 459
【辨证施治】 459
4.5 皮肤科病证 459
4.5.2 牛皮癣 461
4.5.3 蛇丹 463
4.5.5 神经性皮炎 465
4.5.4 荨麻疹 465
【辨病治疗】 465
4.5.6 银屑病 466
4.5.7 湿疹 468
4.5.8 皮肤瘙痒病 469
4.5.10 疣病 471
4.5.9 带状疱疹 471
4.5.11 冻疮 472
4.5.12 过敏性紫癜 473
4.5.13 红斑性肢痛症 474
4.5.14 多形性红斑 475
4.5.16 玫瑰糠疹 476
4.5.15 局限性盘状红斑狼疮 476
4.5.17 脱发 477
4.5.18 皮脂溢性皮炎 478
4.5.19 寻常性痤疮 479
4.5.20 酒渣鼻 480
4.5.21 黄褐斑 481
4.5.22 硬皮病 482
4.6.1 月经不调 483
【辨证施治】 483
4.6 妇科病证 483
4.6.2 痛经 485
4.6.3 闭经 487
4.6.4 崩漏 488
4.6.5 带下病 490
4.6.6 阴挺 492
4.6.7 阴痒 493
4.6.8 妊娠恶阻 495
4.6.9 乳少 496
4.6.10 绝经前后诸证 498
4.6.11 盆腔炎 499
【辨病治疗】 499
4.6.12 子宫颈炎 500
4.6.13 子宫肌瘤 501
4.6.15 妊娠呕吐 502
4.6.14 外阴白斑病 502
4.6.16 妊娠水肿 503
4.6.17 不孕症 504
4.6.19 产力异常 505
4.6.18 胎位不正 505
4.6.20 分娩疼痛 506
4.6.22 产后宫缩乏力 507
4.6.21 产后宫缩痛 507
4.6.23 乳汁不断 508
4.7.1 急慢惊风 509
【辨证施治】 509
4.6.24 更年期综合征 509
4.7 儿科病证 509
4.7.2 顿咳 511
4.7.3 小儿泄泻 513
4.7.4 疳积 516
4.7.5 小儿遗尿 517
4.7.6 五迟、五软 518
【辨病治疗】 520
4.7.7 小儿惊厥 520
4.7.8 百日咳 520
4.7.9 婴儿腹泻 521
4.7.10 脑性瘫痪 521
4.7.11 小儿多动症 524
4.7.12 猩红热 526
4.7.13 婴幼儿口炎 527
4.7.14 白色念珠菌口炎 528
4.7.15 流行性腮腺炎 529
4.8.1 眼科病证 531
【辨证施治】 531
4.8.1.1 目赤肿痛 531
4.8 五官科病证 531
4.8.1.2 雀目 532
4.8.1.3 能近怯远症 534
4.8.1.4 青盲 535
4.8.1.5 偏视 536
4.8.1.6 上胞下垂 538
4.8.1.7 针眼 539
【辨病治疗】 540
4.8.1.8 病毒性角膜炎 540
4.8.1.9 电光性眼炎 541
4.8.1.10 近视 542
4.8.1.11 白内障 542
4.8.1.12 视神经萎缩 543
4.8.1.13 视神经炎 543
4.8.1.14 心性视网膜炎 544
4.8.1.15 视网膜动脉栓塞 545
4.8.1.16 视网膜色素变性 545
4.8.1.17 青光眼 546
4.8.1.18 麻痹性斜视 546
4.8.1.19 上睑下垂 547
4.8.1.20 麦粒肿 547
【辨证施治】 548
4.8.2.1 耳鸣耳聋 548
4.8.2 耳科病证 548
【辨病治疗】 550
4.8.2.2 聋哑(附耳聋) 550
4.8.2.3 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551
4.8.2.4 耳硬化症 552
4.8.2.5 膜迷路积水 553
【辨证施治】 554
4.8.3.1 鼻渊 554
4.8.3 鼻科病证 554
【辨病治疗】 555
4.8.3.2 鼻炎 555
4.8.3.3 急慢性鼻窦炎 556
【辨证施治】 557
4.8.4.1 咽喉肿痛 557
4.8.4 咽喉科病证 557
【辨病治疗】 559
4.8.4.2 急慢性咽炎 559
4.8.4.3 急慢性喉炎 560
4.8.4.4 急慢性扁桃体炎 561
4.8.4.5 喉麻痹性疾病 562
4.8.4.6 癔病性失音 563
4.8.4.7 咽感觉异常 564
【辨证施治】 565
4.8.5.1 牙痛 565
4.8.5 口腔科病证 565
【辨病治疗】 566
4.8.5.2 牙龈炎 566
4.8.5.3 口疮 567
4.8.5.4 扁平苔癣 568
