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纲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瞿林东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200037214
- 页数:852 页
导论 1
第一节 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2
一 “史”的含义的演变:史官、史书、史事 2
二 “史学”是什么? 7
三 史学史意识的产生和发展 12
第二节 史学史的性质和任务 18
一 史学史的性质 18
二 史学史的任务 21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的史官制度和私人著史 24
一 史官制度的演变 24
二 修史机构的发展 28
三 私人著史的成就 40
一 记述的连续性 44
第四节 中国史书的特点 44
二 内容的丰富性 46
三 形式的多样性 47
第五节 历史思想和史学思想 51
一 历史思想 51
二 史学思想 71
第六节 史学和社会 88
一 社会历史的演进与史学的发展 88
二 史学的社会作用 94
第一章 史学的兴起——先秦史学 115
第一节 史学的源头 116
一 反映人类最早的历史记忆与历史意识的传说 116
二 传说中的古史踪影 117
第二节 史学萌芽于官府 121
一 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历史记载——甲骨文和金文 121
二 中国最早的历史典册——《书》、《诗》和国史 123
三 周公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132
第三节 私人历史撰述的出现 136
一 孔子和《春秋》及《左传》和《国语》 136
二 《竹书纪年》、《世本》和《战国策》 146
第四节 历史观念的丰富和史学兴起的标志 154
一 历史观念的丰富 154
二 史学兴起的标志 163
第二章 正史的创立——秦汉史学 165
第一节 政治大一统造就了新的史学 166
一 政治统一和意识形态 166
二 政治统治和历史经验 172
第二节 《史记》——中国史学的奠基石 178
一 司马迁撰《史记》 178
二 开创纪传体通史的恢宏气象 180
三 “其言秦汉,详矣!” 185
四 历史思想——关于天人关系和古今变化的理论 188
五 司马迁的史学思想 195
第三节 《汉书》——“正史”格局的形成 199
一 班固和第一部宏伟的皇朝史 199
二 “上下洽通,详而有体” 203
三 皇朝意识和正宗思想 207
第四节 《东观汉记》和《汉纪》 211
一 《东观汉记》——最早的东汉史 211
二 《汉纪》——最早的编年体皇朝史 214
第五节 史学的多方面成就 217
第三章 史学的多途发展——魏晋南北朝史学 223
第一节 史学多途发展的面貌 223
第二节 “正史”撰述的发展 227
一 撰写皇朝史的高潮 227
二 《续汉书》八志、《后汉纪》和《后汉书》 234
三 《三国志》和《三国志注》 250
四 《宋书》、《南齐书》和《魏书》 256
第三节 地方史、民族史和关于域外情况的记述 266
第四节 家史、谱牒和别传 273
第五节 历史思想的特点 277
一 辩兴亡 277
二 论神灭 281
三 评人物 285
第四章 史学在发展中的转折与创新——隋唐五代史学 291
第一节 官修史书的主要成就 292
一 历史意识的增强和史馆的设立 292
二 五代史纪传和《五代史志》 295
三 新修《晋书》和《南史》、《北史》 300
四 国史、谱牒和礼书 305
一 刘知几的史学批评意识和《史通》的主要内容 309
第二节 《史通》——划时代的史学批评著作 309
二 《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313
三 刘知几的“史才三长”说 322
第三节 《通典》——第一部宏伟的典章制度史 325
一 杜佑的政治生涯和《通典》的史学价值 325
二 关于社会结构认识的新发展 328
三 经邦致用的史学思想的成熟 332
四 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和传统门阀观念的冲突 336
五 《通典》史论的特色 340
第四节 通史撰述、历史笔记和其他史学成就 355
一 通史撰述的成就 355
二 历史笔记的勃兴 357
三 《唐书》和《唐会要》 362
四 民族史和中外交通史撰述 367
一 治国论的丰富 370
第五节 历史思想的发展 370
二 君主论的发展 384
三 “封建”论及关于国家起源、历史进程的新认识 393
四 民族论及朴素的历史进化思想的发展 402
第六节 史家主体意识的增强 406
一 关于“直书”之认识与实践的深化 406
