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科学
西藏农业概论
西藏农业概论

西藏农业概论PDF电子书下载

农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胡颂杰主编
  • 出 版 社: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6428227
  • 页数:685 页
图书介绍:
《西藏农业概论》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西藏农业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及特点 1

第一节 概述 1

第二节 西藏农业的自然条件及特点 3

一、气候特点 3

二、土地资源与土壤 6

三、水资源 6

四、植物资源 7

第三节 西藏农业的分布状况 8

一、全区性的立体农业与农业分布 8

二、局部性的农业梯度变化 9

三、农作物分布海拔高度 10

一、西藏的解放与生产关系的变革 12

第四节 西藏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及特点 12

二、人口及劳动力 13

三、交通运输业与农业的关系 16

四、工业与农业的关系 18

五、商业与农业的关系 19

第二章 西藏农业发展历程、成就及基本经验 22

第一节 农业的发展历程 22

一、艰苦创业,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22

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 25

三、改善生产条件,提高生产力水平 26

四、调整生产关系,依靠科技兴农 28

第二节 农业的巨大成就 31

一、农业生产有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31

二、完成了现阶段农业自然资源的调查总结工作 34

三、农业生产条件有较大改善,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 37

四、农业科技事业有较大发展,一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39

第三节 农业发展的基本经验 44

一、农业的基础地位丝毫不能动摇 44

二、正确处理好农牧业关系,坚持农牧结合的生产方针 46

三、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47

四、农田水利建设是农业的根本建设 49

第三章 西藏的传统农业及其发展 51

第一节 悠久的农业历史 51

第二节 丰富的传统农业技术 52

一、农作制度 52

二、农作物品种 57

三、旱作农业技术 59

四、病虫害防治技术和耕作灭草措施 60

一、传统农业的形成及特点 63

第三节 传统农业的继承和发展 63

二、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65

三、以科学的态度继承和发展传统农业 67

第四章 农业生态原理及其在西藏的实践 69

第一节 农业生态原理与应用 69

一、农业生态学的概念及意义 69

二、农业生态系统的特征 70

三、农作物适应与自然生态环境 73

四、种群生态及群落生态原理与农业生产 77

五、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效益 81

第二节 西藏农业生态系统分析 85

一、农业生态环境特点 85

二、农业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特征 89

三、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92

四、农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98

第三节 西藏农业生态保护与生态农业发展策略 100

一、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01

二、合理开发与利用农村能源 103

三、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良性循环 103

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104

第五章 西藏的土壤肥料 107

第一节 土壤肥料工作概况 107

一、土壤研究概况 107

二、肥料研究概况 108

三、科技队伍建设与科研条件改善 109

第二节 土壤的形成与特点 109

一、土壤的形成 110

二、土壤的特点 112

一、自然土壤 113

第三节 土壤类型、面积与分布 113

二、耕地土壤 115

第四节 土壤养分 117

一、有机质 117

二、氮素 120

三、磷素 122

四、钾 素 125

五、微量元素 127

六、耕种土壤养分状况综述 127

第五节 提高耕地土壤肥力的途径 128

一、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 128

二、提高土壤肥力的途径 130

第六节 合理施肥 134

一、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 134

二、化学肥料的研究与施用技术 135

三、提高肥料利用率的途径 139

第六章 西藏农作物种质资源 141

第一节 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及其成就 141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 141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与考察 141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农艺性状鉴定与利用研究 143

四、种质贮藏 144

第二节 青稞、皮大麦种质资源 144

一、青稞、皮大麦种质资源概况 145

二、青稞、皮大麦的生态区域 145

三、青稞、皮大麦种质资源的种类与分布 147

四、青稞、皮大麦种质资源的特点及评价 150

第三节 小麦种质资源 152

一、小麦种质资源概况 152

二、小麦种的类型及其分布 153

三、小麦种质资源评价 154

第四节 油菜、豆类作物种质资源 155

一、油菜种质资源 155

二、豌豆种质资源 157

三、蚕豆种质资源 157

四、大豆种质资源 158

五、兵豆种质资源 159

六、小豆种质资源 159

七、菜豆种质资源 159

八、雪莎种质资源 159

九、野生豆类种质资源 159

第五节 禾谷类作物种质资源 160

一、水稻种质资源 160

二、谷子(粟)种质资源 161

五、玉米种质资源 164

四、鸡爪谷种质资源 164

三、糜子种质资源 164

六、高粱种质资源 165

七、薏苡种质资源 165

八、燕麦种质资源 165

第六节 杂粮和其他作物种质资源 167

一、荞麦种质资源 167

二、籽粒苋种质资源 169

三、粒用藜种质资源 169

四、马铃薯种质资源 170

五、圆根种质资源 170

六、其他作物种质资源 170

二、亚麻种质资源 171

一、大麻种质资源 171

第七节 麻类作物种质资源 171

三、苎麻种质资源 172

四、其他纤维植物种质资源 172

第八节 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工作设想 173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方向与目标 173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内容和任务 173

