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竞争上岗与在职培训综合科目简明读本
竞争上岗与在职培训综合科目简明读本

竞争上岗与在职培训综合科目简明读本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振海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0721052
  • 页数:537 页
图书介绍:本书内容涉及除外语、时事政治外近几年各种形式的公务员考试、在机构改革中人员分流等国家规定的各门科目,具体包括11大科目: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国近现代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现代科技等。
《竞争上岗与在职培训综合科目简明读本》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哲学概论 1

一、什么是哲学 1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3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 4

第二章 辩证唯物论 7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7

二、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10

第三章 唯物辩证法 14

一、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14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16

第四章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21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 21

二、认识与实践 23

三、认识与真理 26

第五章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29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29

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 32

三、阶级、国家和群众 35

第二部分 行政管理与国家公务员制度第一章 行政管理体制及改革 39

一、行政管理体制 39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42

第二章 政府机构与职能 45

一、政府机构的概念、构成和类型 45

二、中央人民政府机构 48

三、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机构 49

四、政府机构改革 52

五、政府职能的含义和构成 54

六、政府职能转变 55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 58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含义 58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 58

三、我国公务员的义务、权利与纪律 59

四、职位分类及公务员录用、考核、奖惩 60

五、公务员职务升降、任免、培训、交流、回避制度 65

六、公务员其他制度 70

第四章 行政领导与决策 73

一、行政领导的含义 73

二、行政领导者的职务序列 74

三、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75

四、行政领导者的素质结构 76

五、行政领导体制的类型 77

六、行政首长负责制 79

七、行政领导者的基本职责 80

八、行政决策组织体系 81

九、行政决策过程 83

十、行政决策的实施 84

第五章 行政协调与行政监督 86

一、行政协调及其作用 86

二、行政监督 90

第三部分 现代领导科学 97

第一章 现代领导的本质和职能 97

一、领导的定义和领导本质的决定性因素 97

二、社会主义领导关系的本质和新含义 99

三、领导的主要职能 100

第二章 现代领导活动的主要规律 105

一、领导活动的基本矛盾规律 105

二、协调共存规律 106

三、反馈调控规律 108

四、因势利导规律 110

第三章 现代领导体制 112

一、现代领导体制的重要性 112

二、现代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 117

三、我国现行领导体制的改革 118

第四章 现代领导者的素质及其内容结构 119

一、现代领导者素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 119

二、现代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123

三、现代领导集体素质的结构 129

第五章 现代领导艺术 131

一、现代领导艺术的含义、特点和作用 131

二、现代领导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 133

第六章 现代领导绩效考评 140

一、现代领导绩效考评的内容和意义 140

二、加强和完善现代领导绩效考评 145

第四部分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第一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52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52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 154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155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58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确定 158

二、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依倨 160

三、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162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164

一、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 164

二、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紧迫性 164

三、加快发展生产力 166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 168

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68

二、经济体制的改革 170

三、政治体制的改革 174

第五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 178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178

二、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180

第六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182

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182

二、四项基本原则是现代化建设的保证 183

三、正确坚持和发展四项基本原则 185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 187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87

二、遵循经济发展规律,力争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 189

三、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8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91

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可偏废 191

二、坚持“两手抓”,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192

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193

四、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建设 195

第九章 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198

一、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 198

二、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加强党的建设 199

三、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200

第十章 “一国两制”,统一祖国 202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 202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03

三、实践“一国两制”的构想,积极推进祖国统一 205

第五部分 中国国情与国策第一章 中国的自然与人文概况 207

一、自然概况 207

二、人文概况 211

第二章 中国的经济与文化概况 217

一、经济概况 217

二、文化概况 222

第三章 中国国策 230

一、计划生育 230

二、环境保护 233

三、资源保护 238

四、科教兴国战略 241

五、可持续发展战略 246

第六部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基本概念 253

一、商品与货币 253

二、资本及其运动 255

三、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256

第二章 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258

一、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内容 258

二、市场机制与价格机制 260

三、市场类型与竞争 261

第三章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263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几种主要的企业制度 26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 264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经营管理 266

