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人类社会协同论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
人类社会协同论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

人类社会协同论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桂慕文编著(安义县农业信息服务站)
  • 出 版 社: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1
  • ISBN:7210024875
  • 页数:560 页
图书介绍:
《人类社会协同论 对生态、经济、社会三个系统若干问题的研究》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是一门新的交叉科学 1

第二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溯源 2

一、中国古代的协同思想 2

二、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的“协同学” 5

三、当代中国生态学家马世骏等人的“协同发展论” 6

第三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8

一、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研究内容 8

二、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特点 11

第四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的研究方法 13

一、系统论和信息论等方法论是人类社会协同论研究的指导方法 13

二、总结历史经验,紧密联系现实是人类社会协同论研究的可靠途径 14

三、跨越学科的宏观综合分析是人类社会协同论研究的正确方法 15

一、人类社会是个开放型的母系统 16

第五节 人类社会协同论子系统分类的理论依据 16

二、人类社会是有序循环的综合体 20

三、子系统稳定和有序的基础是协同作用 22

第二章 生态子系统 24

第一节 生态子系统的涵义 24

第二节 人类 25

一、真主造人说 25

二、进化论 26

三、人的生物属性 27

四、人的社会属性 29

五、人类在自然界的主体角色 33

第三节 生物 36

一、植物 36

二、动物 39

三、微生物 42

四、生物在生物圈和人类社会中的作用 45

一、空气 54

第四节 自然环境 54

二、水 56

三、土地 58

四、阳光 61

第五节 人为环境 63

一、衣着 63

二、食物 66

三、住所 71

四、行路 74

第三章 经济子系统 78

第一节 经济子系统的涵义 78

第二节 农业 78

一、农业的定义和分类 78

二、古老不衰的历史 79

三、农业的七个特点 81

一、工业的定义和分类 86

第三节 工业 86

二、后来居上的产业 87

三、工业的三重性 90

第四节 商业 93

一、商业的定义和分类 93

二、历史阶段的产物 95

三、商业的双重性 98

第五节 经济管理 101

一、经济管理的定义和分类 101

二、人类的特有行为 102

三、经济管理的两重性 103

四、经济管理的杠杆作用 103

五、经济管理的两个重要职能 105

第四章 社会子系统 108

第一节 社会子系统的涵义 108

一、家庭的产生和定义 109

第二节 家庭 109

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110

三、两个文明的体现在家庭 111

第三节 伦理 112

一、伦理学的定义 112

二、伦理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思想行为的规范 112

三、伟人风范体现着传统伦理学精华的永恒性 115

第四节 宗教 119

一、宗教的定义和种类 119

二、宗教的产生与发展 120

三、宗教是人类的心理需要 121

四、宗教对人类社会的两种影响 122

第五节 科技 124

一、科学和技术的定义 124

二、科技史与人类文明史同样久远 125

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127

四、科学技术具有双刃性 132

第六节 战争 133

一、战争的定义和分类 133

二、人类的全部历史是一部战争与和平相间史 134

三、战争的两重性 136

第七节 法 138

一、法的定义和分类 138

二、法的起源和发展 139

三、法的五个特性 142

第八节 政府 143

一、政府的定义和分类 143

二、政府与国家是紧密相联的 145

三、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 146

四、政府的四个特性 149

第一节 子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 152

一、生态与经济 152

第五章 不同类型系统之间的关系 152

二、生态与社会 154

三、经济与社会 155

第二节 生态子系统中孙系统之间的关系 157

一、人类与生物 157

二、人类与自然环境 157

三、人类与人为环境 158

四、生物与自然环境 159

五、生物与人为环境 161

六、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 163

第三节 经济子系统中孙系统之间的关系 165

一、农业与工业 165

二、农业与商业 168

三、农业与管理 170

四、工业与商业 171

五、工业与管理 173

六、商业与管理 174

第四节 社会子系统中孙系统之间的关系 176

一、家庭与伦理 176

二、家庭与宗教 178

三、家庭与科技 179

四、家庭与战争 182

五、家庭与法 185

六、家庭与政府 186

七、伦理与宗教 189

八、伦理与科技 190

九、伦理与战争 191

十、伦理与法 193

十一、伦理与政府 195

十二、宗教与科技 197

十三、宗教与战争 200

十四、宗教与法 202

十五、宗教与政府 204

十六、科技与战争 206

十七、科技与法 207

十八、科技与政府 208

十九、战争与法 210

二十、战争与政府 211

二十一、法与政府 212

第六章 子系统无序状态及其对母系统的影响 215