三、农作物种质研究的发展对策 175

第七章 西藏种植业区划 176

第一节 种植业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 177

一、种植业的自然条件与资源 177

二、种植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 189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的依据和原则 191

一、农业区划的指标 192

第三节 种植业区划指标的确定 192

二、区划的原则 192

一、区划的依据 192

二、区划指标的选定 194

第四节 农业区域划分 201

一、农业区划的类型 201

二、种植业区域的划分 202

第五节 种植业区划分区概述 202

一、暖热湿润区(Ⅰ) 202

二、温暖半湿润区(Ⅱ) 205

三、温暖半干旱区(Ⅲ) 207

四、温凉半湿润半干旱区(Ⅳ) 210

第八章 西藏农作制度的演变 214

第一节 农作制度类型及其演变 214

二、休闲农作制 215

一、撩荒农作制 215

三、轮作农作制 216

四、集约农作制 216

第二节 作物布局 217

一、作物布局与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217

二、作物布局特点 232

第三节 作物种植方式 235

一、混作与单作 235

二、轮作与连作 238

第四节 农田土壤培肥管理 242

一、农田土壤培肥 243

二、农田土壤水分 247

三、土壤耕作 252

第五节 农作制变革的经验及展望 256

一、压缩休闲地扩大播种面积 256

三、旱作农业 258

二、冬小麦的推广 258

四、农作制度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261

第九章 西藏农作物优良品种选育 263

第一节 农作物育种的发展概况 263

一、引种试种阶段 263

二、系统选育阶段 264

三、杂交育种阶段 265

四、提高发展阶段 265

第二节 农作物育种的主要成就 266

一、新品种选育成果 266

二、农作物育种基础工作和方法理论研究 273

三、农作物品种性状的变化 278

一、主要农作物生产品种的更换过程 280

第三节 农作物生产品种的更换及其效益 280

二、农作物生产品种更换的增产效益 285

三、农作物生产品种更换中的问题 288

第四节 农作物育种的基本经验 289

一、坚持育种为生产服务,从实际出发确定主攻方向 289

二、从当地生态及生产实际出发,制订并调整育种目标 289

三、深入研究原始材料,正确选择亲本,恰当配制组合 293

四、根据新品种选择的具体要求,选择和改进育种方法 304

五、重视中间试验,加速成果转化 313

六、育种工作贵在坚持,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315

第十章 西藏种子的管理与经营 317

第一节 种子工作概况 317

一、种子工作机构沿革 318

二、种子工作进展 318

三、良种推广及其效益 319

一、传统种子工作的标志 323

第二节 传统种子工作 323

二、地方品种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325

三、传统种子工作可借鉴之处 326

第三节 品种区域试验 328

一、区域试验的地位、进展和现状 328

二、区域试验的组织 330

三、区域试验的方法 331

四、品种稳产性评价 332

第四节 品种审定 333

一、品种审定的概况 333

二、品种审定的意义 335

三、品种审定的标准 336

四、品种审定的实施 338

一、良种推广的概况 339

第五节 良种推广 339

二、良种推广的主要经验 341

三、提高良种生产技术水平,挖掘良种生产潜力 342

第六节 品种退化 344

一、品种退化概述 344

二、品种退化的原因 345

三、品种退化的防止 347

第七节 种子生产 348

一、种子生产概述 348

二、主要农作物的种子生产 350

三、与种子生产有关的政策 352

第八节 种子加工 353

一、国内外种子加工发展趋势 353

二、种子加工的现状 354

三、种子加工的原理 356

四、种子加工设备的选择 357

五、种子加工效益的评价 358

第九节 种子经营 360

一、种子经营的地位 360

二、种子经营的现状与发展 361

三、种子经营的特点 364

第十节 发展种子商品经济 368

一、发展种子商品经济的意义 368

二、开发种子技术 369

三、开拓市场,搞活流通 371

四、建立适应商品经济的种子机构 373

第十一章 西藏主要农作物的生产与栽培 375

第一节 青稞的生产与栽培 375

一、青稞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及发展 375

二、农业资源的特点与青稞的分布 376

三、青稞的主要栽培技术及其改进 379

四、青稞栽培研究的进展 395

五、青稞生产的发展目标与措施 397

第二节 小麦的生产与栽培 400

一、小麦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400

二、小麦的分布及生态效应 402

