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马列毛邓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PDF电子书下载

马列毛邓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顾海良主编
  • 出 版 社: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206026303
  • 页数:630 页
图书介绍:暂缺《莲之梦》简介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命运》目录

目录 2

导论 2

一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特征 2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 2

对时代课题回答中的成就与困惑 5

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历程 10

二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的历程 15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 15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性的贡献 19

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 23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视野 26

三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现实 28

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特点 28

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任务 35

第一章 人类思想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 42

一 资本主义时代变化中的理论纷争 42

产业革命的兴起和生产力的惊人发展 43

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45

德国古典哲学对时代的反思与困惑 48

英国古典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的探索及其局限 54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与对未来社会的猜测 57

二 马克思恩格斯实现的人类思想史上的 61

伟大革命 61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转变的历程 62

探索科学理论的过程 66

科学理论体系的宣言书 82

三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及其发展趋势的思考 93

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 94

对资本主义历史使命及其趋势的辩证分析 100

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105

四 马克思恩格斯晚年留下的重大理论课题 110

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 111

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的发展 115

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和策略 118

第二章 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首次大论争 124

一 19世纪末资本主义时代的变化和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 124

资本主义时代的新变化 124

伯恩施坦对马克思主义的责难 130

第二国际的破产和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挑战 138

卢森堡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探析 143

二 世纪之交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不同思考 143

拉法格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的阐释 149

普列汉诺夫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 154

三 列宁对时代变化的科学分析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160

对前人已有成果的分析 160

对时代发生新变化的科学分析 165

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思考 171

列宁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规划 180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发展新课题的提出及最初探索一 列宁对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180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得失 183

新经济政策的最初实践 186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全新认识 188

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实现 198

中国社会发展需要马克思主义 198

探索中国革命特殊道路的艰难历程 204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 20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 220

卢森堡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思考 227

三 西方国家马克思主义者探索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新理论 227

葛兰西关于革命改造发达资本主义的理论 232

卢卡奇对资本主义的分析与批判 238

第四章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发展及其反思 245

一 斯大林时期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其基本特征 245

经济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 245

政治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 254

二 对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评价和反思 255

苏联模式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初步建立 255

苏联模式的优点与成就 256

苏联模式的弊端与缺陷 262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的原因 271

三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扩展及其影响 274

历史的进步作用不容抹煞 275

存在的问题不能轻视 280

四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改革的兴起及其曲折发展 284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284

苏联的政治体制改革 292

东欧各国的改革进程及其曲折 295

新民主主义蓝图的实现 302

第五章 毛泽东时代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一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 302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307)中国社会 312

主义改造的历史局限性 312

二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艰难历程 320

初步探索的积极成果和潜在趋势 320

从“大跃进”的兴衰到对实事求是的再强调 328

经济平稳发展与政治、文化发展中的“左”的趋向 331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36

毛泽东时代的历史成就和失误 341

三 毛泽东时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经验和教训 341

27年成败得失的原因分析 343

马克思主义在毛泽东时代的历史命运 349

第六章 新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354

一 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及其主要特征 354

新技术革命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 354

新技术革命的主要特征 357

二 对新技术革命社会意义的各种思考 360

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361

新技术革命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368

新技术革命与阶级结构变化及社会革命的新特点 374

三 马克思主义对新技术革命的社会意义的探析 381

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基本观点 381

新技术革命对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83

新技术革命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及变革的作用 391

新技术革命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的意义 397

第七章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及其趋势的新探讨一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回顾 405

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分期 405

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征 408

二 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征及其趋势的不同理解 421

“人民资本主义”理论对资本主义的辩护 422

“混合经济论”对资本主义本质的歪曲 427

“新工业国论”对垄断资本主义性质的认识 431

美国激进学派对现代资本主义的分析 435

三 马克思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新特征及其历史命运的探索 438

法国共产党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分析 438

苏联东欧学者对战后资本主义的论述 444

邓小平对战后资本主义的探讨 458

苏联改革的初期阶段 467

一 苏联东欧的演变过程 467

第八章 苏联东欧演变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命运 467

改革方向的根本变化 473

苏联的加速演变 478

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 484

东欧剧变 486

二 对苏东演变原因的分析 487

苏东演变的经济根源 487

苏东演变的直接原因 493

民族问题与苏联的演变和解体 503

苏联演变的外部因素 507

三 苏东演变与社会主义的现实和未来 512

苏东演变决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失败 512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不可逆转 515

第九章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520

一 中国共产党人对毛泽东晚年理论失误的认识过程 520

庐山会议时期对“左”的指导思想的认识 520

60年代前半期中国共产党人纠“左”的努力 523

“文革”时期对毛泽东理论失误的认识和纠正 530

重树实事求是的旗帜 539

二 伟大的历史转折 539

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546

正确评价毛泽东和反思“文化大革命” 551

三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过程和机制 555

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 555

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机制 56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568

一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57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574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新发展与未来的前途命运 574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582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588

二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与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 609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命运的影响 609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612

开创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新道路 619

满怀信心地走向21世纪 621

结束语 626

后记 62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