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蒋宗礼著
  • 出 版 社: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302109508
  • 页数:174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讨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问题。全书共分10章,包括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其特性,培养定位,培养模式,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基本课程,培养优秀的研究生。可以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和教师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目录

目录 1

第1章 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1

第2章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7

2.1 学科描述 7

2.2 基本任务 8

2.3 学科特性 10

2.4 学科形态与人才定位 12

2.5 3个过程与人才培养 14

2.6 学科方法论意义上的12个基本概念 18

2.7 典型的学科方法 20

2.8 抽象第一的基本教育原理 21

第3章 培养定位 32

3.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人才层次 32

3.2 培养目标 33

3.3 工程型与研究型 39

3.4 在职生与应届生 41

3.5 课程和研究 42

3.6 以研究为中心 49

第4章 培养模式 50

4.1 培养方案的制定 50

4.2 导师负责制 50

4.2.1 导师的基本任务 51

4.2.2 导师队伍 51

4.2.3 导师队伍的建设 52

4.2.4 导师水平的衡量 53

4.3 课程学习 56

4.4.1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教育观 58

4.4 教学方式 58

4.4.2 实行KAQ教育模式 60

4.4.3 案例教学 61

4.4.4 研讨班 61

4.4.5 参与式 62

4.5 课题研究 62

4.6 学位论文 63

4.6.1 基本要求 63

4.6.2 发表学术论文 71

4.6.3 关于创新 78

第5章 知识结构 79

5.1 按学科构成描述 79

5.1.1 基础理论 79

5.1.3 软件基础 80

5.1.2 硬件基础 80

5.1.4 应用基础 81

5.2 按知识领域描述 81

5.3 非本学科生源的补课要求 83

5.4 跨专业基本知识要求 85

第6章 能力结构 87

6.1 听说读写能力 87

6.2 基本学科能力 90

6.3 创新能力 91

6.4 研究能力 96

6.5 工程能力 96

6.6 其他能力 97

7.1 制定与调整 98

第7章 培养方案 98

7.2 描述框架 99

7.2.1 培养目标 99

7.2.2 研究方向 100

7.2.3 培养方式 100

7.2.4 学制及各主要培养阶段的时间安排 101

7.2.5 课程设置与要求 101

7.2.6 课题研究 103

7.2.7 学位论文 104

7.2.8 实践教学环节 104

7.2.9 科研能力的基本要求 106

8.1 课程体系 108

8.1.1 公共课要求 108

第8章 课程体系 108

8.1.2 面向一级学科课程 109

8.1.3 面向二级学科课程 109

8.1.4 学科方向课程 109

8.1.5 学分分配 110

8.2 课程设置与要求示例 110

8.2.1 课程设置示例 110

8.2.2 学分分配示例 117

8.2.3 课程学习要求示例 117

第9章 基本课程 119

9.1 组合数学 120

9.2 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 121

9.3 计算复杂性理论 123

9.4 程序设计语言的形式语义 125

9.5 算法设计与分析 127

9.6 现代密码学 129

9.7 人工智能原理 131

9.8 数据库系统原理 133

9.9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134

9.10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 136

9.11 计算机体系结构 138

9.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40

9.13 嵌入式系统 142

9.14 并行计算 143

9.15 分布式操作系统 146

9.16 UNIX操作系统 149

9.17 高级软件工程 151

9.18 面向对象技术 153

9.19 软件体系结构 155

9.20 软件可靠性 158

9.21 人工神经网络 160

9.22 计算机图形学 162

第10章 培养优秀的研究生 165

10.1 品牌人才培养 165

10.2 加强交流 166

10.3 发挥优势学科的中心及带头作用 167

10.4 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168

10.5 规范管理 170

10.5.1 高标准、严要求 170

10.5.2 创建良好的氛围 171

10.5.3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管理队伍 171

10.6 教材建设 171

参考文献 173

返回顶部