三、小麦的主要栽培技术及其改进 404

四、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 412

第三节 油菜的生产与栽培 416

一、油菜在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416

二、油菜生产和科研发展概况 416

三、油菜的分布 418

四、油菜的种植方式及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419

五、提高油菜产量的途径 420

一、豌豆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生产概况 421

第四节 豌豆的生产与栽培 421

二、豌豆资源的特点及分布 423

三、豌豆的栽培方式与利用 424

四、豌豆科学研究的进展 427

五、豌豆生产的发展目标与措施 430

第五节 其他农作物的生产与栽培 431

一、马铃薯的生产与栽培 431

二、蚕豆的生产与栽培 433

三、玉米的生产与栽培 438

四、皮大麦的生产与栽培 443

第十二章 西藏绿肥与饲料作物的生产与栽培 448

第一节 绿肥与饲料作物生产概况 448

一、绿肥与饲料作物栽培现状 448

二、豆科绿肥与饲料作物资源的种类及分布 449

三、豆科绿肥与饲料作物的研究现状 451

第二节 绿肥与饲料作物在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 452

一、增加土壤肥力,提高粮食产量 452

二、调节作物茬口,控制病虫草害 453

三、促进农区畜牧业的发展 454

第三节 主要绿肥与饲料作物的栽培和利用 455

一、混作方式 455

二、单作方式 458

三、复种方式 461

四、套作方式 465

第四节 绿肥与饲料作物的开发利用与发展前景 466

一、绿肥与饲料作物开发利用的潜力 466

二、发展绿肥与饲料作物的主要措施 467

第一节 蔬菜生产概况 469

一、自然、社会条件与蔬菜生产 469

第十三章 西藏蔬菜的生产与栽培 469

二、农村自给性蔬菜生产 472

三、城镇商品性蔬菜生产 473

四、蔬菜生产的主要成就与经验 476

第二节 蔬菜栽培制度 478

一、蔬菜栽培制度的改进 478

二、蔬菜茬口配套的演变 479

第三节 蔬菜的周年供应 481

一、蔬菜周年供应的历史和现状 481

二、蔬菜周年供应的主要经验与途径 482

第四节 蔬菜的保护地生产 484

一、蔬菜保护地生产发展概况 484

二、蔬菜保护地栽培的经济效益 487

三、蔬菜保护地栽培的发展与技术进步 488

一、引进蔬菜品种及其栽培 490

第五节 主要蔬菜品种及其栽培 490

二、本地蔬菜品种及其栽培 494

第六节 蔬菜生产发展趋势 495

一、蔬菜生产要形成产业 495

二、蔬菜生产的综合开发 495

三、花卉开发 496

第十四章 西藏果树、茶叶的生产与栽培 497

第一节 果树栽培历史及现状 497

一、果树栽培历史 497

二、果树生产现状 498

三、果树生产存在问题 498

第二节 果树的种类、分布和栽培品种 500

一、果树的种类 500

二、果树的自然分布 504

三、各类果树主要栽培品种 505

第三节 果树栽培经验及科研成果 508

一、果树栽培经验 508

二、果树主要科研成果 510

第四节 果树生产发展前景及对策 511

一、果树生产发展前景 511

二、果树生产发展对策 512

第五节 茶树栽培与茶叶生产 513

一、茶树的栽培与分布 513

二、茶叶的产量 514

三、茶叶的品质 514

四、茶叶生产发展前景 515

第十五章 西藏的植物保护 516

第一节 植物保护事业发展概况 516

第二节 农业病虫草鼠害主要种类及其生态特性 518

一、病虫草鼠害及天敌昆虫主要种类 519

二、病虫草鼠害主要种类及其生态特性 527

第三节 农业病虫草鼠害群体发生规律 535

一、病虫草鼠害区域规律 535

二、病虫草鼠害演化规律 540

三、主要病虫草害消长规律 547

第四节 农业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 551

一、病虫草鼠害传统防治经验 551

二、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现状 552

三、病虫草鼠害综合治理策略 554

第十六章 西藏的农田水利事业 562

第一节 西藏的水资源 562

一、河流的形成及特点 562

二、水资源概况 563

一、水利建设的成就 566

第二节 水利建设的成就和发展前景 566

三、河流、湖泊的水质 566

二、水利建设的发展前景 571

第十七章 西藏的农业机械化事业 573

第一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概况 573

一、旧西藏农业生产条件及工具 573

二、和平解放后的工具改革和农业机械引进 573

三、农业机械化初步发展时期 574

四、农业机械化迅速发展时期 575

五、农业机械化速度的调整 577

第二节 农业机械化现状 578

一、农业机械化的恢复和发展 578

二、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 578

