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  下
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  下

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 下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金玲主编;赵捷副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2
  • ISBN:7208041393
  • 页数:797 页
图书介绍:
《女性社会学的本土研究与经验 下》目录

传播中女性话语的文化阐释 421

一 421

二 422

三 424

四 426

解读全球资讯网上的台湾女性网站:由网站话语表现看性别与科技之关系 429

一、综述 429

二、相关文献 431

1.网路是女人天地?抑或男人地盘? 431

2.网路与性别的辩证关系 434

三、理论架构与研究问题 436

四、研究方法 438

1.话语分析 438

2.女性网站的选取 439

3.研究方法 440

五、研究发现 442

1.女性网站的权力展现 442

2.女性网站的科技表现 451

六、结论 456

1.讨论 456

2.研究限制与建议 459

女性在新闻中的存在 465

一、研究方法 465

1.抽样说明 465

2.分析单位和版面 466

3.指标 467

二、结果 468

1.频度 468

2.年龄和社会身份 469

3.言论和形象 471

4.作用 472

三、讨论 473

四、结论 475

1.指标 475

2.主要发现 475

部分报刊性与暴力描写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478

一、绪言 478

二、样本的获取和研究方法的确定 478

三、样本的分类与统计 479

四、对女性形象的分析 481

1.女性是性玩物、性对象 481

2.女性是性暴力、性残害的对象 484

3.女性是引起犯罪的始作俑者 488

4.女性是被控制的身体、被物化了的器官和部位 488

五、小结 491

1.女性形象的如此描述肯定和强化了性关系中的角色定型 492

2.女性形象为男性服务并成为赚钱的手段 493

3.色情暴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掩盖了深刻的性别歧视 494

7 婚烟与家庭 497

中国家庭社会学的研究与新的构建设想 499

一、我国家庭社会学研究的状况 499

1.1979—1990:家庭社会学的奠基阶段 500

2.1991—1996:家庭社会学的发展、成熟阶段 504

3.1997—2000:家庭社会学研究降温 508

二、从社会性别视角看已有的家庭社会学研究 513

三、中国家庭社会学的新建构 518

当代中国人的择偶标准 523

一、引言 523

二、文献综述 524

三、研究设计 527

四、研究结果 528

第一部分 528

1.征婚者的基本特征 528

2.征婚者对自身状况的描述 528

3.征婚者对配偶提出的要求 531

第二部分 532

1.性别 533

2.受教育程度 534

3.户口 534

第三部分 534

1.关于征婚者是否介绍自已婚姻状况的分析 535

2.关于征婚者是否介绍自己收入的分析 536

3.关于征婚者是否向对方提出受教育程度要求的分析 537

五、结论 538

婚姻关系评价:性别差异及其原因探析 543

一、文献回顾 543

二、研究设计 545

三、资料和度量 548

四、研究结果和分析 555

1.从婚姻需求看 559

2.从性别特质看 560

3.从角色扮演看 563

五、结论 565

“打工妹”回乡:地位与资源的剥夺 569

一、男女平等与城乡差别 569

二、经济改革、“打工妹”与边缘化 570

三、国内外有关虐妻问题的研究 572

四、中国婚姻暴力的研究 572

1.资料收集过程 573

2.个案描述:英子的故事 573

3.回乡;英子生活的转折 574

4.回乡对夫妻关系的影响:暴力的出现 578

五、结论与建议 583

1.边缘化和资源被剥夺:“打工妹”的婚姻和生活 583

2.几点建议 584

非农化与农村妇女家庭地位变迁的性别考察 588

一 588

二 589

1.在家庭权益格局中的地位 589

2.在代际权益格局中的地位 593

3.在婚姻权益格局中的地位 595

三 597

8 妇女越轨与对妇女的侵害 601

中国大陆的妇女犯罪研究简析 603

一、背景回顾 603

二、考察与反思 608

1.妇女犯罪的现状特征 608

2.妇女犯罪原因分析 609

3.对女性犯罪心理的分析 610

三、对妇女犯罪的社会学研究:一种新的构建 613

商业性性交易者的性别比较分析 618

一、总体频数分布与特征 618

二、被调查者的性别差异比较分析 622

1.个人基本特征方面: 623

2.婚姻家庭状况方面: 624

3.商业性性交易状况方面 626

4.在非婚性行为的观念方面 629

5.在有关性病观念方面 630

6.在人生观方面: 631

三、结论 631

性骚扰:城市外来女民工的双重身份与受歧视 635

一、性骚扰的女权主义解释 635

二、对外来女民工的性骚扰及对她们的保护 638

三、外来女民工的双重身份与受歧视 646

