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夏从亚,孙淑凤主编
  • 出 版 社: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3608540
  • 页数:282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新时期的社会矛盾下一篇:哲学通信
《马克思主义哲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

一、哲学是理论形态的世界观 1

二、哲学的社会功能 5

三、哲学基本问题 7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与发展 1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根据和思想前提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6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 1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时代的历史命运 25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现时代面临的挑战 25

二、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 28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31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31

一、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1

二、物质的根本属性 34

三、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37

第二节 意识及其能动作用 40

一、意识的形成 40

二、意识的本质 42

三、意识的能动作用 44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6

一、世界是多样性的物质统一体 46

二、一切从实际出发 48

三、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一致性 49

第三章 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 51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51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51

二、事物的永恒发展 55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 59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59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62

三、矛盾普遍性、特殊性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65

第三节 质量互变规律 69

一、事物的质、量、度 69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71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73

第四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75

一、辩证的否定观 75

二、否定之否定 77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9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 81

第一节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81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81

二、认识的产生 85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过程 94

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94

二、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99

三、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102

四、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04

一、真理及其发展 107

第三节 认识的真理性 107

二、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114

三、认识论与思想路线 120

第五章 认识世界的辩证方法 126

第一节 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 126

一、思维方式的本质 126

二、思维方法及其在认识活动中的地位 129

一、归纳和演绎 132

第二节 辩证思维方法 132

二、分析和综合 134

三、抽象和具体 136

第三节 科学思维的一般方法 137

一、系统方法 137

二、信息方法 139

三、控制方法 141

第一节 人类社会的产生 144

一、认识社会历史的科学方法 144

第六章 人类社会的基础 144

二、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 148

三、劳动是理解社会发展的钥匙 152

第二节 人类社会的生存环境 153

一、地理环境及其作用 154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157

第三节 人类的自身生产 160

一、人口及其再生产 160

二、人口问题与社会发展 164

第七章 人类社会的结构 169

第一节 社会有机体及结构 169

一、社会是一个有机体 169

二、社会结构的建立 170

三、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分工 173

第二节 社会经济结构 174

一、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 174

二、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和特征 178

一、社会政治结构的内容 181

三、社会经济结构的功能 181

第三节 社会政治结构 181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特征 184

三、社会政治结构的功能 185

第四节 社会文化意识结构 186

一、文化意识结构的内容 186

二、文化意识结构的特征 190

三、文化意识结构的功能 191

四、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192

第八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195

第一节 社会形态及其发展 195

一、社会形态及其发展是有规律的客观过程 195

二、社会形态的发展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199

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是历史的必然 201

第二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一切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03

一、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203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10

三、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217

第三节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18

一、阶级的产生和实质 219

二、阶级斗争的历史作用 22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223

第四节 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224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224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226

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232

一、人的问题的历史争论 235

第九章 人的本质与人权 235

第一节 人的本质 235

二、人的属性与本质 238

三、人的价值及其实现 240

第二节 人的社会历史作用 243

一、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作用 243

二、个人的社会历史作用 247

三、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50

一、人权的本质 252

第三节 人权的本质及其斗争 252

二、人权的历史 254

三、围绕人权问题的斗争 257

第十章 社会进步与人类未来 260

第一节 全球性问题与现代社会发展 260

一、全球性问题的提出及其哲学意义 260

二、全球性问题与人类的未来发展 263

第二节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267

一、社会进步的历史趋势 267

二、人的发展的历史形态 272

三、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发展 273

第三节 从必然走向自由 275

一、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 275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276

三、走向自由王国的必由之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77

主要参考书目 280

后记 2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