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人生哲学教程
人生哲学教程

人生哲学教程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锡生主编
  • 出 版 社: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0
  • ISBN:7305007501
  • 页数:338 页
图书介绍:
《人生哲学教程》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一、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确立 1

二、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任务 7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的方法 12

上篇 人生本质原理 19

第一章 人的本质 19

第一节 人的本质是人生哲学的基本问题 19

一、人的本质是人生哲学的依据 19

二、人的本质的两方面内容 21

第二节 人的本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确立 22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各种人的学说及其缺陷 22

二、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人的本质的探索与理解 25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科学理论和方法的建立 28

第三节 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 31

一、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31

二、人的本质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 35

第四节 研究人的本质基本的科学方法 37

一、系统分析的方法 37

二、历史主义的方法 39

三、一般与个别统一的方法 41

第五节 社会主义社会人的本质 42

一、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对人的本质的影响 42

二、社会主义社会应创造条件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45

第一节 人的需要产生的条件与基本特征 48

一、人的需要同人的本质的内在联系 48

第二章 人的需要 48

二、人的需要产生的条件和机制 50

三、人的需要的基本特征 51

第二节 人的需要的类型和发展规律 53

一、需要的类型 53

二、需要发展的规律 55

第三节 个人的需要与社会的需要 57

一、个人的需要 57

二、社会的需要 59

第四节 人的需要的激发与控制 61

一、人的需要的激发 61

二、人的需要的协调发展 62

三、人的需要的控制 63

一、合理的需要满足 64

第五节 人的需要的满足和实现 64

二、在劳动创造中满足和发展人的需要 65

三、建立相应制度保障人的需要的满足 66

第三章 人生与自然 69

第一节 人生对自然的依赖性 69

一、自然是人生活动的基本物质前提 69

二、自然属性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特性 72

第二节 人生对自然的能动性 75

一、认识——改造 75

二、理论化——科学化——对象化 78

第三节 个体人生与自然环境 81

一、个体人生活动的差异性与有限性 81

二、个体人生活动的共同性与无限性 83

一、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 87

第一节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统一关系 87

第四章 人生与社会 87

二、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对立 89

三、人的社会化 90

第二节 人生与社会环境 93

一、人生与社会大环境 93

二、人生与社会小环境 95

第三节 人生与社会历史 97

一、原始公有制社会的人生 97

二、私有制社会的人生 99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人生 102

第四节 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104

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涵义 104

二、社会主义初极阶段的集体主义 108

三、社会总体设计与个人设计的关系 110

四、反对个人主义 111

中篇 人生哲学范畴 117

第五章 人生目的 117

第一节 人生目的的形成及其作用 117

一、人生目的与社会实践活动 117

二、人生目的的形成 119

三、人生目的的作用 123

第二节 人生目的的类型及其变革 125

一、人生目的的类型 125

二、人生目的的变革 131

第三节 人生目的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132

一、人生目的的实现条件 132

二、人生目的的实现途径 135

第六章 人生理想 139

第一节 人生理想及其历史考察 139

一、人生理想的构成要素 139

二、人生理想观的历史考察 141

第二节 人生理想的形成与作用 143

一、人生理想的形成 143

二、人生理想的演变特点 145

三、人生理想的作用 148

第三节 人生理想的内容与层次 149

一、人生理想的内容 149

二、人生理想的层次 151

三、共产主义理想 153

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155

第四节 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实现 155

二、理想与现实的对立 156

三、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157

第七章 人生态度 161

第一节 人生态度的形成与作用 161

一、人生态度的内容 161

二、人生态度的形成 163

三、人生态度对成才的影响 165

第二节 人生态度中的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 166

一、人生态度中的悲观主义 166

二、人生态度中的乐观主义 168

第三节 人生态度中的自主性与依赖性 170

一、人生态度中的自主性 170

二、人生态度中的依赖性 171

一、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形成与发展 172

第四节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72

二、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依据 174

第八章 人生价值 178

第一节 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178

一、人生价值观及其形成 178

二、人生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180

第二节 人生价值的评价与取向 185

一、人生价值与价值评价 185

二、价值目标与个人自由 186

三、价值取向与社会责任 188

第三节 商品经济条件下人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189

一、商品经济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发展 189

二、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义与利 191

三、商品经济条件下的荣与辱 193

第四节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与途径 195

一、树立崇高的价值目标 195

二、正确对待索取和贡献 197

三、在诚实的劳动中开拓进取 198

第九章 人生责任 200

第一节 人生责任的形成和特征 200

一、人生责任的形成 200

二、人生责任的特征 203

第二节 人生责任的必然性和能动性 205

一、人生责任的必然性 205

二、人生责任的能动性 207

三、人生责任的现实性 209

一、人生权利的实质与界限 210

第三节 人生责任中的权利与义务 210

二、人生义务的实质与特性 213

三、人生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216

第四节 人生责任的履行 220

一、明确时代所赋予的责任 220

二、勇于承担人生责任 221

第十章 人生道路 224

第一节 人生道路的类型与作用 224

一、人生道路的类型 224

二、人生道路的作用 226

第二节 人生道路的特点与选择 228

一、人生道路的特点 228

二、人生道路的选择 230

一、正确对待顺境与逆境 232

第三节 在实践中探索正确的人生道路 232

二、把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 234

三、在实践中开辟人生大道 236

下篇 人生基本课题 243

第十一章 人生与信仰 243

第一节 人生信仰的形成和作用 243

一、人生信仰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243

二、信仰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 245

第二节 正确认识各种不同的人生信仰 247

一、人生信仰的类型 247

二、宗教信仰的实质 248

三、科学的人生信仰 252

第三节 树立科学的人生信仰 254

一、提倡积极思考,反对盲目崇拜 254

二、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 257

第一节 人生内容与审美特征 261

一、人生内容中的理性因素 261

第十二章 人生与审美 261

二、美的形态与本质 263

三、美的基本特征 266

第二节 人生审美的标准与目的 267

一、科学的审美标准 267

二、正确的审美目的 268

三、人生的内在美与外在美 269

第三节 塑造人生美的前提与途径 271

一、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人生美 271

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指导人生美 272

三、用健康的生活情趣陶冶美的心灵 274

一、人生交往与人的社会性 280

第十三章 人生与交往 280

第一节 人生交往的分类及其功能 280

二、人生交往的基本分类 282

三、人生交往的基本功能 283

四、人生交往的社会作用 285

第二节 人生交往的模式与手段 286

一、人生交往的层次结构 286

二、人生交往的基本模式 287

三、人生交往的形式与手段 288

第三节 人生交往能力的培养 290

一、人生交往的基本要素 290

二、克服人生交往的障碍 292

三、掌握人生交往的本领 295

一、爱情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298

第十四章 人生与爱情 298

第一节 爱情的属性与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 298

二、爱情婚姻家庭的历史发展 300

三、爱情的基本特征 303

第二节 美好爱情的基本要求 305

一、思想品德放在爱情的首位 305

二、严肃忠贞做为爱情的保证 307

三、服从事业应是爱情的前提 309

第三节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311

一、正确对待恋爱 311

二、正确对待婚姻 316

第一节 人才观念和成才原因 318

一、人才构成因素 318

第十五章 人生与成才 318

二、人才观念的历史演变 319

三、成才的内因与外因 321

第二节 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和特征 323

一、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基本规律 323

二、社会主义人才成长的基本特征 326

第三节 成才的科学方法 328

一、目标选择法 328

二、时间运筹法 330

三、科学用脑法 333

第四节 在为人民服务中成才 334

一、成才与人生的关系 334

二、坚定地走好成才之路 334

后记 33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