不平等性别关系的生产与再生产对中国家庭暴力的分析 652

一、背景 652

二、相关文献的探讨与理论框架的建构 655

三、行动意义的“反思性”和实践的“连续性” 659

四、反对对妇女的暴力:行动和策略 667

9 社会支持 671

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回顾与述评 673

一、研究文章的概况 674

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回顾 675

1.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675

2.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676

3.本土化的问题 677

4.社会工作教育:课程教学和专业设置 678

5.社会工作专业实习 679

6.社会工作实务 680

7.其他 680

三、问题和不足 680

1.重教育轻实务 681

2.重思考轻研究,缺乏研究意识和研究的规范化 681

3.缺乏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系统讨论 683

四、发展方向 685

1.更多了解社会工作,借鉴国外经验,推动本土化发展 685

2.加强理论研究和方法培训 686

3.关注女性利益,提倡以妇女为本的社会工作和社会救助模式 686

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689

一、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的背景 689

1.联合国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筹办活动对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确立和建立的影响 689

2.中国社会发展变化对妇女非政府组织的需求 692

3.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历史政治基础 694

二、1990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发展状况 694

1.全国妇联组织的发展 694

2.妇女非政府组织的多样化发展 695

三、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角色和作用 696

1.参与决策、立法和监督的功能 697

2.组织推动妇女参与社会发展的功能 697

3.服务于妇女的功能 697

4.积极推进国际交流的功能 698

5.完善自身机制的功能 698

四、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面临的挑战 698

五、中国妇女非政府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发展趋势 699

1.构筑妇女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的新型伙伴关系 700

2.构筑妇女非政府组织的新型关系 700

3.构筑妇女非政府组织与妇女间的新型平等关系 700

“婚内强奸”法律的本土化研究 702

前言 702

一、香港/英格兰的婚内强奸法律现状 702

二、婚内强奸法实施的中西文化差异 704

三、在法律处理中引入“调解”理念 706

1.自愿调解 707

2.法院调解 708

3.设立“家庭法庭“和“妇女庇护所” 710

结束语 712

男受刑人婚姻关系影响机制初探 714

一、研究源起与问题 714

二、文献探讨 715

1.受刑人家庭的双重危机 715

2.受刑事件对受刑人家庭内部运作的影响 716

三、研究策略与过程 720

1.样本来源与描述 720

2.研究过程 722

四、研究结果——透视受刑人夫妻关系之变化 727

1.家庭运作模式的分析——男、女传统角色的颠覆与维持 727

2.剪不断、理还乱的夫妻关系 730

3.男女内心世界的分折——各有所思 738

4.传统与现代的挣扎——妇德压力vs.女性自觉 745

五、讨论与建议 747

1.家庭内的正义(justice)课题 747

2.社会内的正义课题 749

3.研究建议 749

4.研究限制与展望 752

附录 757

附录一 《行动纲领》中12个重大关切领域简介 759

附录二 全球化背景下性别平等面临的新挑战 767

一、就业领域的状况 769

二、移徙 769

三、身份问题 770

四、冲突性质的变化 771

五、自然灾害和传染病 772

六、新通讯技术的挑战 772

七、争取建立新的联盟和伙伴关系 773

附录三 西方女性主义: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 775

一 776

二 778

1.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知识生产中的关系 779

2.价值涉入问题 780

3.“主观性”问题 780

三 782

跋 788

后记 79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