二 关于对修史制度的审视 410
三 关于信念、良史及价值观念 413
四 关于史学批评的理论价值与社会意义 418
第五章 历史意识与史学意识的深化——宋辽金史学 432
第一节 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 433
一 史家的忧患意识传统 433
二 两宋史家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撰述 435
三 关于史家之忧的思考 440
一 司马光主修《资治通鉴》 445
第二节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巨著 445
二 《资治通鉴》在表述上的艺术性 448
三 《资治通鉴》的思想价值和史学价值 450
四 《资治通鉴纲目》和《通鉴纪事本末》 453
第三节 《通志》——纪传体通史的发展 456
一 郑樵撰《通志》 456
二 以“会通”为主的史学思想 458
三 《通志·略》的史学价值 460
第四节 正史和会要 466
一 《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 466
二 《新唐书》的特点和成就 472
三 会要体史书的增多 475
第五节 本朝史撰述的发展 478
一 李焘和《续资治通鉴长编》 478
二 徐梦莘和《三朝北盟会编》 481
三 李心传和《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483
第六节 历史文献学的多方面成就 485
一 考异、纠谬、刊误和考史 485
二 目录学的新成果 490
三 金石学的创立 493
第七节 宋代史学批评的繁荣 497
一 《册府元龟·国史部》序和《新唐书纠谬》序的理论贡献 497
二 曾巩和洪迈的史学批评 502
三 叶适的“史法”之议和朱熹的读史之论 508
四 目录之书与史学批评 513
第八节 辽金史学的民族特色及其对多民族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 518
一 辽代史学的民族特色 518
二 辽代史学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521
三 辽代史学与民族融合 523
四 金代史学与科举考试 526
五 纂修实录和编撰《辽史》 529
六 金代末年的史学成就 534
第六章 多民族史学的进一步发展——元代史学 541
第一节 《蒙古秘史》及其他 541
一 《蒙古秘史》的史学价值 541
二 《圣武亲征录》和《元朝名臣事略》 548
第二节 《通鉴》学的发展和《通鉴》胡注的成就 553
一 《通鉴》学的发展 553
二 《通鉴》胡注的成就 556
第三节 《文献通考》——典制体通史范围的扩大 560
一 马端临撰《文献通考》 560
二 《文献通考》扩大了典制体通史的范围 562
三 马端临的进步的历史思想 565
四 《文献通考》的文献价值 568
一 《元典章》和《元经世大典》 571
第四节 政书和实录 571
二 历朝实录 574
第五节 修撰辽、金、宋三朝正史 576
一 修三史诏与《三史凡例》 576
二 《辽史》和《金史》的特色 579
三 卷帙浩繁的《宋史》 585
第六节 地理书和中外交通史撰述 590
第七章 史学走向社会深层——明代史学 594
第一节 实录和其他官修史书 594
一 浩繁的实录 594
二 皇朝典制史《大明会典》 598
三 《元史》的修撰 600
第二节 私家之本朝史撰述 604
一 私家所撰纪传体本朝史 604
二 私家所撰编年体本朝史 609
三 典制与政书 613
四 附论 私家之宋史撰述 619
第三节 方志和稗史 622
一 方志的兴盛 622
二 稗史的增多 625
第四节 经济史著作 628
一 治河、漕运与水利之史 628
二 农政、盐政与荒政之史 632
第五节 史学的通俗形式和历史教育 635
一 史学的通俗形式 635
二 历史教育的特点 638
第六节 晚明史学的崛起 640
一 王世贞的本朝史著述成就 640
二 王世贞的史学批评理论 646
三 李贽历史评论的批判精神 654
四 王圻和《续文献通考》 660
五 焦竑和谈迁 665
第八章 史学的总结与嬗变——清代前期史学 670
第一节 官修史书的主要成就 671
一 修撰《明史》 671
二 续“三通”和清“三通” 673
三 关于《清实录》 675
四 国史·方略·会典 678
第二节 历史批判精神和经世致用史学思想的发展 681
一 黄宗羲的历史批判精神 681
二 《明儒学案》和《宋元学案》的史学价值 685
三 王夫之史论的历史价值 690
四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的史学思想 698
五 《潜书》和《读史方舆纪要》 704
一 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 707
