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教育学基础与应用
教育学基础与应用

教育学基础与应用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家奇,李艳敏主编
  • 出 版 社: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60320007
  • 页数:417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内容包括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发展;教育学的科学研究方法;教师与教育;课程与课程论;教学与设计等。
《教育学基础与应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1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1

目录 1

二、教育科学及其体系 4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8

一、教育学的产生 8

二、教育学的发展 17

一、教育学的性质 22

第三节 教育学的性质与价值 22

二、教育学的价值 23

第四节 教育科学的研究方法 29

一、历史研究法 29

二、教育科学的调查研究法 33

三、教育科学比较法 51

四、教育实验研究法 56

一、教育的含义 70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与教师的产生 70

第二章 教师与教育 70

二、教育的起源 73

三、教育的历史发展与教师职业的形成 76

第二节 教育制度化与教师职业的发展 85

一、教育的制度化 85

二、教师职业的发展 90

第三节 教育的功能与教师的地位作用 98

一、教育的功能 99

二、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 120

第四节 教师职业角色与形象 123

一、教师的职业角色 123

二、教师的职业形象 126

第三章 课程与课程论 131

第一节 课程 131

一、课程的概念 131

二、课程的类别 133

三、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 139

一、什么是课程论 141

第二节 课程论 141

二、课程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143

第三节 课程目标 146

一、什么是课程目标 146

二、课程目标的功能 149

三、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 149

第四节 课程内容 152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152

二、课程内容的体现形式 156

第五节 课程评价 167

一、什么是课程评价 167

二、课程评价的方法 167

三、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 168

第六节 课程设计 171

一、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171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模式 173

一、教学的概念 182

第一节 教学及其组织形式 182

第四章 教学与设计 182

二、教学组织形式 186

第二节 教学模式 193

一、教学模式的含义 194

二、教学模式的分类 195

三、教学模式的历史发展 197

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204

一、教学设计的含义 207

第三节 教学设计 207

二、教学设计的依据与程序 209

三、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211

四、教案的编写 235

第四节 教学技能 238

一、教学技能的含义 238

二、教学技能分类 239

三、微格教学 241

一、教学原则概述 248

第五节 教学原则 248

二、当前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应用 249

第五章 课程与教学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263

第一节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介 263

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 263

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程 265

第二节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主要内容 267

一、课程改革目标 267

二、课程结构 268

三、课程标准 269

四、教学过程 270

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271

六、课程评价 272

七、课程管理 273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273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274

一、教师的角色改变 275

第三节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 275

二、教师需要新的工作方式 276

三、教师需要新的技能 279

四、教学策略需要改变 280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发展 281

一、课程理论流派 281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287

一、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 295

第五节 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95

二、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306

三、我国课程改革的未来发展 308

第六章 学生与学习 312

第一节 学生与学习的含义 312

一、学生的概述 312

二、学生的属性 313

三、学习的含义 317

第二节 学生的地位与发展 320

一、学生的地位 320

二、学生的发展 323

一、学习过程的概念 328

二、学习过程的特点 328

第三节 学习过程与学习评价 328

三、学习过程的阶段 330

四、学生评价 332

第四节 学生学习方法与指导 333

一、学习方法的概念 333

二、学习方法的重要意义 334

三、学生常用的学习方法与指导 336

第七章 道德教育 344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内涵 344

一、道德教育的含义 344

二、道德教育的意义 346

三、道德教育的任务 349

四、道德教育的内容 351

一、道德教育过程概述 362

二、道德教育过程的特点 362

第二节 道德教育过程 362

第三节 道德教育的原则 368

一、道德教育原则的含义 368

二、我国中学常用的道德教育原则 369

三、道德教育的途径 378

第四节 道德教育的方法 381

一、道德教育方法的含义 381

二、我国中学常用的道德教育方法 382

一、班级与班集体 394

第八章 班级管理 394

第一节 班级与班主任 394

二、班主任 395

第二节 班级的组织与管理 398

一、班集体的发展阶段 398

二、班级的组织与管理 399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内容与方法 407

一、班主任工作的任务 407

三、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 40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