第一节 生态失衡及其影响 215

一、人口膨胀和素质不高:地球负重 215

二、生物多样性锐减:人类持续发展的严重障碍 222

三、环境污染:人类的慢性自杀 225

四、过度消费和浪费:加速了资源枯竭 238

第二节 经济失调及其影响 245

一、农业失调:人心不稳 245

二、农业萎缩:经济萧条 253

三、工业落后:财力外流 256

四、工业不顾及环境:虚假文明 260

五、抑制商业:产品滞销,生产徘徊 263

六、放纵商业:心理失衡,社会动荡 265

第三节 社会秩序混乱及其影响 269

一、家庭至上的教训和漠视、动摇家庭的危机 269

二、道德沦丧就是民族优良传统的衰亡 276

三、政教不分和歧视宗教均走了两个极端 280

四、滥用科技等于自寻绝路 282

五、发动侵略战争是摧毁人类文明的灾难 283

六、法制不健全而社会不安宁 287

七、政府官员腐败是人类贪婪的坏表率 289

第七章 子系统无序的思想根源剖析 295

第一节 世界观误导 295

一、把人看作是“大自然的主宰” 295

二、私有制的膨胀、扩张和理论化 298

三、将自然界的“生存竞争”滥用于社会 303

四、把人类社会看成是机械和简单的数量 305

五、延用过时的观念或照搬异国的经验 307

第二节 方法论偏颇 309

一、三种一点论 309

二、五种悖论 312

第三节 管理者失误、无能或素质不高 320

一、决策失误 320

二、腐败无能 324

三、滥用权力 327

四、短视功利主义 329

五、小农思想 330

第八章 人类社会协同论原理 334

第一节 子系统同等重要律 334

一、三个子系统互相不可代替性 334

二、同一子系统中的孙系统的相互不可代替性 335

第二节 子系统综合效应律 340

一、综合效应律的发现与发展 340

二、综合效应律的应用原则 344

第三节 系统层级协同作用原理 345

一、人类社会的纵向层次 345

二、层级的协同作用 350

第四节 效益层级服从原理 357

一、对三个效益的解释 357

二、经济效益是人类生产成果的一种标志 358

三、社会效益是检验经济效益是否合理的一种尺度 359

四、生态效益是检验人类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总尺度 361

第五节 人类自控律 362

一、生物界的他控与自控启迪了人类的自控 362

二、逆境下的磨炼和顺境下的深入实际均能促成人类的自控自律 365

第六节 协同进化律 368

一、动物在继续进化的种种表现 369

二、植物在继续进化 374

三、微生物也在进化 376

二、大协调的最终目的 377

第七节 大协调律 377

一、大协调的对象和标准 377

三、大协调的前提 378

第八节 发展的三重性原理 379

一、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 379

二、发展必须是节制型的 381

三、发展应是全面性的 384

第九节 多途径排除不协调因素干扰原理 387

一、用进步的理论取代落后的理论 387

二、用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排除不协调因素的干扰 389

第十节 三个优先回报律 392

一、有益于社会是生产或经营的目的 393

二、正常的秩序是社会安定的基础 395

三、科学研究不能给自然带来负效应 397

第十一节 物质和精神统一原理 398

一、脱离本源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 399

二、物质和精神的分离是人类的悲哀 401

第十二节 地球村原理 403

一、宇航事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全球意识 403

二、处理好全球意识与现有三个意识的关系 405

第十三节 代际协同作用原理 408

一、短代际协同关系的浅而易见性和物质性 408

二、长代际协同关系的三个特点 409

第九章 人类社会有序的协同框架 413

第一节 大环境保护是人类协同生存的共同愿望 413

一、大环境保护的涵义 413

二、大环境保护不受国界限制 413

三、只有和平共处才能保护地球 416

四、发达国家应当改弦更张 419

五、发展中国家应该另辟捷径 422

六、反对四个主义(霸权、民族分裂、民族利己、地方保护) 424

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涵义 432

第二节 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 432

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433

三、用生态经济观取代单程经济观 438

四、保护农业 441

五、推广生态农业 444

六、建立生态工业新体系 452

七、实行文明经商 459

八、协调好农工商三大产业的关系 464

九、效率加公平,走共同富裕之路 470

第三节 新伦理观念是维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崭新观念 474

一、新伦理观念的涵义 474

二、物质文明是人类的生存基础 476

三、现代家庭的三个基本要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 478

四、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480

第四节 当代协同后代是保护地球的基本方略 484

一、树立地球租用观 485

二、合理开发利用非再生资源 486

三、让可再生资源循环再生 488

四、保护生物多样性 490

五、建立适度消费制 491

六、保护两性比例平衡 494

七、关心社会弱势群体 495

八、确立正确的生死观 497

九、为后代开辟新的生存空间 502

第五节 用协同思想支配政府行为 509

一、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509

二、廉洁奉公,取信于民 516

三、克服短视功利主义,提倡长目标功利主义 522

四、从历史的教训中总结经验 526

五、立法必全,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533

六、执行好党的特殊政策 538

七、宏观调控的重心是抓三个子系统平衡 543

参考文献 55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