二、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点 580

一、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针 580

第三节 农业机械化发展战略 580

三、实行区域分类指导 581

四、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 582

第十八章 西藏的农垦事业 584

第一节 农垦的发展历程 584

一、艰苦创业阶段 584

二、发展壮大阶段 585

第二节 农垦的种植业与养殖业 587

一、农垦种植业 587

二、农垦畜牧业 589

三、农垦林果业 590

第三节 农垦工商业 592

第四节 农垦机械化 593

二、开展农业科研和推广工作 595

一、建立农垦科技队伍和机构 595

第五节 农垦科技事业 595

第六节 农垦教育、卫生事业 597

一、农垦教育事业 597

二、农垦医疗卫生事业 598

第七节 农垦企业简介 598

一、江孜农场 598

二、山南农场 599

三、八一农场 599

四、澎波农场 599

五、林周农场 600

六、雪巴农场 601

七、米林农场 601

八、易贡农场 601

十二、拉萨农机修造厂 602

十三 西藏农垦拉萨经销公司 602

九、察隅农场 602

十一、拉萨皮革厂 602

十、林芝毛纺厂 602

第八节 农垦事业的历史功绩 603

第十九章 西藏农区畜牧业 604

第一节 全自治区畜牧业概况 604

一、草原辽阔 604

二、畜种构成 605

三、畜产品产量 605

四、畜牧业总产值 606

第二节 农区畜牧业概况 606

一、农区畜牧业的基本情况 606

二、农区畜牧业的特点 607

一、畜牧业与农业的互补性 608

第三节 农区畜牧业与农业的相互关系 608

二、农牧结合是客观的经济规律 609

第四节 农区畜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609

一、畜牧业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基础 610

二、发展农区畜牧业,促进农业和工副业 610

三、发展农区畜牧业,优化资源利用 611

第五节 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途径 612

一、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有利条件 612

二、发展农区畜牧业的途径 614

三、发展农村能源,优化饲料与肥料循环 624

四、以交通为纽带,加强农区与牧区的结合 624

第六节 发展农区畜牧业要协调好几个关系 625

一、农牧业结构与农业环境的关系 626

二、粮食生产与增加牲畜的关系 626

四、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627

三、协调生产过程中的物质循环 627

第二十章 西藏农村能源及其开发利用 630

第一节 农村能源概况 630

一、能源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630

二、农村能源与能源工业 631

三、农村能源发展与问题 633

第二节 农村能源现状分析 635

一、农村用能概况 635

二、农村能源的合理性 637

三、农村能源的严峻性 639

第三节 农村能源的结构 641

一、农村能源结构的地位 641

二、农村能源结构的现状与流向 642

三、能源结构形成的原则与条件 644

第四节 沼气的开发利用 645

一、沼气开发的地位和意义 646

二、沼气开发的条件、区域及管理 648

三、沼气的效益 650

第五节 解决农村能源的途径 651

一、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能源 652

二、大力推广太阳灶 654

三、适度发展小水电 656

四、因地制宜,分区解决 657

五、解决农村能源的主要措施 660

第二十一章 西藏农业发展战略设想 663

第一节 农业的战略地位 663

一、发展农牧业的战略意义 663

第二节 发展农牧业的战略目标和重点 665

一、发展农牧业的战略目标 665

二、发展农牧业的指导思想 665

二、发展农牧业的战略重点 666

第三节 发展农牧业的战略对策 668

一、农牧林协调发展,提高总体效益 668

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670

三、加强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农牧民素质 673

四、发展科技事业,坚持科技兴农 674

五、加强领导,协调服务 676

附录资料 678

附表1 西藏自治区农业、半农半牧业、牧业县一览表 678

附表2 西藏自治区地表高程结构 678

附表3 西藏自治区各水系流域面积 679

附表4 西藏自治区气候概况 680

附表5 西藏自治区1952~1991年粮食、油料产量及人均收入 682

附表6 西藏自治区1952~1990年农业总产值中农林牧副渔业产值及构成 68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