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
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

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武剑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4937274
  • 页数:372 页
图书介绍:本书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和内部评级法进行了全面介绍。
《内部评级理论、方法与实务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核心技术》目录

上篇 内部评级理论 3

第1章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与内部评级法 3

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3

1.1.1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形成背景 3

目录 3

1.1.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基本框架 4

1.1.3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突出特点 7

1.2.5 技术要求 9

1.2 内部评级法 10

1.2.1 基本要素 10

1.2.2 主体结构 13

1.2.3 关键指标 14

1.2.4 风险权重 18

1.3.1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战略意义 22

1.3 内部评级法的实施策略 22

1.3.2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主要困难 24

1.3.3 实施内部评级法的策略选择 26

第2章 内部评级的基本框架 30

2.1 内部评级的基本理念 30

2.1.1 内部评级与外部评级 30

2.1.2 内部评级体系与内部评级法 31

2.1.3 内部评级与违约概率 32

2.1.4 内部评级的发展历程 37

2.2 内部评级的分析框架 43

2.2.1 内部评级的宏观分析 43

2.2.2 内部评级的中观分析 44

2.2.3 内部评级的微观分析 46

2.2.4 内部评级的综合分析 50

2.3 内部评级的国际最佳实践 51

2.3.1 内部评级的体系结构 51

2.3.2 内部评级过程 54

2.3.3 评级因素 55

2.3.4 违约损失率估计 58

2.3.5 风险敞口估计 59

2.3.6 系统开发 60

第3章 内部评级的核心技术 61

3.1 违约概率(PD)模型 61

3.1.1 违约概率的计算工具 61

3.1.2 违约概率模型的比较研究 69

3.1.3 违约概率模型的发展趋势 78

3.2.1 测算违约损失率的基本要求 80

3.2 违约损失率(LGD)模型 80

3.2.2 初级内部评级法的违约损失率模型 82

3.2.3 高级内部评级法的违约损失率模型 86

3.2.4 违约损失率计量方法 88

3.2.5 违约损失率模型建设 92

3.3 预期损失(EL)和非预期损失(UL)模型 95

3.3.1 基本概念 95

3.3.2 单笔债项的预期损失与非预期损失 97

3.3.3 资产组合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100

3.3.4 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价值CVaR 103

3.3.5 资产组合分析中的实际问题 105

3.3.6 最优资产组合模型 106

3.4 返回检验 109

3.4.1 结构与类型 109

3.4.2 K-S检验 112

3.4.3 能力曲线 114

3.4.4 ROC曲线 115

3.4.5 对数似然率 119

3.5 模型体系建设 120

3.5.1 关键指标提取 120

3.5.2 模型筛选流程 128

3.5.3 模型组合技术 130

中篇 内部评级方法 135

第4章 公司敞口内部评级 135

4.1 公司评级的基本模式 135

4.1.1 风险搜索模式 135

4.1.2 总体分析架构 139

4.1.3 基本流程 150

4.2 现金流分析 152

4.2.1 现金流基本面分析 154

4.2.2 现金流比率分析 156

4.2.3 现金流趋势分析 158

4.2.4 现金流结构分析 159

4.2.5 现金流分析的技术要点 162

4.3 行业风险评级 164

4.3.1 行业评级的基本框架 164

4.3.2 行业环境特征评价 165

4.3.3 行业经营状况评价 169

4.3.4 行业财务数据分析 171

4.3.5 行业信贷质量评价 172

4.3.6 行业风险评级模型的建立 174

4.4 集团客户评级 175

4.4.1 集团客户的风险特点 176

4.4.2 集团客户的评级方式 177

4.4.3 集团客户的风险管理 184

4.5 专业贷款评级 186

4.5.1 专业贷款的定义与分类 186

4.5.2 专业贷款的评级方法 189

4.5.3 风险权重计算 201

第5章 零售敞口的内部评级 203

5.1 零售敞口的定义和分类 203

5.1.1 零售敞口的特征定义 203

5.1.2 零售敞口分类 205

5.2 零售敞口的内部评级体系 205

5.2.1 信用评分卡 206

5.2.2 申请评分指标体系 208

5.2.3 行为评分指标体系 216

5.3.1 基本流程 217

