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
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

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韩大梅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01005116X
  • 页数:377 页
图书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政治发展形成的重要时期,以新民主主义政权为基本体现的新民主主义宪政,无论是与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工农民主政权相比,还是与自诩为民主政治楷模的欧美国家的宪政相比,民主化的水平和程度都是比较高的,并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书通过全面而深入地考察新民主主义宪政产生、发展、形成的历史,详尽地阐述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影响及历史作用,由此得出了新民主主义宪政是中国共产党对苏维埃时期工农民主政权理论和实践的继承和发展,是抗日战争时期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政权思想日益成熟的科学结论。
《新民主主义宪政研究》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一、宪政的概念和内涵 2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 3

三、研究的范围和突破点 6

四、研究的方法 11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13

第一节 中共早期对政权模式的探索 13

一、“劳工专政的国家”与“真正民主共和国” 14

二、“真正平民的民权”与“革命的民众政权” 20

三、中国苏维埃政权思想的提出与实践 29

一、“国防政府”的政治主张 44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萌芽 44

二、从“工农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 48

三、“民主共和国”方案的提出 52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雏形 56

一、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中的新思路 57

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理论 59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形成 64

一、新民主主义宪政概念的提出 64

二、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基本形成 66

第五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完善 71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政权模式的确立(1937年5月—1940年3月) 75

第一节 陕甘宁边区政权的转制 75

一、历史沿革 76

二、伟大的战略转变 78

三、新民主制度 92

四、第一次民主大选举运动 107

第二节 晋察冀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创建 114

一、敌后游击战争与根据地建立 115

二、军政民代表大会 118

三、乡村政权的改造 12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实施(1940年3月—1946年4月) 123

第一节 “三三制”政权 123

一、“三三制”政权的内涵 124

二、“三三制”政权实施的意义 127

第二节 “三三制”政权在陕甘宁边区的实施 129

一、在民主选举中贯彻实施 130

二、抗日民主政权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33

第三节 “三三制”在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施 135

一、民主大选举运动及其特质 136

二、统一战线的地方民主政权 142

第四节 “三三制”在其他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实施 148

第五节 简政政策的实施 149

一、陕甘宁边区简政政策的实施 149

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简政工作 152

三、“加强地方自治” 153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中的法制建设 159

第一节 抗日战争时期的法制建设 159

一、法制建设的初级阶段(1937年6月—1940年1月) 160

二、法制建设的发展完善阶段(1940年1月—1946年4月) 166

第二节 解放战争时期的法制建设 177

一、从抗日战争胜利到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 177

二、从内战全面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79

一、产生的历史条件 182

第三节 《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与新民主主义宪政 182

二、主要内容 189

三、作用及历史地位 194

第五章 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的宪政建设 197

第一节 从参议会制到人民代表会议制 198

一、“三三制”政权的继续实施 198

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的确立 199

三、人民代表会议制的形式 202

第二节 大中城市临时政权和大行政区人民政权 205

一、军事管制委员会 206

二、大行政区及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 208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11

一、内蒙古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211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 217

第六章 《共同纲领》与新民主主义宪政 217

第一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与《共同纲领》 217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 220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21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实现 223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223

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224

第七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内涵及特质 225

第一节 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 225

一、抗日战争时期普选的民主选举制度 227

二、解放区的民主选举制度 242

第二节 人民权利的保障制度 247

一、新民主主义政权下人民权利的内涵及其保障制度 248

二、新民主主义人权观的特质 259

第三节 政权组织 262

一、参议会制度 262

二、人民代表会议制度 267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74

第四节 政党制度 282

一、“共同帮助,共同发展” 282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286

第五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1

一、从联邦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探索 291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制度 297

第六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特质 301

第八章 新民主主义宪政的历史地位 307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与根据地、解放区的深刻社会变革 307

一、抗日根据地深刻的社会变革 308

二、土地改革——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确立 311

第二节 中间势力对新民主主义宪政模式的认同 312

一、民主、团结、抗战——一致的宪政诉求 313

二、联合政府——共同的奋斗目标 334

三、历史性的转变——对新民主主义宪政模式的认同 353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宪政与中国政治民主化 355

一、推动抗战后期国统区民主宪政运动的高涨 355

二、“联合政府”构想的提出与推进 357

第四节 中国新民主主义宪政模式的理论价值 362

一、宪政模式的伟大创造 362

二、中国政治民主化的新模式 364

三、世界民主政治建设史上新的宪政模式 366

主要参考文献 369

后记 37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