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俊卿集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衣俊卿著
- 出 版 社: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1628287
- 页数:437 页
目录 3
自序 3
第一辑 实践哲学阐释 3
一、马克思和黑格尔哲学思想形成过程的比较 3
(一)黑格尔:从人的劳动到绝对理念 4
(二)马克思:从绝对理念到人的劳动 8
(三)几点启示 14
二、从康德到马克思:完成哲学革命的契机 19
(一)康德的“哥白尼革命”:短缺的一环 20
(二)黑格尔的泛理性主义:失落的一环 24
(三)马克思的实践哲学:确立的一环 28
三、“哲学的终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34
(一)“哲学的终结”的含义 34
(二)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构想 38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44
四、论马克思从传统理性主义向现代理性主义的转变 49
(一)理性主义由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50
(二)马克思从传统理性主义向现代理性主义转变的契机 56
(三)马克思的理性主义与现时代 60
五、重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63
(一)认识论与人本学离不开本体论根基 63
(二)自然本体论的双重缺陷 65
(三)实践本体论的构想 69
(四)实践本体论的优越性 74
六、论实践的多重哲学内涵 77
(一)两种不同的实践概念 77
(二)实践与主客体的生成 79
(三)实践与人的本质和人的现存 83
(四)实践与人的世界 85
七、人的实践与人的世界的多重对应关系 89
(一)自在自发的实践与自在的世界 91
(二)异化受动的实践与异化的世界 93
(三)自由自觉的实践与属人的世界 95
八、论人的自然 101
(一)对自然的界定:从宏观到微观;从外在形态到实质 101
(二)对自然的分类:人的自然的多重复合体 104
(三)人对自然的价值关系:依赖与超越的双重变奏 109
九、马克思革命观的再认识 114
十、主体性——人之自我相关性 119
(一)自在的主体性 121
(二)异化的主体性 122
(三)自觉自为的主体性 123
十一、论人之主体性的双重内涵 126
(一)自然性、神性和主体性 126
(二)人的本质力量获得与丧失的历史 129
(三)人类的命运与存在意义 134
十二、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契合机制 138
(一)规律和必然性的层次结构 139
(二)规律和必然性的活动机制 142
(三)人之主体性生成的空间 147
十三、人类社会的发展并非“自然历史过程” 150
(一)关于“经典概括”的不同理解 150
(二)“社会经济形态”是人类社会的异化状态 152
(三)重构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设想 157
十四、宿命论与唯意志论的共生——论斯大林历史悲剧的理论机制 160
(一)客观必然性的独断与人之主体性的泯灭 161
(二)国家的强化与官僚主义的滋生 165
十五、论马克思批判意识的内在结构与基点 168
(一)马克思批判意识的内在结构 168
(二)马克思批判意识的基点和理论范例 173
(三)马克思批判意识的现实性 178
(一)马克思学说的批判意识 181
十六、探寻哲学与社会进程的结合点 181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意识 185
(三)批判意识与现时代 188
十七、马克思学说的一体化及其实质 191
(一)“无情的批判”与人类的解放 191
(二)实践——革命的一体化 195
(三)暂时的结论与永恒的精神 200
第二辑 新马克思主义研究 207
一、论二十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格局 207
(一)分化的根源 208
(二)基本格局 211
(三)几点思考 218
二、全面反思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 221
(一)破除对“正统性”的迷信 222
(二)正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化格局 224
(三)重新评价马克思主义分化中的“哲学转折” 227
三、从总体上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分化 231
(一)应当正视马克思主义的自我分化和多样化这一历史事实 232
(二)应当建立从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自我分化的理论—历史坐标系 234
(三)把握当代马克思主义分化的宗旨应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建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 237