第三节 历史考证的辉煌成果 707
二 赵翼的《廿二史札记》 710
三 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 713
四 崔述的《考信录》 716
第四节 章学诚和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的终结 720
一 以圆神、方智定史学之两大宗门 720
二 论“史德”与“心术” 723
三 论“史意”与“别识心裁” 726
第五节 阮元和龚自珍 729
一 阮元在历史文献学上的成就 729
二 龚自珍历史思想的时代特点 733
第九章 史学在社会大变动中的分化——清代后期史学 737
第一节 史学的分化 738
一 传统史学的延续 738
二 近代史学的萌生 743
第二节 边疆史地研究的兴起 748
一 张穆的《蒙古游牧记》 748
二 何秋涛的《朔方备乘》 753
三 姚莹的《康輶纪行》 758
第三节 关于外国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760
一 魏源与《海国图志》 760
二 王韬的多种撰述 767
三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 775
第四节 近代意识和世界意识 782
一 鸦片战争后史学发展的新趋势 782
二 民族·疆域·国家 784
三 中国以外的世界和世界范围内的中国 787
第五节 梁启超和章太炎的史学 791
一 梁启超的“新史学”理论的提出 791
二 章太炎历史思想的时代特点 801
附录 812
中国史学:20世纪的遗产与21世纪的前景(论纲) 812
一 中国史学在世纪之交的双重任务 812
二 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历史条件 814
三 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遗产的初步认识 818
四 学风建设和21世纪中国史学的前景 831
百年史学断想 835
一 近百年史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835
二 传统史学在近百年中的历史命运 839
三 史学与社会:20世纪史家怎样回答 841
四 端正学风,走向新的世纪 845
后记 848
重印后记 850
三印后记 852
- 《史学与红学》唐德刚著 2019
- 《刘知几和他的历史学》翦伯赞著 2019
- 《教育史学论稿》张斌贤著 2019
- 《新编历史小丛书 司马迁和他的历史学》翦伯赞 2019
- 《新史学》章清主编 2019
- 《新史学 第10卷 激辩儒教近世中国的宗教认同》曹新宇编 2019
- 《南明史纲 史料》柳无忌编 1994
- 《中国史学史研究入门》张越著 2019
- 《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家与史学》赵庆云著 2019
- 《世界史纲 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 下 图文版》(英)赫伯特·乔治·韦尔斯著;吴文藻,冰心,弗孝通译 2019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运筹分析》谭安胜著 2009
- 《王蒙文集 新版 35 评点《红楼梦》 上》王蒙著 2020
- 《TED说话的力量 世界优秀演讲者的口才秘诀》(坦桑)阿卡什·P.卡里亚著 2019
- 《燕堂夜话》蒋忠和著 2019
- 《经久》静水边著 2019
- 《魔法销售台词》(美)埃尔默·惠勒著 2019
- 《微表情密码》(波)卡西亚·韦佐夫斯基,(波)帕特里克·韦佐夫斯基著 2019
- 《看书琐记与作文秘诀》鲁迅著 2019
- 《酒国》莫言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系列教材 旅游企业岗位培训系列教材 新编北京导游英语》杨昆,鄢莉,谭明华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西单大杂院-北京老舍文学院首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小说作品集》北京老舍文学院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剧本系列 白露》刘国华,马鹏程 2019
- 《北京模式》吴建繁,王德海,朱岩编 2017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数学 八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