5.3 零售敞口内部评级的模型构建 217

5.3.2 客户部类划分 219

5.3.3 数据处理 219

5.3.4 变量筛选 222

5.3.5 建立模型 223

5.3.6 预测分析 225

5.3.7 返回检验 226

5.3.8 模型监控和优化 227

5.3.9 模型群分布 228

5.4 零售敞口的风险权重 229

5.4.1 计算基础 229

5.4.2 计算方法 229

5.5 零售敞口评级的最低要求 232

5.5.1 评级结构 232

5.5.2 部类划分 232

5.5.3 风险要素要求 235

6.1 关于银行敞口的规定 237

6.1.1 银行敞口的基本定义 237

6.1.2 风险要素 237

第6章 银行敞口的内部评级 237

6.1.3 内部评级的最低要求 238

6.2 银行敞口的评级模式 238

6.2.1 理论框架 239

6.2.2 定量分析 241

6.2.3 定性分析 244

6.3 内部评级方法 249

6.3.1 基本流程 249

6.3.2 初始评级 249

6.3.3 评级确认、调整与推翻 252

7.1.1 管理框架 253

7.1.2 基本准则 253

第7章 主权风险的内部评级 253

7.1 主权风险的管理模式 253

7.2 主权风险的特点与分类 255

7.2.1 基本范畴 255

7.2.2 主权风险特征 255

7.2.3 主权风险分类 256

7.2.4 主权风险的表现形式 257

7.3 主权风险评级 257

7.3.1 外部评级 257

7.3.2 内部评级 258

7.4 主权风险管理 262

7.4.1 管理制度与政策体系 263

7.4.2 主权风险监控 263

7.4.3 风险缓解技术 264

第8章 股权敞口的内部评级 268

8.1 股权敞口的定义 268

8.2 计算规则 269

8.2.1 市场法 269

8.2.2 违约概率法 270

8.2.3 例外情况 271

8.3 股权敞口的资本要求 272

8.3.1 基本要求 272

8.3.2 风险量化 272

8.3.3 风险管理过程和控制 274

8.3.4 模型验证与技术文档 275

下篇 内部评级实务 279

第9章 内部评级的数据管理 279

9.1 数据基本要求 279

9.2 数据处理流程 280

9.3 数据收集 282

9.3.1 微观风险数据 282

9.3.2 宏观风险数据 284

9.4 数据整合 284

9.4.1 业务系统整合 284

9.4.2 数据源整合 285

9.4.3 数据整合方法 286

9.5 数据清洗 287

9.5.1 数据质量问题 287

9.5.2 数据清洗方法 288

9.6 数据质量评价与监控 291

9.6.1 数据质量评价 291

9.6.2 数据质量监控 292

9.7.1 数据挖掘原理 293

9.7 数据挖掘 293

9.7.2 数据挖掘流程 294

9.7.3 数据挖掘功能 295

9.7.4 数据挖掘工具 296

9.8 数据反欺诈 297

9.8.1 虚假财务报表的类型 298

9.8.2 虚假财务报表分析 300

9.8.3 数据反欺诈系统 302

第10章 内部评级管理规程 306

10.1 内部评级管理模式 306

10.1.1 国际活跃银行的做法 306

10.1.2 国内银行可选择的模式 307

10.2.1 基本流程 309

10.2.2 资信调查 309

10.2 内部评级程序 309

10.2.3 信息导入 311

10.2.4 初始评级 312

10.2.5 定性调整 312

10.2.6 确认、调整或推翻评级 313

10.2.7 信用等级审定 314

10.3 内部评级重检 314

10.4 评级结果的使用管理 315

10.5 监督与检查 316

第11章 内部评级的实际应用 317

11.1 国际银行业内部评级的应用现状 317

11.1.1 信贷审批与限额设定 318

11.1.2 风险报告 319

11.1.3 贷款定价 319

11.1.5 经济资本配置 320

11.1.4 计提准备金 320

11.1.6 绩效考核与薪酬设定 321

11.2 内部评级与信贷管理 321

11.2.1 内部评级与贷前分析 321

11.2.2 内部评级与信贷审批 322

11.2.3 内部评级与贷后管理 323

11.2.4 债项评级 323

11.2.5 内部评级与信贷政策体系 325

11.2.6 内部评级与限额管理 326

11.2.7 内部评级与风险集中度管理 328

11.2.8 内部评级与风险监管 329

11.3 内部评级与风险预警 329

11.3.1 风险预警的发展趋势 330

11.3.2 风险预警理论与方法 331

11.3.3 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模式 333

11.4 内部评级与经济资本分配 343

11.4.1 经济资本的基本概念 343

11.4.2 经济资本分配在银行管理中的作用 345

11.4.3 经济资本配置 346

11.4.4 经济资本管理 351

11.5 内部评级与贷款定价 352

11.5.1 贷款定价模式选择 352

11.5.2 定价因素分析 353

11.5.3 建立贷款定价体系的基本构想 355

11.6 内部评级与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管理 359

11.6.1 基于内部评级的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管理 359

11.6.2 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率(RAROC)管理的实际应用 361

参考文献 36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