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华中大学
华中大学

华中大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美)柯约翰著;马敏,叶桦译;李亚丹校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562227543
  • 页数:185 页
图书介绍:华中大学系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本书叙述了华中大学的历史,内容涉及该校创办时的历史背景,学校的筹备、成立、短暂停办与复办、发展、抗战时期的流亡西迁等内容。
《华中大学》目录
标签:大学

目录 1

序 1

作者简介 1

前言 1

第一章 华中地区早期的教会学校 1

一 武汉三镇 1

二 华中地区的早期传教活动 2

三 博文书院 4

四 博学书院 4

五 湖滨书院 4

六 雅礼大学 5

七 文华大学 7

八 更早的联合计划 9

第二章 华中大学的筹备(1922年—1924年) 11

一 校址问题 13

二 学科设置和组织形式 14

三 临时管理委员会 17

四 来自校友的反对 21

五 三年的试验期 21

六 理事会 22

第三章 早期的华中大学(1924年—1927年) 24

一 教职员 25

二 学生 26

三 正式开学 27

四 反基督教活动 29

五 反省 30

六 第二学年 31

七 武昌围城 34

八 第三学年的开始 36

九 被迫关闭 38

第四章 华中大学第二期的筹备(1927年—1929年) 40

一 与联合计划的关系 41

二 重新开学的计划 42

三 联合提供师资 45

四 宿舍管理 46

第五章 重建的华中大学(1929年—1933年) 48

一 目标与动因 52

二 培养图书馆人才 53

三 学校传统的形成 56

四 新华大的第二学年 58

五 为注册而采用的组织形式 60

六 运作方式 63

七 1931年的水灾 66

八 新华大的第三学年 68

第六章 华中大学的发展(1933年—1937年) 74

一 买地建房 78

二 及时的拨款 79

三 韦卓民博士的美国之行 80

四 扩建校园 82

五 教职员的变动 84

六 新宿舍 88

七 暴风雨前的宁静 89

第七章 在抗日战争的第一年(1937年—1938年) 90

一 西迁前在武昌的最后一学年 91

二 寻找临时校址 92

第八章 西迁(1938年—1939年) 94

一 桂林生活 96

二 建校委员会的作用 97

三 离开桂林 98

第九章 在喜洲的七年(1939年—1946年) 100

一 喜洲的学校用房 101

二 困难的适应 102

三 理科各系 104

四 其他各系 106

五 工资和津贴 108

六 生源 108

七 推迟的希望 110

八 隔绝 111

九 计划返回武昌 113

十 得失 115

第十章 返回武昌复校(1946年—1949年) 117

一 返回武昌途中 118

二 临时用房 121

三 十年发展规划 122

四 为数众多的注册学生 124

五 图书馆的发展 126

六 教会支持的增加 127

七 神学课 129

八 青年教师培养基金 131

九 扩展 132

第十一章 在共产党领导下(1949年—1951年) 134

一 新政府管理的加强 135

二 更具灵活性的课程设置 135

三 涣散 137

四 外籍人员回国 140

五 结局 142

译名对照表 144

附录 163

一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31—1932年度) 163

二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33—1934年度) 165

三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35—1936年度) 168

四 华中大学迁滇机构人员一览表 173

五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46—1947年度) 176

六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48—1949年度) 178

七 华中大学机构人员一览表(1950—1951年度) 180

初版后记 183

再版后记 18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