4.8.5.5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 568
【辨证施治】 569
4.9.1 奔豚气 569
4.9 其他病证 569
4.9.2 脚气 570
【辨病治疗】 572
4.9.3 疟疾 572
4.9.4 恶性肿瘤 573
4.10 针灸在临床上的其他应用 574
4.10.1 改善放射反应 574
4.10.2 促进骨折愈合 575
4.10.3 戒烟 576
4.10.4 解除中毒反应 577
4.10.5 抗输血输液反应 577
4.10.6 延缓衰老 578
4.10.7 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579
4.10.8 在消化道X线检查中的应用 580
5.1.2 针刺麻醉对象的选择 582
5.1.1 针刺麻醉的适应范围 582
5.2 针刺麻醉的具体方法 582
5.1 总则 582
5.针刺麻醉篇 582
5.2.1 手术前准备 583
5.2.2 穴位的选配 584
5.2.3 针麻的刺激方法 585
5.2.4 辅助药物的应用 586
5.3 主要针麻手术简介 587
5.3.1 颅脑手术 587
5.3.2 眼科手术 588
5.3.3 咽喉手术 589
5.3.4 鼻耳部手术 590
5.3.5 口腔手术 591
5.3.6 颌面部手术 591
5.3.7 甲状腺手术 593
5.3.8 颈部肿块切除、颈部淋巴结摘除术 593
5.3.9 气管切开术 594
5.3.10 肺切除手术 594
5.3.11 心脏二尖瓣分离术 596
5.3.12 胃大部切除术 597
5.3.13 脾切除术 599
5.3.14 阑尾切除术 600
5.3.15 腹股沟疝修补术 601
5.3.16 经腹结扎输卵管术 602
5.3.17 剖腹产术 602
5.3.18 卵巢囊肿摘除术 603
5.3.19 肾移植手术 603
5.3.20 颈椎手术 604
5.3.21 腰椎手术 604
5.3.22 上肢手术 605
5.3.23 下肢手术 605
- 《Maya 2018完全实战技术手册》来阳编著 2019
- 《高等教育双机械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高等学校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手册 第5版》吴宗泽,罗圣国,高志,李威 2018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战略情报 情报人员、管理者和用户手册》(澳)唐·麦克道尔(Don McDowell)著 2019
- 《实用内科手册》黄清,阮浩航主编 2016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
- 《同仁眼科手册系列 同仁儿童眼病手册》付晶编 2018
- 《环境噪声监测实用手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编 2018
- 《高度关注物质(SVHC)毒性手册 上》顾爱华主编 2019
- 《吉他宝典 吉他手超级手册 上》姜伟主编;汶麟,姚林,杜新春,赖康康,朱家明,克尔曼副主编 2018
- 《钒产业技术及应用》高峰,彭清静,华骏主编 2019
- 《现代水泥技术发展与应用论文集》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编 2019
- 《近代世界史文献丛编 19》王强主编 2017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Prometheus技术秘笈》百里燊 2019
- 《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水利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成果 设施农业工程技术》赵英编 2018
- 《药剂学实验操作技术》刘芳,高森主编 2019
- 《林下养蜂技术》罗文华,黄勇,刘佳霖主编 2017
- 《脱硝运行技术1000问》朱国宇编 2019
- 《催化剂制备过程技术》韩勇责任编辑;(中国)张继光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