四、论实践派的实践范畴 239
(一)反映与实践 240
(二)人本—本体论的实践范畴 243
(三)实践的理想状态和历史困境 247
五、论实践派的异化观 253
(一)异化——人的自我异化 254
(二)当代社会与异化 257
(三)社会主义与异化 262
(四)扬弃异化的前景 264
六、论实践派的革命范畴 268
(一)马克思学说本质上是革命的思想 268
(二)真正的革命是一个深刻的哲学范畴 270
(三)真正的革命是一个开放的历史进程 275
七、人的需要及其革命——布达佩斯学派“人类需要论”述评 279
(一)需要构成关于人的问题的核心 279
(二)需要的多元化及满足需要的民主程序 281
(三)以激进需要为核心的需要革命 283
(四)激进哲学的使命 287
八、“具体的总体”与辩证法——科西克的具体辩证法初探 292
(一)具体辩证法的“具体” 292
(二)伪具体性的世界 294
(三)“具体的总体”的生成 298
(四)实践:具体辩证法的核心 300
第三辑 文化哲学探索 305
一、论人类精神的跨世纪走向 305
(一)人类精神的觉醒历程:自我分裂与彼此冲突 306
(二)人类精神的转向:从绝对意识到极限意识 310
(三)人类精神的前瞻:新的知识整合运动 314
二、理性向生活世界的回归——20世纪哲学的一个重要转向 319
(一)向生活世界回归的理论范例 319
(二)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价值学维度 331
三、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 339
(一)日常生活的理论界定 339
(二)日常生活的价值学思考 343
(三)日常生活的历史演化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347
(四)简要的结论 351
四、从日常生活批判到哲学人类学——中国现代化的宏观理论构想 354
(一)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依据 355
(二)哲学人类学:总体性现代化的总体性理论 361
五、论日常世界与非日常世界 368
(一)日常生活世界的重新发现 368
(二)日常世界与非日常世界的划界 371
(三)从日常到非日常:人的世界的历史建构 376
(四)日常世界与非日常世界的协调同步运演 380
(一)总体性危机与文化激进主义的崛起 383
六、中国文化的转型与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百年现代化的深层思考 383
(二)深层启蒙:从文化的根基入手 388
(三)走向中国日常生活的批判重建 391
七、人的现代化:走出日常生活的世界 397
(一)从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398
(二)日常生活——传统与文化的寓所 400
(三)中国现代化的羁绊:沉重的日常生活结构 403
(四)走出日常生活世界之路 404
八、论走向现代的中国人 408
(一)大变革:正触动着生活世界的根基 409
(二)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传统人与现代人 412
(三)中国人:正处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 414
(四)人的现代化之路:日常生活变革与新的文化启蒙 417
(五)跨世纪的思考:未来的中国社会与未来的中国人 422
九、哲学:在文明转型时期重新定位 425
(一)哲学的“不在状态” 425
(二)彻底“消解”还是走向“再生”? 427
(三)重新定位:“形而上的”与“实证的”之间;类价值与历史价值之间 429
十、新世纪:总体人的生成——现代哲学人类学论纲 432
- 《唐代营州与东北边疆经略》宋卿著 2019
- 《当代我国私营企业劳动力发展问题研究》王惠卿著 2019
- 《区块链真相》武卿著 2019
- 《金九在南京》张元卿著 2019
- 《民办院校办学体制与发展政策研究》徐绪卿著 2018
- 《法理学专题研究》周相卿著 2018
- 《听李敖讲学问 嬉笑怒骂皆成文 敢爱敢恨真性情》王墨卿著 2012
- 《佛经文学与六朝小说母题》刘惠卿著 2013
- 《日本之青年训练所》张陈卿著 1934
- 《我不担心你骗我》(加)杨慧卿著 1999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本书编写组 2020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教育学考研应试宝典》徐影主编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家庭音乐素养教育》刘畅 2018
- 《学前教育学》王换成主编 2019
- 《近代体育游戏教育史料汇编 第1辑 1》王强主编 2016
- 《全国学前教育专业(新课程标准)“十三五”规划教材 简谱手风琴教程 第2版》(中国)杨克勤,王宝庆 2019
- 《现代教育技术》李志河主编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