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2005中国发展目标与任务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辅导
2005中国发展目标与任务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辅导

2005中国发展目标与任务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辅导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写组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92172
  • 页数:21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八章介绍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另附人大代表建言和名词解释。
《2005中国发展目标与任务 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学习辅导》目录

目录 1

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3月5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 1

第一部分 过去一年的工作回顾 1

一、过去一年的主要成就 1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2

(二)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 2

(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2

二、过去一年政府做的主要工作 2

(一)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2

(二)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大力加强薄弱环节 4

(三)不失时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6

(四)加大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10

(五)努力改善人民生活,重视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16

(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17

三、总结2004年政府工作的主要体会 20

(一)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20

(二)必须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21

(三)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 23

(四)必须坚持处理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25

(五)必须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27

(六)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27

第二部分 2005年工作总体部署 30

一、2005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 30

(一)着力搞好宏观调控 31

(二)着力推进改革开放 32

(三)着力建设和谐社会 34

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35

(一)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35

(二)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 36

(三)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 36

(四)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37

第三部分 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38

一、坚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38

(一)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 39

(二)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 41

(三)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41

(四)积极扩大消费需求 42

二、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 45

(五)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45

(一)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 46

(二)继续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47

(三)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49

(四)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51

(五)多渠道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52

三、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54

(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54

(二)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重组 56

(三)注重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 57

(四)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60

四、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61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 62

(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 64

(三)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66

(四)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 67

第四部分 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69

一、继续推进农村改革 69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71

三、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73

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74

五、推进财税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 77

(一)财税体制改革 77

(二)投资体制改革 78

六、加强市场体系建设 80

(一)加快科技改革和发展 83

第五部分 积极发展社会事业和建设和谐社会 83

一、大力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83

(二)切实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85

(三)加快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 86

(四)继续做好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工作 88

(五)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88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90

二、进一步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2

(一)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92

(二)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94

(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95

(四)高度重视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 96

(一)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98

三、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98

(二)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和侨务政策 99

(三)高度重视社会稳定工作 100

(四)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102

第六部分 加强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 104

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 104

二、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05

三、改进经济管理的方式方法 107

四、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 108

五、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10

六、大力加强政风建设 111

一、深刻认识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113

第七部分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13

二、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115

三、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 119

(一)继续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发展 119

(二)台海局势和《反分裂国家法》 121

(三)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122

第八部分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5

一、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125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7

附录一:反分裂国家法(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129

附录二:代表建言 132

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 132

当市长离开法制办寸步难行 134

投身“三大战场”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 136

加快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 138

用科学发展观谋划发展全局 140

抓住历史机遇 加快全面振兴 142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 144

抓住关键环节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46

转变增长方式 又快又好发展 148

真情为民办事 建设和谐浙江 150

欢迎海外朋友加盟安徽发展 152

树立科学发展 观建海峡西岸经济区 154

科学发展 加快推进中部崛起 15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山东 158

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原崛起的统领 160

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162

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 165

富裕不等于和谐 但贫穷绝对不和谐 167

扩大对外开放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169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生态省建设 171

缩小发展差距 促进社会和谐 173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发展 175

大力实施西电东送工程 177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平安和谐云南 179

用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 181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西部经济强省 183

扬长补短 科学发展 185

总理报告的六个“实” 187

加快发展是民族地区第一要务 189

依法保障和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191

附录三:名词解释 193

1.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193

2.投资责任制 193

3.资源开发利用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194

4.取消农业税 194

5.健全社会公示、社会听证等制度 195

6.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 195

7.维护司法公正 195

9.建设服务型政府 196

8.注重社会公平 196

10.建设法治政府 197

11.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和政风建设 197

12.“七增”“五减” 197

13.结余或结转 198

14.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199

15.增收和超收 199

16.国债项目资金 199

17.国债代地方政府发行 199

18.“两个确保” 200

19.“低保” 200

20.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 200

23.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1

24.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01

2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201

22.全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 201

25.“985”工程 202

26.“211”工程 202

27.国家资助贫困生财政投入体系 202

28.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202

29.知识创新工程 202

30.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203

31.送书下乡工程 203

32.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203

35.中央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 204

36.农村信用社改革 204

34.增值税转型 204

33.“大通关”建设 204

37.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205

38.实物费用定额试点 205

39.绩效评价 205

40.收支两条线 206

41.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206

42.政府采购 206

43.财政行政许可项目 206

44.“先征后返” 207

45.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207

46.非税收入 207

47.项目预算滚动管理 207

5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208

51.专项转移支付 208

49.一般性转移支付 208

48.综合预算 208

50.财力性转移支付 208

53.城镇登记失业率 209

54.价格滞后影响 209

55.货币供应量 209

56.窗口指导 210

57.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 210

58.农村“六小工程”建设 210

59.电力需求侧管理 210

60.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210

62.现代物流 211

63.循环经济 211

61.差别电价 211

64.节约型社会 212

65.“三河三湖”等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工程 212

66.资源开发补偿机制 212

67.衰退产业援助机制 212

68.战略高技术 213

69.“两基”人口覆盖率 213

70.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213

71.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213

72.公共卫生体系 214

73.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214

74.投资项目核准制 214

75.投资项目备案制 21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