四、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现代企业制度 267

第四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体系 269

一、市场体系及各类市场的相互联系 269

二、商品市场 270

三、生产要素市场 272

四、技术和信息市场 275

五、期货市场 276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 278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及其目标 278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281

三、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 283

四、政府的计划指导 286

五、政府的经济监督 288

第六章 社会保障制度 290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和功能 290

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293

第七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 297

第一章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 297

一、鸦片战争与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297

二、太平天国运动 299

第二章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甲午战争 302

一、洋务运动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302

二、中日甲午战争 304

第三章 戊戌变法与义和团运动 306

一、戊戌变法 306

二、义和团运动 308

第四章 辛亥革命 310

一、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310

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311

三、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312

四、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经验教训 313

第五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314

一、五四爱国运动 314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315

三、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316

四、北伐战争 318

第六章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 320

一、国民政府统治的建立 320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和红色政权的建立 320

三、红军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和二万五千里长征 323

四、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324

第七章 抗日战争 327

一、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27

二、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328

三、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329

四、国民党的反共活动和共产党坚持抗战、坚持团结的斗争 330

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331

第八章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333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33

二、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35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36

第九章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338

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338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340

三、“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42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 343

第八部分 法律 347

第一章 法学基础理论 347

一、法与法律规范 347

二、法的实施 349

三、法律关系 353

第二章 宪法 358

一、宪法概述 358

二、国家基本制度 360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63

四、国家机构 365

第三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 366

一、行政法概述 366

二、行政组织法 368

三、行政行为法 371

四、行政法制监督 376

五、行政诉讼 376

第四章 刑法 379

一、刑法概述 379

二、犯罪 380

三、刑罚及其具体运用 386

四、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 391

第五章 民法 395

一、民法概述 395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396

三、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398

四、物权与所有权 399

五、债权 401

六、知识产权 404

七、人身权 406

八、财产继承权 407

九、民事责任 408

十、诉讼时效 410

第九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 写作基础知识 413

一、主题 413

二、材料 414

三、结构安排 415

四、表达方式 417

五、语言 419

第二章 常用基本文体的写作方法 420

一、记叙文体 420

二、议论文体 422

三、说明文体 424

四、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比较 426

第三章 公文概述 427

一、公文的特点与功能 427

二、公文的种类 429

三、公文的格式 432

四、公文的文体 435

五、公文的稿本 435

六、行文制度和规定 436

第四章 公文写作与处理 439

一、公文写作要则 439

二、公文写作程序 440

三、条例、规定、办法的撰写 442

四、一般行政公文的撰写 445

五、公文处理 464

第十部分 现代科技 469

第一章 历史上的生产力高潮和科技革命 469

第二章 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状况 473

一、核技术的发展与原子能的利用 473

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474

三、微电子技术的发展 475

四、信息技术的发展 476

五、新材料技术 478

六、激光技术的发展 481

七、生物技术 482

八、航天技术与空间资源开发 483

九、海洋开发技术的发展 485

第三章 现代科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486

一、引起了生产力诸要素的变革和生产力内在结构的变化 486

二、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生产社会化程度,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 487

三、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 488

四、促进了经济国际化发展 490

第四章 未来的科技革命浪潮 491

第十一部分 山东省情 497

第一章 山东省的概况 497

一、自然地理 497

二、文化历史 499

三、行政区划 500

四、人口、民族 502

五、主要资源 502

第二章 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505

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整体实力显著增强 505

二、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506

三、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506

四、固定资产成效显著 507

五、国内市场繁荣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快速增长 508

六、对外经济发展迅速 508

七、财政收支状况改善,信贷平衡能力增强 508

八、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509

九、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人口得到有效控制 510

第三章 山东各项改革 511

一、国有企业改革 511

二、金融改革 514

三、改革开放试点县 516

四、住房制度改革 517

五、个体私营经济 518

六、高新技术及产业 520

七、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522

八、外经外贸 524

九、乡镇企业 526

第四章 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529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 529

二、经济运行质量不高 530

三、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 532

四、融资渠道狭窄 533

五、经济外向度不高 534

六、城市带动能力弱 535

七、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 53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