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辨证论治心法  第2版
辨证论治心法  第2版

辨证论治心法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程绍恩等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30400312
  • 页数:201 页
图书介绍: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是长期临床实践经验中发展起来的独特的诊疗体系。本书概括了作者多年来在教学、临床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等经验体会。
《辨证论治心法 第2版》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八纲辨证论治 1

第一节 表里辨证论治 1

一、表证 1

(一)表寒证 2

(二)表热证 2

二、里证 3

(一)里热实证 3

(二)里寒虚 4

三、表证与里证的相互关系 4

(一)表证入里 5

(二)里证出表 5

(三)表里同病 6

第二节 寒热辨证论治 7

一、寒证 7

二、热证 8

(一)实热证 8

(二)虚热证 9

三、寒证与热证相互关系 10

(一)寒热错杂 10

(二)寒热转化 11

(三)寒热真假 12

第三节 虚实辨证论治 13

一、虚证 13

二、实证 14

(一)虚实与表里关系 15

三、虚证与实证关系 15

(二)虚实转化关系 16

(三)虚实错杂关系 16

(四)虚实真假 17

第四节 阴阳辨证论治 18

第二章 气血津液辨证论治 19

第一节 气病辨证论治 19

一、气虚证 19

二、气滞证 20

三、气郁证 21

四、气逆证 22

第二节 血病辨证论治 23

一、血虚证 23

(一)头面部瘀血证治 24

二、血瘀证 24

(二)瘀血扰乱心神 25

(三)膈上血瘀 25

(四)膈下血瘀 26

(五)胃脘血瘀 26

(六)膀胱蓄血 27

(七)子宫血瘀(或胞寒不孕) 27

(八)全身脉络血瘀 28

(九)下肢瘀血(下肢静脉曲张) 28

(十)血瘀兼气虚证 29

(十一)血瘀兼血虚 29

(十二)血瘀气滞 30

三、血热证 30

(三)吐血 31

(二)咳血 31

四、出血证 31

(一)鼻衄血 31

(四)便血 32

(五)尿血 32

(六)妇女崩漏下血 32

(七)外伤出血 32

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论治 33

一、津液不足证 33

二、水液内停(痰饮证) 33

(一)痰证 33

(二)饮证 36

第一节 心与小肠辨证论治 38

一、心气虚与心阳虚 38

第三章 脏腑辨证论治 38

二、心血虚 40

三、心阴虚 40

四、心气郁滞 40

五、心血瘀阻 41

六、湿阻心阳 42

七、风湿犯心 43

八、心火亢盛 43

九、痰迷心窍 44

十、瘀血扰心 44

十一、小肠虚寒 44

十二、小肠实热 45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论治 45

一、肺气虚 46

二、肺阴虚 46

三、痰浊阻肺 47

四、风寒束肺 48

五、风寒伤肺 49

六、风热犯肺 49

七、燥邪伤肺 50

八、哮喘证 51

(一)虚喘 51

(二)实喘 52

(三)寒喘 52

(四)热喘 53

九、大肠亏液 53

十、大肠湿热 53

十一、湿阻大肠 54

一、脾气虚 55

第三节 脾胃病辨证论治 55

二、脾阳虚 57

三、寒湿困脾 57

四、湿热蕴脾 58

五、胃阴虚 59

六、胃阳虚 59

七、胃阴阳两虚 60

八、胃府气滞 61

九、胃府血瘀 62

十、食滞胃脘 62

十一、寒邪犯胃 63

十二、胃火炽盛 63

第四节 肝胆病辨证论治 64

一、肝气郁结 65

二、肝阳上亢 66

四、肝胆湿热 67

三、肝火上炎 67

五、肝风内动 68

(一)阳亢生风 68

(二)热急生风 69

六、寒滞肝脉 69

七、肝血虚亏 70

八、肝肾阴虚 70

九、胆府痰热 71

第五节 肾与膀胱辨证论治 72

一、肾阳虚 72

(一)肾阳虚衰 73

(二)肾气不固 73

(四)肾虚水泛 74

(三)肾不纳气 74

(五)肾虚泄泻 75

二、肾阴虚 75

三、肾阴阳两虚 76

四、膀胱湿热 77

五、膀胱虚寒 78

第四章 六经辨证论治 80

第一节 太阳病 80

一、太阳经证 80

(一)太阳伤风证 80

(二)太阳伤风兼证(桂枝汤的加减法) 81

(三)太阳伤寒证 82

(四)太阳伤寒兼证 82

(一)膀胱蓄水证 83

二、太阳腑证 83

(二)膀胱蓄血证 84

第二节 阳明病 84

一、阳明经证 84

二、阳明经兼证 85

第三节 少阳病 85

一、少阳经证 85

二、少阳兼证 86

(一)少阳兼太阳证 86

(二)少阳兼阳明腑证 86

(三)少阳兼太阴证 87

第四节 太阴病 87

(二)阴盛格阳证 88

(一)阳虚寒证 88

一、少阴寒化证 88

第五节 少阴病 88

(三)阳虚水泛 89

(四)虚寒下利 89

二、少阴热化证 90

(一)心烦不寐 90

(二)水热互结 90

三、少阴兼证 91

(一)兼太阳表证 91

(二)兼阳明证 91

第六节 厥阴病 92

一、厥逆证 92

二、呕吐与下利 93

第五章 卫气营血辨证论治 94

第一节 卫分病 94

二、暑温于卫 95

一、风温伤卫 95

三、湿温于卫 96

四、秋燥伤卫 96

第二节 气分病 97

一、热结气分,内入肠胃 97

二、热邪壅肺 98

三、湿温在气 98

第三节 营分病 99

一、营卫合邪 99

二、热在营分 100

三、热入心包 100

第四节 血分病 101

一、热在血分(血热妄行) 101

三、血热伤阴 102

二、热动肝风 102

四、亡阴失水 103

第六章 三焦辨证论治 106

第一节 上焦湿热 106

一、湿困肌表 106

二、表湿化热 107

第二节 中焦湿热 107

一、湿热阻塞气机 107

二、脾胃升降失司 108

三、湿热郁发白? 109

四、湿热酿痰蒙蔽心包 109

第三节 下焦湿热 110

一、湿滞膀胱 110

二、湿滞大肠 110

第一节 疼痛的辨证论治 112

第七章 症状辨证论治 112

一、头痛的辨证论治 113

二、胸胁痛的辨证论治 118

三、胃脘痛的辨证论治 122

四、腹痛的辨证论治 125

五、疝痛的辨证论治 129

六、肩背痛的辨证论治 131

七、腰痛的辨证论治 133

八、筋骨肌肉关节痛的辨证论治 136

第二节 眩晕的辨证论治 139

第三节 失眠的辨证论治 142

第四节 心悸、怔忡的辨证论治 145

第五节 咳喘的辨证论治 147

第六节 口渴的辨证论治 155

第七节 纳少与多食的辨证论治 157

第八节 呃逆的辨证论治 159

第九节 呕吐的辨证论治 161

第十节 泻痢的辨证论治 163

第十一节 大便秘结的辨证论治 169

第十二节 遗尿的辨证论治 171

第十三节 小便不利的辨证论治 173

第十四节 水肿的辨证论治 177

第十五节 鼓胀的辨证论治 181

第十六节 失血的辨证论治 184

第十七节 汗出的辨证论治 190

第十八节 麻木的辨证论治 192

第十九节 痉搐的辨证论治 194

第二十节 黄疸的辨证论治 196

第二十一节 寒热的辨证论治 19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